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特色教育目标的体现,高职院校汽车类相关专业应以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采取改革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制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和实施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具有高职特色教育的改革措施,真正实现高职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教学环节,培养企业急需、适用的汽车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汽车;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巫尚荣(1971-),女,广西宁明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周华新(1953-),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037-02
高职教育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1]这就要求高职的教育要根据职业需求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就意味着硬件设备必须配套,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理念、模式要适时更新。特别是汽车类专业,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更新,需要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与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相差甚远,出现“供求脱节”的现象。如何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使“供求脱节”的尴尬局面得以改善?本文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高职特色教学模式,造就企业实用型汽车高技能人才。
一、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企业环境仿真实训中心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定位为“4S”店的相关岗位,针对其职业岗位和服务内容建立与之工作环境尽可能相同或者相似的实训中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学习,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出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还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因此,建设有高职特色的企业环境仿真实训中心尤为关键。
1.打造实训中心与企业环境一体化
按照“4S”店相关岗位的设施来配置实训中心的场所和设备,将实训中心分为整车实训室、总成或系统实训室、台架实验台实训室等类型。每种类型的实训室分别配置相应的设施,如总成或系统实训室有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电器等,作为学生学习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操作实训设备,学生边操作边学习,技能和知识同步掌握。整车实训室有营销展厅,整车拆装、检测、维护区域,钣喷的实训项目供学生学习整车的结构、检测、维修和营销实训。实训中心按照标准配备设备,包括整车、台架、总成及零部件、原厂解码器等多种先进检测仪器、工量具等,使实训基地与企业环境相同或相似,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机会,为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奠定硬件设施基础,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
2.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
由于高职生的生源关系,其理论基础普遍较差,纯理论课程的教学较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高职生喜欢动手,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基于高职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或者知识传授融入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去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改革传统教室和实训场地分离的局面,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使教室具备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和实训操作的功能,课桌兼具理论学习课桌与实训工作台的功能。如在发动机总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里,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物发动机来理解掌握教师讲授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又如教师讲授发动机排气机构时,学生可通过拆装汽缸盖了解掌握其构造、工作原理,掌握汽缸盖螺钉拧紧、拧松的顺序和力矩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3]这样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室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
3.打造教学与科研一体化
打造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使教师“有用武之地”。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实际研制出较为适合教学使用的设备或者发明新技术。因此,应该具备这样的“教研平台”供教师发展,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节约实验设备添置成本,另一方面,又能够研制出更适应教学和研究的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教学和研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
二、打造高职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要教出具有高超职业技能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可供授业的操作技能,熟悉本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发展,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打造特色“双师型”师资队伍必不可少,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根据各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实训带教能力划分为“双师型”和非“双师型”教师两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1.采取“师徒带教”培养方式
建立导师队伍,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让校内的“双师型”教师或者企业的师傅和非“双师型”教师结成“传、帮、带”的师徒型关系。根据各位教师的的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专门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4S”店的相应岗位进行实践或者去相应的院校进修学习,提高实践水平或理论水平。如维修专业方向的教师下维修企业、检测站等企业实践,并参加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2.实行“内培外引”发展
为加速师资队伍的发展步伐,采取内培外引的发展模式。在校内,利用教研活动或者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定期对教师的实训带教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使教师尽快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外引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新模式,如与培训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加强对汽车维修、营销、管理等一线高素质人才的挖掘,从中挑选一批作为跟踪和扶植对象,拓展来源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打造“双师型”名师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培训计划培养“双师型”名师,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汽车生产、维修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职业教育培训与交流;主持以故障现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综合项目;主持院级、国家级等精品课程建设和研究项目。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科研和执教等综合素质,打造“双师型”名师。
三、打造高职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
高职生热衷于动手操作,疲于纯理论学习,为了适应高职生这一学习特点,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完全融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模块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寓于各个环节的实训操作之中,充分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仿真企业工作”的教学情境
