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早已经摆脱了教师一支粉笔走天下的局面,需要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趣味课堂,保证各种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化和生活化,真正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如下:首先,课堂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其次,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很少通过有趣的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板的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越来越狭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由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常常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不足,不利于将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当中,严重影响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由于数学教学缺乏生活化,不能通过生活将数学知识延伸与扩展,使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在机械、僵硬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化策略探析
(一)猜想类活动,激发创意思维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师要科学预设,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基于趣味活动模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让学生进行问题猜想、话题讨论并研究总结,在猜想中促进思维发散,以猜想激励探究兴趣,并展开探索解决的活动过程。以此能实现教学目标,并建构魅力创意思维课堂。如“认识比”知识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图上面积比实际面积的比值为多少?若图上距离为10平方厘米,比例尺为1:1000,那么实际面积为多少?学生猜想,结果应该也是比例尺,教师提示很可能会出错哦!学生再次猜想,是否为平方倍、立方倍。在猜想导向下,学生展开问题解决过程,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画图、计算、缩小后画图、再计算并相比,得出结论,面积的缩小倍数为比例尺的平方。在问题猜想导向下,激发了學生创意思维,激活了实践兴趣。
(二)实验类活动,引导合作探究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亲身去体验、探究与实践。而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过程、总结结论,是理科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将实验类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做实验和总结反思过程中,展开合作探究,感悟学习趣味,建构知识体系。如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怎样滚得远”实验活动。学生展开分组合作,准备实验器材、制定计划,并展开实验活动过程。记录下每一步的实验步骤、观察的数据和现象等。学生规划将圆柱形木棍从30°、45°、60°的角度向下滚,从同一高度滚,看哪种情况滚得更远。基于多次实验原则,求取平均值。发现45°时滚得更远。结合实验结果,再从摩擦力、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展开了生活中的学科综合学习过程,发现了问题,并在动手实验活动情境下,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楼梯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带动学生课堂学习活跃度
小学时期学生好动性较强,因此,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适合小学教学的趣味化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适当且适度的游戏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加之小学时期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较大,所以这一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讲授“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趣味化教学方式。在本课的授课中,可利用“蒙眼抓人”这一游戏辅助课程教学,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带领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以保证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知识作为游戏依据。完成授课后,我组织学生将班级的桌椅推向四周墙壁,中间留出较大面积的空地,以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人安全问题。在游戏时,一名学生按照游戏规则佩戴眼罩,其他六名学生则在规定时间内自由活动,时间截止时停止活动。喊停后,戴眼罩的学生根据搭档的指导判断其他六名学生所在的位置抓人,直到六名学生全部被淘汰。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对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但是教师在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必须时刻保证学生的个人安全,开展适度的游戏来辅助教学。
(四)突出学生地位,构建课堂教学新秩序
根据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主,保证课堂教学能够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新秩序。因此,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必须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精神,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体验来构建课堂教学新秩序。例如,在小学数学有关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数学知识点,在多媒体动画中展示一个三角形的空间与图形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数学观察、归纳等学习方法,认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空间特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道具来指导学生实践体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学习理论和动手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做好趣味活动的反馈工作
第一,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反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入分析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而实现发展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在培养学习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反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地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并认真收集学生的情感反馈,促使教师发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使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殷娴.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12):9-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如下:首先,课堂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其次,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很少通过有趣的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板的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越来越狭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由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常常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不足,不利于将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当中,严重影响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由于数学教学缺乏生活化,不能通过生活将数学知识延伸与扩展,使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在机械、僵硬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化策略探析
(一)猜想类活动,激发创意思维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师要科学预设,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基于趣味活动模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让学生进行问题猜想、话题讨论并研究总结,在猜想中促进思维发散,以猜想激励探究兴趣,并展开探索解决的活动过程。以此能实现教学目标,并建构魅力创意思维课堂。如“认识比”知识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图上面积比实际面积的比值为多少?若图上距离为10平方厘米,比例尺为1:1000,那么实际面积为多少?学生猜想,结果应该也是比例尺,教师提示很可能会出错哦!学生再次猜想,是否为平方倍、立方倍。在猜想导向下,学生展开问题解决过程,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画图、计算、缩小后画图、再计算并相比,得出结论,面积的缩小倍数为比例尺的平方。在问题猜想导向下,激发了學生创意思维,激活了实践兴趣。
(二)实验类活动,引导合作探究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亲身去体验、探究与实践。而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过程、总结结论,是理科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将实验类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做实验和总结反思过程中,展开合作探究,感悟学习趣味,建构知识体系。如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怎样滚得远”实验活动。学生展开分组合作,准备实验器材、制定计划,并展开实验活动过程。记录下每一步的实验步骤、观察的数据和现象等。学生规划将圆柱形木棍从30°、45°、60°的角度向下滚,从同一高度滚,看哪种情况滚得更远。基于多次实验原则,求取平均值。发现45°时滚得更远。结合实验结果,再从摩擦力、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展开了生活中的学科综合学习过程,发现了问题,并在动手实验活动情境下,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楼梯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带动学生课堂学习活跃度
小学时期学生好动性较强,因此,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适合小学教学的趣味化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适当且适度的游戏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加之小学时期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较大,所以这一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讲授“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趣味化教学方式。在本课的授课中,可利用“蒙眼抓人”这一游戏辅助课程教学,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带领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以保证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知识作为游戏依据。完成授课后,我组织学生将班级的桌椅推向四周墙壁,中间留出较大面积的空地,以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人安全问题。在游戏时,一名学生按照游戏规则佩戴眼罩,其他六名学生则在规定时间内自由活动,时间截止时停止活动。喊停后,戴眼罩的学生根据搭档的指导判断其他六名学生所在的位置抓人,直到六名学生全部被淘汰。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对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但是教师在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必须时刻保证学生的个人安全,开展适度的游戏来辅助教学。
(四)突出学生地位,构建课堂教学新秩序
根据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主,保证课堂教学能够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新秩序。因此,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必须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精神,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体验来构建课堂教学新秩序。例如,在小学数学有关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数学知识点,在多媒体动画中展示一个三角形的空间与图形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数学观察、归纳等学习方法,认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空间特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道具来指导学生实践体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学习理论和动手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做好趣味活动的反馈工作
第一,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反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入分析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而实现发展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在培养学习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反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地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并认真收集学生的情感反馈,促使教师发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使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殷娴.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