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蛋珠传奇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G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道光年间,冯敏任桃城知县。他爱民如子,廉洁勤勉,把桃城治理得政通人和,很受百姓爱戴。可苍天不顾,他患上了眼疾,视物渐渐模糊,请来专治疑难杂症的秦郎中看了,但效果甚微。这日一早,鸣冤鼓响,冯敏忙着升堂问案。
  堂威喊过,拉拉扯扯争争吵吵上来两个人。二人都是城东河沿村的。一个叫刘征,一个叫宋小三。冯敏让刘征说说是怎么回事。刘征说,宋小三摸走了他家的珠蚌,他去讨要,宋小三却不肯还他。宋小三急忙辩解道:“大老爷明察,我从运河里摸上来的珠蚌,怎么就成了他家的?”冯敏让他把事情讲清楚,宋小三就一五一十地讲开了。
  宋小三打小在运河边长大,农闲时喜欢到河里摸鱼逮虾。昨天下晌收工后,他又到河里去摸,结果摸上来一个大蚌,足有三尺长,就抱着蚌回了家,敲碎蚌壳,取了二斤多肉,炒了来吃。谁知刘征竟找上门来,说那蚌是从他家河里捞出的,让他还。二人争吵无果,今天一早就赶来见官了。
  冯敏问刘征:“宋小三所讲,可是真的?”刘征道:“他说的有假。他背着珠蚌回家后,从中挖出了鸽蛋珠。”世人皆传百年河蚌中含有鸽蛋珠,价值连城,但那只是传说,并没人亲见。难道鸽蛋珠果真面世了?冯敏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问刘征,怎么就断定那个老蚌中有鸽蛋珠呢?
  刘征说,昨日下晌,他也是干活热了,身上又热又黏,就到运河边去洗洗。正洗着,就见宋小三抱着一个大蚌出了河。他就随口说道:“好大的蚌啊,不知道得有多大的珍珠!”宋小三急慌慌地说道:“这蚌是肉蚌,不长珠的。”刘征就说:“我特别爱吃蚌肉。这样吧,我出一分银子买你这个蚌。”宋小三说自己还想吃呢。说完,把蚌装到背篓里,还用青草盖了盖,忙着走了。
  刘征可以断定,宋小三已经摸到这个蚌里的珍珠了。不然,一分银子啊,他怎会不要?刘征也是一时兴起,不远不近地跟着宋小三。宋小三回到家,关上院门。刘征跟过去,宋小三家隔壁是王五家,现在没人,他就越墙而入,又寻了一架梯子搭到院墙上,悄悄探头往宋小三家院子里看。
  就听宋小三惊叫道:“鸽蛋珠!”话没喊完,他先伸出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转着脑袋四下里看了看。刘征忙着缩下头。刘征的一颗心都要跳出来了。鸽蛋珠,这是只有传说中才有的宝贝呀。一颗鸽蛋珠,那就价值连城,他刘家三辈子都花不完呀。
  宋小三小心翼翼地割下了珠周围的一片蚌肉,一颗鸽子蛋般大小的珍珠就托在他手里了。他把鸽蛋珠放到木板上,端着一只陶碗跑到羊圈里,挤了一碗羊奶回来,把鸽蛋珠泡到里面,然后进到屋里,把鸽蛋珠藏起来了。
  冯敏惊奇地问道:“你果真见到鸽蛋珠了?”刘征道:“千真万确。小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骗大人啊。”
  冯敏转而问道:“宋小三从河里摸到的蚌,怎么又与你相干了?”
  刘征从怀里掏出一张文书来,呈递上去。冯敏接过来一看,是一纸责任状。几年前,运河治理一度废弛,只到秋后官府才征调徭役来修葺,平时则无人管理,堤岸或松散或溃败,极易成患。冯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规定由堤岸边土地的主人负责日常维护,同时拥有优先用水权。这份责任状,就是他与乡民签下的,却不想被刘征用在这个地方。他微笑着问道:“这又能说明什么?”
  刘征说:“大人已经写明,这运河堤岸的责任归了小民,那河蚌也是依附在堤岸之上的,自然也应归于小民。”
  冯敏微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你可真错了。堤岸之责归你,但水中之物却不能归你。水中之物,龟蟹鱼虾,还有这蚌,都随水而动。你怎么能证明这些东西都是从你负责的那段堤岸上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别处游过来的?它们既然能游来,那也就能游走。除非你证实那蚌百十年前就在你负责的那段堤岸上。不然的话,流动的东西也判归了你,本官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谈?”
