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龄能改,学历能改,工作简历和专业职务等没有不能改的……前不久,河北省石家庄市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档案造假“骗官”案引发了人们对人事档案造假现象的关注。档案造假内容之荒唐、过程之随意,令人瞠目结舌。人们一方面惊讶于王亚丽竟能随意篡改个人档案,另一方面在反思,如何才能杜绝档案造假?
“王亚丽造假案”
人事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主要是由人事、组织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人员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
然而就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地造假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王亚丽就是其中一个。
她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女子,一步步升迁至团市委副书记,每一步升迁,都伴随着个人档案的造假。如果不是冒名顶替富翁女儿争夺遗产,或许其档案造假一事还将隐瞒下去,仕途前景还可能风光无限。那么,当地相关部门在王亚丽升迁中是如何审核把关的,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其身份及档案造假?
事发后,石家庄市一些干部道出其中“玄机”:为了顺应领导意思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王亚丽一路过关。
2008年下半年,时任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的王亚丽因冒充亿万富翁女儿争夺财产被举报,当事人的实名举报引起了石家庄市、河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纪委专案组进驻石家庄进行了详细调查。经查,王亚丽档案中的姓名、出生日期、父母身份、入党等基本情况虚假,年龄缩水达9岁之多,并恶意向组织隐瞒情况,还利用金钱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
形形色色的档案造假
记者采访云南省部分机关干部,他们普遍表示,档案造假事件屡见不鲜,暴露出当前干部人事任用上存在漏洞,民主监督在长官意志操纵下成为摆设。档案造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干部的“带病”提拔。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干部不是凭自己实干谋求进步,而是想方设法更改档案取得某方面的优势。
对于干部档案造假情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干部修改档案一般是为了某种利益、某种晋升机会等。一般人既接触不到自己的档案,也没有什么必要去修改。
据分析,人事档案造假往往有下列几种:
一是以升官为目的,改年龄、改学历、改政绩。
云南省昭通市一位王姓公务员说,对于走仕途的人而言,年龄、民族、学历、关系等都是对其晋升产生影响的因素。
在昆明市做公务员20多年的余先生说,相对来说,修改档案的行为在基层单位更容易发生。这些地方“山高皇帝远”,人情关系和权力影响更容易介入,这些都会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构成极大冲击。
假政绩在档案里所表现的主要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立功、受奖及先進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有的甚至还伪造用纸、伪造公章和钢印,其中还包括少数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违反原则,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别人填写假材料。
二是为了获取某种特殊利益。
如过去某段时间,一些大集体工人、个体户、在校学生、待业青年摇身一变,以复转军人的身份,来到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转为全民所有制的职工。
一般修改档案的当事人都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或拥有相当的实权。而且这种行为一旦暴露,在查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
云南省某机关的一名档案工作人员朱先生告诉记者,一些人工作调动频繁,流动性大,单位档案如管理不严,篡改档案就更容易。从工作简历、专业职务,到出生年月及学历等都能改,有的甚至伪造录用和任职手续。
在更改方式上,有的是在原表格上涂改,有的是增添新的材料。由于更改档案是多渠道进行,这就导致有些档案在内容和时间上前后矛盾,已无法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失去了档案的原始价值。
记者发现,除了干部档案造假外,为了利益修改档案的行为正在向社会其他领域扩散和渗透。
2009年,轰动一时的“罗彩霞事件”,就是高考档案造假的典型。此后,山东又出现了一起通过修改档案冒名顶替去医院上班达十年的事件。
那些修改档案的人为什么能够一路畅通无阻?据知情人士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一是一些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操办,指示本级组织部门将这些干部的档案进行更换,按上级要求更改干部年龄、工作经历;二是亲朋帮忙,利用同学、朋友或亲属在组织部门管理档案的有利条件,私自将档案提出,重新填写;三是利用频繁的工作调动机会,在向上一级单位调动过程中,一些干部通过在组织部门疏通关系,借机将档案更改,以期在今后的提拔中占得先机;四是补充登记,由于人事部门对档案保管不善,部分干部档案丢失或漏装,于是定期进行补充登记,一些干部就借机更改个人材料。
怎样杜绝档案造假
3月中旬,河北省纪委通报,王亚丽因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已被依法执行逮捕,数名严重违纪、违法的县处级干部被查处,有的移送司法机关。
为汲取王亚丽“造假骗官”案件的教训,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河北省委组织部前不久召开会议部署在全省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核查。重点核查干部升学、招工、录用、调动、提拔等环节,以及近年来新录用的、部队转业的、交流调任的及新提拔的干部。
对此,祁述裕认为,遏制造假骗官行为发生,就应该从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去查找原因,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一乒说,杜绝干部档案造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选人用人上要加大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民主评议和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二是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和干部监督渠道。拓宽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公示工作。拓宽干部任前公示范围,除了在本辖区内媒体公示外,有针对性地在公示对象居住社区、原工作单位、拟任职单位进行公示,让熟悉公示对象的干部群众参与监督。采取领导班子绩效和领导干部表现定期公示、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综合评价等形式,实行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制,提高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监督的积极性。
四是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录档案,对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科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
还有的学者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不要盲目炒作30岁的县长、40岁的市长、50岁的省长……应该鼓励公务员干实事、求实效、讲诚信,在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方面,可考虑建立国家公务员诚信档案,成立类似公务员信息资料中心的机构,进行公务员诚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
“王亚丽造假案”
人事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主要是由人事、组织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人员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
然而就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地造假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王亚丽就是其中一个。
她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女子,一步步升迁至团市委副书记,每一步升迁,都伴随着个人档案的造假。如果不是冒名顶替富翁女儿争夺遗产,或许其档案造假一事还将隐瞒下去,仕途前景还可能风光无限。那么,当地相关部门在王亚丽升迁中是如何审核把关的,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其身份及档案造假?
