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2015年最大的开年秀场,毫无疑问就是3月2日在巴塞罗那开幕的2015MWC移动通信世界大会。各大厂商能在MWC上放出什么样的“大招”,成为业内一年一度的期待。而在这场秀上动作的大小,似乎也成为品牌实力的侧面印证。今年,国内手机品牌金立便MWC开幕首日举行了以“Slim to Perfection”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旗下2015开年旗舰机ELIFE S7。
发布会当天,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以及来自MTK、三星等全球供应链伙伴出席了发布会。卢伟冰在会上表示:“金立此次选在MWC举行发布会,不单单是为了发布一款产品,这也是金立2015年全球市场战略的关键一步。”
来自全球上百家海内外媒体对发布会进行了现场报道,而EF也全程参与其中,并与卢伟冰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此呈现了金立在本次MWC2015上的诸多表达以及金立对于当前移动互联终端市场的理解。
完美的薄不需要纯粹的薄
诚然,近年来,“薄”逐渐成了各大厂商追逐的热点,并在设计的追逐中屡出佳作。而在2014年9月,金立ELIFE S5.1凭借5.15mm的厚度夺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薄智能手机称号,奠定了金立在超薄手机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军地位,甚至由此拉开了手机厂商争夺“最薄”大战的帷幕。
然而,对最薄智能机的争夺战正慢慢偏离正轨,一些厂商为了让智能手机更薄,除去了耳机插孔、凸出后置摄像头、缩短电池续航,或者使用超薄框架造成过热问题,影响信号等等。受限于厚度,超薄手机似乎难有更大突破。如何在性能和厚度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手机体验最优化?在MWC发布会上现场,卢伟冰用这台S7给出了答案。
“除了超薄设计,ELIFE S7还拥有P 续航系统,极地散热、Hi-Fi音效、不突起摄像头、Image 影像系统、Amigo3.0以及双卡国际漫游等七大优势。我们平衡了性能与设计,只希望做出一款最完美的超薄手机。”这款厚度为5.5mm的S7,首创性的采用了双峰平面切割技术以及U型骨架设计,打造出最薄边框视觉体验和舒适握持感;而且保证了超薄机身的强度:同时配备前置800万后置1300万嵌入式索尼摄像头以及Image 影像系统保证了出色的照相效果而且摄像头没有突起;基于安卓5.0系统深度开发的Amigo3.0也首次亮相,号称最懂用户的Amigo操作系统;在音质方面,除了配备Hi-Fi,还采用了专业的NXP Smart PA扬声器芯片保证完美外放效果;而2750mAh电池容量、595Wh/L超高容纳比电芯以及特有“P 续航系统”让S7成为了目前超薄手机中续航能力最强的产品。
ELIFE的成功在于用心细分市场
EF一直很好奇,走到今天,ELIFE为什么选择和其他Android阵营手机不同的设计道路,特别是这条道路在很多局外人看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ELIFE是怎么去理解“极致”和“不够极致”之间的区别?对于ELIFE S系列所营造的“超薄”和“手感”这一对天生的矛盾体,ELIFE是怎样做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甚至是融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卢伟冰的解答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首先提到,在2014年金立以S5.5、S5.1等主打超薄设计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不俗成绩。依托这几款产品以及Amigo系统,也已让金立形成了超千万级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2014年的金立海外市场也完成了从ODM到品牌的转型,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就在两个月前,金立总裁卢伟冰在全球供应链大会上发布了2015全球市场战略:“除了继续夯实国内市场,必须要继续深化海外市场,这将成为金立2015赢的根本。”
至于选择在MWC上发布新品,与众多国际厂商正面交锋,正是金立2015年全球布局产品策略的第一步棋。看来金立对这部S7寄予了厚望。卢总会后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金立会在2014年的基础上再次抛弃机海战术,更集中于做精品。而在运营方面,我们也能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做到国内国外同步供应。”
为大众所用,才是对产品的追求
如果把时间回拨三个月,我们盘点国产手机的2014年,可谓一路“高涨”:出货量和营收高涨,市场份额占比高涨,品牌热度和消费者关注度高涨,也带来了国产手机企业“出海”和国际化愿景的高涨。但要保持高涨,除了巩固价格和本土优势外,更多地还是要依靠创新,提升盈利能力和自身价值,特别是要突出具有核心性和关键性的创新。
卢伟冰认为,创新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实现新的价值。企业战略、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推广营销,每个环节都存在创新和创造新价值的机会。观察国产手机企业这几年来的表现,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更多重视和投入,产品和功能推陈出新,企业自身开始更加重视多元化,在战略和业务结构方面的创新也不乏实例——“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惊喜创新。”
