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接触文献,对文献并不陌生,但对于深入研究、充分利用文献并非都下了功夫。
一、现存文献拥有重要历史作用
什么是文献?国内外各界理解与定义不一,但共同点是指有价值的历史真实纪录。其价值或是指历史价值,或是指研究价值,或是指参考价值。各种有文献价值的史志、著作、法规、文书资料、会议文件、电函、音像、照片,以及个人的日记、笔记、通信、题词等等,都是文献研究的对象。尽管词典解释文献是指图书资料,但绝不局限于图书资料。革命文献是承载革命史实的文献,主要指辛亥革命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献是我们共产党的传家宝。党和国家文献是我国的核心文献,其中包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献、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文献、精神文明建设文献、法治文献、党政政策文献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文献,还有党的专业工作文献等。文献主要分布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还有一定数量的文献在民间。珍贵文献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具有文物价值、工具价值、考證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些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后延而升值。珍贵文献本身就是文物,而珍贵文物不一定是文献。所以,文献一直是各界格外重视的对象。文献是历史的产物,客观反映真实的历史,是认识研究历史、不断深刻认识历史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与利用各种文献和革命实践,创建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得到启示:重要文献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晶,也是历史进程的纪录,其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历史发展,创造了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
二、历史文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近八九十年来,世界各地不断编辑出版研究毛泽东的著作,无不看重其权威性很高的文献价值。重要文献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主要还是由于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文献是历史研究的立论基础。历史靠事实造就,史实靠文献说话。胡乔木充分利用党的文献,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写出四五万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赞赏。这部著作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文献。目前,国藏与民藏有关钓鱼岛的文献,为我国对日的领土斗争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第二,文献是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历史,熟悉历史,汲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离不开对历史文献的科学把握。譬如,许多领导干部担当着依法行政的重任,对于法治文献内容不了解不熟悉,工作就会容易没章法,甚至偏离法治轨道。研究与开发利用重要文献,有助于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有效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文献是创新思路的宝贵源泉。现实需要与历史亮点的对接,是创新思路的重要途径。山东台儿庄,从历史文献中发掘出“天下第一庄”的高端出处,以此打造了地方名片,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浙江省江山市从毛氏族谱中发现,江山毛氏是韶山毛氏的江南祖居地,并以此为据开发毛氏文化旅游产业,效果十分显著。河北省鸡泽县是毛遂的故乡,利用毛氏族谱提供的依据,明确了与韶山毛氏的宗亲关系,促进了友好市县的链接。
第四,文献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革命文献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政治营养,其他优秀文献也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学习文献,能占据历史与现实的制高点。近些年来,一些文化部门着力于开发利用文献,拍摄播放了许多文献片,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利用重要文献开展宣传教育,有利于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良好作风,勤政清廉;有利于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坚定信念,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三、珍惜与保护重要文献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文献是历史的结晶,革命文献凝聚着革命者的血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来之不易、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要像农民爱护土地一样珍惜重要文献。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非常重视革命文献,革命前辈们视革命文献如生命一样的宝贵,倍加爱护,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留下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与恩格斯共著的《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浙江义乌陈望道翻译的,出版后因战乱几乎全部散失,周总理一直关注搜寻,直到在民间发现并收为国有才放下心来。由于中国革命道路十分曲折,其间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大量革命文献散失。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更加重视文献事业的发展,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成立了文献出版机构,整理编辑了大量文献资料,开展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文献研究工作,出版了专业刊物与研究专著。革命文献最为集中的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单位,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为保护、研究与利用文献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上海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整理与保存了6700种15,000册革命文献。各级领导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辑印了大量文献资料,有效地保护了文献,也有力地推动了部门业务工作开展。
事实上,各地和各部门都存有一定的重要文献,对其珍惜、爱护是广大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作为领导干部,珍惜、爱护重要文献是一种良好的政治素养;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关注与保护重要文献更是一种美德。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更应不断增强文献意识,承担起保护重要文献的光荣职责。
四、深入研究利用文献是一种领导方式
文献的价值在于不断发现,发现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而这一切都需要认真的研究与开发。明智的领导干部,不论做地方领导工作,还是做专业部门领导工作,始终都会把研究与利用文献作为重要工作方法。有些领导干部到一个地方,很快对这一地区知之既广且深,其中奥妙是注重地方文献的研究与利用。毛主席到一个地方调研,能与地方干部乃至专业干部谈得较深,有很多共同语言,引起干部群众的敬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并打开局面,这与毛主席善于研究与利用地方文献,对当地民情、社情、历史、文化知之较多分不开。有些领导干部介绍本地本部门的情况,联系古今中外,如数家珍,有血有肉,这也得益于他们平时注重研究与利用文献。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离不开对地方文献的研究。
领导干部研究利用文献开展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一方面要亲手去做。作为领导干部,研究与利用文献,不同于专家学者教授以学术为关注重点,不在于特别重视其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关注文献中承载的与现实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比如,一份手写本文献,可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这不一定成为所有关心这份文献的领导干部的研究重点,但其中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或能借其力的地方,才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当前,领导干部研究利用文献,应当注意:一要围绕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展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高屋建瓴的论述,要围绕这些论述学习研究相关文献,这样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会更深更透,更能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二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着力于开拓工作新局面。领导干部研究与利用文献,主要目的不是写论文、搞科研,而是指导与推进本职工作。因此,要以工作为重点,选取相关文献深入研究,联系实际,积极“借题发挥”,寻找创造性工作的突破口。三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客观地认识文献的信息。历史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尊重但不局限某一文献的结论,重要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真正做到有效地“古为今用”。
作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河北商会原巡视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彭澜)
