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各科_各样的病因作用下,胃黏膜出现的慢性炎症。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大多数慢性胃炎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为烧心、腹痛、腹胀、早饱、恶心、食欲差、嗳气、呃逆等,这些症状轻重不一,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慢性胃炎病因
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次的病因有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食物冷热不均或者辛辣刺激、粗糙)、饮酒、吸烟、药物(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波利维、铁剂、钾等),还有胃肠动力障碍或者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胆汁反流,胆汁损伤胃黏膜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上述病因主要引起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而特殊类型的胃炎比较少见,与放射线损伤、自身免疫反应、血管炎、,肉芽肿、食物过敏、病毒、真菌感染等有关。
慢性胃炎症状
大部分慢性胃炎都没有症状,有许多患者是在做健康查体的时候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而言,常见的不舒服主要有程度不同的腹痛、烧心、腹胀、早饱、恶心、反胃、食欲不好等。这些症状并非胃炎所特有,其他许多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等也可以有上述症状。因此,医生建议患者做胃镜、腹部B超等来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会癌变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关系不大。但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合并有中重度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但也不能谈“萎缩”而“色变”。其实,部分轻度肠化和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可以好转乃至逆转为正常。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年只有0.5%~1%发生癌变,发生癌变的患者通常是萎缩性胃炎合并中一重度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如果没有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单纯萎缩性胃炎要发展为胃癌需要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只要定期复查胃镜,就能够阻断胃癌的发生、发展。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和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变,主要有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A、绿茶、大蒜素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
急性胃黏膜病变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因暴饮暴食、家庭成员或工作生活近期突发意外及变故,或因病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激素等),突然出现胃部的疼痛、烧心,恶心、呕吐、吐血、排黑大便等情况,或者一些住院的危重病人,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的表现,这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胃黏膜病变,医学上也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或者应激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因
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及过量饮酒有关,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等。另外,一些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烧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也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可能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药物来治疗其他疾病,同时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较差,易于出现应激状态。因此,老年人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临床上很常见。
在日常生活上:培养良好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平时尽量避免酗酒、戒烟、勿进食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浓茶和浓咖啡。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焦虑、忧郁及悲伤,作为子女要在心理上多关心老年人,避免老年人由于孤独、缺乏沟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
合理的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充分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乱服药、滥服药”。对于因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激素类及活血化瘀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服用药物期间的不适症状,调整合理的服药时间,必要时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倡导“少服药,不乱服药”,但绝不是“因噎废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服用药物对治疗老年患者的常见病、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被胃液所消化而造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坏死糜烂面。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65岁以上老年人胃溃疡的发生率在5.2%左右。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性的表现是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可伴有嗳气、泛酸、烧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黑粪和呕血。
胃溃疡病因
正常胃黏膜每天分泌胃液,这里面包括我们常说的胃酸和一些黏液,纯酸性的胃液能够破坏和消化包括胃在内的一切活组织,但是我们的胃黏膜为什么没有受到自己分泌的胃酸的侵蚀呢?
