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来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重点内容是培育劳动价值观,实施形式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劳动教育的价值表现在三个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文化价值层面是塑造学生劳动价值观、育人价值层面是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从内化劳动精神,构建家、校、社、政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丰富的劳动形式,专业教育课融入劳动元素等四个维度着手.
其他文献
宋元至明清时期,闽粤赣等省的客家人陆续进入到深圳地区,特别是清初的“迁海复界”事件后,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大量的客家人移民至深圳各地.从清中期至近代,客家人成为深圳地区人口最多的汉族民系,是客家人在我国沿海地区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深圳客家受到自然环境和民族交往的影响,呈现出海洋文化色彩,被学界称之为“滨海客家”.开展深圳“滨海客家”的定位研究,发挥深圳客家的“地缘、人缘、商缘”优势,有利于深圳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深圳都市圈”文化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深圳客家与全球客家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互动,
高职招生方式的多样性导致高职生源的差异很大,尤其是高职扩招后,带来了更为多元化的生源.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实现其个性化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业务”课程为例,基于SPOC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精准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包含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部分的教学模型.通过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继续探索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