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肝病治疗“高地”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张国,男,汉族,1969年12月出生,广西博白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院科研部部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青年委员暨肝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委员、美国癌症学会会员、广西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从医20年,致力于对慢性肝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其现代治疗技术的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他负责或参与肝病有关科研,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钙敏感性IRE1酶“门控”作用对肝癌细胞自噬生存/死亡转归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地区基金项目《肝星状细胞自噬影响肝纤维化进程的分子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归国人员项目《促进肝星状细胞自噬:抗肝纤维化治疗新视角》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5项,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及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著18篇,使自治区人民医院乙肝肝硬化的诊治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该院消化内科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广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作出突出贡献,他先后多次荣获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医院“科教兴院拔尖人才”、优秀医师和优秀硕士生导师等光荣称号,2013入选广西第十六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肝脏就像人体卫士,我所做的研究,就是如何帮助这个‘卫士’筛选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张国博士语调平静,但我们依然能探寻到一颗跃动的赤子之心——张国在2003年远赴美国做医学博士后研究,2008年,他婉拒弗吉尼亚联邦大学保留的职位,毅然回到祖国,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消化内科医生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仁心仁术。
  “我跟肝病铆上劲,一定要找到规范诊疗的路径”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中心,许多物质和营养素都在肝脏进行合成、分解、转化、储存;肝脏也是人体最重要的血液净化和解毒中心,还是人体的防御中心,具备吞噬、杀伤及清除致病微生物及抵御病原体入侵等功能。
  当人的肝脏发生病变,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幼年时,张国曾亲历家人因肝病早逝的锥心刺痛,从此立志学医。1993年,张国以优异的成绩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广西,进入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在临床诊治中,张国遇到大量诸如治疗肝硬化无特效药、慢性乙肝患者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耐药及停药反弹等难点、疑点问题,还遇到一个让他至今难以释怀的突发病例——一位肝病患者因食管曲张大出血,而当时我区医技水平无法迅速救治,家属悲痛欲绝只得当场将病人移至床下“送别”……
  张国说:“那一天,我深受刺激,因为6岁时,我就是这样送走至亲。我当时就决定跟肝病铆上劲,一定要找到规范诊疗的路径,摸清肝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张国坚持以服务临床为导向,以科研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无论是正常工作日的空闲时间,还是节假日休息时间,他大多泡在病房、实验室或图书馆,结合临床病例,不断查找资料、翻阅文献、实验监测,刻苦钻研疑难问题。199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硕博研究生,师从全国著名肝病专家王天才教授,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现代疗法,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与研究。2004年,张国又公派自费到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药理毒理系、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药理毒理系继续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抗实体瘤新药药物研发,并在药物诱导肝细胞自吞噬的分子机制、新型钙信使在疾病中的作用等领域作深入探索和研究。
  2008年,张国结束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回到自治区人民医院,他说:“我们学到新的诊疗技术,用来帮助祖国和家乡的肝病患者,是一个医生的天职。”
  2009年,张国率先提出了调节肝星状细胞自噬可能有治疗肝纤维化作用的假说,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为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靶向性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国还全身心投入对慢性肝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为寻找临床疾病诊断的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无论病毒性感染的乙肝、丙肝等各类肝炎,还是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或自身免疫性代谢等原因造成的肝脏损伤,肝纤维化都将是这些慢性肝病必经和共有的病理特征。
  而过去临床上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即肝组织活检)。但多数肝病患者因“肝穿”伤痛而畏惧检查,由此延误病情。如何寻找一种无创、能早期准确检测出肝纤维化程度,以便及早对肝病进行介入治疗,达到有效遏制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方向恶化的方法,成为摆在众多肝病专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张国克服各种困难“直扑”这个难关。2010年,张国在广西率先引入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不仅可准确地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诊断,更重要的是减轻患者“肝穿”的巨大痛苦。目前,此项技术已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广泛应用,每天至少有20名以上的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
