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用问题引领课堂交流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注重交流,引发观点碰撞,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闪光,使课堂充满生机,活泼而有效。
  【关键词】 问题;交流;碰撞;感悟
  一位老师在“平角”的教学时呈现出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老师转动活动角,使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在黑板上画出形状:
  师:这是角吗?想一想,再相互说一说,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之,相互交流后,纷纷举起了手。
  生1:它是一个角,是前面的角旋转后变来的。
  生2:它不是一個角,是一条直线。(说完指着手中的三角尺上的角)说:像这样的形状才是角。
  生3:它是一个角。因为我们画角时,先画一条射线,再从一个端点画一条射线就成了一个角。
  生4:它不是角,因为它没有了顶点,只有一条旋转的线。
  生5:它有一个顶点,就是旋转时绕的那个点。还有两条边,只是它的两条边变得平平的了,角也变平了,我也认为是角。
  老师表扬了这些同学,提出了问题:“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观点有道理?哪个同学的观点最能说服你?”
  简短的讨论后,同学们都认同了它是一个角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道:角是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平面图形,因为它具备了一个角所有的特征,因此它是一个角,我们称它为“平角”。
  平角的度数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后知道是180°。
  师:平角是180°,下面的两种情况它们是平角吗?小组内说一说。
  老师呈现(1);(2)。
  生1:(1)不是平角,它是一条直线,(2)是平角,因为它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生2:(1)没有两条边,没有顶点,所以不是平角。(2)不是平角,因为它是在直线上点了一个点,是把直线分成了两部分,不能算角。
  生3:(1)是一条直线,不是角。(2)虽然它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但是它缺少了角的符号,让人觉得它可以是平角又可以是直线分成的两部分,如果加上角的符号就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它是一个角了。
  这个片段有以下几点思考:
  1. 提出的问题具有思考性,促使思维真正的发生。教师从角的变化过程中呈现平角的形成,然后提出问题。第二,为了纠正对平角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呈现了两个错例,这一错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把思维引向了深入,促使思维真正的发生。
  2. 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智慧在数学课堂闪光。合作交流的价值在于实现学生间认知差异的互补,本片段平角的引入、错例的呈现都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
  3. 张弛有度,关注知识的自主生成,让学生有所“感悟”而不是“赶悟”。本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提供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没有让学生赶快得出结论。教学中驰张有度:思考、诉说、争论,老师参与其中,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充分地交流,使优秀学生有了“感悟”,后进生有了“醒悟”,改变了教学中经常发生的一部分优秀学生的思维和话语表达遮盖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话语表达的现象,学生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应该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历经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概括等多种数学活动,发生观点碰撞,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闪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泼而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国防. 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 小学数学[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比例分为研究组(30例,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这两种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大,数据比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宫颈炎患者19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8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8.98%,高于对照组的90.82%(P<0.05)。两组护理后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都高于护理前(P<0.05),且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