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等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栏目是以摘编报刊、书籍和来稿中的精辟观点、主要思想为内容的栏目。如果您想通过本栏目获得所关心的信息,请与我们联系,也欢迎您把看到的或自己撰写的精彩论述提供给我们,与大家共享。本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前三期试刊中刊登的有关“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的精彩论述。
  
  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改革开放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个体潜能的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内容,渐渐深入人心。”
  “青少年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动荡的时期。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带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这些都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的通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在接受、选择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困惑、冲突和不适应等等,这些现象使得中小学生所面临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随之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腾飞,也使我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全面的能力、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青少年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不仅要参与未来知识、智力的较量,更要参与心理的较量。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关注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自《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大成人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许多家长也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对于‘成长’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健康成长’的标准又是什么,人们往往抱着一种朴素的理解,并不深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提到青少年的成长,人们就会想到‘长身体、长知识’,而很少会想到‘长心灵’。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如果孩子身体健壮,头脑聪明,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只见身体和头脑而不见心灵,把成长等同于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忽视心灵成长的习惯,反映了人们对待青少年的一种思维定势,也反映了一种重身体轻心灵、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模式。可以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天之所以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与这种教育模式的偏差密不可分。”
  “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家长的‘孩子观’和教育观的产物。在很多家长看来,子女是长不大的小孩子,而‘小孩子’应该专心学习,不要胡思乱想,以免分散精力:而家长则有责任引导孩子想‘该想的问题’,阻止他们想那些‘不该想的问题’。”
  “其实,那些‘不该想的问题’可能正是青少年心灵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青少年不是学习机器,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心智的发展,他们自然而然地要出现一些情感上的烦恼与需求,要思考一些与‘读书’和考试无关,但与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烦恼与问题可以被压抑一时,但不可能被取消。作为教育者,家长有责任帮助子女解决情感烦恼与思想困惑,而没有权力对子女实行情感控制和思想控制。”
  摘自《心灵成长: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北京大学 彭泗清
  “心理健康教育,在发达国家一直受到重视,今天,它又被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列入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之中,并写进中央的文件。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门科学,科学性是其灵魂,坚持科学态度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和方法的依据是学校心理学,二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尽管它也探索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其侧重点还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青少年。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学的依据。学校心理学家进入学校,不仅为学生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工作,而且也是学习辅导、职业指导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客观性原则,特别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我们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直接参与心理教育预防、咨询、评价和矫正的人员,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这里,我想指出的是,目前有的媒体宣传不够严肃,有的统计不太严谨,过分渲染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认为20%或30%甚至40%的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有人说52%甚至2/3的大学生心理不健康。那么,办学校还不如开精神病院。在教育部召开的一次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我说,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我们学生心理的主流是健康的,即使有的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他们也是要求心理健康的。”
  摘自《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减负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减负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让学生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那样简单,它是涉及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一个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在减负的同时,更多的是要留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实质上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人手,不断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习的影响,促进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形成学生乐学、会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摘自《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
  “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真分析,并借鉴先进地区心理素质教育的经验,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中小学生之所以需要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尚不成熟,要不断培养和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心理素质教育,如同一人加强体育锻炼,既是为了恢复健康,强身健体,当然也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样,必须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兼顾个别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的心理防治和咨询,坚持发展性教育与防治性教育并重的指导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四川赵学范张乃文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消极性目标和积极性目标。消极性目标是预防和治疗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性目标是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使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趋完美。从积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正常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积极向上。也就是说,教学生心理更健康,素质提高得更快。即使从消极的角度考虑,上策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由此可见,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模式,而不是医学化模式。”
  摘自《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
  “教育是为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理念一是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全体发展),三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四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发展,都有发展的潜力,因而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其中,潜能开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立足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语),凭借人类有机体都有的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罗杰斯语),创造出学生新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断达到最佳水平。”
  摘自《论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叶一舵
其他文献
“贪念”似乎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欲望,经济学以“追求最大利润”将贪念理论化,伦理学以“克己复礼”将贪念付以规范禁制,社会心理学则从社会情境与人的互动理解贪念的显现与抑制。观察一般大众对路边遗失物的反应,可以测试路人将其占为已有的程度。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透过捡拾路边不明财物的过程,了解人类的心里想法,不论捡拾动机是拾金不昧、偶然的偏财运、好奇心的驱使,或是在好奇心背后所隐藏的更深
期刊
斯蒂芬和沃尔夫在综合有关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提出了描述教师成长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终身从事教育的教师都要经历几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即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本刊就其中几个阶段做系列介绍。    一、通过案例研究透视新教师    汤姆的个案  汤姆在秋季学期开始下他的教
期刊
[编者按] 詹万生教授长期从事德育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德育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詹教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了搞清楚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我们走访了詹万生教授。  问:詹教授,您好。您是德育专家,在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能否谈一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期刊
人的素质包含哪几方面内容?什么是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否可以培养和训练?马华雏老师在他的文章《论人的素质的心理方面》中是这样阐释的:  人的素质,完整地看,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实际上就是政治品质,指人的政治立场、政党观念、阶级意识、国家观念等。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道德素质,亦为道德品质,指一个人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三是业务素质,指一个人适应本职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期刊
一、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是学校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过程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学习与实践的连结则依赖于科研。逻辑性、想像力、创造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这几种能力对教师来讲具有决定意义。通过科研的管理和实践来培养教师的上述能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学校领导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掌握信息、分析典型、更新观念,促进决策与管理
期刊
健康问题是人类社会中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今天的“健康”概念,不再是单纯地指一个人机体(或身体)的健康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机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  机体健康通俗地讲,主要是指人的生理机体无疾病,无生理缺陷,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有学习和工作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智力
期刊
1 案例概况  笔者在任的班级是初一年级某班。新班组建后一个月,转来一名新生。初次见面时,当家长让她对教师说出礼貌用语时,她有些勉强。她母亲反映,该生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大合群儿。她原来所在的学校是个三类学校,学习环境差,风气不好,她母亲希望她转学后,不但在学习上能提高,而且能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笔者起初对该生没有太在意,认为内向的学生很多,不足为怪,而且一般不会出纪律问题,不会招惹是非,自然不会
期刊
在重视人的全面素质提高的今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非常现实的主要形式。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注意以下4点。    一、要在时间上有保证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虽然不是增加一门学科课,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可以从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文队活动
期刊
王建平教授的新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心理健康教
期刊
《迈进21世纪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文献汇编》由教育部基教司编写,是一本面向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具书。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思想、人格的培养。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学校是为无产阶级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