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现这一教学方式,一线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能,还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群策群力,以现代教学手段来展现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来推动课改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管理机制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成为主流方向之一,如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就被提到教学日程上来。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教育史上质的飞跃,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人为的因素阻碍了课程整合前进的步伐。归结起来,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一线教师就要彻底改变懒于创新的惰性,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知识观、教育技术观、教学模式观和教学组织观。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勇于尝试和探索,也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对于整合,部分教师除了思想上不够重视以外,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核心,也就是计算机认识不到位,只把计算机当作是一门“学科”,而没有认识到它的工具地位,也就谈不上用它来辅助教学了。所以在改变这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工具作用,能够做到利用计算机来解释本学科的知识,能够利用网络来拓展视野,充实教学内容。
第二,实现课程整合,教师就要有整合的技能和能力,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目前,一线教师中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屈指可数,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最基本的操作和简单的网上浏览这个低水平上。为了适应新课改和课程整合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给一线教师提供技术和设备等人力、物力条件,强化新的教学理念,促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师本身,不但要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还要会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编制信息,进而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把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付诸课堂。
第三,实现课程整合,学校就要有可整合的信息资源与硬件设备,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之一。所谓的信息资源,是指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目前就大多数学校来说,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领导只强调教师去课改,去尝试课程整合,可是却没有给一线教师提供足够的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及设备。多数学校的电子备课室,除了几十台计算机以外,再没有其他的设备,有的还限制了上机时间;教师基本上也是谁用谁先搜集、整理信息,用后即删,毫无保留。这种一人一搜、互不交流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课程整合的进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课程整合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满足教师对设备的要求,而且还要建立起强大的信息资源库。这个信息资源库,可以是从网上搜索下载进而保存的,也可以是本校教师自己总结、制作的,还可以是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总之,只要课堂上用得到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分类保存起来,或者发到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对于新课改和课程整合“只说不做”的局面,教师也才能克服惰性心理而把课程整合付储实践。
第四,一线教师要勇于在实际教学中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对本学科潜在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计算机并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科目和专用教学工具,它更应该成为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本学科的知识层面,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只有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课程整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实施。但是想要转变一种观念,普及新的教育手段,应用新的教育技术,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学校各级管理机构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来推动课改的顺利进行。
1. 建立管理与激励机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变化,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配套的管理与奖励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
2. 建立示范学科。建立以教学应用为主的示范科目,培养骨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课程整合深入发展。
3. 全面推进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从本学科开始,从易到难进行,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堂课。
4. 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出学校,观摩其他学校的做法,吸收先进经验。
有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制度的激励,一线教师就要把这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应用于课堂。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具体操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在此写出来供各位同仁指正。
1. 课程整合应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
2. 合要从“易”开始,然后逐步到“难”。
3. 整合要注重协作,群策群力,方能打赢“课程整合”的攻坚战。
4. 加强整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加强对学生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5. 整合的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6. 整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特别是要和信息技术课程相协调,不要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而且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结构要合理,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7. 课程整合要链接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评价而作改进,避免出现“办公室里的课程整合”,而忽略实际的课堂效果,要根据学生对课堂效果的评价来作相应的改进,使其真正转化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8. 课程整合的形式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整合的手段上,都要力求与时代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才不会耻笑我们在用另一种“传统的手段”向他们传授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只有把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只有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教学中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参考文献】
[1]何克杭.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2.
[2]冯士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管理机制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成为主流方向之一,如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就被提到教学日程上来。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教育史上质的飞跃,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人为的因素阻碍了课程整合前进的步伐。归结起来,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一线教师就要彻底改变懒于创新的惰性,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知识观、教育技术观、教学模式观和教学组织观。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勇于尝试和探索,也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对于整合,部分教师除了思想上不够重视以外,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核心,也就是计算机认识不到位,只把计算机当作是一门“学科”,而没有认识到它的工具地位,也就谈不上用它来辅助教学了。所以在改变这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工具作用,能够做到利用计算机来解释本学科的知识,能够利用网络来拓展视野,充实教学内容。
第二,实现课程整合,教师就要有整合的技能和能力,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目前,一线教师中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屈指可数,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最基本的操作和简单的网上浏览这个低水平上。为了适应新课改和课程整合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给一线教师提供技术和设备等人力、物力条件,强化新的教学理念,促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师本身,不但要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还要会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编制信息,进而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把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付诸课堂。
第三,实现课程整合,学校就要有可整合的信息资源与硬件设备,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之一。所谓的信息资源,是指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目前就大多数学校来说,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领导只强调教师去课改,去尝试课程整合,可是却没有给一线教师提供足够的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及设备。多数学校的电子备课室,除了几十台计算机以外,再没有其他的设备,有的还限制了上机时间;教师基本上也是谁用谁先搜集、整理信息,用后即删,毫无保留。这种一人一搜、互不交流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课程整合的进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课程整合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满足教师对设备的要求,而且还要建立起强大的信息资源库。这个信息资源库,可以是从网上搜索下载进而保存的,也可以是本校教师自己总结、制作的,还可以是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总之,只要课堂上用得到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分类保存起来,或者发到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对于新课改和课程整合“只说不做”的局面,教师也才能克服惰性心理而把课程整合付储实践。
第四,一线教师要勇于在实际教学中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对本学科潜在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计算机并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科目和专用教学工具,它更应该成为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本学科的知识层面,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只有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课程整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实施。但是想要转变一种观念,普及新的教育手段,应用新的教育技术,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学校各级管理机构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来推动课改的顺利进行。
1. 建立管理与激励机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变化,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配套的管理与奖励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
2. 建立示范学科。建立以教学应用为主的示范科目,培养骨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课程整合深入发展。
3. 全面推进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从本学科开始,从易到难进行,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堂课。
4. 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出学校,观摩其他学校的做法,吸收先进经验。
有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制度的激励,一线教师就要把这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应用于课堂。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具体操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在此写出来供各位同仁指正。
1. 课程整合应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
2. 合要从“易”开始,然后逐步到“难”。
3. 整合要注重协作,群策群力,方能打赢“课程整合”的攻坚战。
4. 加强整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加强对学生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5. 整合的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6. 整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特别是要和信息技术课程相协调,不要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而且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结构要合理,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7. 课程整合要链接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评价而作改进,避免出现“办公室里的课程整合”,而忽略实际的课堂效果,要根据学生对课堂效果的评价来作相应的改进,使其真正转化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8. 课程整合的形式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整合的手段上,都要力求与时代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才不会耻笑我们在用另一种“传统的手段”向他们传授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只有把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只有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教学中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参考文献】
[1]何克杭.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2.
[2]冯士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