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社会发展迅猛,如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到超市甚至连东西都买不了。我认为,如果不会操作电脑,即便初中毕业也得算文盲。”谈及文盲的概念,葛浩新感慨地说。
56岁的葛浩新是阜阳市颍州区人。从1998年开始租赁承包土地,后成为安徽省首个粮食产量超万吨的种粮大户,后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劳动模范。
在他看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单纯的识字扫盲已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早在2007年,阜阳市“两基”工作就通过了国家验收。所谓“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扫盲工作就此画上句号。一方面,残疾人、老年人文盲人口绝对数较大,需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重心从“扫文字盲”走向“扫文化盲”“扫技能盲”。
过去的几年间,阜阳市在不断“升级”扫盲概念。扫盲工作不再單纯地仅仅满足于从不识字到识字,而是使其更好地理解社会、掌握现代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或去城市开一家宠物店,或回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小生活在农村,16岁的赵丹琪是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年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她有着比较明晰的方向。
妈妈小学毕业在家务农,当过兵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如今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丹琪身上。从小开始,丹琪就被灌输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以养殖业为例,她说,以前养殖主要靠经验,现在则必须要靠技术。
初中毕业之后,赵丹琪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会选择继续读高中或职校。谈及“文盲”一词,她表示,“之前听别人提起过,但具体概念说不清,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高中学历以下,应该就算文盲了吧。”
时期不同,时代对学业的要求标准也不同。1982年,考上中专的葛浩新当时感觉是“鲤鱼跳龙门”,因为这意味着户口由农业变为商品粮,身份由农民变为干部。
“村里的同龄人中极少人能读到本科,甚至读到高中的都很少,学历为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居多。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人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了。”他说。
据葛浩新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各级政府对扫盲工作很重视。当时,村里有大约一半是文盲。为了扫盲,他们白天劳动,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夜校学习。
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葛浩新成为阜阳农业领域的知名创业者。从1996到2015年,他成长为当地的种粮大户。2016年,他又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种植了3000多亩薄壳山核桃(碧根果)。去年刚开始结果,迎来第一笔收益。
“现在还有文盲吗?我感觉应该没有了。”“如果有文盲,主要也是年纪比较大的人群,年轻人中应该没有。”“现在都比较注重教育,文盲应该很少了。”谈及文盲,几位被随机采访的市民说。
阜阳市统计局于今年3月发布的《2018年阜阳市人口变动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阜阳市常住人口820.7万人。全市总人口文盲率为6.23%,比2017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9.82%,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3.15%,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68.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2年,比2017年增加0.1年。
对于适龄的孩子,阜阳市教育部门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工作。对失学辍学的人员,发挥部门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督促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对因病不能到校的学生,通过送教上门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
此外,为了摸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情况,阜阳市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
通过印发《阜阳市“义务教育有保障”情况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方案》,阜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6—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对发现的失学、辍学儿童少年,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经过各级的努力,阜阳全市提前三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截至目前,阜阳市无一例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发生。”谈及成效,阜阳市职业教育局局长尹立新说。
据介绍,为加强控辍保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阜阳市实施“全面改薄”年度建设项目548个,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54所,新增学位6.08万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同时稳定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源。
“除了全日制教学外,阜阳农业学校还开设有非全日制培训班。例如,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学校将种植、养殖等课堂办到田间地头。”阜阳农业学校校长曾光说。
去年,阜阳农业学校培训了1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先后为贫困村办了4期专题技能培训。除此之外,还通过授课、发资料等方式,受益群众超万人。
随着时代发展,单纯扫文字盲已难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阜阳开展了“扫文化盲”“扫技能盲”。阜阳农业学校的多样化教学正是这项工作的一种落实。
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阜阳市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16年起,全市中职教育实现了全免费教育,严格落实中职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5000元政策。 中职招生实现新突破,在校生突破10万人,职普比大幅提升,超过省规定的4.7:5.3的目标。
“过去的几年间,阜阳市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大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阜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尹立新说。
目前,阜阳市共有职业院校43所,在校生13万人。其中,高职院校4所,在校生1万余人;中职学校39所(含技师学院),在校生11.8万人(含非全日制)。仅中职学校近3年为当地培养技能型人才1.35万人,毕业学生就业率在95.12%。
此外,阜阳市还有高校函授站(点)20所,在读学生13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机构)85所,在校生1.3万人;老年教育学校212所,年培训人次6万左右。
针对残疾文盲群体,阜阳市制定实施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由于扫盲对象绝大多数在农村、居住分散、残疾类别和程度多样的实际情况,阜阳市借鉴国家识字扫盲的经验,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在扫盲内容方面,阜阳市改变单纯以读写算能力作为衡量残疾人是否脱盲的唯一标准,增加与残疾青壮年生产生活密切结合、实用而急需的扫盲内容,探索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扫盲教育方法。