但应当正视的是,国产手机崛起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环境。4G业务快速推进,由此带来的换机潮转化为庞大的消费规模,国内运营商多年来的“呵护”让国产手机一路高歌。与国外品牌相比,国产手机优势更多体现在中低端产品,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上去了利润增长却比较缓慢。国产手机优势更多体现为“集体突围”,各品牌市场份额相加占比高,单一品牌的份额尚难与国外领先品牌看齐。同时,很多手机企业过度重视模式创新、概念创新法口少了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和投入,更少了对细分市场特性的理性认识——“当然,我并不认为现在有哪个品牌可以和当年的诺基亚或者三星一样一家独大,因为现在的细分市场因素决定了我们的营销手段、设计思路、应用体验都要立足于客观的市场反映,”卢伟冰显然并不回避对于竞品的评价:“某些品牌拥有丰富的上游产业链,也拥有完整的配件自供给体系,但这恰恰限制了他们对于‘大众需求’的认知释放,有时甚至为了自己产品的‘合理配置’而忽略了大众应用需求的合理配置,这在细分市场的竞争中是要吃亏的。”
卢伟冰还提到,手机产业增长已开始趋缓,蛋糕有限、人人争食,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还会更激烈。但这并不影响金立在海外市场的合理布局,所谓心静则信步,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坚持全球统一定价策略,坚持针对性强的本地化营销体系和习惯,坚持不抢最快却做最稳定的产品周期规划,这是我们在印度市场、非洲、市场甚至欧洲市场取得不错成绩的根本原因。”
当然,卢伟冰也强调,现在的国产厂商面临专利的问题并非朝夕可克。一方面,国外品牌通过完善高中低不同层次产品线,必会冲击国产手机性价比优势,国内企业要守住市场份额绝非易事。另一方面,手机产业技术密集,专利匮乏的问题是大部分国产手机企业难以绕开的障碍。依靠性价比优势,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尚能抗衡,包括在海外市场。但如果掌握大量核心专利的国外品牌诉诸专利手段,很多国产手机企业在海外发展就会步履维艰。
所以国产手机企业面对营收、份额和品牌热度增加的喜悦,要多一点专注的精神,加大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特别是要把这些创新转化为专利、成果,更加重视企业的专利策略,在海外市场能够有效应对专利制衡、保驾商务拓展。最终通过创新提高国产手机品牌价值,使国产手机的国内优势转化为全球优势。但他同时也对国产厂商产品的竞争品质和原创精神充满信心。
后记
有差异化的产品做基石、高效的运营保障、初具规模的移动生态系统、海外市场的品牌转型完成,金立未来的全球布局逐渐清晰。“2015年,金立全球市场战略不仅仅是卖出更多的产品,也不止步于输出品牌,而是要通过输出商业模式,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卢伟冰的信心,EF把其总结为——纯粹的追求就是追求纯粹。
发布会当天,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以及来自MTK、三星等全球供应链伙伴出席了发布会。卢伟冰在会上表示:“金立此次选在MWC举行发布会,不单单是为了发布一款产品,这也是金立2015年全球市场战略的关键一步。”
来自全球上百家海内外媒体对发布会进行了现场报道,而EF也全程参与其中,并与卢伟冰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此呈现了金立在本次MWC2015上的诸多表达以及金立对于当前移动互联终端市场的理解。
完美的薄不需要纯粹的薄
诚然,近年来,“薄”逐渐成了各大厂商追逐的热点,并在设计的追逐中屡出佳作。而在2014年9月,金立ELIFE S5.1凭借5.15mm的厚度夺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薄智能手机称号,奠定了金立在超薄手机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军地位,甚至由此拉开了手机厂商争夺“最薄”大战的帷幕。
然而,对最薄智能机的争夺战正慢慢偏离正轨,一些厂商为了让智能手机更薄,除去了耳机插孔、凸出后置摄像头、缩短电池续航,或者使用超薄框架造成过热问题,影响信号等等。受限于厚度,超薄手机似乎难有更大突破。如何在性能和厚度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手机体验最优化?在MWC发布会上现场,卢伟冰用这台S7给出了答案。
“除了超薄设计,ELIFE S7还拥有P 续航系统,极地散热、Hi-Fi音效、不突起摄像头、Image 影像系统、Amigo3.0以及双卡国际漫游等七大优势。我们平衡了性能与设计,只希望做出一款最完美的超薄手机。”这款厚度为5.5mm的S7,首创性的采用了双峰平面切割技术以及U型骨架设计,打造出最薄边框视觉体验和舒适握持感;而且保证了超薄机身的强度:同时配备前置800万后置1300万嵌入式索尼摄像头以及Image 影像系统保证了出色的照相效果而且摄像头没有突起;基于安卓5.0系统深度开发的Amigo3.0也首次亮相,号称最懂用户的Amigo操作系统;在音质方面,除了配备Hi-Fi,还采用了专业的NXP Smart PA扬声器芯片保证完美外放效果;而2750mAh电池容量、595Wh/L超高容纳比电芯以及特有“P 续航系统”让S7成为了目前超薄手机中续航能力最强的产品。
ELIFE的成功在于用心细分市场
