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一家店,照旧和老板说要一碗鱼粉。老板在这个锅子里下粉,在那个锅子里煮鱼汤,两个锅子的烟雾缭绕,构成了小城人的早晨。
鱼粉煮好了要自己端。站在锅前等了片刻,看着细白的粉从漏勺中滑入鲜红的鱼汤里,辛辣的味道伴著蒸汽升腾。
小城在湖南一角,嗜辣,鱼粉不放辣子不是鱼粉。端着煮好的鱼粉走到店子里头,先去夹咸菜。夹好了咸菜,我走到店子另一边坐下。低头唆了一口粉,鲜辣的味道与米粉的爽滑糅合滑过舌尖,所到之处引起一阵味蕾的震颤。辣味使胃和人都温暖起来了。在大汗淋漓间抬头看去,小城依旧是那个样子,人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
鱼粉店小,小城也小,小小的小城里遍布着小小的鱼粉店。出了城基本没人知道鱼粉,出了省基本没人知道小城。然而鱼粉在小城中是那样的繁盛,就如火锅之于重庆一般,鱼粉与小城融合了,在每一处都见缝插针地生长。粉也成了每一个小城人心中缠绕着解不开的一根丝线。这是城中为数不多我牵挂的事物。小城曾名林邑,是因为遍布全城的树,树太多了。每个人都在树底走着,走着走着,从翠绿清凉的树荫下走进了鲜辣热腾的鱼粉店中,再从鱼粉店中走回树荫里,走回自己的生活里。小城是树和鱼粉,或者说,树和鱼粉就是小城。
这是一家普通的鱼粉店,有学生穿着校服和同学谈天说地;有晨跑的人大汗淋漓地埋首吃个不停;有男人在和朋友讨论着时事。旁边店老板的孩子跑来跑去,老板娘正忙着叫住孩子;隔壁卖饼和油条的早餐店来串个门,带来几根油条,换走一碗粉……
我忽然记起第一次吃鱼粉,是奶奶带着我和弟弟来。奶奶让我和弟弟同吃一碗粉,还打了杯水给我们涮涮,除一些辣味。我们那时很小,不能吃太辣。弟弟总跑来跑去,奶奶就追着他喂。我则独自一人坐在桌旁对付大碗里的鱼粉。真辣啊,吃到最后辣得我都有点头晕。后来多吃几遍就习惯了,也渐渐地变得不怕辣了。这么多年过去了,鱼粉的价格还是没变,几块钱一碗,加个蛋顶多加一两块,小城里的人还是那样悠闲地吃着鱼粉,也没变。有什么变了呢?我变了。变得那个第一次来吃鱼粉的我,一进门都不认识我了。
其实,小城不只是鱼粉让我牵挂,这座小城本身就是让我魂牵梦绕辗转反侧的所在。这是我极力想逃离又牵挂着的故乡。
鱼粉煮好了要自己端。站在锅前等了片刻,看着细白的粉从漏勺中滑入鲜红的鱼汤里,辛辣的味道伴著蒸汽升腾。
小城在湖南一角,嗜辣,鱼粉不放辣子不是鱼粉。端着煮好的鱼粉走到店子里头,先去夹咸菜。夹好了咸菜,我走到店子另一边坐下。低头唆了一口粉,鲜辣的味道与米粉的爽滑糅合滑过舌尖,所到之处引起一阵味蕾的震颤。辣味使胃和人都温暖起来了。在大汗淋漓间抬头看去,小城依旧是那个样子,人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
鱼粉店小,小城也小,小小的小城里遍布着小小的鱼粉店。出了城基本没人知道鱼粉,出了省基本没人知道小城。然而鱼粉在小城中是那样的繁盛,就如火锅之于重庆一般,鱼粉与小城融合了,在每一处都见缝插针地生长。粉也成了每一个小城人心中缠绕着解不开的一根丝线。这是城中为数不多我牵挂的事物。小城曾名林邑,是因为遍布全城的树,树太多了。每个人都在树底走着,走着走着,从翠绿清凉的树荫下走进了鲜辣热腾的鱼粉店中,再从鱼粉店中走回树荫里,走回自己的生活里。小城是树和鱼粉,或者说,树和鱼粉就是小城。
这是一家普通的鱼粉店,有学生穿着校服和同学谈天说地;有晨跑的人大汗淋漓地埋首吃个不停;有男人在和朋友讨论着时事。旁边店老板的孩子跑来跑去,老板娘正忙着叫住孩子;隔壁卖饼和油条的早餐店来串个门,带来几根油条,换走一碗粉……
我忽然记起第一次吃鱼粉,是奶奶带着我和弟弟来。奶奶让我和弟弟同吃一碗粉,还打了杯水给我们涮涮,除一些辣味。我们那时很小,不能吃太辣。弟弟总跑来跑去,奶奶就追着他喂。我则独自一人坐在桌旁对付大碗里的鱼粉。真辣啊,吃到最后辣得我都有点头晕。后来多吃几遍就习惯了,也渐渐地变得不怕辣了。这么多年过去了,鱼粉的价格还是没变,几块钱一碗,加个蛋顶多加一两块,小城里的人还是那样悠闲地吃着鱼粉,也没变。有什么变了呢?我变了。变得那个第一次来吃鱼粉的我,一进门都不认识我了。
其实,小城不只是鱼粉让我牵挂,这座小城本身就是让我魂牵梦绕辗转反侧的所在。这是我极力想逃离又牵挂着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