  刘征张了张嘴巴,说不出话。冯敏把责任状扔给他,冷着脸说道:“本官跟你签责任状,那是让你做好河务。再不识相,休怪本官对你不客气!”刘征哪敢多言,慌慌张张退下了大堂。
  宋小三正要走,冯敏忽然喝住了他:“你且慢走!”宋小三一惊:“大老爷还有事?”冯敏问道:“鸽蛋珠呢?”宋小三迟疑着说:“真没有啊!”冯敏怒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河中之宝,你不交给皇上,还敢私吞了吗?”
  宋小三顿时给吓得变了脸色,体似筛糠,忙着跪倒,连磕了三个响头,慌忙说道:“小民不敢,小民不敢。可我对天发誓,真没有鸽蛋珠啊!”
  冯敏就让宋小三留在大堂上,他派了孙捕头带着几名捕快,赶往河沿村,对宋小三家来个大搜索。捕快们把宋小三家掘地三尺,只差把房子都拆了,却也没见到那颗鸽蛋珠。冯敏只好把宋小三放了。
  宋小三父母双亡,又未娶妻,眼下是个光棍。他回到家,看看自家像被劫匪洗劫了一般,不觉重重地叹了口气。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只觉浑身疲累,连饭都懒得做,就上炕睡了。睡得正香,他忽然觉得口鼻被人堵住了,喘不过气来,顿时醒了,却见几个人按住了他,捆胳膊绑腿,把他捆成了粽子,又将一块破布塞进他嘴巴里,还用布蒙了他的眼睛,抬著他往外走。
  抬出了院子,把他放到一辆驴车上,赶着就走。出了村子,走了没多久,就把他放到地上,解掉了蒙眼布,“啪”的一声,有人打亮了火折子,点燃了一根松明。宋小三这才看清,原来是在一座破窑里了。面前站着个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的人。眯缝眼扯掉了他嘴里的破布,问道:“你那颗鸽蛋珠,藏哪儿了?”
  宋小三说:“化了。”
  眯缝眼的眼睛顿时瞪大了,惊愕地问道:“你说啥?”
  宋小三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化了。”
  眯缝眼问道:“为啥?”
  宋小三不紧不慢地说,那个宝贝本来就不是他的,他能看一眼,那就是天大的造化了。刚拿到的时候,他还真想啊,他有了这个宝贝,一下子就能成为有钱人,买好大一片地,盖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娶媳妇,还能雇俩长工。可他后来一想,就不对劲儿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却被自己挥霍,有违天意啊。他老娘就曾对他讲过,飞来横财,也是飞来横祸呀。所以呢,他把那颗鸽蛋珠开出来以后,就生生看了一宿,天快亮的时候,他把鸽蛋珠放进醋罐子里,化了。   自打鸽蛋珠出世,他就被折腾惨了。亏得鸽蛋珠化了。不然,他还有命在吗?
  眯缝眼恶狠狠地说道:“宝珠化了,你也不见得有命在!”说完,又把破布塞进他的嘴巴里,带着那几个人走了。
  第二天早晨,眯缝眼又带着那几个人来了。他揪掉宋小三嘴巴里的破布,恶狠狠地问道:“现下你肯说了吗?”宋小三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他摇了摇脑袋说:“化了。”眯缝眼恨得牙根痒痒,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既然不肯说,那就埋了吧。”几个人上来,用布蒙了他的眼睛,把他抬到驴车上,拉着就走。
  来到一个地方,几个人把他抬下毛驴车,一个人问道:“大哥,就在这儿挖坑吧?”眯缝眼说:“行,就这儿吧。”那几个人就开始吭哧吭哧地挖土。宋小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却不想,自己是要被活埋的。
  很快,坑就挖好了。幾个人正要把宋小三往里推,却听到远处传来一声断喝:“那几个人,在那里干吗呢?”几个人丢下他就跑。接着,就有几个人冲过来,揭掉了宋小三的蒙眼布,又给他解开绳索。宋小三看面前站着的是孙捕头,不觉一愣。孙捕头也认出了他,更是一惊:“宋小三,他们咋要把你活埋呀?”宋小三感激地说:“亏得你们来了,不然,我真是要被活埋了。”
  此时,宋小三已被捆绑了两天,又未喝水进食,胳膊和腿都已酸麻,身上也没力气,想动都动不了,更别说走了。孙捕头就命捕快们把他抬回县衙,报告了冯敏。
  冯敏赶过来问他是怎么回事。宋小三就把被绑走逼珠的事讲了。冯敏也叹息着说道:“横财即是横祸。可又有几人看得清呢?那颗宝珠,真被你化掉了?”宋小三点点头说:“真的化了。”冯敏就不再说什么,让他好好将养身体。
  孙捕头这才告诉他,能救他一命的,是冯大人。那日刘征把宋小三拉上大堂,冯敏就断定宋小三确实摸到了绝世珍品鸽蛋珠。既然是绝世珍品,那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觊觎。所以呢,他一面驳回了刘征的索要请求,一面让孙捕头派人去保护宋小三。谁知那个捕快迷了路,没找到宋小三家,等打听着找到的时候,宋小三已经下落不明。冯敏怕他有意外,派了捕快们一直在找他呢。