EF一直很好奇,走到今天,ELIFE为什么选择和其他Android阵营手机不同的设计道路,特别是这条道路在很多局外人看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ELIFE是怎么去理解“极致”和“不够极致”之间的区别?对于ELIFE S系列所营造的“超薄”和“手感”这一对天生的矛盾体,ELIFE是怎样做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甚至是融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卢伟冰的解答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首先提到,在2014年金立以S5.5、S5.1等主打超薄设计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不俗成绩。依托这几款产品以及Amigo系统,也已让金立形成了超千万级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2014年的金立海外市场也完成了从ODM到品牌的转型,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就在两个月前,金立总裁卢伟冰在全球供应链大会上发布了2015全球市场战略:“除了继续夯实国内市场,必须要继续深化海外市场,这将成为金立2015赢的根本。”
至于选择在MWC上发布新品,与众多国际厂商正面交锋,正是金立2015年全球布局产品策略的第一步棋。看来金立对这部S7寄予了厚望。卢总会后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金立会在2014年的基础上再次抛弃机海战术,更集中于做精品。而在运营方面,我们也能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做到国内国外同步供应。”
为大众所用,才是对产品的追求
如果把时间回拨三个月,我们盘点国产手机的2014年,可谓一路“高涨”:出货量和营收高涨,市场份额占比高涨,品牌热度和消费者关注度高涨,也带来了国产手机企业“出海”和国际化愿景的高涨。但要保持高涨,除了巩固价格和本土优势外,更多地还是要依靠创新,提升盈利能力和自身价值,特别是要突出具有核心性和关键性的创新。
卢伟冰认为,创新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实现新的价值。企业战略、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推广营销,每个环节都存在创新和创造新价值的机会。观察国产手机企业这几年来的表现,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更多重视和投入,产品和功能推陈出新,企业自身开始更加重视多元化,在战略和业务结构方面的创新也不乏实例——“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惊喜创新。”
但应当正视的是,国产手机崛起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环境。4G业务快速推进,由此带来的换机潮转化为庞大的消费规模,国内运营商多年来的“呵护”让国产手机一路高歌。与国外品牌相比,国产手机优势更多体现在中低端产品,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上去了利润增长却比较缓慢。国产手机优势更多体现为“集体突围”,各品牌市场份额相加占比高,单一品牌的份额尚难与国外领先品牌看齐。同时,很多手机企业过度重视模式创新、概念创新法口少了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和投入,更少了对细分市场特性的理性认识——“当然,我并不认为现在有哪个品牌可以和当年的诺基亚或者三星一样一家独大,因为现在的细分市场因素决定了我们的营销手段、设计思路、应用体验都要立足于客观的市场反映,”卢伟冰显然并不回避对于竞品的评价:“某些品牌拥有丰富的上游产业链,也拥有完整的配件自供给体系,但这恰恰限制了他们对于‘大众需求’的认知释放,有时甚至为了自己产品的‘合理配置’而忽略了大众应用需求的合理配置,这在细分市场的竞争中是要吃亏的。”
卢伟冰还提到,手机产业增长已开始趋缓,蛋糕有限、人人争食,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还会更激烈。但这并不影响金立在海外市场的合理布局,所谓心静则信步,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坚持全球统一定价策略,坚持针对性强的本地化营销体系和习惯,坚持不抢最快却做最稳定的产品周期规划,这是我们在印度市场、非洲、市场甚至欧洲市场取得不错成绩的根本原因。”
当然,卢伟冰也强调,现在的国产厂商面临专利的问题并非朝夕可克。一方面,国外品牌通过完善高中低不同层次产品线,必会冲击国产手机性价比优势,国内企业要守住市场份额绝非易事。另一方面,手机产业技术密集,专利匮乏的问题是大部分国产手机企业难以绕开的障碍。依靠性价比优势,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尚能抗衡,包括在海外市场。但如果掌握大量核心专利的国外品牌诉诸专利手段,很多国产手机企业在海外发展就会步履维艰。
所以国产手机企业面对营收、份额和品牌热度增加的喜悦,要多一点专注的精神,加大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特别是要把这些创新转化为专利、成果,更加重视企业的专利策略,在海外市场能够有效应对专利制衡、保驾商务拓展。最终通过创新提高国产手机品牌价值,使国产手机的国内优势转化为全球优势。但他同时也对国产厂商产品的竞争品质和原创精神充满信心。
后记
有差异化的产品做基石、高效的运营保障、初具规模的移动生态系统、海外市场的品牌转型完成,金立未来的全球布局逐渐清晰。“2015年,金立全球市场战略不仅仅是卖出更多的产品,也不止步于输出品牌,而是要通过输出商业模式,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卢伟冰的信心,EF把其总结为——纯粹的追求就是追求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