一、现存文献拥有重要历史作用
什么是文献?国内外各界理解与定义不一,但共同点是指有价值的历史真实纪录。其价值或是指历史价值,或是指研究价值,或是指参考价值。各种有文献价值的史志、著作、法规、文书资料、会议文件、电函、音像、照片,以及个人的日记、笔记、通信、题词等等,都是文献研究的对象。尽管词典解释文献是指图书资料,但绝不局限于图书资料。革命文献是承载革命史实的文献,主要指辛亥革命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献是我们共产党的传家宝。党和国家文献是我国的核心文献,其中包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献、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文献、精神文明建设文献、法治文献、党政政策文献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文献,还有党的专业工作文献等。文献主要分布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还有一定数量的文献在民间。珍贵文献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具有文物价值、工具价值、考證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些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后延而升值。珍贵文献本身就是文物,而珍贵文物不一定是文献。所以,文献一直是各界格外重视的对象。文献是历史的产物,客观反映真实的历史,是认识研究历史、不断深刻认识历史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与利用各种文献和革命实践,创建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得到启示:重要文献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晶,也是历史进程的纪录,其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历史发展,创造了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
二、历史文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近八九十年来,世界各地不断编辑出版研究毛泽东的著作,无不看重其权威性很高的文献价值。重要文献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主要还是由于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文献是历史研究的立论基础。历史靠事实造就,史实靠文献说话。胡乔木充分利用党的文献,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写出四五万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赞赏。这部著作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文献。目前,国藏与民藏有关钓鱼岛的文献,为我国对日的领土斗争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第二,文献是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历史,熟悉历史,汲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离不开对历史文献的科学把握。譬如,许多领导干部担当着依法行政的重任,对于法治文献内容不了解不熟悉,工作就会容易没章法,甚至偏离法治轨道。研究与开发利用重要文献,有助于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有效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文献是创新思路的宝贵源泉。现实需要与历史亮点的对接,是创新思路的重要途径。山东台儿庄,从历史文献中发掘出“天下第一庄”的高端出处,以此打造了地方名片,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浙江省江山市从毛氏族谱中发现,江山毛氏是韶山毛氏的江南祖居地,并以此为据开发毛氏文化旅游产业,效果十分显著。河北省鸡泽县是毛遂的故乡,利用毛氏族谱提供的依据,明确了与韶山毛氏的宗亲关系,促进了友好市县的链接。
第四,文献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革命文献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政治营养,其他优秀文献也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学习文献,能占据历史与现实的制高点。近些年来,一些文化部门着力于开发利用文献,拍摄播放了许多文献片,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利用重要文献开展宣传教育,有利于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良好作风,勤政清廉;有利于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坚定信念,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三、珍惜与保护重要文献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文献是历史的结晶,革命文献凝聚着革命者的血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来之不易、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要像农民爱护土地一样珍惜重要文献。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非常重视革命文献,革命前辈们视革命文献如生命一样的宝贵,倍加爱护,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留下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与恩格斯共著的《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浙江义乌陈望道翻译的,出版后因战乱几乎全部散失,周总理一直关注搜寻,直到在民间发现并收为国有才放下心来。由于中国革命道路十分曲折,其间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大量革命文献散失。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更加重视文献事业的发展,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成立了文献出版机构,整理编辑了大量文献资料,开展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文献研究工作,出版了专业刊物与研究专著。革命文献最为集中的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单位,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为保护、研究与利用文献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上海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整理与保存了6700种15,000册革命文献。各级领导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辑印了大量文献资料,有效地保护了文献,也有力地推动了部门业务工作开展。
事实上,各地和各部门都存有一定的重要文献,对其珍惜、爱护是广大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作为领导干部,珍惜、爱护重要文献是一种良好的政治素养;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关注与保护重要文献更是一种美德。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更应不断增强文献意识,承担起保护重要文献的光荣职责。
四、深入研究利用文献是一种领导方式
文献的价值在于不断发现,发现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而这一切都需要认真的研究与开发。明智的领导干部,不论做地方领导工作,还是做专业部门领导工作,始终都会把研究与利用文献作为重要工作方法。有些领导干部到一个地方,很快对这一地区知之既广且深,其中奥妙是注重地方文献的研究与利用。毛主席到一个地方调研,能与地方干部乃至专业干部谈得较深,有很多共同语言,引起干部群众的敬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并打开局面,这与毛主席善于研究与利用地方文献,对当地民情、社情、历史、文化知之较多分不开。有些领导干部介绍本地本部门的情况,联系古今中外,如数家珍,有血有肉,这也得益于他们平时注重研究与利用文献。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离不开对地方文献的研究。
领导干部研究利用文献开展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一方面要亲手去做。作为领导干部,研究与利用文献,不同于专家学者教授以学术为关注重点,不在于特别重视其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关注文献中承载的与现实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比如,一份手写本文献,可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这不一定成为所有关心这份文献的领导干部的研究重点,但其中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或能借其力的地方,才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当前,领导干部研究利用文献,应当注意:一要围绕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展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高屋建瓴的论述,要围绕这些论述学习研究相关文献,这样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会更深更透,更能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二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着力于开拓工作新局面。领导干部研究与利用文献,主要目的不是写论文、搞科研,而是指导与推进本职工作。因此,要以工作为重点,选取相关文献深入研究,联系实际,积极“借题发挥”,寻找创造性工作的突破口。三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客观地认识文献的信息。历史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尊重但不局限某一文献的结论,重要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真正做到有效地“古为今用”。
作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河北商会原巡视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