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在慢性丙肝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60例,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同时选取38例正常健康献血者作为参考,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和停药后6个月的血清IL-10、IL-22和IL-28及mRNA水平,并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和HCV RNA含量。结果 经过48周抗病毒治疗后,60例慢性丙肝患者中完全应答41例、部分应答15例、无应答4例。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V病毒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经过治疗,完全应答组患者血清IL-10、IL-22和IL-28水平逐渐降至并稳定至正常水平,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血清IL-10、IL-22和IL-28水平在一段时间内降低,但又逐渐回升,IL-22较IL-10和IL-28回升更早。治疗后不同时间IL-10、IL-22、IL-28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变化情况一致。结论 IL-22能够在早期有效预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
[关键词]IL-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预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3-05
全球约150万人感染HcV并转为慢性,每年死于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患者大于35万人。HCV感染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目前我国标准治疗方案是基于Peg-IFN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前及早期治疗阶段预测个体对治疗应答反应十分重要,可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治疗成本。IL-28B和IL-10与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应答相关。Zenewiez等研究表明,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炎中IL-22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出肝细胞保护作用、组织修复能力等。目前针对IL-22在肝炎中的作用少有临床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60例慢性丙肝患者,长期监测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旨在探讨IL-22在慢性丙肝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60例,年龄26~58岁,平均(42.7±13.7)岁;男39例,女21例。所有患者均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标准:(1)抗HCV阳性;(2)血清HCV RNA阳性;(3)无既往干扰素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史;(4)无心、脑、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者超过60岁;(2)肝硬化;(3)感染其他病毒;(4)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5)精神性疾病或妊娠;(6)血小板<50×109/L,白细胞<3.0×109/L。根据患者HCVRNA水平分为三组:低水平复制(<106拷贝/mL),中等水平复制(106~10s拷贝/mL),高水平复制(>108拷贝/mL),各组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27例和16例,各组年龄、性别组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献血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7岁,平均(43.1±13.5)岁,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Peg-IFN2α(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35μg/0.5mL/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74)剂量为135μg/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片,50mg/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H10960156)使用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进行适当调整(<75Kg:1000mg/d;≥75kg:1200mg/d),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8周。
1.3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采集正常健康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和停药后6个月血样各1份,1h内在低温离心机中分离血清,置于一7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
1.4检测万法
1.4.1样本采集 于清晨8~9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4℃下3000rpm离心10min,将血清置于洁净EP管中置于-20%冰箱保存,集中检测IL-10、IL-22、IL-28、肝功能和HCV RNA含量。
1.4.2主要试剂、仪器 IL-10、IL-22和IL-28B定量检测试剂盒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由法国DIACLONE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肝功能采用BeckmanCoul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CCESS和配套试剂检测,HCV RNA定量试剂盒由凯杰(深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为美国ABI公司7500型PCR仪。
1.5疗效判断
完全应答: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即抗病毒治疗48周停药6个月后,通过PCR方法检测HCV-RNA为阴性,ALT正常。部分应答:经过48周抗病毒治疗,ALT与HCV-RNA有一项未转阴。无应答:经过48周抗病毒治疗,ALT仍表现为异常,HCV-RNA未转阴。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的形式表示并进行X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48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41例(68.33%),部分应答15例(25.00%),无应答4例(6.67%)。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67%。
2.2患者治疗前血清IL-10、IL-22、IL-28水平比较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正常健康献血者血清IL-10、IL-22、IL-28检测结果见表1,可见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CV病毒含量的升高,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变化不显著。IL-22水平比较,低、中、高水平复制组与正常健康献血者组比较,q分别为5.589,6.807,5.322,P<0.05;IL-22水平比较,低、中、高水平复制组与正常健康献血者组比较,q分别为37.745,36.827,32.484,P<0.05。见表1。
2.3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0、IL-22、IL-28水平比较