以汽车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体化教室当作维修车间,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当作企业“小”师傅,教师兼具企业的“大”师傅培训“小”师傅,使“小”师傅组织和管理本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和实训工作。教师按照企业的相应的工位及程序的工作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边讲授边演示、先演示再讲授、或者指导学生先做再讲授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中做、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仿真企业工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完成后很快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缩短职业学校技能训练与就业技能需求的差距。
2.企业工作项目驱动教学
工作项目驱动教学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在技术领域表现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如进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时,以企业发动机大修[3]作为总项目进行教学,将总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当完成从发动机拆装感性认识总体构造开始直到最后安装、启动等项目的教学后,学生不仅学会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发动机维修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岗位知识。学习如同工作一样,充满了激情和挑战,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好风气。课程结束后,及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到真正的工作坏境中体验学习,“带着问题去企业、然后又再带着新的问题回课堂”。
四、打造高职特色岗位技能培训的就业措施
为了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需要下功夫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因此,学生入学后就开始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就业定位,即入学教育就开始介绍“4S”店的相关职业岗位和每个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和证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行自己的大学职业规划,制定好学习计划、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和做好心态的调整和准备。
1.开展高职特色的模拟招聘会活动
为了做好学生应对就业面试的指导工作,除了开设必修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开展“4S”店相关岗位的模拟招聘会活动,根据岗位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等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面试招聘。聘请汽车企业的相关人员来扮演招聘人员,让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去相应的就业岗位面试,然后针对不同学生面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或技能上的不足加以指导,让学生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或提高技能。这种形式的招聘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使得毕业后去就业面试时脱颖而出,增加成功机率。
2.打造高职特色的就业“通行证”
为了让学生就业时胜券在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汽车驾驶证,汽车维修中、高级工等级工等相关证书,以获得就业“通行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团体协会,从各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的岗位工作,针对大批量学生的就业岗位相同或类似,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门强化培训,让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
五、总结
打造高职特色教育,培养企业急需的、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不折不扣的使命。但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的窘境,要真正实现高职特色教育,走校企合作办学之道将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双赢”的途径。真正成功的高职院校,不仅仅能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还能够承担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很少或毋须另花时间、资金来进行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这样校企互利互助,达到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梁建和,周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关键词:高职;汽车;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巫尚荣(1971-),女,广西宁明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周华新(1953-),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037-02
高职教育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1]这就要求高职的教育要根据职业需求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就意味着硬件设备必须配套,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理念、模式要适时更新。特别是汽车类专业,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更新,需要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与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相差甚远,出现“供求脱节”的现象。如何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使“供求脱节”的尴尬局面得以改善?本文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高职特色教学模式,造就企业实用型汽车高技能人才。
一、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企业环境仿真实训中心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定位为“4S”店的相关岗位,针对其职业岗位和服务内容建立与之工作环境尽可能相同或者相似的实训中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学习,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出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还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因此,建设有高职特色的企业环境仿真实训中心尤为关键。
1.打造实训中心与企业环境一体化
按照“4S”店相关岗位的设施来配置实训中心的场所和设备,将实训中心分为整车实训室、总成或系统实训室、台架实验台实训室等类型。每种类型的实训室分别配置相应的设施,如总成或系统实训室有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电器等,作为学生学习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操作实训设备,学生边操作边学习,技能和知识同步掌握。整车实训室有营销展厅,整车拆装、检测、维护区域,钣喷的实训项目供学生学习整车的结构、检测、维修和营销实训。实训中心按照标准配备设备,包括整车、台架、总成及零部件、原厂解码器等多种先进检测仪器、工量具等,使实训基地与企业环境相同或相似,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机会,为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奠定硬件设施基础,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
2.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
由于高职生的生源关系,其理论基础普遍较差,纯理论课程的教学较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高职生喜欢动手,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基于高职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或者知识传授融入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去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改革传统教室和实训场地分离的局面,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使教室具备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和实训操作的功能,课桌兼具理论学习课桌与实训工作台的功能。如在发动机总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里,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物发动机来理解掌握教师讲授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又如教师讲授发动机排气机构时,学生可通过拆装汽缸盖了解掌握其构造、工作原理,掌握汽缸盖螺钉拧紧、拧松的顺序和力矩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3]这样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室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
