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前,1977年8月20日,美国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了一艘名为“旅行者2号”的空间探测器,上面装有一张珍贵的镀金唱片,代表整个人类文明。其中只有一首乐曲来自于中国,那就是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曲《流水》,如今这首曲子还在悠悠渺渺的外层空间中播放着,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里寻找人类以外的知音。
整个20世纪留有录音的古琴大家中,管平湖先生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琴界内外的普遍公认。今年他诞辰120周年,也是他逝世50周年,时间并没有冲淡后人对他的敬仰,他甚至已经变成了古琴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我生也晚,幸而家父是管老的好友,有幸亲闻他的琴声,目睹他的风采。
发掘弹奏失传古曲
管平湖(1897—1967),幼年也算官宦子弟,父亲管念慈是清宫里叫得上名号的画家,母亲亦是慈禧太后赏下的宫女。只是家道中落,他独自一人出来闯荡,虽然琴艺精湛、画艺出众,但是时局动荡、曲高和寡,管平湖只好靠买画为生,生计越来越困难。
1950年的一天,山东诸城派古琴家、佛学家夏溥斋听了电台录播的管平湖的琴音,很惊异地对家人说:“这个管平湖有问题。”
第二天,夏溥斋到电台门口专门等候来录制节目的管平湖,问他:“琴音有异,何也?”管平湖流泪:“欲自杀。”
夏溥斋忙追问原因,管平湖诉苦:“贫困逼人,加之家事纷争。”
夏溥斋开解他:“以子之才,大有前途。辛勤钻研,复兴琴学,国家之宝。男儿当自强,纠缠家务无乃惑之甚者耶!” 夏溥斋又为他介绍学徒,托人调解其家庭纠纷,解决他生计问题,让他能安心钻研古琴。
夏溥斋收藏一把唐代古琴,许多文化名人常去夏家,听夏溥斋弹奏古曲和一睹那尾名为猿啸青萝的古琴。夏溥斋多年前就曾说过,如果谁能把《广陵散》《幽兰》的谱给打出来,就把猿啸青萝赠给他。
1952年,管平湖应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潜心于古琴打谱的研究工作,如《广陵散》《幽兰》《离骚》等失传的琴曲重现人间。古琴界为之震动。
于是夏溥斋邀请诸多琴友,在众人见证下,将琴给了管平湖,还作诗云:“怀宝良难得赏音,王孙掷去抵千金。携回卅载今相授,珍重成连海上心。”
猿啸青萝陪伴了管平湖人生最后的12年。诸多名曲的打谱、演奏、录音都从管平湖与猿啸青萝的“配合”而来。
1967年,管平湖逝于北京,终年70岁。猿啸青萝作为遗物,传给了管平湖的子女。
管平湖去世后43年,猿啸青萝在中国嘉德上拍,成交价1904万元。
修复保护传世古琴
管平湖是一位杰出的古琴家,也是画家,更是修复专家,他修琴技术更是一绝,溥雪斋、查阜西等人曾著文称他为“北京今时第一”。
管平湖爱琴。1946年,管平湖抱着唐琴清英乘坐三轮车去广播电台演播。迎面飞快地开过来一辆卡车,由于车速快路面窄,一下子蹭在三轮车上,车子被突如其来的汽车撞翻了,管平湖被甩出去两米多远,膝部、肘部多处被挫伤,好不容易才挣扎着爬起来,而那张琴却依然完好无损地被紧紧抱在怀里,始终没有着地。
我父亲为防止唐代古琴飞泉流落异邦,与日商斗智斗勇,将飞泉抢购到手。随后委托管平湖修整。国民党军统中有好琴者得知此事,强迫管平湖交出飞泉。管平湖无奈谎称“琴已经取走”,告知家中尚有好琴,把来人支走,连夜把飞泉藏起来。
故宫传世名琴大圣遗音、龙门风雨都是管平湖负责修复的。1954年,周总理特邀他到中南海演奏古琴,请他斫琴两张作为国礼送给友邦,民族乐器厂工人在管平湖亲自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这一重任。
多才多艺的人生
著名的文物学家王世襄与管平湖素有来往。管平湖习画,又曾是王世襄大舅、北派画坛盟主金城金北楼的弟子,称王世襄的母亲“三姑母”。王世襄夫人袁荃猷善抚古琴,拜师管平湖。
