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足球作为一项政策进驻到小学体育课堂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校园足球运动的效果却迟迟不见,小学生没有爱上足球,没有爱上体育运动,身体素质下滑的严峻形势依然存在。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学地位的上升,教师必须改变足球教学式微的现状,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热情,增强儿童的体育运动素养。鉴于此,本文探究了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足球 有效性
足球运动是一项国民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学生强化身体素质,训练意志品质,开发大脑智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然而,足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运动热潮,校园里,球场上踢足球的青少年越拉越少,足球逐渐成为了一种被遗忘的国民运动项目。实际上,足球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古时候大家以蹴鞠为乐,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足球的魅力没有得以延续,昔日老大哥的地位被排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所取代。跟随体育改革发展的脚步,足球赢来了再次崛起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体育教学内容为根本设计教学活动,变挑战为机遇,增强儿童的足球运动素养,提高足球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足球游戏,培养足球兴趣
儿童的大部分知识经验从游戏中来,又回到游戏中去,在不断的游戏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升级,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鉴于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足球教学当中,将游戏与足球内容相结合,打造足球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足球的魅力,形成足球运动的肌肉记忆,从而初步具备足球运动能力,培养足球兴趣。
例如,在教学“射门动作要领”时,我组织了“拦射”游戏,让学生在激烈、紧张的游戏中提高各感官的灵敏度,深刻感知射门动作要领,形成足球动作的肌肉记忆,培养足球运动兴趣。“拦射”游戏内容为:在足球场上,学生需要用踢球的方式成功绕过插在地上的小旗,躲过“敌人”的追击和拦截,最后根据数字提示在一块9宫格板子上成功射中所提示的数字。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失败又不断挑战,使得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不仅感受了足球运动魅力,播下了踢足球的种子;而且感知了足球运动的技法,提高了踢足球的能力。由此可见,足球游戏是学生培养足球兴趣,生发足球运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
二、创建生活情境,掌握足球技能
足球运动不是一项简单的带球跑步运动,脚下功夫好的人才能灵活操控足球,才有能力玩好足球。所以,足球教学中教师不只要培养学生足球运动兴趣,更要夯实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有能力参与足球运动,实现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教师可以创建生活情境,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和情节中让学生感知、掌握足球技能,提高足球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颠球”时,面对“双脚脚背颠球”、“双脚内侧、外侧颠球”、”大腿颠球“等技术要领,我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场景中直观感受技术要领,避免一些错误动作的产生和形成,提高足球运动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提供生活场景,如:小李是足球的狂热分子,下课没事就去踢足球。面对同学们,他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足球技能。这不,刚刚学会颠球就炫耀上了,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结果,球没有击中,给滑了出去。其次,提出问题:小李为什么没有成功完成颠球?然后,出示几组小李颠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从而掌握正确的颠球技术要领。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直观学习了足球技术,提高了足球技能。由此可见,创设生活情境是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理解足球理论
足球不只是动态的拦球、进球,在成功拦防的背后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比如,足球技术要领理论知识,避免身体受伤害的理论知识等等。只有夯实了理论基础,踢足球者才能带着一个强壮的身体在赛场上自由奔跑,射门、进球。鉴于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述足球理论,通过声画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生动理解足球理论,提高足球运动能力。
例如,在教学“脚内侧运球绕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脚内侧运球的动作要领,准确把握脚接触球的部位、力量、重心随球移动等理论知识,我组织了多媒体教学。具体来说,首先,播放一些关于脚内侧运球绕杆的比赛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初步认知脚内侧运球绕杆的脚法;其次,重点分析视频,讲述什么是重心随球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脚接触球的部分,力量大小对于运球绕杆的影响,掌握脚内侧运球绕杆理论。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反复观看,学生理解了脚内侧运球绕杆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足球运动水平。由此可见,多媒体是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工具。
总之,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足球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情境、多媒体等方式、手段激发学生足球运动兴趣,让学生直观理解足球技能与方法,从而培养足球运动习惯,提高体育运动素养,提升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宋金凤.小学低年级足球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初探[J].体育时空,2017,(5):34.
