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人: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追求返璞归真,远离城市喧闹,聆听田园牧歌,享受乡村生活。英国人的生活,最理想的方式,是住在远离闹市的乡村。
英国著名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仍然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因此,人们无法容忍他们梦想的或现实的生活被破坏。”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英格兰农村保护理事会”,抗议在乡村铺设沥青马路。但到20世纪90年代,据该理事会统计,英国公路还是已经覆盖了相当于两个莱斯特郡的面积,停车场占用的面积有两个伯明翰大。
整个不列颠早就以城市为主体,但帕克斯曼说:“在英国人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这种乡村情结大概要追溯到19世纪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凭空把英国想象成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士兵们收到印有教堂、田野和花园,尤其是村庄的明信片,所受到的鼓舞远大于无数次的挥动国旗。
自然,英国人的生活的典型场所就是村庄。这一点,数不清的英国作家都描绘过,尤以住在英格兰汉普郡的简·奥斯汀为最,她把绅士淑女的乡间生活描写得入木三分。而推理小说更喜欢把凶案现场安排在宁静乡村的教堂、庄园、酒馆、客栈里。
帕克斯曼说:“英国人最希望的生活方式是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他们怀着同样的追求目标。事业有成的人,如韦伯爵士,挣到第一个1000万英镑后,首先想到的是买一座庄园。
“英国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国。”这是保守党领袖斯坦利·鲍德温的名言。乡村生活情结使园艺、DIY、乡间漫游、徒步旅行、相关出版业等发展成巨大的产业。那本创刊于1897年的杂志《乡村生活》,现在仍然畅销。园艺类杂志多达数十种,商店里有面积不小的园艺区。人人都自己动手修建或改造房子,每年英国人都要在DIY上花掉近90亿英镑。每座房子都有一个名字,商场里有房屋铭牌专卖店,出版商专门出书教你给房子取个响亮名字。
乡村生活,是英国人很自傲的一点。
这个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的人们却惧怕、痛恨大工业对他们生活的改变。G.K·切斯特顿在著作《布朗神父探案集》中借布朗神父之口发泄牢骚:“英国正在堕落,朝着商业化的沼泽直线滑去。而拉格列(书中因反对奸商坑害村民利益而被杀的乡绅)这些人像是路旁被人忽略、嘲弄的路标,孤零零地站在黑暗中,但他们指出了解脱的方向。”
实际情况可能是牧师卡农·唐纳德·格雷说的那样。牧师在接受帕克斯曼采访时批判说,英国人只想从大工业和商业中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以便享受乡村的乐趣。
就算布朗神父活到今天,他也得妥协,因为他必须去Sainsbury's的连锁店买日常生活用品。古村子艾伦桥是苏格兰传统的矿泉水生产地,现在已不生产矿泉水了,但还保留着手工玻璃作坊,吹出的玻璃制品价格非常昂贵,属艺术品范畴。在这村子里还开着一家传统的小杂货店,出售很多当地妇女在家中自制的蜂蜜、果酱、蛋糕、饼干,朴素的标签上手写着那些奶奶、妈妈的名字、地址和电话,让人一看心头就一阵阵温暖。
拥有自己的一小块田园,上面有座美丽的房子,伴着空气中草的清香,非常惬意,是英国人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美国人:再有钱的男人也要拿起榔头干家务
我所看到的大多数美国人,都围绕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院子过着朴实的生活,真的很像陶渊明所谓的田园生活。这个发现让我很惊讶。
他们大多严格的遵守工作时间,到点下班,回到家里。在国内遍布城乡各地的那些“休闲场所”很难看到踪迹。甚至有80后的留学生抱怨,“这边太苦了!没有好吃的”。西餐就那几样,难合大多数国人的口味。中餐馆也大多是经过改良的,吃常了也会厌,实在很难找到国内哪些变化无穷的各系菜式。迪厅、歌厅、洗头房、浴足屋、洗浴、按摩、网吧、台球室……等所谓“好玩的”场所我都没见过。我在购物中心曾遇到什么日子,晚6点,店家很早就纷纷关门,收摊。
