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字与假借”问题与裘锡圭先生商榷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假借和假借字、假借字和本字、假借字和通假字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假借和假借字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假借是语言层面,假借字是文字层面。假借字和本字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在判断假借字和本字时要在同一层面同一语言环境下,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哪一个是本字,哪一个是假借字。通假字是一种写别字的现象,与假借字有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假借;假借字;本字;通假字
  在学习讨论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时,收获良多,但同时对第九章讲解假借读音方面问题时,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疑惑。例如,对通假字是否一定要读如本字?假借字和通假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仔细学习阅读裘先生的这章内容,翻阅相关的文献书籍论文等资料后,我们就假借和假借字,假借字和本字,通假字提出了一些见解,请裘先生赐教。我们认为假借字和假借是属于不同层面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在谈假借字和本字时要在同一语言环境下进行辨别。假借字和通假字不能放在一起谈,谈假借字时不要说通假字。
  1 假借和假借字
  假借和假借字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假借属于语言层面,假借字属于文字层面。假借是六书之一,六书最早讲的是汉字构造的内容,关于假借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的争议很多。这是历史变迁、文献资料不足导致对六书的内容以及具体的用途即操作不足而引发争议,对此不做赘述。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假借是属于语言层面的内容,即假借不管是造字还是用字都是对文字所使用的一种方式或方法。假借字是通过假借的方式得来的文字。汉代许慎《说文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这种方法,“令、长”为假借字。
  裘先生在表述假借和假借字时,没有对此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论述假借和假借字时,没有明确地分开,使读者感到困惑。从词的角度看本字的定义时,裘先生认为词作为本义来表示的字,其引申跟假借分开。在讨论与本字相同的表示引申义的字是不是假借字的问题时,裘先生等人持反对观点。他列举了“閒”和“闲”以及“取”和“娶”两个例子来解释说明,没有把本字和假借字放在一起同一共时语言环境下,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我们在下面会继续进行详谈。然后裘先生发现了朱骏声的主张把引申(朱骏声的转注)与假借区分开以及他在《定声》里使用“取”假借为“娶”(本字)的说法是矛盾的,从而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这样论证把假借和假借字弄混了,把引申和假借也混在一起。裘先生所论述的本字是相对与本字的假借字而言的,而本字的假借字又有了其他形体的假借字,那么这个本字的假借字就是其他形体假借字的本字。在这里我们相对本字和假借字做一下重新定义,以免在不同时空层面本字与假借字又有古今字、分化字等误解。
  2 假借字与本字
  假借字和本字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在判断假借字和本字时要在同一层面同一语言环境下,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哪一个是本字,哪一个是假借字。“假借”两字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六书”之一。假借是用字之法还是造字之法,纷说不一。杨薇先生认为将假借分为假借造字和假借行为两类。即假借既是造字之法,也是用字之法。
  假借造字是“给一个词赋予了一个固定的、专有的形体的情形”,即裘先生所说的无本字的假借。例如表示句末语气的“耳”,本来没有发“耳”音的字,就借用了“耳朵”的“耳”;还有现在的很多音译外来词,例如咖啡。这种情况的假借字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本字。
  假借行为是指“在该字的原义和假借义并存的时候,假借还没有造字。这时的假借实际上只是一种假借行为。至于本字后起、本有本字的假借,假借过程中字的原义一直和假借义并存,假借没能使该字成为表示假借义的词的固定的、专有的形体,因此它们也都只是一种假借行为。”按照我们的观点来看,假借行为是在有本字的情况,假借其他汉字来表示的行为。这里就是裘先生所说的本有本字的假借这种假借情况。这时本字和假借字之间没有问题。
  在共时层面上,我们分出两种情况。一是表示某个含义的读音没有字表示时,借用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的情况。例如《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逐之。”表“其”音的字之前是没有的,假借“其”字。这里“其”为假借字,无本字。二是表示某个含义的读音有字表示,但又借用了其他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例如表示草木之意的“艸”假借表示栎树的果实的“草”。这里的“草”就是假借字,“艸”就是本字。
  裘先生划分假借的另一种情况,即“本字后造的假借”。裘先生解释“本字后造的假借”为“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它造了本字”。但裘先生在论述为某个字的引申义造的分化字,能否看作这个意义的本字时,以“取”和“娶”为例,在论证“娶”是否为“取”的后造本字时,认为“如果‘娶’这个意义另有一个假借字的话,‘娶’对这个假借字而言是应该称为本字的,但是‘娶’对他所从的‘取’字而言不能称为本字。”裘先生讨论的“本字”和“假借字”是一个相对的名称。这里的论述是矛盾的,某个字的引申义造的分化字,不能看作这個意义的本字,那么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后来又为它造的字,就不能称为本字。
  书中讲“某个字的引申义造的分化字,不能看作这个意义的本字。”这一点我们是同意的,“本字”“假借字”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确定哪一个字为本字时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在确定哪一个字为本字时要放在共时的层面,在同一语言环境下来确定。“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它造了本字”的这种说法应改为“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它造了字”。这里用假借字表示的词的字应该是后来造的字的本字,而这个后来造的字后被固定化,形成专用字。例如“齐”与“斋”。《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中的“齐”本斋戒的意思,假借了“齐”来表示,后来又为斋戒的意思造了“斋”取代了“齐”。这里的“齐”即为“斋”的本字,“斋”为后造字。这种情况我们要站在历时的角度看,“齐”与“斋”乃是古字与今字的区别。因此,我们认为讨论假借字和本字这一时相对概念时,要在同一层面同一语言环境下,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哪一个是本字,哪一个是假借字。
  3 假借字和通假字
