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号外号外,经过若干年的缝缝补补之后,这一次国际足球理事会(IFAB)动真格的啦!经过长达18个月的研究讨论,《足球竞赛规则2016/17》于今年6月终于开始实施啦!
《足球竞赛规则》的修订,对于足坛来说可是一等一的大事。贝克和路卡他们自从接到了新通知,连雷打不动的训练都暂停了,埋头研究起新规则来。不要认为这是笑话哦,要是错过了什么修改内容,以后比赛的时候吃了红牌可怎么办?
这一看还真是吓一跳,原来有这么多的改动!快来看看路卡哥哥给大家划的重点,以后再搞错,可别怪我没告诉过你们哦!
破坏明显得分机会的犯规:红牌?
如果你故意手球破坏对方的明显得分机会,无论犯规发生在哪里,都会被罚红牌。但如果是以其他形式犯规,破坏明显得分机会,就要分情况讨论了。若裁判对你的判罚是任意球,那么他还是会出示红牌;如果裁判员已经判罚了点球,那么只要你不是刻意对人拉、推、撞,裁判员就可以考虑只出示黄牌了。
中圈开球:任意方向!
原规则中强调中圈开球向前踢,其实是鼓励进攻的一种方式,毕竟大家都在后场,向前踢之后,想要拿球就得被迫往前跑。不过现实比赛中,大家普遍采用的还是比较保守的方式,所以新规则中就不再苛求这点啦。
球门球踢出:必须放定!
天呐,这一点居然原本并没有要求!新规则开始执行,那些原来只要把球放定就踢不远的小伙伴们,以后可要注意了哦!
有肢体接触的犯规:
直接任意球!
过去的规则中,阻挡犯规会判罚间接任意球,而Hold(拉扯)犯规则是直接任意球,然而这两点很难区分。
新规则中,有接触的犯规都要判罚直接任意球,也就是说,推论之一就是阻挡犯规,只要是有接触,就会判罚直接任意球!贝克相当困惑,那没有接触的阻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犯规发生在场外也可能被判点球啦!
大家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前锋贴近底线,采用人球分过的方式向球门方向突破,为了绕过防守队员而临时跑到场外。这时如果防守队员在场外将该前锋按倒在地,是会被判坠球的。
而新规则中,上述情况如果发生,那么裁判将根据犯规的性质做出判罚,犯规地点被认定为是“实际犯规地点向边界线作垂线的垂足上”。如果这个垂足在罚球区内,则会被判罚点球。野蛮的后卫们,再也不能钻空子获取不正当利益了!
越位了,守方有可能获得一个前场任意球!
在原规则中,越位犯规的地点被界定为“传球瞬间,越位队员所在的位置”,这个位置当然是在犯规队员的前场。
可是,传球的一瞬间,助理裁判已经锁定了一个或多个处于越位位置的球员,此时他不能举旗,还要观察这些球员是否会随后“卷入比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助理裁判是不是应该跟随比赛发展继续移动呢?如果不移动,那么如果那些球员随后没有卷入比赛,助理裁判就将大大失位。而如果移动,那么随后举旗的位置就不再是规则规定的犯规地点。
現在,问题终于解决啦。新规则中明确指出,越位犯规的地点是越位球员卷入比赛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发生跨越中线的“越位回拿”,即越位队员跑回自己的半场去卷入比赛,那么守方将获得一个前场的间接任意球,这可是越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
某些受伤可以在场内评估和处理
过去,只有守门员受伤可以在场内进行评估和处理,其他人受伤,只要导致队医进场,球员就必须离场,以免有人借此拖延时间。今后,如果受伤来自被出示了黄牌或红牌的犯规,那么球员也可以在场内进行快速的评估和处理而无须离场了。这一规则,减少了粗野犯规获利的可能。
被红牌罚下的队员不再只是“场外因素”!
场外因素(outside Agent)干扰比赛,和非场外因素干扰比赛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原规则中,替补队员、替补下场的队员、球队官员都不是场外因素,而被红牌罚出场的球员,却被界定为场外因素。
场外因素由于没有球队属性,如果它干扰比赛导致比赛停止,会以坠球方式恢复。而非场外因素干扰比赛,则是以间接任意球的方式恢复比赛。
在新规则中,所有非场外因素干扰比赛,都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即直接任意球或者点球。
球门球的发球
众所周知,球门球需要被直接踢出罚球区,比赛才算恢复进行。并且,发球门球时,对方队员需要离开罚球区。
新规则明确规定,如果发球门球时,仍有对方队员在罚球区内,当球出了罚球区后,这些人在其他人触球之前,不可以首先触球或参与对此球的争抢,否则就得重踢球门球。
点球大战时的球员人数
裁判员需确保在点球大战开始前,双方可以踢点球的人数一致。也就是说,如果有哪支球队在比赛中吃到红牌,或者临近比赛结束时有球员受伤不能踢点球,另一方也要减去相应的人数。直到点球大战结束,双方的人数都要一致。
多种犯规同时发生
新规则中明确指出,无论是一方还是双方同时犯规,裁判都需捡重的判,并给出了参考序列:纪律处罚(红重于黄);恢复比赛的方式(直接重于间接);身体接触的严重程度;战术影响。
罚点球时的犯规
点球发出之前,如果罚球方有人犯规,不管球进没进,都要判罚间接任意球。
调整装备者可活球返回场地
受伤离场的队员和因调整装备需要离场的队员,可以直接活球返回场地。
《足球竞赛规则》的修订,对于足坛来说可是一等一的大事。贝克和路卡他们自从接到了新通知,连雷打不动的训练都暂停了,埋头研究起新规则来。不要认为这是笑话哦,要是错过了什么修改内容,以后比赛的时候吃了红牌可怎么办?
