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小镇达沃斯,与北京有7个小时时差。然而,在這个把脉世界的地方,却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强劲脉动。1月18日至24日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元素”异常丰富,达沃斯时间与北京时间,同频跳动。
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国商界人物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中国为主题的讨论如“中国商业环境”“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等多达8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行程以15分钟为单位计算,他的私人晚宴政要云集,门口走廊挤满各国保镖,引来“整个达沃斯的讨论”。
“中国元素”成焦点,也是意料之中。法国经济学家埃里克曾形象地描述中国的发展规模:如果中国的汽车拥有率与发达国家相同,足以把从地球通向月球的7车道高速路堵满。 “中国打个喷嚏,全球跟着感冒”,这样的事,并非夸张。
就在达沃斯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5年经济数据,6.9%的增长率,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然而,这个“成绩”在达沃斯却得到了颇多肯定。国际咨询公司IHS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认为,因为体量越来越大,若衡量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6.9%的增速可能相当于10年前12%的增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看好这一数据,他认为,中国的未来十分光明,对此有充足的信心。“大熊猫为地球打气”,或许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经济状况的漫画画像。
本届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无疑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变量。从蒸汽、铁路时代,到钢铁、电力时代,到石化、汽车时代,再到网络、信息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推动产业变革,甚至重构社会组织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模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10年时制造业产出已经占到了世界的1/5,新的“奇点”到来,是中国的机会,也可能是世界的机会。
中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明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达沃斯论坛召开当天,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给中国的省部级高官详细解读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些说法,剑指制造业升级、实体经济发展。相应的,“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的战略规划,也同样与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互相呼应。
也不容否认,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关键节点。这其中,有对“三期叠加”负效应的消化,也有世界经济“亚健康”的影响,更有转型升级的“奇迹一跃”。所谓“四降一升”的问题仍然存在,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仍然很严峻。无论外界是要“唱多”还是要“唱空”、是想“捧杀”还是想“棒杀”,中国发展需要保持自己的底气和定力。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接下来的几年,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中国元素”,还会不断增多。1月16日,亚投行“开业”,57个创始成员国的代表与会,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进一步上升。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发展的快车将搭上更多乘客。今年下半年,G20峰会移师西子湖畔,“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未来的一个美好愿景。
达沃斯的“中国元素”“中国话题”,背后是中国经济日益上升的影响力。英国《金融时报》曾刊文称“西方早该请中国入座”,而不能只把中国当作商人——只让他们从后门进出,而不指望受邀共进晚餐。或许,以影响力、责任感而言,中国不仅需要坐上餐桌,更可以成为“主宾”甚至“主人”,在开餐之前举起杯子,为世界经济祝酒。
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国商界人物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中国为主题的讨论如“中国商业环境”“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等多达8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行程以15分钟为单位计算,他的私人晚宴政要云集,门口走廊挤满各国保镖,引来“整个达沃斯的讨论”。
“中国元素”成焦点,也是意料之中。法国经济学家埃里克曾形象地描述中国的发展规模:如果中国的汽车拥有率与发达国家相同,足以把从地球通向月球的7车道高速路堵满。 “中国打个喷嚏,全球跟着感冒”,这样的事,并非夸张。
就在达沃斯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5年经济数据,6.9%的增长率,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然而,这个“成绩”在达沃斯却得到了颇多肯定。国际咨询公司IHS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认为,因为体量越来越大,若衡量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6.9%的增速可能相当于10年前12%的增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看好这一数据,他认为,中国的未来十分光明,对此有充足的信心。“大熊猫为地球打气”,或许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经济状况的漫画画像。
本届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无疑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变量。从蒸汽、铁路时代,到钢铁、电力时代,到石化、汽车时代,再到网络、信息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推动产业变革,甚至重构社会组织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模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10年时制造业产出已经占到了世界的1/5,新的“奇点”到来,是中国的机会,也可能是世界的机会。
中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明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达沃斯论坛召开当天,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给中国的省部级高官详细解读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些说法,剑指制造业升级、实体经济发展。相应的,“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的战略规划,也同样与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互相呼应。
也不容否认,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关键节点。这其中,有对“三期叠加”负效应的消化,也有世界经济“亚健康”的影响,更有转型升级的“奇迹一跃”。所谓“四降一升”的问题仍然存在,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仍然很严峻。无论外界是要“唱多”还是要“唱空”、是想“捧杀”还是想“棒杀”,中国发展需要保持自己的底气和定力。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接下来的几年,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中国元素”,还会不断增多。1月16日,亚投行“开业”,57个创始成员国的代表与会,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进一步上升。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发展的快车将搭上更多乘客。今年下半年,G20峰会移师西子湖畔,“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未来的一个美好愿景。
达沃斯的“中国元素”“中国话题”,背后是中国经济日益上升的影响力。英国《金融时报》曾刊文称“西方早该请中国入座”,而不能只把中国当作商人——只让他们从后门进出,而不指望受邀共进晚餐。或许,以影响力、责任感而言,中国不仅需要坐上餐桌,更可以成为“主宾”甚至“主人”,在开餐之前举起杯子,为世界经济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