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了降低江阴市围产儿死亡率,减少病残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对我市2010年-2012年产科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方法:监测江阴市2009年10月-2012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010年为3.65‰ 2011年3.08‰ 2012年3.07‰。
【关键词】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因分析
【中途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81-0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市围产儿死亡与围产期保健的关系,提高围产保健管理工作质量,本文分析了2010年-2012年产科围产儿死亡情况,现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2年9月,我市产科围产儿死亡病例210例,资料来源于全市各接产医院常规登记上报围产儿死亡个案,市妇幼保健所专人审核。
1.2 方法:评审方法和标准统一按江苏省围产儿死亡评审方法进行评审。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情况:2010年-2012年我市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74例,3.65‰,63例,3.08‰,73例,3.07‰。
2.2 围产儿死亡原因:死胎、死产原因是:脐带因素、产母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胎盘因素等。新生儿死亡原因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等。2010年、2011年、2012年流动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59.46%、73.02%、64.38%。
2.3 围产儿死亡原因:围产儿死亡死胎死产原因前5位排位见表1,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排位见表2,圍产儿死亡人口分布见表3。
3 讨论
3.1 表1显示,死胎死产原因为脐带因素、产母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胎盘因素等。而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是较难发现和干预的因素,死胎死产最先出现的表现是胎动异常,胎动异常也是胎儿宫内窘迫的首要症状之一,胎动监测是孕妇自我监护的主要体征。因此,要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让孕妇掌握自我监护的方法,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是减少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措施之一。先天畸形是2010-2012年死胎死产的第二大原因,且流动孕产妇占据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孕产妇,存在着流动孕产妇保健意识薄弱,不能按照要求在孕期特别是在孕22-24周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直到足月分娩才能发现;缺氧和窒息是引起产科围产儿死亡的另一大原因,也是构成死胎死产的重要因素;妊娠合并子痫前期或子痫时,由于胎盘循环障碍,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因此要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超声诊断水平,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尤其要加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流动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和保健知识水平,自觉接受围产期保健,最大程度上减少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减少围产儿的死亡。
3.2 表2显示,围产新生儿死因构成有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三大类,且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与否,决定了能否减少围产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应提高产科质量,儿科医生进产房,参与新生儿窒息抢救,同时抢救新生儿要采用“A、B、C、D、E方案”进行复苏,加强产科、儿科医生的协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抢救技能,从而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3.3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近年来,我市为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加强了围产期保健管理,扩大了围产期保健范围。
3.3.1 从孕前保健开始:开展孕前保健的内容包括:优生五项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疱疹病毒(HSV-Ⅰ、Ⅱ)、夫妇双方慢性疾病及时治疗、健康教育、指导选择最佳受孕时机,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药物等不利于下一代健康因素的判断及避免等,通过婚前保健的宣传,指导新婚夫妇如何优生优育,减少畸形儿的发生。
3.3.2 孕期保健:早孕建卡是围产保健的关键。重点筛查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对有遗传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避免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围产儿的发生[1]。孕中晚期的保健重点是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孕妇高危妊娠是孕期保健的重点工作,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环节。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系统监测,预测早产,跟踪多胎妊娠,对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的胎儿,进行胎盘功能评价,转化高危因素,改善孕产妇及婴儿的预后,同时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高危管理培训[2];重视产前筛查,按时开展唐氏筛查、产前超声检查,及时发现畸形儿,尽早终止妊娠,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3]。
3.3.3 分娩期保健: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支持,实施陪伴分娩、导乐分娩镇痛分娩新模式,使分娩成为安全、幸福的过程,产时对胎儿进行评估,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围产保健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自励,管婉华,李凤羡,等. 中国18城市新生儿死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2,73:34
[2] 叶掌梅,盛红斌,葛绮芬,等. 100例高危儿发育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5):321.
[3] 林秀珍,刘志慧,郑宏,等. 新生儿低体重影响因素及死因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1,12(1):16-17.
【关键词】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因分析
【中途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81-0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市围产儿死亡与围产期保健的关系,提高围产保健管理工作质量,本文分析了2010年-2012年产科围产儿死亡情况,现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2年9月,我市产科围产儿死亡病例210例,资料来源于全市各接产医院常规登记上报围产儿死亡个案,市妇幼保健所专人审核。
1.2 方法:评审方法和标准统一按江苏省围产儿死亡评审方法进行评审。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情况:2010年-2012年我市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74例,3.65‰,63例,3.08‰,73例,3.07‰。
2.2 围产儿死亡原因:死胎、死产原因是:脐带因素、产母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胎盘因素等。新生儿死亡原因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等。2010年、2011年、2012年流动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59.46%、73.02%、64.38%。
2.3 围产儿死亡原因:围产儿死亡死胎死产原因前5位排位见表1,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排位见表2,圍产儿死亡人口分布见表3。
3 讨论
3.1 表1显示,死胎死产原因为脐带因素、产母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胎盘因素等。而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是较难发现和干预的因素,死胎死产最先出现的表现是胎动异常,胎动异常也是胎儿宫内窘迫的首要症状之一,胎动监测是孕妇自我监护的主要体征。因此,要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让孕妇掌握自我监护的方法,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是减少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措施之一。先天畸形是2010-2012年死胎死产的第二大原因,且流动孕产妇占据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孕产妇,存在着流动孕产妇保健意识薄弱,不能按照要求在孕期特别是在孕22-24周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直到足月分娩才能发现;缺氧和窒息是引起产科围产儿死亡的另一大原因,也是构成死胎死产的重要因素;妊娠合并子痫前期或子痫时,由于胎盘循环障碍,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因此要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超声诊断水平,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尤其要加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流动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和保健知识水平,自觉接受围产期保健,最大程度上减少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减少围产儿的死亡。
3.2 表2显示,围产新生儿死因构成有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三大类,且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与否,决定了能否减少围产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应提高产科质量,儿科医生进产房,参与新生儿窒息抢救,同时抢救新生儿要采用“A、B、C、D、E方案”进行复苏,加强产科、儿科医生的协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抢救技能,从而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3.3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近年来,我市为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加强了围产期保健管理,扩大了围产期保健范围。
3.3.1 从孕前保健开始:开展孕前保健的内容包括:优生五项检测(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疱疹病毒(HSV-Ⅰ、Ⅱ)、夫妇双方慢性疾病及时治疗、健康教育、指导选择最佳受孕时机,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药物等不利于下一代健康因素的判断及避免等,通过婚前保健的宣传,指导新婚夫妇如何优生优育,减少畸形儿的发生。
3.3.2 孕期保健:早孕建卡是围产保健的关键。重点筛查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对有遗传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避免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围产儿的发生[1]。孕中晚期的保健重点是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孕妇高危妊娠是孕期保健的重点工作,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环节。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系统监测,预测早产,跟踪多胎妊娠,对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的胎儿,进行胎盘功能评价,转化高危因素,改善孕产妇及婴儿的预后,同时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高危管理培训[2];重视产前筛查,按时开展唐氏筛查、产前超声检查,及时发现畸形儿,尽早终止妊娠,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3]。
3.3.3 分娩期保健: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支持,实施陪伴分娩、导乐分娩镇痛分娩新模式,使分娩成为安全、幸福的过程,产时对胎儿进行评估,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围产保健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自励,管婉华,李凤羡,等. 中国18城市新生儿死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2,73:34
[2] 叶掌梅,盛红斌,葛绮芬,等. 100例高危儿发育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5):321.
[3] 林秀珍,刘志慧,郑宏,等. 新生儿低体重影响因素及死因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1,1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