  最后,裘先生在讲假借读音方面提到一个争议问题,即通假字是否一定要读如本字。我们认为通假字是一种写别字的现象,与假借字有本质的区别。读音问题暂不考虑,裘先生说通假字是被借来表示它的本字所代表的词的。裘先生这里所说的通假字应该是表示本义的字的假借字的情况。那么究竟什么是通假字呢?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不能留下来替代本字使用的字。也就是说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是否能流传下来继续使用的区别。也就是说通假字和假借字是两种不同层面的问题,所以在谈假借字的时候不要谈通假字。
  4 结束语
  关于假借、假借字和本字这几个概念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挖掘和研究,我们仅仅提出上面几点看法和裘先生商榷,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还请裘先生多多包涵。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江苏琴.浅谈“假借”[J].东京文学,2010(5).
  [4]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发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是基于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工作,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便于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  关键词:两学一做;学生党支部;对策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机构也是高校党支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并在基层组织服务和先锋示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发展历程。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将推动改革
期刊
摘 要: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是较为重点的一项工作,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对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有着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关键词:财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对事业单位的账务进行整理和核对,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职责。随着会
期刊
摘 要:作业成本计算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企业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最终得出较为真实的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实际运用时,却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先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分析了企业会计成本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会计;作业成本法;影响因素  1 作业成本法概述  1.1 作业成本法概念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来自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目前我国把非物质遗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侧重点是恢复和重建非物质遗产的文化生态,重点调动民众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生态主体  1 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劳动生产促进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生
期刊
摘 要:论文主要通过论述马丁·帕尔的摄影经历及其对摄影的看法,分析西方社会的新纪实摄影及色彩运动所处时代背景,分析社会环境对于摄影的影响。  关键词:Martin Parr;摄影;新纪实;色彩  马丁·帕尔作为英国新纪实摄影与色彩运动的早期领军人物,不仅影响了一代英国本土摄影师的发展,同时启发了全世界对于纪实摄影的新看法,从传统黑白影像到彩色照片的转变,也是一场由不同阶层介入的记录转变为深入自我生
期刊
摘 要:“张力”是鲁道夫·阿恩海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在绘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1]中以一个章节来阐述“张力”,本文将通过中国画作品实例分析其《艺术与视知觉》——“张力”一章中提到的“不动之动”。  关键词:张力;中国画;不动之动  1 不动之动  艺术作品中的运动与我们所观看的体育比赛中的运动是不同的,在体育比赛中看到的运动一般是指某一物体位
期刊
摘 要:对于决定社会的根本因素,哲学社会科学一直在进行捕捉。这个问题,是认识社会和建设社会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经济基础;法制;社会性质;权力导向;公正和谐  1 决定的因素是人  1.1 经济基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但是经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经济是在人们生活的需要之中,通过人们开发、创造、运作的产物。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之中指出:“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物资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新媒体媒介更加普及,以手机、电脑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青年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的影响也变得多样。因此,了解当代青年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和对新媒体上的信息的处理情况变化十分重要。木文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来探讨新媒体发展对青少年信息获取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青年;传播;信息获取  自古以来,人们就掌握了记录信息和分享信息的技能。在漫长的历史
期刊
摘 要: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强调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本文通过对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的分析,着重探讨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内涵的重要性,探讨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从而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规律、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