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诱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学方法改革外,还应关爱、尊重、 理解学生。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的开展便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设疑;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当中,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尝试过多种办法,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是学习好语文的关键。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去积极思考。这样对知识掌握得就快,记得就牢,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讓学生说出真切的感受,需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在上课开始,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怎样让现在生活富裕的孩子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生活的悲惨呢?我抓住“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一句启发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提问:“你擦过火柴吗?你想打开空调取暖时都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学生说不会时,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既然不敢,可为什么文中又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呢?”这样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故事。如果能恰当发挥运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我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同学们通过课前准备,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构思、加工整理、提炼、便能在课堂上讲述的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其故事内容更能打动同学们的心,这就极大的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随之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诱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较之数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我教古诗《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先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景色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就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课文, 以读激情,多读生趣。课文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方法改革外,还应关爱、尊重、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凡事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去想他们所想。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师来讲,一般都重视优等生,很难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差生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差生,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次信任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注意他,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没有厌弃他。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心理学认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与学是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是一串和谐的音符。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有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重点,这就要想方设法以兴趣为催化剂激活课堂,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与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不会感到厌学,学到的知识就会记得特别牢,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关键词:设疑;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当中,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尝试过多种办法,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是学习好语文的关键。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去积极思考。这样对知识掌握得就快,记得就牢,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讓学生说出真切的感受,需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在上课开始,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怎样让现在生活富裕的孩子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生活的悲惨呢?我抓住“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一句启发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提问:“你擦过火柴吗?你想打开空调取暖时都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学生说不会时,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既然不敢,可为什么文中又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呢?”这样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故事。如果能恰当发挥运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我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同学们通过课前准备,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构思、加工整理、提炼、便能在课堂上讲述的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其故事内容更能打动同学们的心,这就极大的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随之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诱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较之数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我教古诗《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先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景色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就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课文, 以读激情,多读生趣。课文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方法改革外,还应关爱、尊重、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凡事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去想他们所想。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师来讲,一般都重视优等生,很难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差生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差生,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次信任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注意他,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没有厌弃他。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心理学认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与学是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是一串和谐的音符。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有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重点,这就要想方设法以兴趣为催化剂激活课堂,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与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不会感到厌学,学到的知识就会记得特别牢,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