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
企业家李宝宇在其奋斗过程中曾遭遇两次大的“磨难”:1992年,时任一家国有外贸公司总经理的李宝宇,在对俄贸易领域大显身手,一年内为公司赚取利润上千万元,且首开对俄现汇贸易先河。然当其凯旋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将他撤职审查。2D02年,李宝宇一手创办的海外集团被人举报有涉税问题,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许多员工被轮番传唤,有的甚至被羁押。一时间,各项工作难以开展,企业徘徊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李宝宇本人也先后十几次接受专案组的询问。面对这些,李宝宇在集团接受调查期间召开的每一次会议上,总要说一句:“请大家相信,我们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海外集团垮不了!”最终,人民法院的公证判决为海外集团证明其清白讨回公道。
2005年“非公36条”刚刚出台时,李宝宇曾立下豪言壮语,要做在非公经济舞台上放手拼搏的企业家,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然2007年在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期,李宝宇却选择了隐退。在他出走其间,面对着海外集团员工的深情呼唤,李宝宇曾发回这样一份传真:“你们看到我每天都以一个总裁的形象,在你们面前展现神采奕奕、充满阳光的一面,可你们想象得到我曾几次自己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抱头痛哭的情景吗?你们看到我在公共场合风度翩翩的一面,可你们知道我在那些官不大权不小的人物面前为了企业发展低三下四磕头作揖的样子吗?2006年是我们各方面取得成绩最佳的一年。经济上,生产经营、效益、纳税等方面取得历史上最佳业绩。除此之外,我们又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问题20余件。这些成绩来得多么不易呀!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我就感到非常寒心。”
在李宝宇出走以后,社会开始了各种版本的猜测,其中不乏各种恶意的揣测甚至是中伤。有人说:李宝宇是带着情人私奔了……也有人说一定是李宝宇的公司财务上出了问题,才逃跑的吧……还有人猜测那个海外集团啊,早就经营不下去了,所以他只能逃咯……其中一位名叫“浪仔”的人更是说:“李宝宇没有走,这是他一手策划的一出拙劣的闹剧,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造势,其目的是大造社会舆论,向政府施压,向政府某个部门施压,他一定是做了违规违法的事情,受到某个机构清廉官员的阻止拒绝,才使出如此拙劣手段。”
几处回放,几个片断,几句告白,再加上几多揣测,就这么形象地为“成功企业家”李宝宇素描出了一个如此内忧外困的境遇。一边是员工眼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集团的事业奔波操劳、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全年最高行程达15万公里,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年365天终日忙于工作,头疼脑热根本不放在心上,生活简朴却乐善好施,长期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但从不抛头露面,一再谢绝媒体采访”的超人总裁,一边却是李宝宇“多年的商海打拼,实在是感觉太累,再也不想再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身心疲惫得想过平淡生活”的真实感叹,似乎是不可调和也无法中庸的“冷暖自知”。其实,这绝不仅仅是李宝宇一个人单单有的感受,《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曾提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需要在资金、项目、人员、市场上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在客户和一些部门要员面前,又不得不充当点头哈腰、赔尽笑脸的孙子;在员工面前,却得威严高大,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正是这种由“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充满阳光”到“低三下四磕头作揖”多重角色的不断转换让李宝宇“独自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抱头痛哭”以求宣泄。
因信用证诈骗罪入狱的牟其中在狱中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在目前环境下,我只可用10%的精力去处理生产经营者的问题,而90%的精力则要被迫去应付环境的压力。”的确,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要拿出大量时间用于应付各种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有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用在会议、社交、商务旅行方面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为84.8%,其中每周花费在交际、应酬等纯粹社交工作上的时间约为17.2小时,生存环境的复杂,也是导致李宝宇“身心疲惫”萌生退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李宝宇认为公司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一遇到具体问题时仍让他感到非常寒心,为此李宝宇在发给集团的传真中讲述了两个让他寒心的事例,虽不知具体内容,但看看网上那些满怀恶意的言辞便可知一二,而那个在网上大肆对李宝宇进行恶意人生攻击的“浪仔”似乎就是海外集团之前被开除的员工。对此,副总裁陈丽燕如是说:“黑龙江企业发展环境不太好,个别人对他造成的伤害很大,也太多了。”
诸如此类的种种“围墙”压抑了企业家李宝宇继续拼命的热情,他在各种压力折磨的情况下无力排解,最后选择了“归隐”。其实,像李宝宇一样“在商不愿言商”迷失了方向的企业家比比皆是,香港排名前十位的富豪新鸿基地产副主席郭炳江坦言“什么都有的时候,心里很恐慌。出去排解,打高尔夫,开跑车,跟家人到荒岛度假,强装欢颜,却只能找到happinss(快乐),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乐),其实很惨。”“我感到非常迷惘,像在暗夜里行路的人看不见一丝光芒,找不到要去的方向。也不懂得如何把握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做的到底对不对,感觉自己变得像漂在水上的浮木随波逐流,完全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一名企业家这样对友人述说自己的无助。同样的感受,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李宝宇试图想通过“出走”寻找到自己内心的桃花源,而“越发忙碌和烦躁”的陈晓旭在作为企业家的时候无法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最后放弃财富功名出家,转换新的身份,以期“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提升智慧、教化众生。从今往后精研佛学、深入经藏,以佛陀为榜样,专事讲经说法,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