各个商店在春天都会搭起大棚子,里面包上各色花草、蔬菜、树木的种子和苗,那些花草蔬菜苗根据大小不同价钱也不同,买回家栽种极为方便。还有各种园艺工具,花园设备和摆设。让我这种人看得眼花缭乱,羡慕不已。美国人大多沉迷于家庭建设,每逢休息日,大多在家清雪、剪草坪、打理花园、修理房子等等,干不完的家务活儿。
我最为喜欢的,是一个专门挖蒲公英的小工具。很趁手的木头把儿,头上分开的叉儿像两个平头螺丝刀,中间一个弧型铁片,可以当支点,能最小的损坏草坪,还能挖出蒲公英深藏的根。
我实在是很佩服这些发明各种实用工具的能工巧匠,从远古时期发明耒、耜的祖先,鲁班和他的传人,一直到如今这些巧妙工具的设计者。我觉得他们的伟大贡献,未必不如那些著名的伟大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东西让我觉得惊奇、喜悦,由衷地佩服他们的设计者的奇思妙想。
也可能是因为那里人工费比较贵,专业技术人员工资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美国人很少雇工干家务活儿,大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很多人家里都有很齐全的各式工具,一般人家在车库或地下室会有一个“车间”,里面整齐的分类摆放着各种工具,从各种螺丝钉、螺丝刀、老虎钳子、扳子、锯子到拖拉机(大小不等,冬天除雪,夏天剪草),电锯、电剪子(修剪树枝的),看得我眼花缭乱。我甚至觉得我爸和我弟那样热爱生活,心灵手巧的人实在应该生活在那里。
美国人的庭院大多铺满草坪,还会有很多树和花,那些树大多开花,而且,让我觉得好像把全世界各地好看的树都移植到美国去了。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树,熟悉的花,在哪里都比在国内长的茁壮,花开得也更为丰满,肥厚,艳丽。
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安装了树屋,蹦床,滑梯,秋千……各种各样的儿童游乐设备,各种球类和儿童车更是普及。 由于环境保护得好,我们多次看到久违了的大雁排着队飞过高空,鸽子和野鸭子及各种水鸟都和人很亲近,常有人到水边喂它们。有的人带去粮食粒,有的人带一大袋面包片,扔出去,那些野生的鸟儿就来吃。
至于松鼠和兔子在我家的院子里就有。我曾在屋里透过落地窗看到三只松鼠在树上窜来窜去的玩儿。我家院子里常见的兔子好像在冬天生了小兔子,开春,就见到小兔子出来玩儿了,很可爱。
我家的凉台下的木梁上有一个鸟窝,春天就看到一只鸽子那就么大的褐色的鸟,在孵蛋,它好像不吃不睡,瞪圆大眼睛,伏在窝里。
在路上走着,经常能看到野生的鹿拉家带口地闲溜达,有的公路上还设有警告牌,提示开车的人注意,别撞到鹿。万一有车撞到鹿,肇事车辆不能把死鹿带走,只许后车把鹿带走,以防止有人故意。在特定的季节(生育期之外)可以批准一些人持证打猎,因为鹿口也要控制,太多了也会造成问题。我家的院子里也经常会有鹿群来探望,他们会吃我们种的菜,鹿吃豆角,兔子吃辣椒,所以孩子们说那些兔子是“墨西哥兔子”,因为在美国墨西哥人是以能吃辣而著称的。
听儿子说,夏天,在密西西比河有“捞鱼”比赛。不知是什么人把中国的鲤鱼放到密西西比河里,由于美国人不会吃有刺的鱼,加之没有天敌,那些鲤鱼长得很大,繁殖很多,造成了问题。所以有关方面组织了有趣的“捞鱼”比赛。人们开着船,手持网,等着鱼跳起来,再拿网去接,看谁接的大,看谁接的多。由于美国人不会吐鱼刺,很容易卡嗓子(美国的商店和餐馆不卖整条的鱼,只卖鱼肚子那一条没有刺的肉,怕顾客被鱼刺扎了,会被告上法庭),所以很多人捞到鱼,还会放回水里。
我的亲家老两口喜欢钓鱼,钓到的鱼多得吃不完,甚至专门买个冰柜来装。我孙子,前几年在家附近的小池塘也钓到鱼,第一次还拍了照片为证呢。
我认识一个很权威的中年外科医生,如果在国内,他是那种忙得连家人都没有时间“拨冗接见”的人,但是在美国,他有很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我看到他的书房里练毛笔书法的文房用品很齐全。他拍的照片,镶嵌在自己装饰的相框里,配上自己写的书法,真的很美,很专业,很有品位。让我觉得能有这样的心境的医生,才是在享受着自己的人生,享受着自己的工作,把自己放到这样的医生手里治疗,才更让人放心,更让人信任。似乎他的工作也会像田园诗那样优美和谐。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追求返璞归真,远离城市喧闹,聆听田园牧歌,享受乡村生活。英国人的生活,最理想的方式,是住在远离闹市的乡村。