事发后,石家庄市一些干部道出其中“玄机”:为了顺应领导意思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王亚丽一路过关。
2008年下半年,时任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的王亚丽因冒充亿万富翁女儿争夺财产被举报,当事人的实名举报引起了石家庄市、河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纪委专案组进驻石家庄进行了详细调查。经查,王亚丽档案中的姓名、出生日期、父母身份、入党等基本情况虚假,年龄缩水达9岁之多,并恶意向组织隐瞒情况,还利用金钱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
形形色色的档案造假
记者采访云南省部分机关干部,他们普遍表示,档案造假事件屡见不鲜,暴露出当前干部人事任用上存在漏洞,民主监督在长官意志操纵下成为摆设。档案造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干部的“带病”提拔。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干部不是凭自己实干谋求进步,而是想方设法更改档案取得某方面的优势。
对于干部档案造假情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干部修改档案一般是为了某种利益、某种晋升机会等。一般人既接触不到自己的档案,也没有什么必要去修改。
据分析,人事档案造假往往有下列几种:
一是以升官为目的,改年龄、改学历、改政绩。
云南省昭通市一位王姓公务员说,对于走仕途的人而言,年龄、民族、学历、关系等都是对其晋升产生影响的因素。
在昆明市做公务员20多年的余先生说,相对来说,修改档案的行为在基层单位更容易发生。这些地方“山高皇帝远”,人情关系和权力影响更容易介入,这些都会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构成极大冲击。
假政绩在档案里所表现的主要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立功、受奖及先進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有的甚至还伪造用纸、伪造公章和钢印,其中还包括少数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违反原则,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别人填写假材料。
二是为了获取某种特殊利益。
如过去某段时间,一些大集体工人、个体户、在校学生、待业青年摇身一变,以复转军人的身份,来到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转为全民所有制的职工。
一般修改档案的当事人都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或拥有相当的实权。而且这种行为一旦暴露,在查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
云南省某机关的一名档案工作人员朱先生告诉记者,一些人工作调动频繁,流动性大,单位档案如管理不严,篡改档案就更容易。从工作简历、专业职务,到出生年月及学历等都能改,有的甚至伪造录用和任职手续。
在更改方式上,有的是在原表格上涂改,有的是增添新的材料。由于更改档案是多渠道进行,这就导致有些档案在内容和时间上前后矛盾,已无法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失去了档案的原始价值。
记者发现,除了干部档案造假外,为了利益修改档案的行为正在向社会其他领域扩散和渗透。
2009年,轰动一时的“罗彩霞事件”,就是高考档案造假的典型。此后,山东又出现了一起通过修改档案冒名顶替去医院上班达十年的事件。
那些修改档案的人为什么能够一路畅通无阻?据知情人士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一是一些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操办,指示本级组织部门将这些干部的档案进行更换,按上级要求更改干部年龄、工作经历;二是亲朋帮忙,利用同学、朋友或亲属在组织部门管理档案的有利条件,私自将档案提出,重新填写;三是利用频繁的工作调动机会,在向上一级单位调动过程中,一些干部通过在组织部门疏通关系,借机将档案更改,以期在今后的提拔中占得先机;四是补充登记,由于人事部门对档案保管不善,部分干部档案丢失或漏装,于是定期进行补充登记,一些干部就借机更改个人材料。
怎样杜绝档案造假
3月中旬,河北省纪委通报,王亚丽因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已被依法执行逮捕,数名严重违纪、违法的县处级干部被查处,有的移送司法机关。
为汲取王亚丽“造假骗官”案件的教训,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河北省委组织部前不久召开会议部署在全省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核查。重点核查干部升学、招工、录用、调动、提拔等环节,以及近年来新录用的、部队转业的、交流调任的及新提拔的干部。
对此,祁述裕认为,遏制造假骗官行为发生,就应该从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去查找原因,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一乒说,杜绝干部档案造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选人用人上要加大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民主评议和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二是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和干部监督渠道。拓宽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公示工作。拓宽干部任前公示范围,除了在本辖区内媒体公示外,有针对性地在公示对象居住社区、原工作单位、拟任职单位进行公示,让熟悉公示对象的干部群众参与监督。采取领导班子绩效和领导干部表现定期公示、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综合评价等形式,实行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制,提高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监督的积极性。
四是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录档案,对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科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
还有的学者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不要盲目炒作30岁的县长、40岁的市长、50岁的省长……应该鼓励公务员干实事、求实效、讲诚信,在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方面,可考虑建立国家公务员诚信档案,成立类似公务员信息资料中心的机构,进行公务员诚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