这一看还真是吓一跳,原来有这么多的改动!快来看看路卡哥哥给大家划的重点,以后再搞错,可别怪我没告诉过你们哦!
破坏明显得分机会的犯规:红牌?
如果你故意手球破坏对方的明显得分机会,无论犯规发生在哪里,都会被罚红牌。但如果是以其他形式犯规,破坏明显得分机会,就要分情况讨论了。若裁判对你的判罚是任意球,那么他还是会出示红牌;如果裁判员已经判罚了点球,那么只要你不是刻意对人拉、推、撞,裁判员就可以考虑只出示黄牌了。
中圈开球:任意方向!
原规则中强调中圈开球向前踢,其实是鼓励进攻的一种方式,毕竟大家都在后场,向前踢之后,想要拿球就得被迫往前跑。不过现实比赛中,大家普遍采用的还是比较保守的方式,所以新规则中就不再苛求这点啦。
球门球踢出:必须放定!
天呐,这一点居然原本并没有要求!新规则开始执行,那些原来只要把球放定就踢不远的小伙伴们,以后可要注意了哦!
有肢体接触的犯规:
直接任意球!
过去的规则中,阻挡犯规会判罚间接任意球,而Hold(拉扯)犯规则是直接任意球,然而这两点很难区分。
新规则中,有接触的犯规都要判罚直接任意球,也就是说,推论之一就是阻挡犯规,只要是有接触,就会判罚直接任意球!贝克相当困惑,那没有接触的阻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犯规发生在场外也可能被判点球啦!
大家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前锋贴近底线,采用人球分过的方式向球门方向突破,为了绕过防守队员而临时跑到场外。这时如果防守队员在场外将该前锋按倒在地,是会被判坠球的。
而新规则中,上述情况如果发生,那么裁判将根据犯规的性质做出判罚,犯规地点被认定为是“实际犯规地点向边界线作垂线的垂足上”。如果这个垂足在罚球区内,则会被判罚点球。野蛮的后卫们,再也不能钻空子获取不正当利益了!
越位了,守方有可能获得一个前场任意球!
在原规则中,越位犯规的地点被界定为“传球瞬间,越位队员所在的位置”,这个位置当然是在犯规队员的前场。
可是,传球的一瞬间,助理裁判已经锁定了一个或多个处于越位位置的球员,此时他不能举旗,还要观察这些球员是否会随后“卷入比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助理裁判是不是应该跟随比赛发展继续移动呢?如果不移动,那么如果那些球员随后没有卷入比赛,助理裁判就将大大失位。而如果移动,那么随后举旗的位置就不再是规则规定的犯规地点。
現在,问题终于解决啦。新规则中明确指出,越位犯规的地点是越位球员卷入比赛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发生跨越中线的“越位回拿”,即越位队员跑回自己的半场去卷入比赛,那么守方将获得一个前场的间接任意球,这可是越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
某些受伤可以在场内评估和处理
过去,只有守门员受伤可以在场内进行评估和处理,其他人受伤,只要导致队医进场,球员就必须离场,以免有人借此拖延时间。今后,如果受伤来自被出示了黄牌或红牌的犯规,那么球员也可以在场内进行快速的评估和处理而无须离场了。这一规则,减少了粗野犯规获利的可能。
被红牌罚下的队员不再只是“场外因素”!
场外因素(outside Agent)干扰比赛,和非场外因素干扰比赛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原规则中,替补队员、替补下场的队员、球队官员都不是场外因素,而被红牌罚出场的球员,却被界定为场外因素。
场外因素由于没有球队属性,如果它干扰比赛导致比赛停止,会以坠球方式恢复。而非场外因素干扰比赛,则是以间接任意球的方式恢复比赛。
在新规则中,所有非场外因素干扰比赛,都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即直接任意球或者点球。
球门球的发球
众所周知,球门球需要被直接踢出罚球区,比赛才算恢复进行。并且,发球门球时,对方队员需要离开罚球区。
新规则明确规定,如果发球门球时,仍有对方队员在罚球区内,当球出了罚球区后,这些人在其他人触球之前,不可以首先触球或参与对此球的争抢,否则就得重踢球门球。
点球大战时的球员人数
裁判员需确保在点球大战开始前,双方可以踢点球的人数一致。也就是说,如果有哪支球队在比赛中吃到红牌,或者临近比赛结束时有球员受伤不能踢点球,另一方也要减去相应的人数。直到点球大战结束,双方的人数都要一致。
多种犯规同时发生
新规则中明确指出,无论是一方还是双方同时犯规,裁判都需捡重的判,并给出了参考序列:纪律处罚(红重于黄);恢复比赛的方式(直接重于间接);身体接触的严重程度;战术影响。
罚点球时的犯规
点球发出之前,如果罚球方有人犯规,不管球进没进,都要判罚间接任意球。
调整装备者可活球返回场地
受伤离场的队员和因调整装备需要离场的队员,可以直接活球返回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