英国著名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仍然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因此,人们无法容忍他们梦想的或现实的生活被破坏。”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英格兰农村保护理事会”,抗议在乡村铺设沥青马路。但到20世纪90年代,据该理事会统计,英国公路还是已经覆盖了相当于两个莱斯特郡的面积,停车场占用的面积有两个伯明翰大。
整个不列颠早就以城市为主体,但帕克斯曼说:“在英国人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这种乡村情结大概要追溯到19世纪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凭空把英国想象成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士兵们收到印有教堂、田野和花园,尤其是村庄的明信片,所受到的鼓舞远大于无数次的挥动国旗。
自然,英国人的生活的典型场所就是村庄。这一点,数不清的英国作家都描绘过,尤以住在英格兰汉普郡的简·奥斯汀为最,她把绅士淑女的乡间生活描写得入木三分。而推理小说更喜欢把凶案现场安排在宁静乡村的教堂、庄园、酒馆、客栈里。
帕克斯曼说:“英国人最希望的生活方式是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他们怀着同样的追求目标。事业有成的人,如韦伯爵士,挣到第一个1000万英镑后,首先想到的是买一座庄园。
“英国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国。”这是保守党领袖斯坦利·鲍德温的名言。乡村生活情结使园艺、DIY、乡间漫游、徒步旅行、相关出版业等发展成巨大的产业。那本创刊于1897年的杂志《乡村生活》,现在仍然畅销。园艺类杂志多达数十种,商店里有面积不小的园艺区。人人都自己动手修建或改造房子,每年英国人都要在DIY上花掉近90亿英镑。每座房子都有一个名字,商场里有房屋铭牌专卖店,出版商专门出书教你给房子取个响亮名字。
乡村生活,是英国人很自傲的一点。
这个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的人们却惧怕、痛恨大工业对他们生活的改变。G.K·切斯特顿在著作《布朗神父探案集》中借布朗神父之口发泄牢骚:“英国正在堕落,朝着商业化的沼泽直线滑去。而拉格列(书中因反对奸商坑害村民利益而被杀的乡绅)这些人像是路旁被人忽略、嘲弄的路标,孤零零地站在黑暗中,但他们指出了解脱的方向。”
实际情况可能是牧师卡农·唐纳德·格雷说的那样。牧师在接受帕克斯曼采访时批判说,英国人只想从大工业和商业中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以便享受乡村的乐趣。
就算布朗神父活到今天,他也得妥协,因为他必须去Sainsbury's的连锁店买日常生活用品。古村子艾伦桥是苏格兰传统的矿泉水生产地,现在已不生产矿泉水了,但还保留着手工玻璃作坊,吹出的玻璃制品价格非常昂贵,属艺术品范畴。在这村子里还开着一家传统的小杂货店,出售很多当地妇女在家中自制的蜂蜜、果酱、蛋糕、饼干,朴素的标签上手写着那些奶奶、妈妈的名字、地址和电话,让人一看心头就一阵阵温暖。
拥有自己的一小块田园,上面有座美丽的房子,伴着空气中草的清香,非常惬意,是英国人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美国人:再有钱的男人也要拿起榔头干家务
我所看到的大多数美国人,都围绕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院子过着朴实的生活,真的很像陶渊明所谓的田园生活。这个发现让我很惊讶。
他们大多严格的遵守工作时间,到点下班,回到家里。在国内遍布城乡各地的那些“休闲场所”很难看到踪迹。甚至有80后的留学生抱怨,“这边太苦了!没有好吃的”。西餐就那几样,难合大多数国人的口味。中餐馆也大多是经过改良的,吃常了也会厌,实在很难找到国内哪些变化无穷的各系菜式。迪厅、歌厅、洗头房、浴足屋、洗浴、按摩、网吧、台球室……等所谓“好玩的”场所我都没见过。我在购物中心曾遇到什么日子,晚6点,店家很早就纷纷关门,收摊。