  宋小三感激涕零,赶忙去求见了冯大人,跪倒就磕头:“大老爷悉心照顾小民,小民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大老爷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招呼一声就是了。”冯敏微笑着摇了摇头:“你说话却是言不由衷。”宋小三忙道:“大老爷若是要我一条胳膊,我马上就卸下来给你。”冯敏道:“本官不要你的胳膊,只要那颗鸽蛋珠。”
  宋小三听了,忽然哈哈大笑。他这一笑,倒把冯敏给笑糊涂了。冯敏问道:“你笑甚?”宋小三道:“大老爷恩威并施,就是想得到这颗鸽蛋珠啊!”
  宋小三说,他是取珠人,自然对珠味儿特别敏感,即使是化在醋中的珠味儿,他也一闻便知。刚才一进府衙,他就闻到了一股化了珠的醋味儿。他忽然就明白了,曾有人带着化了珠的醋到了府衙里。可谁家有这种奇特的东西呢?只有他家有。他就断定,那个眯缝眼从他家抱走了醋罐子,拿给冯敏看了。由此可见,那眯缝眼一伙,也是冯敏派去巧取鸽蛋珠的。巧取不成,现在又想恩取。
  冯敏看着他,忽然笑了:“你想对了。本官在任十年,殚精竭虑,两袖清风,却一直不得赏识,这就要告老还乡,实在心有不甘啊。原本想着拿到鸽蛋珠,总还可以再试一试。现在看来,这个机会也没有了。让你受了几日苦,亏待你啦。”冯敏从袖袋里掏出一分银子,递给了宋小三。
  宋小三忽然释怀地笑了:“大老爷,那颗绝世宝珠,我已经给你了呀。”
  冯敏惊得瞠目结舌:“给我了?你真是信口雌黄!”
  宋小三却不急不恼,说他得到鸽蛋珠的当夜,就送给了秦郎中,让他给研碎了,下到冯大人的药里。几个月前,秦郎中就找到他,问他能不能摸到一颗大珠,要下到药里给冯大人治眼疾。他知冯大人是个好官,就多次下水,踅摸大珠,但因不是采珠季节,一直无获。那天采到了鸽蛋珠,他兴奋极了,处理好了,就送给了秦郎中。秦郎中非常兴奋,说冯大人的眼疾有救了。这事儿要传出去,会有损冯大人清白的名声,所以他一直坚称鸽蛋珠被化掉了。
  冯敏愕然地看着宋小三。他这时才惊异地感觉到,他的眼睛异常明亮,那是眼疾治好了。只因这几天都在琢磨怎么得到鸽蛋珠,却把这眼疾给忽略了。他也曾听秦郎中说过,要治好他的眼疾,需要一颗大珍珠做药引子。宋小三的话,他不信也得信啊。他哆哆嗦嗦地问道:“那颗绝世宝珠,给我做了药引子?”宋小三点头应道:“是了。冯大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帮你治好眼疾,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冯敏眼里一热,就有泪涌出来。纵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此时,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想到他对宋小三的所作所为,更是羞臊得脸都红了……
  选自《民间文学》2018.1
其他文献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早晨,丰城名人阮一白突然死去。消息传到县衙,县令莫威正在临摹一张字帖,手一颤,毛笔落在纸上,晕染成一团黑墨。阮一白是丰城百年来最著名的书法家,一手字深得颜氏三味—字字朴实、浑厚,堪称丰城一绝。这样一个人突然死去,自然是个损失。  莫威默默地坐下,没了一点临帖的心情:这不只是因为丰城损失了一位文化巨匠,更因为自己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长长叹息一声,莫威望望桌上的字帖,这还是阮一白赠送
期刊
明朝时期,安徽西部某县出了个非常勤勉的钱知县。钱知县爱民如子,恪尽职守,为了治下的百姓可谓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他不是一个守在府衙的老爷,常常深入到百姓中,探访老百姓的疾苦,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足迹遍布治下各地。  不幸的是,钱知县一次去大山的时候,胯下的毛驴走一条山路时,腿脚一软,摔倒了,钱知县冷不丁被甩了出去,双腿给摔断了,从此再也不能走路。錢知县摔断了腿后,下乡次数一点儿没减少,自己不能走,
期刊
1.先例  1990年广州白云机场,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劫机案。这起案件导致3架客机几乎全毁,12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包括劫机歹徒蒋晓峰和30多名外籍乘客。  1990年10月2日6时15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8301航班客机开始登机。这个航班的乘客共有93人,机组人员有9人。  上世纪90年代,乘坐飞机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来是机票价格远远高于火车,普通工薪阶层是接受不了的;二来是乘坐飞机还
