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火力发电作为我国电能生产的基本组成形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火力发电的地位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先简单分析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意义,然后着重研究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火力发电水平。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火力发电;应用研究
前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火电机组的容量与参数逐渐增加,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火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不仅能提高运行效率,还能缩减生产成本,为火电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本文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火力发电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优化设备资源的分配
火力发电厂涉及多种设备,为满足供电需求,需要设备长时间运转,然而设备运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若进行超负载运转,不仅会降低使用率,还会出现损坏现象。同时,工业电能生产也离不开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严重影响着电能产量的增加。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精准测算设备运转效率,一旦出现超负载运转,将会自动停止,在一段时间后,便会重新启动运站。设备若出现故障,将会立即报警,向管理人员发出警告,可有效解决设备故障,降低对火电厂的影响[1]。
(二)提升发电效率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用电需求不断升温,现有的发电效率与实际用电需求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夏季,在某些小地区,需要采用分段供电,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用电。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冷暖空调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火力发电强度。原有的发电系统虽然能确保火力发电的正常供应,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导致发电量与使用量存在出入,因此,无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编制具体的运行措施,合理规划运行强度与时间,确保居民用电量正常供应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三)缩减发电成本
石油、煤作为原有的主要发电材料,在技术方面存在局限性,并不可开展全面的强度分析,导致发电量存在差异,浪费现象严重,有时还会出现用电短缺的现象。从燃烧资源角度来说,因人工操作是最主要的操作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燃烧不充分的现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然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凭借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原料,通过燃烧时间,提高燃料使用率。这可显著提升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效率,切实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2]。
(四)整合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本质为一体化操作,该项技术的应用,将冲破传统作业模式的束缚,开辟人机操控的新模式。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有效地融入到电力企业中,有助于火力发电方案的改进,增加电能产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一)在设备保护层面的应用
为确保火电厂的正常生产,应采取有效的电力保护,这是保障生产作业连续进行的重点。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有效融合电力设备和计算机,采用人机一体化模式,结合企业运行现状可知,在设备保护层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几下几方面:
1.继电保护
在继电器、计算机这两者之间构建关联,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式确保火力发电厂的继电正常运行。在此种保护模式中,借助热工与电气指标的极限值来评判电力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和火电厂的配备装置共同保护回路,确保发电生产的正常开展;
2.连锁保护
在火电厂的实际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严重制约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连锁保护,一旦机电设备出现异常,可自动跳闸,中断故障设备,以免对电力设备产生损坏;
3.防雷保护
机电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雷击干扰,将会引发线路损坏、连接不良等问题,有些可能直接损坏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针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控制,凭借防雷器来提高设备抵抗雷击能力,以免损坏设备;
4.装置保护
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类型的保护装置,例如,机械装置、电动装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将上述电力装置统一起来,参照预先编制的电气操控指令完成保护设备的运行,以免外在因素影响电力设备[3]。
(二)在常规控制层面的应用
火电生产具有繁琐性以及系统性,常规控制是火电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原有的火电厂运行模式中,控制技术陈旧,无法有效发挥设备自身性能,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
1.就地控制
小规模火力发电厂与大规模的相比,其生产控制所需设备数量较少,但是,仍需构建科学、全面的控制体系,例如,发电机、锅炉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利用各种电力装置,以免因设备独自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自动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电能生产自动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例便是人机一体化的操作控制界面。全面自动化控制模式的应用,不仅能降低设备运行出现的错误率,保障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能减小电能生产难度系数,增加电能产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集中控制
在大规模且产量较大的火电厂中,包含多种类型的设备,各个设备的统一协作是火电成产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工作难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重新组合发电机、锅炉等设备,搭配合理,可进行集中控制,进而显著提升运行效率;
4.故障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在电能生产方面拥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它在设备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算机的基础上,构建在线监测系统,有效诊断火电厂中的所有设备,一旦出现小故障,可自行处理,主要通过自动化技术完成。
结语:一直以来,火电厂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它与国民经济增长、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供电需求日益增加,为进一步满足供电需求,先进技术以及现代设备被大范围应用到电力生产中,显著提升了电厂的运行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火电厂运行效率,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应加强探索,不断积累运行经验,以此来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促进火电厂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豆保川,乔艳艳.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2101-2101.
[2]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3):93-94.
[3]禹建法.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4,(16):237-237.