56岁的葛浩新是阜阳市颍州区人。从1998年开始租赁承包土地,后成为安徽省首个粮食产量超万吨的种粮大户,后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劳动模范。
在他看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单纯的识字扫盲已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早在2007年,阜阳市“两基”工作就通过了国家验收。所谓“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扫盲工作就此画上句号。一方面,残疾人、老年人文盲人口绝对数较大,需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重心从“扫文字盲”走向“扫文化盲”“扫技能盲”。
过去的几年间,阜阳市在不断“升级”扫盲概念。扫盲工作不再單纯地仅仅满足于从不识字到识字,而是使其更好地理解社会、掌握现代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文盲”标准在升高
“或去城市开一家宠物店,或回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小生活在农村,16岁的赵丹琪是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年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她有着比较明晰的方向。
妈妈小学毕业在家务农,当过兵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如今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丹琪身上。从小开始,丹琪就被灌输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以养殖业为例,她说,以前养殖主要靠经验,现在则必须要靠技术。
初中毕业之后,赵丹琪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会选择继续读高中或职校。谈及“文盲”一词,她表示,“之前听别人提起过,但具体概念说不清,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高中学历以下,应该就算文盲了吧。”
时期不同,时代对学业的要求标准也不同。1982年,考上中专的葛浩新当时感觉是“鲤鱼跳龙门”,因为这意味着户口由农业变为商品粮,身份由农民变为干部。
“村里的同龄人中极少人能读到本科,甚至读到高中的都很少,学历为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居多。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人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了。”他说。
据葛浩新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各级政府对扫盲工作很重视。当时,村里有大约一半是文盲。为了扫盲,他们白天劳动,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夜校学习。
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葛浩新成为阜阳农业领域的知名创业者。从1996到2015年,他成长为当地的种粮大户。2016年,他又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种植了3000多亩薄壳山核桃(碧根果)。去年刚开始结果,迎来第一笔收益。
控辍保学出实招
“现在还有文盲吗?我感觉应该没有了。”“如果有文盲,主要也是年纪比较大的人群,年轻人中应该没有。”“现在都比较注重教育,文盲应该很少了。”谈及文盲,几位被随机采访的市民说。
阜阳市统计局于今年3月发布的《2018年阜阳市人口变动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阜阳市常住人口820.7万人。全市总人口文盲率为6.23%,比2017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9.82%,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3.15%,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68.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2年,比2017年增加0.1年。
对于适龄的孩子,阜阳市教育部门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工作。对失学辍学的人员,发挥部门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督促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对因病不能到校的学生,通过送教上门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
此外,为了摸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情况,阜阳市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
通过印发《阜阳市“义务教育有保障”情况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方案》,阜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6—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对发现的失学、辍学儿童少年,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经过各级的努力,阜阳全市提前三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截至目前,阜阳市无一例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发生。”谈及成效,阜阳市职业教育局局长尹立新说。
据介绍,为加强控辍保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阜阳市实施“全面改薄”年度建设项目548个,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54所,新增学位6.08万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同时稳定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源。
“扫盲”永不止步
“除了全日制教学外,阜阳农业学校还开设有非全日制培训班。例如,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学校将种植、养殖等课堂办到田间地头。”阜阳农业学校校长曾光说。
去年,阜阳农业学校培训了1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先后为贫困村办了4期专题技能培训。除此之外,还通过授课、发资料等方式,受益群众超万人。
随着时代发展,单纯扫文字盲已难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阜阳开展了“扫文化盲”“扫技能盲”。阜阳农业学校的多样化教学正是这项工作的一种落实。
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阜阳市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16年起,全市中职教育实现了全免费教育,严格落实中职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5000元政策。 中职招生实现新突破,在校生突破10万人,职普比大幅提升,超过省规定的4.7:5.3的目标。
“过去的几年间,阜阳市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大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阜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尹立新说。
目前,阜阳市共有职业院校43所,在校生13万人。其中,高职院校4所,在校生1万余人;中职学校39所(含技师学院),在校生11.8万人(含非全日制)。仅中职学校近3年为当地培养技能型人才1.35万人,毕业学生就业率在95.12%。
此外,阜阳市还有高校函授站(点)20所,在读学生13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机构)85所,在校生1.3万人;老年教育学校212所,年培训人次6万左右。
针对残疾文盲群体,阜阳市制定实施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由于扫盲对象绝大多数在农村、居住分散、残疾类别和程度多样的实际情况,阜阳市借鉴国家识字扫盲的经验,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在扫盲内容方面,阜阳市改变单纯以读写算能力作为衡量残疾人是否脱盲的唯一标准,增加与残疾青壮年生产生活密切结合、实用而急需的扫盲内容,探索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扫盲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