期刊
长安城里的文身店不止后素轩这一处,但后素轩最隐秘。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活上见功夫,也不在乎绕几个弯。  刺青,在乎一心,巧不巧,全在手上。  来后素轩的人,大多爱其清静。后素轩的灯笼不是通红的,是粉纸上绘着刺青图案,灯光朦朦胧胧,雨夜天更是幽微,青石板的水光一泛一泛,显得巷子越发幽深。来的人不多也不少,正好。  半夜时分,李玉娘正濯手停工,打算上楼去。门帘一掀,进来一男子,一身素白,颇是奇伟。
期刊
戏剧家陈白尘的“烟龄”超过了半个世纪,“烟量”每天达到两包半,“烟技”也相当高,一天只需三根火柴:除三顿饭外,是不需另外去点燃的。妻子金玲无数次劝他戒烟,并买来戒烟茶、戒烟糖,陈白尘表面上答应,背过妻子却继续吞云吐雾。  然而,陈白尘80岁那年,在没有任何人督促的情况下,毫无征兆地戒掉了半个世纪的烟瘾。家人和朋友甚是不解。女儿陈虹问父亲:“您的烟瘾那么大,也尝试过戒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究竟是什么
期刊
夕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跌跌撞撞地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雄奇瑰丽的画卷。  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  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  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它啼血的嗥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我要杀了它。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  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  可是,没过多久,他发
期刊
明朝洪武末年,有个叫王天赐的人,从小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武艺,长大后到处劫富济贫,成了有名的侠士。  有一次,王天赐遭人出卖,被官府拿住,投入州府大牢。  忽然有一天,大牢里关进来一位古稀老道。王天赐见老道身体虚弱,对其百般照顾。有一天夜里,老道突发疾病,王天赐将其抱入怀中,凭着习武时师父传授的医术将其救治,但还是没能挽救其性命。老道临终时说:“天赐,你我有缘。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如今我就要
期刊
盛宁斋主盛茂柏是我多年的朋友。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开始交往,那时候,他还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他命运多舛,坐了5年牢,后来平了反,回到原单位。不久,他来到武汉,开了一家不大的书画店,取名盛宁斋。开画店就是收画卖画,其高明处在于你会收会卖。我是盛宁斋的常客,有一次酒足饭饱之后,盛茂柏给我讲了他收画时捡漏的故事。木质画轴  90年代初,盛茂柏从黄石大冶的工作单位提前退休,到武汉来谋生活。一天早上
期刊
书生徐应天进京赶考,这天傍晚路过子午镇。为了节省盘缠,他在镇外找了一个柴草垛准备休息。  吃过干粮后,徐应天在柴草垛上扒出一个窝,躺了进去。半夜里,他爬起来在路边解了手,正准备躺进柴草窝里接着睡,却发现路边草丛里有个东西在月光下闪着光。他捡起来一瞧,竟是一只玉镯。这玉镯拿在手上光滑圆润,有一种温凉的感觉。看来,这玉镯应是上等玉石制作而成,价值不低。可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会丢失呢?徐应天边想边把玉镯
期刊
宝庆赵家的医术,传到赵无游这一代,真是到了妙手回春的地步。  一般的病,赵无游瞧一眼就能知道个所以然,开出三服药,没有不治好的。那些患绝症的,赵无游只是交代其家人好吃好喝伺候着,从不开药。人问他为啥,他摇摇头:“不能坏了我三服药治病的名声。”“赵三服”的名声从此传开。  然而真正让赵三服名声大震的,还是另一件事。  那日,赵三服上山采药。原本太阳高挂的天空忽然飘来一朵大乌云,接着吹过一阵大风,下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