完全应答组的29例患者治疗4、12、24、48周及停药6个月后的血清IL-10、IL-22、IL-2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部分应答组23例患者IL-10在治疗后4周到停药6周呈下降趋势,IL-28在治疗4~48周呈下降趋势,停药后6个月时又有所升高;IL-22在治疗后4~24周呈下降趋势,自治疗48周时开始升高。无应答组中IL-10治疗后呈下降趋势,停药后6个月升高;IL-22和IL-28均在治疗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48周时开始升高。对三组患者在相同治疗时期的三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在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中,IL-22较IL-10和IL-28更能较早反映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自治疗48周起,完全应答组血清IL-22水平极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治疗48周q=4.933,P<0.01;停药后6个月q=5.057,P<0.01)和无应答组(治疗48周q=2.791,P<0.01;停药后6个月q=3.351,P<0.01)。见表2,图1。
3讨论
目前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是我国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干扰素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前已叙述过IL-28B和IL-10与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应答相关。尽管上述细胞因子与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基因型等因素的关系未能获得有效的病毒应答,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多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有影响的细胞因子,评估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率的影响价值,评估其是否可作为对治疗应答预测的协同因素。
IL-22主要来源于CD4+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主要在IL-22敏感的组织中(如肝脏)发挥炎症应答调节作用、参与诱导抗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因为IL-22不仅同归为IL-10家族,而且同IL-10拥有共同的受体链(IL-10R2),所以IL-22在关于丙型肝炎的研究中扮演着有趣的角色。IL-22基因位于与炎症性疾病相关联的染色体区域,由脂多糖诱导,在小鼠肝细胞中上调急性时相反应物产生。与IL-10不同,尽管IL-22通过Th2细胞适当抑制IL-4的产生,但并不抑制IL-10,L-1,IL-6,TNF和IFN-g的活性。因此,与IL-10不同,IL-22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多效性的功能。此外,IL-10R2作为IL-10和IL-22共同的受体链,存在于两者的信号传导过程中。Hennig等通过实验证明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患者IL-10RB基因变异影响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和病毒的清除;IL-22中两处单核苷酸多肽性影响治疗应答和病毒清除:IL-22-rsl012356 T等位基因载体和IL-22-rsll79251 C等位基因载体。而Dambacher等实验表明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中IL-22表达上调,但与IFN-a不同,IL-22不直接调节抗病毒蛋白,因此对HCV的复制没有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对IL-22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中作用机制更是知之甚少。
本研究比较了血清IL-10、IL-22和IL-28对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效果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献血者(P<0.05),但与HCV病毒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与IL-10和IL-28相比,治疗过程中IL-22变化(下降)更早、更显著,在部分应答和无应答患者中,IL-22下降后回升也更早。体外研究发现,尽管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显著升高,但IL-22并不能抑制HCV的复制,因此不能通过增加IL-22来直接抑制病毒增加。IL-22可能是通过调控IFNs抗病毒效应来间接影响病毒复制,如STAT3就是IL-22调控的重要下游信号,能够调控IFN介导的信号通路。Park等研究表明,IL-22能够对抗肝损伤,并促进肝细胞增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L-22水平升高可能是一种抗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综上,IL-22能够在早期有效预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及早期治疗阶段通过检测IL-2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提前预测个体对治疗应答,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使应答不佳或无应答的患者尽早终止治疗,减少治疗成本。在临床上存在着极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IL-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预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3-05
全球约150万人感染HcV并转为慢性,每年死于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患者大于35万人。HCV感染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目前我国标准治疗方案是基于Peg-IFN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前及早期治疗阶段预测个体对治疗应答反应十分重要,可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治疗成本。IL-28B和IL-10与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应答相关。Zenewiez等研究表明,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炎中IL-22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出肝细胞保护作用、组织修复能力等。目前针对IL-22在肝炎中的作用少有临床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60例慢性丙肝患者,长期监测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旨在探讨IL-22在慢性丙肝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60例,年龄26~58岁,平均(42.7±13.7)岁;男39例,女21例。所有患者均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标准:(1)抗HCV阳性;(2)血清HCV RNA阳性;(3)无既往干扰素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史;(4)无心、脑、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者超过60岁;(2)肝硬化;(3)感染其他病毒;(4)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5)精神性疾病或妊娠;(6)血小板<50×109/L,白细胞<3.0×109/L。根据患者HCVRNA水平分为三组:低水平复制(<106拷贝/mL),中等水平复制(106~10s拷贝/mL),高水平复制(>108拷贝/mL),各组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27例和16例,各组年龄、性别组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献血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7岁,平均(43.1±13.5)岁,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Peg-IFN2α(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35μg/0.5mL/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74)剂量为135μg/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片,50mg/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H10960156)使用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进行适当调整(<75Kg:1000mg/d;≥75kg:1200mg/d),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8周。