3.打造教学与科研一体化
打造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使教师“有用武之地”。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实际研制出较为适合教学使用的设备或者发明新技术。因此,应该具备这样的“教研平台”供教师发展,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节约实验设备添置成本,另一方面,又能够研制出更适应教学和研究的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教学和研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
二、打造高职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要教出具有高超职业技能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可供授业的操作技能,熟悉本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发展,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打造特色“双师型”师资队伍必不可少,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根据各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实训带教能力划分为“双师型”和非“双师型”教师两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1.采取“师徒带教”培养方式
建立导师队伍,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让校内的“双师型”教师或者企业的师傅和非“双师型”教师结成“传、帮、带”的师徒型关系。根据各位教师的的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专门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4S”店的相应岗位进行实践或者去相应的院校进修学习,提高实践水平或理论水平。如维修专业方向的教师下维修企业、检测站等企业实践,并参加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2.实行“内培外引”发展
为加速师资队伍的发展步伐,采取内培外引的发展模式。在校内,利用教研活动或者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定期对教师的实训带教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使教师尽快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外引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新模式,如与培训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加强对汽车维修、营销、管理等一线高素质人才的挖掘,从中挑选一批作为跟踪和扶植对象,拓展来源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打造“双师型”名师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培训计划培养“双师型”名师,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汽车生产、维修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职业教育培训与交流;主持以故障现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综合项目;主持院级、国家级等精品课程建设和研究项目。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科研和执教等综合素质,打造“双师型”名师。
三、打造高职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
高职生热衷于动手操作,疲于纯理论学习,为了适应高职生这一学习特点,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完全融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模块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寓于各个环节的实训操作之中,充分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仿真企业工作”的教学情境
以汽车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体化教室当作维修车间,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当作企业“小”师傅,教师兼具企业的“大”师傅培训“小”师傅,使“小”师傅组织和管理本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和实训工作。教师按照企业的相应的工位及程序的工作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边讲授边演示、先演示再讲授、或者指导学生先做再讲授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中做、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仿真企业工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完成后很快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缩短职业学校技能训练与就业技能需求的差距。
2.企业工作项目驱动教学
工作项目驱动教学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在技术领域表现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如进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时,以企业发动机大修[3]作为总项目进行教学,将总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当完成从发动机拆装感性认识总体构造开始直到最后安装、启动等项目的教学后,学生不仅学会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发动机维修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岗位知识。学习如同工作一样,充满了激情和挑战,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好风气。课程结束后,及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到真正的工作坏境中体验学习,“带着问题去企业、然后又再带着新的问题回课堂”。
四、打造高职特色岗位技能培训的就业措施
为了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需要下功夫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因此,学生入学后就开始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就业定位,即入学教育就开始介绍“4S”店的相关职业岗位和每个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和证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行自己的大学职业规划,制定好学习计划、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和做好心态的调整和准备。
1.开展高职特色的模拟招聘会活动
为了做好学生应对就业面试的指导工作,除了开设必修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开展“4S”店相关岗位的模拟招聘会活动,根据岗位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等进行理论和实践的面试招聘。聘请汽车企业的相关人员来扮演招聘人员,让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去相应的就业岗位面试,然后针对不同学生面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或技能上的不足加以指导,让学生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或提高技能。这种形式的招聘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使得毕业后去就业面试时脱颖而出,增加成功机率。
2.打造高职特色的就业“通行证”
为了让学生就业时胜券在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汽车驾驶证,汽车维修中、高级工等级工等相关证书,以获得就业“通行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团体协会,从各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的岗位工作,针对大批量学生的就业岗位相同或类似,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门强化培训,让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
五、总结
打造高职特色教育,培养企业急需的、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不折不扣的使命。但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的窘境,要真正实现高职特色教育,走校企合作办学之道将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双赢”的途径。真正成功的高职院校,不仅仅能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还能够承担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很少或毋须另花时间、资金来进行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这样校企互利互助,达到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梁建和,周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