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在阅读风气更为淡薄的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更令人担忧。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气氛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课外阅读的导读策略也迫在眉睫。本文从小学生心理及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原因,探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希望对改善现状有一点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有一种学习,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没有作业,却有眼泪、有欢笑、有启迪,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能使孩子的生活变得充实——那就是孩子们自己的阅读。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课本、练习题,对于课外阅读不太重视。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正确而科学的导向使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成为“大语文观”的坚实基石,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引起了重视。然而,由于农村阅读风气的淡薄,农村的孩子普遍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并且留守儿童较多,课外阅读的观念就更加薄弱了,更谈不上引导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了。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冲击市场的动画快餐所诱引,被青春偶像和明星电影吸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成为儿童阅读兴趣的隐形杀手,基于此,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在必行。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使学生想读
在农村不少家长特别是由祖父母负责孩子生活的家庭普遍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把自己在学校的书读好考试成绩还行就可以了。甚至担心读课外的“闲书”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然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在家里,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与家长沟通,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鉴于此我经常利用开家长会和回访或电话沟通的机会与他们沟通课外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建议家长有空时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逛逛书店挑选适合学生看的优秀课外书籍,并且能够增进亲子感情。有条件的家长最好带着孩子一起畅游书海,一起交流所想体会语言文学的魅力,更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家校合作共同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且落到实处。
此外,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良好地被利用起来。学生要去借书也大多看漫画之类的书。大多数学校重抓教学质量对课外阅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较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也很低,常常封闭,对学生开放较少,图书被“束之高阁”,图书馆变成了“藏经阁”。为缓解这种现状,我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在学校营造读书的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在校园板报上写出 “好书推荐”板块;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气氛。第二,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如组织班级读书总动员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相互交换借阅,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推荐美文欣赏、佳文诵读。争取每个月班上每一位同学都能上台。三是读书活动成果展,如撰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好词句积累展示等。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浓浓的书香味,养成阅读习惯 。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效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只是停留在完成老师任务的表层上。如何让学生乐于阅读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行为示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更有向师性,小学阶段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要自己挑选并涉猎较多的课外优秀读物才有材料与学生交流。学生也会受到教师读书行为的熏陶,被教师渊博的知识所感染。我经常会利用班会课向同学们分享自己最近所读谈谈体会,现身说法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看到班上有些同学不思进取现状时,我会推荐同学们看一看《海鸥乔森纳》,体会一只普通的海鸥是如何积极努力,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对于调皮捣蛋、不认真读书的孩子我会推荐《窗边的小豆豆》,看看一个生性好奇、好动、活泼的小姑娘,被强令退学后,在一所特殊的学校里成长的故事。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并且经常组织读书会活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最近的读书体会,分享好书。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如果教师以身作则带动学生一起阅读,这种课外阅读习惯就很容易养成。
(二)制造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老师的故事。例如有一次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最怕的是哪种昆虫吗?”让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猜后,我道出了答案:蜘蛛。我简单介绍了为什么如此害怕蜘蛛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最近老师不怕蜘蛛了,反而被蜘蛛感动得流泪,因为看了一本书。这时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的名字。我再顺势推荐出《夏洛的网》,有关友情、承诺的优秀儿童读物。后来大家都相互借阅读这本书,效果超过我的预期。
(三)利用课文,巧妙引发阅读
语文课本可以说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精选的文章称经典,不仅能让学生在文学上受到熏陶而且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更是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一把“金钥匙”。例如在教《蝙蝠和雷达》之篇课文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蝙蝠到底是属于什么类的?是动物,还是鸟类,还是昆虫类的?”学生答案各不一,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这时我说:“老师今天不公布答案,你们回去查一查资料,可以看一看《动物世界大百科》,这里面有详细的介绍,这本书里面还介绍了一种:吸血蝙蝠,值得一看。”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我介绍的《科学家的成长故事》还有《科普知识漫画》都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讲《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后,有的同学们被嘎羧这头重情、重义的大象所感动得泣不成声。此时我说:“课文只是《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的一个节选,你们可以完整地看完这本书。另外,沈石溪其他的动物小说像《狼王梦》《红飘带狮王》等,也像本文一样令人感动,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看一看。”这样利用课本作为导火线,点燃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这个方法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最直接也是最为实用的方法,又可以达到双重的教育效果。