在“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眼中管平湖多才多艺,说他精于各种玩好,艺花木、养金鱼、蓄鸣虫等均有独到之处。
如香椽、佛手等南方花卉,经他盆栽在北方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管平湖爱养金鱼,每年选出鱼苗,千百得一,稍长看出成色,金鱼池专业养家自叹弗如。
管平湖善养鸣虫。鸣虫中有一种油壶芦被称为大翅,十分名贵难求,但如果翅动却不能鸣,任品类多好也身价掉落。有一回,有个养虫家重金买到一个大翅,回去后发现翅动而不出声,愤愤退了回去。管平湖听到消息,赶到卖家那里细看了一番,出手买了去。过几天,养虫的人都在茶馆聚,“忽有异声如串铃沉雄,忽隆隆自先生葫芦中出,四座惊起,争问何处得此佳虫”。原来管平湖将松香、柏油、黄蜡加朱砂熬成的药点在那只大翅的翅尖,众人叹服。管平湖之绝,在他选的点药位置,在行家看来极不合常规,甚至被视为大忌,他却偏偏这么做了,恐怕和平湖先生深諳音律不无关系。
管平湖勤谨于艺术,散漫于生活。他非常喜欢喝酒,常以酒代饭,久而成疾。1964年秋,管平湖肝病发作,家父与其弟子女儿昼夜轮流照顾,医生专家全力救治,终于痊愈。出院时医生叮嘱:“必须戒酒。”然而管平湖依然每日饮酒,大家常想方设法地把酒藏起来,管平湖总会寻出来,照饮不误。1967年春天,姐姐世芬在医院遇到管平湖,他嘱其转告家父:“未能戒酒,病恐不起。”不久就传来他去世的消息。
当年管平湖生活困顿,有家不得归。虽家父拉扯八口之家捉襟见肘,但毫不犹豫地腾出两间小西屋解决管平湖的燃眉之急。几年后,管平湖生活宽裕起来,经常几十元上百元的接济我家,他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还记得,那一年隆冬时节,我放学回家就听到管平湖先生的琴声。我悄悄地掀起门帘,溜进里屋,只见他身上仅穿了件带补丁的长袍巍然端坐,神情安然、心无旁骛地弹拨着琴弦。琴声时如金石般高亢,时如月光般清澈。角落里煤球炉上一个搪瓷缸里焐熟的玉米糊飘散出一丝清香。
这沐浴天地之清气的琴声留在我的脑海里,琴声是一个演奏者人格精神的写照。从那一刻起,幼小的我就意识到,即使面对困顿,也不失君子之风,不忘儒雅之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精粹体现。
(责编:孙展)
整个20世纪留有录音的古琴大家中,管平湖先生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琴界内外的普遍公认。今年他诞辰120周年,也是他逝世50周年,时间并没有冲淡后人对他的敬仰,他甚至已经变成了古琴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我生也晚,幸而家父是管老的好友,有幸亲闻他的琴声,目睹他的风采。
发掘弹奏失传古曲
管平湖(1897—1967),幼年也算官宦子弟,父亲管念慈是清宫里叫得上名号的画家,母亲亦是慈禧太后赏下的宫女。只是家道中落,他独自一人出来闯荡,虽然琴艺精湛、画艺出众,但是时局动荡、曲高和寡,管平湖只好靠买画为生,生计越来越困难。
1950年的一天,山东诸城派古琴家、佛学家夏溥斋听了电台录播的管平湖的琴音,很惊异地对家人说:“这个管平湖有问题。”
第二天,夏溥斋到电台门口专门等候来录制节目的管平湖,问他:“琴音有异,何也?”管平湖流泪:“欲自杀。”
夏溥斋忙追问原因,管平湖诉苦:“贫困逼人,加之家事纷争。”
夏溥斋开解他:“以子之才,大有前途。辛勤钻研,复兴琴学,国家之宝。男儿当自强,纠缠家务无乃惑之甚者耶!” 夏溥斋又为他介绍学徒,托人调解其家庭纠纷,解决他生计问题,让他能安心钻研古琴。
夏溥斋收藏一把唐代古琴,许多文化名人常去夏家,听夏溥斋弹奏古曲和一睹那尾名为猿啸青萝的古琴。夏溥斋多年前就曾说过,如果谁能把《广陵散》《幽兰》的谱给打出来,就把猿啸青萝赠给他。
1952年,管平湖应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潜心于古琴打谱的研究工作,如《广陵散》《幽兰》《离骚》等失传的琴曲重现人间。古琴界为之震动。
