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党员示范、网络阵地、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助推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1 概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1]。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人,其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大学时期又是每个人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在该时期都容易感到价值困惑,特别是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90后当代大学生[2]。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是有必要的。
因此,要在高校学生中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
2 高校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是对16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内容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该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加以倡导,在高校学生中进行学习和践行,正是16号文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和提升,最后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目标,通过学习,构建适合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因此,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课堂的灌输和学习,来提炼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3]。
2.2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使学生从校园文化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2.1 校园文化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校园文化展示着一个学校的品味和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每个学校发展历史的积淀[4]。它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对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其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能动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将对学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要的意义。在我校草堂校区全面施行书院-学院(学科)制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的“博雅教育”精神。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正心、明德、励志、笃行”为理念,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有本事的人”。通过书院熏陶、学院教育,努力使同学们成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在书院制背景下,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2.2.2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活动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活动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自身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帮助大学生实现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活动中,结合书院-学院(学科)制的办学要求开展经典诵读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所警醒;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的节庆日举办纪念活动,发挥节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优势,挖掘节庆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将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即要使校园活动成为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3 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学生党员做为党员中的新鲜血液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广大学生中有较强的认同感。同时学生党员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工作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楷模,生活中的榜样,全方位引导普通学生向他们学习,成为校园中的正能量,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6]。
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先从党员和积极分子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首先内化成为党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与他们的日常行为与生活相结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校园开展“十个一”活动:参加一次义务捐赠活动、帮助一个人解决具体困难、提一条合理化学习建议、改掉一个陋习等。督促学生党员践行“十个一”活动,使学生党员争做活动表率和活动先锋,从大学生身边选拔青春榜样。通过党员、榜样的引领示范,让全体同学都能加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重视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性优越性,对于高校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使网络新媒体成为高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新媒体是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电视、报刊、户外、广播四大传统的媒体而言,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微博、微信、飞信和人人网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截至2013年6 月,我国共有网民5.9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手机网民4.64亿人,占网民比例78.5%,网民年龄结构中,比例最大的为20-29 岁,占29.5%,网民职业结构中,比例最大的为学生,占26.8%。也就是学生是网络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8]。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途径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导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
高校要全面加强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平台、人人平台对学生推送当日新闻、榜样在身边等信息,使网络新媒体成为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2.5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16号文件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同时应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旨在培养大学生在生活这本优秀的社会实践教材中获益更多,进一步深化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基础。在高校学生当中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并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而社会实践作为联系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能够较好地消除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障碍,使之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实践本身作为一种价值活动,对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自己利益一致性认识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社会实践作为行为规范训练,可以为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奠定重要前提和基础,能够很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9]。
3 结语
高校学生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和精神世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34页.
[2]谭迪.90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浅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55-58页.
[3]王占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6-19页.
[4]宦忠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当代经济,2006年,第51-52页.
[5]张翔宇.论利用校园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6页.
[6]周慧.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8-20页.
[7]项鑫,徐芝兰.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2-43页.
[8]朱冬香,蔡瑞龙,韩伟莎.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93-96页.
[9]周蕴蓉.论高校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与建构[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0-94页.
作者简介:贺伟(1985-),男,陕西榆林人,硕士学位,高校辅导员。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1 概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1]。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人,其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大学时期又是每个人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在该时期都容易感到价值困惑,特别是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90后当代大学生[2]。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是有必要的。
因此,要在高校学生中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
2 高校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是对16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内容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该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加以倡导,在高校学生中进行学习和践行,正是16号文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和提升,最后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目标,通过学习,构建适合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因此,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课堂的灌输和学习,来提炼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3]。
2.2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使学生从校园文化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2.1 校园文化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校园文化展示着一个学校的品味和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每个学校发展历史的积淀[4]。它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对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其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能动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将对学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要的意义。在我校草堂校区全面施行书院-学院(学科)制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的“博雅教育”精神。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正心、明德、励志、笃行”为理念,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有本事的人”。通过书院熏陶、学院教育,努力使同学们成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在书院制背景下,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2.2.2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活动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活动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自身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帮助大学生实现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活动中,结合书院-学院(学科)制的办学要求开展经典诵读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所警醒;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的节庆日举办纪念活动,发挥节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优势,挖掘节庆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将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即要使校园活动成为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3 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学生党员做为党员中的新鲜血液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广大学生中有较强的认同感。同时学生党员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工作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楷模,生活中的榜样,全方位引导普通学生向他们学习,成为校园中的正能量,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6]。
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先从党员和积极分子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首先内化成为党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与他们的日常行为与生活相结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校园开展“十个一”活动:参加一次义务捐赠活动、帮助一个人解决具体困难、提一条合理化学习建议、改掉一个陋习等。督促学生党员践行“十个一”活动,使学生党员争做活动表率和活动先锋,从大学生身边选拔青春榜样。通过党员、榜样的引领示范,让全体同学都能加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重视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性优越性,对于高校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使网络新媒体成为高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新媒体是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电视、报刊、户外、广播四大传统的媒体而言,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微博、微信、飞信和人人网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截至2013年6 月,我国共有网民5.9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手机网民4.64亿人,占网民比例78.5%,网民年龄结构中,比例最大的为20-29 岁,占29.5%,网民职业结构中,比例最大的为学生,占26.8%。也就是学生是网络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8]。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途径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导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
高校要全面加强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平台、人人平台对学生推送当日新闻、榜样在身边等信息,使网络新媒体成为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2.5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16号文件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同时应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旨在培养大学生在生活这本优秀的社会实践教材中获益更多,进一步深化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基础。在高校学生当中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并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而社会实践作为联系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能够较好地消除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障碍,使之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实践本身作为一种价值活动,对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自己利益一致性认识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社会实践作为行为规范训练,可以为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奠定重要前提和基础,能够很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9]。
3 结语
高校学生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和精神世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34页.
[2]谭迪.90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浅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55-58页.
[3]王占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6-19页.
[4]宦忠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当代经济,2006年,第51-52页.
[5]张翔宇.论利用校园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6页.
[6]周慧.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8-20页.
[7]项鑫,徐芝兰.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2-43页.
[8]朱冬香,蔡瑞龙,韩伟莎.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93-96页.
[9]周蕴蓉.论高校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与建构[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0-94页.
作者简介:贺伟(1985-),男,陕西榆林人,硕士学位,高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