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诗到魏晋诗,从唐诗到宋词,一首首美好的诗歌,使中华文化无比的璀璨辉煌。鉴赏古典诗词,既是一种知识、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积极的作用。诗词鉴赏从1998年起,成为高考的重要考题,经过多次的语文改革,考查形式主要有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进行初步的鉴赏,及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诗词鉴赏学习呢?
  一、注重情感
  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里,明确指出了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抒情性。然而,有一些教师把古典诗词当成文言文来教,用逐字逐句串讲的方式教学,不但削弱了诗词的情感美,更剥夺了学生对诗词的个性理解。因此,教师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应重视情感体验,具体就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尊重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最初情感体验。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习者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文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它的本质是个人感情的瞬间爆发,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尽管他们阅历较浅,但仍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创设情境去解读诗词,形成个性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鉴赏诗词的目的。
  2.重视指导學生品味诗歌的情感。
  有不少教师违背了高考诗词对学生进行考查的初衷,将教学与应考等同起来,机械地将教学割裂成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三大块,过度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而忽略引导学生体验诗词的情感。缺少了对诗词的内在感悟,学生只不过是一部解题的机器。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只有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地去诵读,学生才能感受到诗歌的独特情感美。学生只有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特有情感,从而进入诗境,得到启迪。
  二、注重角度
  诗词鉴赏的“赏”字,其实包括很多方面: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诗词的种类、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那么,如何快速准确恰当地鉴赏一首诗呢?这就要把握好鉴赏的切入点,而且是小而精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快捷掌握诗词的主旨,把握诗词的艺术手法,才能准确鉴赏评价一首诗。
  1.分析题目,获取信息。
  许多教师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对于诗歌的题目总是不屑一顾,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诗文的分析,忽略了对诗歌题目的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亦然,它不但高度概括,而且内涵丰富。从一首诗歌的题目,可以品出诗的类别,可以揣摩出诗歌的写法,可以把握内容的主体,可以体会诗人的感情基调。
  2.抓关键词,品鉴语言。
  由古至今,诗人在语言锤炼方面都下尽了苦功。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顾文炜“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确,诗歌比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显得更加凝练概括。诗人总是以极少的文字把广阔的生活展现出来,把丰富的内涵寄寓在短小的篇幅里。在高考中,诗歌语言是考查的重点;在课堂上,品味语言就成了诗词教学的核心。
  3.品析意象,领略意境。
  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真实的展现,诗人要写出韵味深刻的诗歌,总是要借助客观的某种景物或事件,以达到表现自己强烈感受的目的。这些被诗人选取并融入于诗歌中的“客观的某种景物或事件”就是意象,因而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诗歌的意象,以意象为切入口,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爱恨情仇和忧苦喜乐,领略“意”和“境”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三、注重想象
  要借助想象去填补诗歌的“空白区域”,去品味领悟作者的丰富感情。但是,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缺乏想象力,这使学生在品读诗歌时受到限制。而现行的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一般有11分,以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就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如何在艰难之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平常的想象锻炼必不可少,因为学生不可能每种生活都亲身经历过。诗歌是一种浓缩的艺术,在鉴赏诗歌时启发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融入自己的想象,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这对诗歌的理解将会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女性形象,对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女性所在的社会现实状况以及思想状态,深化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实现全面发展。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女性形象的类型及教育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是英勇无畏英雄的少女形象。爱国主义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而这一种精神,在《芦花荡》中的大菱和二菱身上得到生动的体现。文中的大菱和二菱,虽
期刊
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滑下  我輕轻地,走去……  天,黑得比平时都早,  我,抬起头,  忽然发现,天空飘起了雪。  我伸出手,刚接住几片,  刹那间就融化在手心。  站在路灯下,透过灯光,  我,看见,  雪花在路灯的辉映下,  闪烁着晶莹的光。  就像天上飞下来的仙女,  将手中的花瓣洒落在人间,  为来年的丰收,  添上一笔浓浓的祝福。  一片雪的世界映入眼帘,  我,无精打采。  窗外的房顶,
期刊
母爱是山麓,是源泉,我们儿女则是从山麓怀中流淌出的大江长河!  母爱是深海,是动力,我们儿女则是在深海之中雀跃欢跳的朵朵浪花!  母爱是大地,是营养,我们儿女则是在大地怀中奋发向上的小树嫩芽!  全世界的母亲都那么相似!她们的心始终都一样,最为无私。  母爱如太阳,带给我们光明与温暖,闪耀,炽热。我们则是太阳底下鲜活的生命,或奔于森林間,或静于草地上。母亲总是凭着自身的光芒与温暖,照亮黑暗,驱散恐
期刊
通过各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适当扩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把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方面的学会质疑,学会总结课堂目标,被自身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课堂中进行高效学习。质疑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质疑训练,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
期刊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它的存在价值让每一个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的人为之感叹。在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渲染的今天,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
期刊
“哎!”我仿佛坠下冰冷的谷底,因为高三月考的连续滑铁卢,让我感到彻骨的寒冷。面对着家长的指责、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同情,我如同一只受伤的兽躲进了房间。  我紧紧关上门,目光停留在墙角的一只长方形的黑箱子上。我轻轻将它拿过来放在桌上,打开,仿佛打开了属于我的世界。我心爱的萨克斯管依然安安静静地躺在箱里,我双手将它拿起,用软布将它上下擦洗了一遍,萨克斯求学之路不禁又浮现在眼前。  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开
期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诗歌是追求意境美的,诗歌无不以它创造出的优美意境引人入胜,启人联想。吟诵这些诗篇可以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心境,想象到景、物的秀美。意境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再现诗歌的意境,并从理性上指导学生理解意境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以趣味歌谣导入,了解诗歌的趣味性  根据
期刊
傳承民族文化,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但其中蕴含最丰富、最易为人接受的,就是古文;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对于古文的学习。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包括尚在校园的少年学生,他们对古文的疏远甚至排斥,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初接触古文时的艰涩难懂让他们望而生惧,继而望而生厌。一提起古文,就是背、抄,加之高考指挥棒效应,让古文学习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全然无关,一切仅仅是为了那块“敲门砖”,难怪很多学生一旦从古文学习中脱离
期刊
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要求是文体不限。但学生其实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居多。而要写记叙文,就必须出彩,要想在众多的记叙文中脱颖而出,写好“细节”是关键。  细节描写,即抓住作品中人物、事件、环境的某一局部特征和细小环节展开具体而又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记叙文写作的灵魂。它可以让所写之事具体细致,使读者如临其境;让所写之人鲜活生动,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综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进行自由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流淌生命个体灵性的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