于是夏溥斋邀请诸多琴友,在众人见证下,将琴给了管平湖,还作诗云:“怀宝良难得赏音,王孙掷去抵千金。携回卅载今相授,珍重成连海上心。”
猿啸青萝陪伴了管平湖人生最后的12年。诸多名曲的打谱、演奏、录音都从管平湖与猿啸青萝的“配合”而来。
1967年,管平湖逝于北京,终年70岁。猿啸青萝作为遗物,传给了管平湖的子女。
管平湖去世后43年,猿啸青萝在中国嘉德上拍,成交价1904万元。
修复保护传世古琴
管平湖是一位杰出的古琴家,也是画家,更是修复专家,他修琴技术更是一绝,溥雪斋、查阜西等人曾著文称他为“北京今时第一”。
管平湖爱琴。1946年,管平湖抱着唐琴清英乘坐三轮车去广播电台演播。迎面飞快地开过来一辆卡车,由于车速快路面窄,一下子蹭在三轮车上,车子被突如其来的汽车撞翻了,管平湖被甩出去两米多远,膝部、肘部多处被挫伤,好不容易才挣扎着爬起来,而那张琴却依然完好无损地被紧紧抱在怀里,始终没有着地。
我父亲为防止唐代古琴飞泉流落异邦,与日商斗智斗勇,将飞泉抢购到手。随后委托管平湖修整。国民党军统中有好琴者得知此事,强迫管平湖交出飞泉。管平湖无奈谎称“琴已经取走”,告知家中尚有好琴,把来人支走,连夜把飞泉藏起来。
故宫传世名琴大圣遗音、龙门风雨都是管平湖负责修复的。1954年,周总理特邀他到中南海演奏古琴,请他斫琴两张作为国礼送给友邦,民族乐器厂工人在管平湖亲自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这一重任。
多才多艺的人生
著名的文物学家王世襄与管平湖素有来往。管平湖习画,又曾是王世襄大舅、北派画坛盟主金城金北楼的弟子,称王世襄的母亲“三姑母”。王世襄夫人袁荃猷善抚古琴,拜师管平湖。
在“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眼中管平湖多才多艺,说他精于各种玩好,艺花木、养金鱼、蓄鸣虫等均有独到之处。
如香椽、佛手等南方花卉,经他盆栽在北方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管平湖爱养金鱼,每年选出鱼苗,千百得一,稍长看出成色,金鱼池专业养家自叹弗如。
管平湖善养鸣虫。鸣虫中有一种油壶芦被称为大翅,十分名贵难求,但如果翅动却不能鸣,任品类多好也身价掉落。有一回,有个养虫家重金买到一个大翅,回去后发现翅动而不出声,愤愤退了回去。管平湖听到消息,赶到卖家那里细看了一番,出手买了去。过几天,养虫的人都在茶馆聚,“忽有异声如串铃沉雄,忽隆隆自先生葫芦中出,四座惊起,争问何处得此佳虫”。原来管平湖将松香、柏油、黄蜡加朱砂熬成的药点在那只大翅的翅尖,众人叹服。管平湖之绝,在他选的点药位置,在行家看来极不合常规,甚至被视为大忌,他却偏偏这么做了,恐怕和平湖先生深諳音律不无关系。
管平湖勤谨于艺术,散漫于生活。他非常喜欢喝酒,常以酒代饭,久而成疾。1964年秋,管平湖肝病发作,家父与其弟子女儿昼夜轮流照顾,医生专家全力救治,终于痊愈。出院时医生叮嘱:“必须戒酒。”然而管平湖依然每日饮酒,大家常想方设法地把酒藏起来,管平湖总会寻出来,照饮不误。1967年春天,姐姐世芬在医院遇到管平湖,他嘱其转告家父:“未能戒酒,病恐不起。”不久就传来他去世的消息。
当年管平湖生活困顿,有家不得归。虽家父拉扯八口之家捉襟见肘,但毫不犹豫地腾出两间小西屋解决管平湖的燃眉之急。几年后,管平湖生活宽裕起来,经常几十元上百元的接济我家,他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还记得,那一年隆冬时节,我放学回家就听到管平湖先生的琴声。我悄悄地掀起门帘,溜进里屋,只见他身上仅穿了件带补丁的长袍巍然端坐,神情安然、心无旁骛地弹拨着琴弦。琴声时如金石般高亢,时如月光般清澈。角落里煤球炉上一个搪瓷缸里焐熟的玉米糊飘散出一丝清香。
这沐浴天地之清气的琴声留在我的脑海里,琴声是一个演奏者人格精神的写照。从那一刻起,幼小的我就意识到,即使面对困顿,也不失君子之风,不忘儒雅之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精粹体现。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