作者简介:李振甲(1984-),男,汉族,内蒙包头人,工学硕士,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火力发电;应用研究
前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火电机组的容量与参数逐渐增加,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火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不仅能提高运行效率,还能缩减生产成本,为火电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本文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火力发电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优化设备资源的分配
火力发电厂涉及多种设备,为满足供电需求,需要设备长时间运转,然而设备运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若进行超负载运转,不仅会降低使用率,还会出现损坏现象。同时,工业电能生产也离不开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严重影响着电能产量的增加。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精准测算设备运转效率,一旦出现超负载运转,将会自动停止,在一段时间后,便会重新启动运站。设备若出现故障,将会立即报警,向管理人员发出警告,可有效解决设备故障,降低对火电厂的影响[1]。
(二)提升发电效率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用电需求不断升温,现有的发电效率与实际用电需求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夏季,在某些小地区,需要采用分段供电,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用电。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冷暖空调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火力发电强度。原有的发电系统虽然能确保火力发电的正常供应,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导致发电量与使用量存在出入,因此,无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编制具体的运行措施,合理规划运行强度与时间,确保居民用电量正常供应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三)缩减发电成本
石油、煤作为原有的主要发电材料,在技术方面存在局限性,并不可开展全面的强度分析,导致发电量存在差异,浪费现象严重,有时还会出现用电短缺的现象。从燃烧资源角度来说,因人工操作是最主要的操作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燃烧不充分的现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然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凭借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原料,通过燃烧时间,提高燃料使用率。这可显著提升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效率,切实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2]。
(四)整合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本质为一体化操作,该项技术的应用,将冲破传统作业模式的束缚,开辟人机操控的新模式。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有效地融入到电力企业中,有助于火力发电方案的改进,增加电能产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一)在设备保护层面的应用
为确保火电厂的正常生产,应采取有效的电力保护,这是保障生产作业连续进行的重点。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有效融合电力设备和计算机,采用人机一体化模式,结合企业运行现状可知,在设备保护层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几下几方面:
1.继电保护
在继电器、计算机这两者之间构建关联,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式确保火力发电厂的继电正常运行。在此种保护模式中,借助热工与电气指标的极限值来评判电力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和火电厂的配备装置共同保护回路,确保发电生产的正常开展;
2.连锁保护
在火电厂的实际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严重制约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连锁保护,一旦机电设备出现异常,可自动跳闸,中断故障设备,以免对电力设备产生损坏;
3.防雷保护
机电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雷击干扰,将会引发线路损坏、连接不良等问题,有些可能直接损坏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针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控制,凭借防雷器来提高设备抵抗雷击能力,以免损坏设备;
4.装置保护
在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类型的保护装置,例如,机械装置、电动装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将上述电力装置统一起来,参照预先编制的电气操控指令完成保护设备的运行,以免外在因素影响电力设备[3]。
(二)在常规控制层面的应用
火电生产具有繁琐性以及系统性,常规控制是火电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原有的火电厂运行模式中,控制技术陈旧,无法有效发挥设备自身性能,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
1.就地控制
小规模火力发电厂与大规模的相比,其生产控制所需设备数量较少,但是,仍需构建科学、全面的控制体系,例如,发电机、锅炉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利用各种电力装置,以免因设备独自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自动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电能生产自动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例便是人机一体化的操作控制界面。全面自动化控制模式的应用,不仅能降低设备运行出现的错误率,保障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能减小电能生产难度系数,增加电能产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集中控制
在大规模且产量较大的火电厂中,包含多种类型的设备,各个设备的统一协作是火电成产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工作难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重新组合发电机、锅炉等设备,搭配合理,可进行集中控制,进而显著提升运行效率;
4.故障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在电能生产方面拥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它在设备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算机的基础上,构建在线监测系统,有效诊断火电厂中的所有设备,一旦出现小故障,可自行处理,主要通过自动化技术完成。
结语:一直以来,火电厂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它与国民经济增长、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供电需求日益增加,为进一步满足供电需求,先进技术以及现代设备被大范围应用到电力生产中,显著提升了电厂的运行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火电厂运行效率,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应加强探索,不断积累运行经验,以此来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促进火电厂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豆保川,乔艳艳.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2101-2101.
[2]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3):93-94.
[3]禹建法.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4,(16):237-237.
作者简介:李振甲(1984-),男,汉族,内蒙包头人,工学硕士,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