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内容无限扩大、异常丰富,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因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义在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任务,进而围绕目标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布置如下问题: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和墙纸、屏保程序以及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要学习的东西,并积极地去探索,因而容易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在教Word时,笔者会将一篇图文混排得非常漂亮的报纸给学生看;而在教Excel时会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然后问学生如何求每一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的问题;在教PowerPoint课程内容时,笔者也会将制作好的、有趣的幻灯片演示给学生看,在笑声与讨论声中引起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2.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设置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在课堂教学小结时笔者一般会尽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自己阐释作品的创意。
三、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将教学所需的资料做成网页存储在教师机上,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局域网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自主性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即课前让学生超前于教学进度进行独立学习,并尝试解决各自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最近的问题。
笔者在备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时,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也做成网页的形式,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30~35分钟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然后花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演示关键的操作步骤,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一方面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了看说明书独立操作计算机的习惯,以适应其他软件的自学。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自主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实现自主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才能培育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职应用型人才。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新标准。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义在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任务,进而围绕目标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布置如下问题: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和墙纸、屏保程序以及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要学习的东西,并积极地去探索,因而容易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在教Word时,笔者会将一篇图文混排得非常漂亮的报纸给学生看;而在教Excel时会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然后问学生如何求每一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的问题;在教PowerPoint课程内容时,笔者也会将制作好的、有趣的幻灯片演示给学生看,在笑声与讨论声中引起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2.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设置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在课堂教学小结时笔者一般会尽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自己阐释作品的创意。
三、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将教学所需的资料做成网页存储在教师机上,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局域网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自主性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即课前让学生超前于教学进度进行独立学习,并尝试解决各自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最近的问题。
笔者在备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时,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也做成网页的形式,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30~35分钟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然后花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演示关键的操作步骤,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一方面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了看说明书独立操作计算机的习惯,以适应其他软件的自学。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自主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实现自主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才能培育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职应用型人才。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新标准。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