企业家李宝宇在其奋斗过程中曾遭遇两次大的“磨难”:1992年,时任一家国有外贸公司总经理的李宝宇,在对俄贸易领域大显身手,一年内为公司赚取利润上千万元,且首开对俄现汇贸易先河。然当其凯旋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将他撤职审查。2D02年,李宝宇一手创办的海外集团被人举报有涉税问题,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许多员工被轮番传唤,有的甚至被羁押。一时间,各项工作难以开展,企业徘徊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李宝宇本人也先后十几次接受专案组的询问。面对这些,李宝宇在集团接受调查期间召开的每一次会议上,总要说一句:“请大家相信,我们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海外集团垮不了!”最终,人民法院的公证判决为海外集团证明其清白讨回公道。
2005年“非公36条”刚刚出台时,李宝宇曾立下豪言壮语,要做在非公经济舞台上放手拼搏的企业家,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然2007年在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期,李宝宇却选择了隐退。在他出走其间,面对着海外集团员工的深情呼唤,李宝宇曾发回这样一份传真:“你们看到我每天都以一个总裁的形象,在你们面前展现神采奕奕、充满阳光的一面,可你们想象得到我曾几次自己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抱头痛哭的情景吗?你们看到我在公共场合风度翩翩的一面,可你们知道我在那些官不大权不小的人物面前为了企业发展低三下四磕头作揖的样子吗?2006年是我们各方面取得成绩最佳的一年。经济上,生产经营、效益、纳税等方面取得历史上最佳业绩。除此之外,我们又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问题20余件。这些成绩来得多么不易呀!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我就感到非常寒心。”
在李宝宇出走以后,社会开始了各种版本的猜测,其中不乏各种恶意的揣测甚至是中伤。有人说:李宝宇是带着情人私奔了……也有人说一定是李宝宇的公司财务上出了问题,才逃跑的吧……还有人猜测那个海外集团啊,早就经营不下去了,所以他只能逃咯……其中一位名叫“浪仔”的人更是说:“李宝宇没有走,这是他一手策划的一出拙劣的闹剧,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造势,其目的是大造社会舆论,向政府施压,向政府某个部门施压,他一定是做了违规违法的事情,受到某个机构清廉官员的阻止拒绝,才使出如此拙劣手段。”
几处回放,几个片断,几句告白,再加上几多揣测,就这么形象地为“成功企业家”李宝宇素描出了一个如此内忧外困的境遇。一边是员工眼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集团的事业奔波操劳、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全年最高行程达15万公里,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年365天终日忙于工作,头疼脑热根本不放在心上,生活简朴却乐善好施,长期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但从不抛头露面,一再谢绝媒体采访”的超人总裁,一边却是李宝宇“多年的商海打拼,实在是感觉太累,再也不想再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身心疲惫得想过平淡生活”的真实感叹,似乎是不可调和也无法中庸的“冷暖自知”。其实,这绝不仅仅是李宝宇一个人单单有的感受,《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曾提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需要在资金、项目、人员、市场上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在客户和一些部门要员面前,又不得不充当点头哈腰、赔尽笑脸的孙子;在员工面前,却得威严高大,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正是这种由“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充满阳光”到“低三下四磕头作揖”多重角色的不断转换让李宝宇“独自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抱头痛哭”以求宣泄。
因信用证诈骗罪入狱的牟其中在狱中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在目前环境下,我只可用10%的精力去处理生产经营者的问题,而90%的精力则要被迫去应付环境的压力。”的确,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要拿出大量时间用于应付各种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有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用在会议、社交、商务旅行方面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为84.8%,其中每周花费在交际、应酬等纯粹社交工作上的时间约为17.2小时,生存环境的复杂,也是导致李宝宇“身心疲惫”萌生退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李宝宇认为公司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一遇到具体问题时仍让他感到非常寒心,为此李宝宇在发给集团的传真中讲述了两个让他寒心的事例,虽不知具体内容,但看看网上那些满怀恶意的言辞便可知一二,而那个在网上大肆对李宝宇进行恶意人生攻击的“浪仔”似乎就是海外集团之前被开除的员工。对此,副总裁陈丽燕如是说:“黑龙江企业发展环境不太好,个别人对他造成的伤害很大,也太多了。”
诸如此类的种种“围墙”压抑了企业家李宝宇继续拼命的热情,他在各种压力折磨的情况下无力排解,最后选择了“归隐”。其实,像李宝宇一样“在商不愿言商”迷失了方向的企业家比比皆是,香港排名前十位的富豪新鸿基地产副主席郭炳江坦言“什么都有的时候,心里很恐慌。出去排解,打高尔夫,开跑车,跟家人到荒岛度假,强装欢颜,却只能找到happinss(快乐),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乐),其实很惨。”“我感到非常迷惘,像在暗夜里行路的人看不见一丝光芒,找不到要去的方向。也不懂得如何把握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做的到底对不对,感觉自己变得像漂在水上的浮木随波逐流,完全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一名企业家这样对友人述说自己的无助。同样的感受,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李宝宇试图想通过“出走”寻找到自己内心的桃花源,而“越发忙碌和烦躁”的陈晓旭在作为企业家的时候无法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最后放弃财富功名出家,转换新的身份,以期“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提升智慧、教化众生。从今往后精研佛学、深入经藏,以佛陀为榜样,专事讲经说法,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