各个商店在春天都会搭起大棚子,里面包上各色花草、蔬菜、树木的种子和苗,那些花草蔬菜苗根据大小不同价钱也不同,买回家栽种极为方便。还有各种园艺工具,花园设备和摆设。让我这种人看得眼花缭乱,羡慕不已。美国人大多沉迷于家庭建设,每逢休息日,大多在家清雪、剪草坪、打理花园、修理房子等等,干不完的家务活儿。
我最为喜欢的,是一个专门挖蒲公英的小工具。很趁手的木头把儿,头上分开的叉儿像两个平头螺丝刀,中间一个弧型铁片,可以当支点,能最小的损坏草坪,还能挖出蒲公英深藏的根。
我实在是很佩服这些发明各种实用工具的能工巧匠,从远古时期发明耒、耜的祖先,鲁班和他的传人,一直到如今这些巧妙工具的设计者。我觉得他们的伟大贡献,未必不如那些著名的伟大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东西让我觉得惊奇、喜悦,由衷地佩服他们的设计者的奇思妙想。
也可能是因为那里人工费比较贵,专业技术人员工资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美国人很少雇工干家务活儿,大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很多人家里都有很齐全的各式工具,一般人家在车库或地下室会有一个“车间”,里面整齐的分类摆放着各种工具,从各种螺丝钉、螺丝刀、老虎钳子、扳子、锯子到拖拉机(大小不等,冬天除雪,夏天剪草),电锯、电剪子(修剪树枝的),看得我眼花缭乱。我甚至觉得我爸和我弟那样热爱生活,心灵手巧的人实在应该生活在那里。
美国人的庭院大多铺满草坪,还会有很多树和花,那些树大多开花,而且,让我觉得好像把全世界各地好看的树都移植到美国去了。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树,熟悉的花,在哪里都比在国内长的茁壮,花开得也更为丰满,肥厚,艳丽。
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安装了树屋,蹦床,滑梯,秋千……各种各样的儿童游乐设备,各种球类和儿童车更是普及。 由于环境保护得好,我们多次看到久违了的大雁排着队飞过高空,鸽子和野鸭子及各种水鸟都和人很亲近,常有人到水边喂它们。有的人带去粮食粒,有的人带一大袋面包片,扔出去,那些野生的鸟儿就来吃。
至于松鼠和兔子在我家的院子里就有。我曾在屋里透过落地窗看到三只松鼠在树上窜来窜去的玩儿。我家院子里常见的兔子好像在冬天生了小兔子,开春,就见到小兔子出来玩儿了,很可爱。
我家的凉台下的木梁上有一个鸟窝,春天就看到一只鸽子那就么大的褐色的鸟,在孵蛋,它好像不吃不睡,瞪圆大眼睛,伏在窝里。
在路上走着,经常能看到野生的鹿拉家带口地闲溜达,有的公路上还设有警告牌,提示开车的人注意,别撞到鹿。万一有车撞到鹿,肇事车辆不能把死鹿带走,只许后车把鹿带走,以防止有人故意。在特定的季节(生育期之外)可以批准一些人持证打猎,因为鹿口也要控制,太多了也会造成问题。我家的院子里也经常会有鹿群来探望,他们会吃我们种的菜,鹿吃豆角,兔子吃辣椒,所以孩子们说那些兔子是“墨西哥兔子”,因为在美国墨西哥人是以能吃辣而著称的。
听儿子说,夏天,在密西西比河有“捞鱼”比赛。不知是什么人把中国的鲤鱼放到密西西比河里,由于美国人不会吃有刺的鱼,加之没有天敌,那些鲤鱼长得很大,繁殖很多,造成了问题。所以有关方面组织了有趣的“捞鱼”比赛。人们开着船,手持网,等着鱼跳起来,再拿网去接,看谁接的大,看谁接的多。由于美国人不会吐鱼刺,很容易卡嗓子(美国的商店和餐馆不卖整条的鱼,只卖鱼肚子那一条没有刺的肉,怕顾客被鱼刺扎了,会被告上法庭),所以很多人捞到鱼,还会放回水里。
我的亲家老两口喜欢钓鱼,钓到的鱼多得吃不完,甚至专门买个冰柜来装。我孙子,前几年在家附近的小池塘也钓到鱼,第一次还拍了照片为证呢。
我认识一个很权威的中年外科医生,如果在国内,他是那种忙得连家人都没有时间“拨冗接见”的人,但是在美国,他有很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我看到他的书房里练毛笔书法的文房用品很齐全。他拍的照片,镶嵌在自己装饰的相框里,配上自己写的书法,真的很美,很专业,很有品位。让我觉得能有这样的心境的医生,才是在享受着自己的人生,享受着自己的工作,把自己放到这样的医生手里治疗,才更让人放心,更让人信任。似乎他的工作也会像田园诗那样优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