  乙肝在我国是常见病,核苷类似物已广泛运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但有可能诱导病毒突变。检测使用这类药物的乙肝患者的病毒情况,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传统基因芯片法需依赖价格昂贵的仪器,导致大部分临床单位无法推广应用,患者的治疗陷入被动,严重者危及生命。
  “攻克这个诊疗检测的瓶颈,才能真正为乙胆患者找到规范治疗的途径。”为此,张国联合区内外多家单位进行科研攻关,成功完成乙肝病毒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检测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的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已通过全国多个医疗中心临床试验,为解决乙肝患者耐药诊断及合理用药选择提供了快速、准确、简便、价廉的工具和方法。
  我国肝癌发病率高居世界之首,而慢肝肝硬化是否会发展至肝癌与患者体内的肝炎病毒水平能否有效抑制密切相关。张国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曾具体负责和参与3项美国国立卫生院和国家癌症研究院的重大课题,尤其在抗实体瘤新药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绩。他还参与第一种口服抗肝癌药物——索拉非尼的临床前研究及I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已于2007年被批准进入临床使用,目前证明是能有效延长肝癌晚期病人生命的药物。   张国还积极参与和倡导慢性肝病的规范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降低耐药比率,从而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慢性肝病的诊治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造福无数肝病患者。
  如今,张国负责或参与多项国家级肝病有关的科研,这些研究成果,为肝病治疗领域开展临床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张国把自主创新科研成果或引进的新技术成功推广应用到临床上,大大提高了慢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并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切实提高了广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当一个医生,仁术是基础,而仁心是根本”
  张国现担任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是医院科研部部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青年委员暨肝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委员、美国癌症学会会员、广西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这些头衔之外,我更看重自己消化内科医生的职责,当一个医生,仁术是基础,而仁心是根本。”张国言行如一,作为学术带头人,他日常工作繁忙,科研教学任务重,除了上班时间出诊、查房外,他还经常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到病房查看病人。
  南宁市淡村路有位退休女教师,患慢性乙肝20多年,曾辗转求诊多家医院,出现肝腹水等恶化症状。转诊自治区人民医院后,张国经过细致看诊,发现患者对用过的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逐步控制患者病情,使患者重新安定生活。有一位乙肝患者,经张国科学规范地综合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肝功能恢复正常,治疗10个月后获得乙肝表面抗原保护性抗体,患者感激地对张国说:“你让我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近年来,许多危重病号在张国有效的抢救下转危为安,许多患者在他精心治疗中身心康复。
  “慢性肝病容易反复,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我们作为医生,不但要想方设法减轻病人的病痛,还要尽可能缩短病人候诊及住院时间、减少病人诊疗费用。”多年来,张国坚持在治疗中做到因人施治,因需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负担。
  无论病人贫富贵贱,张国坚持一视同仁。
  一位患肝硬化并腹水的农村女患者,因并发严重感染被家人送到消化内科住院,经救治病情稳定出院后,患者定期到门诊指定找张国复查,张国都耐心应答。
  张国的仁心仁术深深感动了患者,得到众多患者的交口称赞。一位兰姓患者特别写来一封感谢信:“张国主任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高,把病人当亲人。他知道我是一名普通退休职工,工资低,而且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药费负担困难。他根据政策规定,帮助我申请办理慢性病治疗证,每个月的药费可减轻800多元,解决我没钱服药的问题……”
  一位1996年就患肝硬化并腹水的病人,曾到多家医院就医并被预言最多能活5年至7年。后来这位病人经张国精心而科学规范的治疗,存活15年。期间,病人家属已记不清病人住过多少次、多少天医院,但他们清楚地记得病人曾下过13次病危通知书,都被张国等医技人员抢救过来。15年里,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日,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病人或其家属打电话向张国咨询,每次张国都耐心倾听、耐心解释。当发现病人有厌世情绪时,张国细心开导,增强病人坚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病人过世后,其家属对张国仍然心怀感激:“张国医生是个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他为人谦恭,心底平和,把他人放在心上,把病人视为亲人,他就这样赢得人心,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乙肝并不可怕,全社会都有责任共同应对而不是歧视”
  “目前我国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1亿人左右,但大家没必要恐慌,只要规范治疗,就能有效控制。”张国面对社会上有些人的“恐乙症”,从一个专业医者的角度予以“矫正”。
  张国告诉我们,乙肝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因为乙肝病毒会不断复制,并跑到细胞核与人的染色体合并,因此难以清除,导致许多病人心存恐惧。
