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判断儿童脓毒症病原学的作用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明确血清PCT判断引起儿童脓毒症常见病原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确诊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引起脓毒症患儿330例,检测其入院时及治疗3 d后的PCT水平,分析不同血清PCT水平下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的分布差异。分析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脓毒症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与治疗3 d时的差异。

结果

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清PCT水平升高不明显,分别为0.71(8.14) ng/ml、0.15(1.68) ng/ml、0.28(1.89) ng/ml。按PCT水平分为0.05~ng/ml、0.5~ng/ml、2~ng/ml、10~300 ng/ml组,四组中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1)。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抗炎治疗3 d后,PC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0.32(5.68) ng/ml vs 0.71(8.1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4,P<0.05)。

结论

PCT判断儿童脓毒症病原学有一定作用。PCT明显升高及抗炎治疗后PCT明显降低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PCT升高不明显以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为主,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粪分流手术在治疗膀胱癌膀胱全切Sigma直肠膀胱术后严重代谢紊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4例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Sigma直肠膀胱术的术后严重代谢紊乱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82岁,平均(72±10)岁。4例患者术后1~4年反复出现乏力、纳差,甚至意识障碍,经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验均诊断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伴有肾功能损害。尿粪分流手术前1周
期刊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服用混合肠内营养剂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4例严重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12例。2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接受常规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混合谷氨酰胺、益生菌、益生元的肠内营养剂100 mL,连续服用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3、7、14、21天,采用ELISA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儿童OSAHS有效、科学、费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温州育英儿童医院确诊的OSAHS儿童。分组:轻度OSAHS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治疗(MM)组32例、手术治疗(MAT)组28例,中、重度OSAHS也分为LTRAs治疗(SM)组22例、手术治疗
50例60~97岁老年糖尿病患者与50例60~91岁健康老人,均为男性,各分为60、70及80岁三组,进行纯音听阈、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测试,并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红细胞膜蛋白及膜蛋白量。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听阈均显示随增龄而升高,但糖尿病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ABR潜伏期也随增龄而延长,而糖尿病组波V潜伏期及III~V与I~V波间期比对照组延长非常显著(P<0.05及P<0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儿童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院PICU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儿12例,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4-3-3-2-1"灌流方案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统计服药后及治疗3 d后患儿白细胞计数、肝功能(TBIL、ALT、AST)、肾功能(BUN、Cr)、心肌酶(CK、CK-MB)及血气分析(pH值、SaO2、PaCO2)等指标,并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