这是因为我们正常胃黏膜表面有黏膜屏障系统,就像万里长城一样,把外来入侵者挡在门外,从而保护自己的胃黏膜。这种黏膜屏障系统包括黏稠的黏液、黏膜上皮以及黏膜细胞的高度更新能力,还有胃壁丰富的血液供应、碱性的胰液和十二指肠液的中和作用以及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它们都是有效的防卫系统。但是一旦外来入侵的力量超过了屏障系统的抵御能力,胃黏膜就会受到损伤,在表面形成糜烂或溃疡,这些有害的物质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反流、药物、乙醇、细菌感染等。
下面这些因素和胃溃疡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对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以注意: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吸烟;服用激素;服用抗凝药;遗传因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重大的身体创伤及心理应激事件。
胃溃疡症状
我们都知道,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一般是位于中、上腹。这种疼痛多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发生,也就是说我们吃东西后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疼痛,这是胃溃疡比较典型的一种疼痛。2小时后食物慢慢被消化排空的时候疼痛也会逐渐减轻和消失,但是下一次进餐可能再次引起疼痛。所以说胃溃疡的疼痛有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并且这种疼痛还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作。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各科_各样的病因作用下,胃黏膜出现的慢性炎症。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大多数慢性胃炎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为烧心、腹痛、腹胀、早饱、恶心、食欲差、嗳气、呃逆等,这些症状轻重不一,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慢性胃炎病因
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次的病因有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食物冷热不均或者辛辣刺激、粗糙)、饮酒、吸烟、药物(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波利维、铁剂、钾等),还有胃肠动力障碍或者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胆汁反流,胆汁损伤胃黏膜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上述病因主要引起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而特殊类型的胃炎比较少见,与放射线损伤、自身免疫反应、血管炎、,肉芽肿、食物过敏、病毒、真菌感染等有关。
慢性胃炎症状
大部分慢性胃炎都没有症状,有许多患者是在做健康查体的时候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而言,常见的不舒服主要有程度不同的腹痛、烧心、腹胀、早饱、恶心、反胃、食欲不好等。这些症状并非胃炎所特有,其他许多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等也可以有上述症状。因此,医生建议患者做胃镜、腹部B超等来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会癌变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关系不大。但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合并有中重度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但也不能谈“萎缩”而“色变”。其实,部分轻度肠化和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可以好转乃至逆转为正常。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年只有0.5%~1%发生癌变,发生癌变的患者通常是萎缩性胃炎合并中一重度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如果没有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单纯萎缩性胃炎要发展为胃癌需要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只要定期复查胃镜,就能够阻断胃癌的发生、发展。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和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变,主要有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A、绿茶、大蒜素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
急性胃黏膜病变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因暴饮暴食、家庭成员或工作生活近期突发意外及变故,或因病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激素等),突然出现胃部的疼痛、烧心,恶心、呕吐、吐血、排黑大便等情况,或者一些住院的危重病人,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的表现,这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胃黏膜病变,医学上也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或者应激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因
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及过量饮酒有关,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等。另外,一些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烧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也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可能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药物来治疗其他疾病,同时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较差,易于出现应激状态。因此,老年人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临床上很常见。
在日常生活上:培养良好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平时尽量避免酗酒、戒烟、勿进食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浓茶和浓咖啡。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焦虑、忧郁及悲伤,作为子女要在心理上多关心老年人,避免老年人由于孤独、缺乏沟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
合理的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充分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乱服药、滥服药”。对于因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激素类及活血化瘀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服用药物期间的不适症状,调整合理的服药时间,必要时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倡导“少服药,不乱服药”,但绝不是“因噎废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服用药物对治疗老年患者的常见病、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被胃液所消化而造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坏死糜烂面。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65岁以上老年人胃溃疡的发生率在5.2%左右。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性的表现是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可伴有嗳气、泛酸、烧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黑粪和呕血。
胃溃疡病因
正常胃黏膜每天分泌胃液,这里面包括我们常说的胃酸和一些黏液,纯酸性的胃液能够破坏和消化包括胃在内的一切活组织,但是我们的胃黏膜为什么没有受到自己分泌的胃酸的侵蚀呢?
这是因为我们正常胃黏膜表面有黏膜屏障系统,就像万里长城一样,把外来入侵者挡在门外,从而保护自己的胃黏膜。这种黏膜屏障系统包括黏稠的黏液、黏膜上皮以及黏膜细胞的高度更新能力,还有胃壁丰富的血液供应、碱性的胰液和十二指肠液的中和作用以及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它们都是有效的防卫系统。但是一旦外来入侵的力量超过了屏障系统的抵御能力,胃黏膜就会受到损伤,在表面形成糜烂或溃疡,这些有害的物质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反流、药物、乙醇、细菌感染等。
下面这些因素和胃溃疡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对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以注意: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吸烟;服用激素;服用抗凝药;遗传因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重大的身体创伤及心理应激事件。
胃溃疡症状
我们都知道,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一般是位于中、上腹。这种疼痛多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发生,也就是说我们吃东西后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疼痛,这是胃溃疡比较典型的一种疼痛。2小时后食物慢慢被消化排空的时候疼痛也会逐渐减轻和消失,但是下一次进餐可能再次引起疼痛。所以说胃溃疡的疼痛有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并且这种疼痛还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