【2】羅盛喜.提升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7):161.
关键词:小学 足球 有效性
足球运动是一项国民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学生强化身体素质,训练意志品质,开发大脑智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然而,足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运动热潮,校园里,球场上踢足球的青少年越拉越少,足球逐渐成为了一种被遗忘的国民运动项目。实际上,足球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古时候大家以蹴鞠为乐,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足球的魅力没有得以延续,昔日老大哥的地位被排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所取代。跟随体育改革发展的脚步,足球赢来了再次崛起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体育教学内容为根本设计教学活动,变挑战为机遇,增强儿童的足球运动素养,提高足球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足球游戏,培养足球兴趣
儿童的大部分知识经验从游戏中来,又回到游戏中去,在不断的游戏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升级,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鉴于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足球教学当中,将游戏与足球内容相结合,打造足球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足球的魅力,形成足球运动的肌肉记忆,从而初步具备足球运动能力,培养足球兴趣。
例如,在教学“射门动作要领”时,我组织了“拦射”游戏,让学生在激烈、紧张的游戏中提高各感官的灵敏度,深刻感知射门动作要领,形成足球动作的肌肉记忆,培养足球运动兴趣。“拦射”游戏内容为:在足球场上,学生需要用踢球的方式成功绕过插在地上的小旗,躲过“敌人”的追击和拦截,最后根据数字提示在一块9宫格板子上成功射中所提示的数字。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失败又不断挑战,使得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不仅感受了足球运动魅力,播下了踢足球的种子;而且感知了足球运动的技法,提高了踢足球的能力。由此可见,足球游戏是学生培养足球兴趣,生发足球运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
二、创建生活情境,掌握足球技能
足球运动不是一项简单的带球跑步运动,脚下功夫好的人才能灵活操控足球,才有能力玩好足球。所以,足球教学中教师不只要培养学生足球运动兴趣,更要夯实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有能力参与足球运动,实现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教师可以创建生活情境,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和情节中让学生感知、掌握足球技能,提高足球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颠球”时,面对“双脚脚背颠球”、“双脚内侧、外侧颠球”、”大腿颠球“等技术要领,我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场景中直观感受技术要领,避免一些错误动作的产生和形成,提高足球运动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提供生活场景,如:小李是足球的狂热分子,下课没事就去踢足球。面对同学们,他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足球技能。这不,刚刚学会颠球就炫耀上了,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结果,球没有击中,给滑了出去。其次,提出问题:小李为什么没有成功完成颠球?然后,出示几组小李颠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从而掌握正确的颠球技术要领。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直观学习了足球技术,提高了足球技能。由此可见,创设生活情境是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理解足球理论
足球不只是动态的拦球、进球,在成功拦防的背后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比如,足球技术要领理论知识,避免身体受伤害的理论知识等等。只有夯实了理论基础,踢足球者才能带着一个强壮的身体在赛场上自由奔跑,射门、进球。鉴于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述足球理论,通过声画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生动理解足球理论,提高足球运动能力。
例如,在教学“脚内侧运球绕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脚内侧运球的动作要领,准确把握脚接触球的部位、力量、重心随球移动等理论知识,我组织了多媒体教学。具体来说,首先,播放一些关于脚内侧运球绕杆的比赛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初步认知脚内侧运球绕杆的脚法;其次,重点分析视频,讲述什么是重心随球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脚接触球的部分,力量大小对于运球绕杆的影响,掌握脚内侧运球绕杆理论。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反复观看,学生理解了脚内侧运球绕杆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足球运动水平。由此可见,多媒体是提高足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工具。
总之,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足球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情境、多媒体等方式、手段激发学生足球运动兴趣,让学生直观理解足球技能与方法,从而培养足球运动习惯,提高体育运动素养,提升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宋金凤.小学低年级足球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初探[J].体育时空,2017,(5):34.
【2】羅盛喜.提升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