1.3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采集正常健康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和停药后6个月血样各1份,1h内在低温离心机中分离血清,置于一7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
1.4检测万法
1.4.1样本采集 于清晨8~9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4℃下3000rpm离心10min,将血清置于洁净EP管中置于-20%冰箱保存,集中检测IL-10、IL-22、IL-28、肝功能和HCV RNA含量。
1.4.2主要试剂、仪器 IL-10、IL-22和IL-28B定量检测试剂盒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由法国DIACLONE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肝功能采用BeckmanCoul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CCESS和配套试剂检测,HCV RNA定量试剂盒由凯杰(深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为美国ABI公司7500型PCR仪。
1.5疗效判断
完全应答: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即抗病毒治疗48周停药6个月后,通过PCR方法检测HCV-RNA为阴性,ALT正常。部分应答:经过48周抗病毒治疗,ALT与HCV-RNA有一项未转阴。无应答:经过48周抗病毒治疗,ALT仍表现为异常,HCV-RNA未转阴。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的形式表示并进行X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48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41例(68.33%),部分应答15例(25.00%),无应答4例(6.67%)。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67%。
2.2患者治疗前血清IL-10、IL-22、IL-28水平比较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正常健康献血者血清IL-10、IL-22、IL-28检测结果见表1,可见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CV病毒含量的升高,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变化不显著。IL-22水平比较,低、中、高水平复制组与正常健康献血者组比较,q分别为5.589,6.807,5.322,P<0.05;IL-22水平比较,低、中、高水平复制组与正常健康献血者组比较,q分别为37.745,36.827,32.484,P<0.05。见表1。
2.3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0、IL-22、IL-28水平比较
完全应答组的29例患者治疗4、12、24、48周及停药6个月后的血清IL-10、IL-22、IL-2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部分应答组23例患者IL-10在治疗后4周到停药6周呈下降趋势,IL-28在治疗4~48周呈下降趋势,停药后6个月时又有所升高;IL-22在治疗后4~24周呈下降趋势,自治疗48周时开始升高。无应答组中IL-10治疗后呈下降趋势,停药后6个月升高;IL-22和IL-28均在治疗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48周时开始升高。对三组患者在相同治疗时期的三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在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中,IL-22较IL-10和IL-28更能较早反映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自治疗48周起,完全应答组血清IL-22水平极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治疗48周q=4.933,P<0.01;停药后6个月q=5.057,P<0.01)和无应答组(治疗48周q=2.791,P<0.01;停药后6个月q=3.351,P<0.01)。见表2,图1。
3讨论
目前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是我国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干扰素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前已叙述过IL-28B和IL-10与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应答相关。尽管上述细胞因子与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基因型等因素的关系未能获得有效的病毒应答,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多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有影响的细胞因子,评估其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率的影响价值,评估其是否可作为对治疗应答预测的协同因素。
IL-22主要来源于CD4+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主要在IL-22敏感的组织中(如肝脏)发挥炎症应答调节作用、参与诱导抗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因为IL-22不仅同归为IL-10家族,而且同IL-10拥有共同的受体链(IL-10R2),所以IL-22在关于丙型肝炎的研究中扮演着有趣的角色。IL-22基因位于与炎症性疾病相关联的染色体区域,由脂多糖诱导,在小鼠肝细胞中上调急性时相反应物产生。与IL-10不同,尽管IL-22通过Th2细胞适当抑制IL-4的产生,但并不抑制IL-10,L-1,IL-6,TNF和IFN-g的活性。因此,与IL-10不同,IL-22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多效性的功能。此外,IL-10R2作为IL-10和IL-22共同的受体链,存在于两者的信号传导过程中。Hennig等通过实验证明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患者IL-10RB基因变异影响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和病毒的清除;IL-22中两处单核苷酸多肽性影响治疗应答和病毒清除:IL-22-rsl012356 T等位基因载体和IL-22-rsll79251 C等位基因载体。而Dambacher等实验表明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中IL-22表达上调,但与IFN-a不同,IL-22不直接调节抗病毒蛋白,因此对HCV的复制没有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对IL-22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中作用机制更是知之甚少。
本研究比较了血清IL-10、IL-22和IL-28对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效果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10、IL-22、IL-2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献血者(P<0.05),但与HCV病毒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与IL-10和IL-28相比,治疗过程中IL-22变化(下降)更早、更显著,在部分应答和无应答患者中,IL-22下降后回升也更早。体外研究发现,尽管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显著升高,但IL-22并不能抑制HCV的复制,因此不能通过增加IL-22来直接抑制病毒增加。IL-22可能是通过调控IFNs抗病毒效应来间接影响病毒复制,如STAT3就是IL-22调控的重要下游信号,能够调控IFN介导的信号通路。Park等研究表明,IL-22能够对抗肝损伤,并促进肝细胞增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L-22水平升高可能是一种抗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综上,IL-22能够在早期有效预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及早期治疗阶段通过检测IL-2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提前预测个体对治疗应答,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使应答不佳或无应答的患者尽早终止治疗,减少治疗成本。在临床上存在着极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