三、传授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一位名人曾说:“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因此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帮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和技巧。首先把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指导课外阅读实践。其次,大量的课外阅读量更需要我们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精读、略读、跳读。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好词句或写读后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批注、积累留下阅读成果,就更有效果。在掌握一定阅读方法之后,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也是重中之重。在学校我要求学生早到教室十五分钟进行课外阅读,在家里建议同学们睡前半小时读一本好书。习惯成自然,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才会把“要我看”变为“我要看”,才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曾经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有着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超越课堂,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带领学生们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更要让农村的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张洋)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有一种学习,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没有作业,却有眼泪、有欢笑、有启迪,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能使孩子的生活变得充实——那就是孩子们自己的阅读。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课本、练习题,对于课外阅读不太重视。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正确而科学的导向使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成为“大语文观”的坚实基石,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引起了重视。然而,由于农村阅读风气的淡薄,农村的孩子普遍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并且留守儿童较多,课外阅读的观念就更加薄弱了,更谈不上引导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了。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冲击市场的动画快餐所诱引,被青春偶像和明星电影吸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成为儿童阅读兴趣的隐形杀手,基于此,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在必行。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使学生想读
在农村不少家长特别是由祖父母负责孩子生活的家庭普遍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把自己在学校的书读好考试成绩还行就可以了。甚至担心读课外的“闲书”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然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在家里,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与家长沟通,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鉴于此我经常利用开家长会和回访或电话沟通的机会与他们沟通课外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建议家长有空时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逛逛书店挑选适合学生看的优秀课外书籍,并且能够增进亲子感情。有条件的家长最好带着孩子一起畅游书海,一起交流所想体会语言文学的魅力,更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家校合作共同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且落到实处。
此外,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良好地被利用起来。学生要去借书也大多看漫画之类的书。大多数学校重抓教学质量对课外阅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较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也很低,常常封闭,对学生开放较少,图书被“束之高阁”,图书馆变成了“藏经阁”。为缓解这种现状,我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在学校营造读书的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在校园板报上写出 “好书推荐”板块;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气氛。第二,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如组织班级读书总动员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相互交换借阅,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推荐美文欣赏、佳文诵读。争取每个月班上每一位同学都能上台。三是读书活动成果展,如撰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好词句积累展示等。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浓浓的书香味,养成阅读习惯 。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效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只是停留在完成老师任务的表层上。如何让学生乐于阅读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行为示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更有向师性,小学阶段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要自己挑选并涉猎较多的课外优秀读物才有材料与学生交流。学生也会受到教师读书行为的熏陶,被教师渊博的知识所感染。我经常会利用班会课向同学们分享自己最近所读谈谈体会,现身说法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看到班上有些同学不思进取现状时,我会推荐同学们看一看《海鸥乔森纳》,体会一只普通的海鸥是如何积极努力,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对于调皮捣蛋、不认真读书的孩子我会推荐《窗边的小豆豆》,看看一个生性好奇、好动、活泼的小姑娘,被强令退学后,在一所特殊的学校里成长的故事。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并且经常组织读书会活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最近的读书体会,分享好书。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如果教师以身作则带动学生一起阅读,这种课外阅读习惯就很容易养成。
(二)制造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老师的故事。例如有一次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最怕的是哪种昆虫吗?”让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猜后,我道出了答案:蜘蛛。我简单介绍了为什么如此害怕蜘蛛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最近老师不怕蜘蛛了,反而被蜘蛛感动得流泪,因为看了一本书。这时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的名字。我再顺势推荐出《夏洛的网》,有关友情、承诺的优秀儿童读物。后来大家都相互借阅读这本书,效果超过我的预期。
(三)利用课文,巧妙引发阅读
语文课本可以说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精选的文章称经典,不仅能让学生在文学上受到熏陶而且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更是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一把“金钥匙”。例如在教《蝙蝠和雷达》之篇课文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蝙蝠到底是属于什么类的?是动物,还是鸟类,还是昆虫类的?”学生答案各不一,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这时我说:“老师今天不公布答案,你们回去查一查资料,可以看一看《动物世界大百科》,这里面有详细的介绍,这本书里面还介绍了一种:吸血蝙蝠,值得一看。”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我介绍的《科学家的成长故事》还有《科普知识漫画》都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讲《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后,有的同学们被嘎羧这头重情、重义的大象所感动得泣不成声。此时我说:“课文只是《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的一个节选,你们可以完整地看完这本书。另外,沈石溪其他的动物小说像《狼王梦》《红飘带狮王》等,也像本文一样令人感动,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看一看。”这样利用课本作为导火线,点燃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这个方法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最直接也是最为实用的方法,又可以达到双重的教育效果。
三、传授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一位名人曾说:“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因此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帮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和技巧。首先把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指导课外阅读实践。其次,大量的课外阅读量更需要我们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精读、略读、跳读。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好词句或写读后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批注、积累留下阅读成果,就更有效果。在掌握一定阅读方法之后,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也是重中之重。在学校我要求学生早到教室十五分钟进行课外阅读,在家里建议同学们睡前半小时读一本好书。习惯成自然,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才会把“要我看”变为“我要看”,才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曾经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有着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超越课堂,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带领学生们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更要让农村的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