  一个年轻男子平时工作积极认真,但到了适婚年龄,他不敢接触女子不敢谈恋爱,单位领导知道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隐情”后,带他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张国看了这个男子的相关检测报告,耐心地向他解释:“首先不要恐慌,如体内乙肝病毒处于免疫平衡状态,没有明显炎症,只要保持科学动态监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许一生也不会发病,有些病人还会在发病后自愈。所以,你可以正常生活、好好恋爱结婚生子。”
  张国的话真正让年轻男子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他走出医院,也从此走出心灵的灰霾。
  1998年,一种乙肝治疗药物核苷类似物在美国问世,使乙肝治疗发生根本性转变,曾被病人称为“救世主”,张国将药物引进回国并运用到临床,这个药能阻断乙肝病毒的逆转,但如果医生或患者滥用,会造成患者耐药导致出现并发症,“救世主”变成“拦路虎”。
  针对这个“新症”,张国倾尽心力,研发新的医技对策,根据临床病毒变化,加上自主研发的乙肝病毒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检测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进行检测,能够早期发现病人出现耐药症状,便于及时调整药量,保持病人最佳疗效,维持病人的生活质量。
  当前,社会上有些人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张国郑重地说:“乙肝并不比车祸死亡的人更多,我们的恐慌或隔膜是不科学、非道义的。只要对症治疗、规范治疗,持之以恒,并对危重病人及时监控病情,保持人体和社会的平衡机理,才能安居乐业。我希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挺进肝病治疗“高地”的征途中,张国不用扬鞭自奋蹄,相信他和他的团队能跑赢时间,赢得更多的生命喝彩。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末,外出打拼多年的廖家云回到家乡浦北县张黄镇开始尝试养鸡,经过多方请教,终于掌握了一整套成功的养鸡技术。为了满足周边群众学习养鸡技术的需要,2004年,他在张黄镇设立养殖技术服务部,从鸡苗选择、疫病防治到饲料组合、饲养管理等全过程热情地向广大养鸡户传授养殖技术。  2005年,许多老板发现这个年轻人技术不错、人缘又好,纷纷主动提出与廖家云合作投资。经过选择,他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多名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许正勇)百色市靖西县劳动监察大队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胆创新服务体系。  该县主要措施:一是劳动监察更主动作为。实行 “两个”转变制度,把被动监察、反应式监察转变为主动预防式监察,要求监察人员走出去、走下去,深入工地与农民工面对面了解,发放维权服务卡,张贴维权广告,快速处理或就地解决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资纠纷等问题,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而不是等工人找上门
期刊
问:编辑同志,我们于1987年10月成为代课教师,2005年9月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2010年初,我们参加县面向被辞退代课教师公开招聘寄宿制学校勤杂人员考试, 2011年3月与县教育行政部门签订聘用合同,安排到本县寄宿制学校从事勤杂工作。2012年,用人单位分两个阶段为我们补办参保缴费手续。前一阶段(1987年10月至2011年2月)给我们以城镇个体工商户的身份参保缴费。后一阶段,县教育行政部
期刊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非公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及时、准确了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
期刊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广西玉林市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积极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
期刊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漫漫征途中,如何填写不惑之年的人生答卷?黄运辉说:“人生之旅风光绮丽,但作为一名公务员,基层群众就是我关注的焦点。”  从1993年开始参加工作,黄运辉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的基层一线踩着乡土、怀着乡情,一干就是17年,当他调任江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江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后,从2012年3月起又兼任江州区那隆镇拾义村委“第一书记”。不论在哪
期刊
初夏的桂林,繁花如云,满城垂绿,这座盛产“甲天下”美景的城市,近期又以“一碗米粉”赢得中国动漫界的礼敬——  由桂林天宫动漫文化有限公司原创、展现本地特色文化的动漫作品《吉祥米粉》成功入选国内动漫期刊第一品牌《漫客·星期天》并正式对外发表和销售,这在广西尚属首次。  “从来没想当第一,是动漫成就了我的梦想,也算是时来运转了。”天宫动漫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运来带着我们重溯自己创业的故事。  “动漫元
期刊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省份,更是一个经济后发展且发展水平较不平衡的省份,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民族风俗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性无不对医疗保障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秉承医疗保障研究“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宗旨,近年来广西医疗保障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医改的政策方针、方向及总体部署,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医疗保障研究体系,汇聚各方力量,积极作为,以医疗保障研究的
期刊
人物简介  胡红一,1968年出生,河南驻马店人。曾任《南国早报》首席记者、《健报》(广西日报社主办)副总编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  出版过长篇小说《真情三人行》、个人文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胡红一卷》、城市传记《龙城密码》、人物传记《中国式山水狂想》、剧作集《山歌牵出月亮来》等。他还广泛涉猎新闻、音乐、影视、戏剧等多个领域,担任作词
期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