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不讨论埃德加.斯诺的“伟大”,反而剖析他作为平凡人的七情六欲之中体现的斯诺家庭价值观的意义,说明研究此题目的意义在于为世人展现一个别样的斯诺,一个“凡人”斯诺,无疑这对他以前伟大的形象并无丝毫的损伤,反而会加深世人了对于他伟大的理解,并让他的“伟大”之处更具风华。
关键词:埃德加.斯诺; 家庭价值观; 斯诺家书
一、家庭价值观
根据约翰·考顿和法蒂·约瑟夫的模式,价值观可以分为个人、家庭、社会、人性、自然和超自然价值观六个方面,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套其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它使生活在该文化中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表明肯定、否定、喜欢、避忌或模棱两可等意向。其中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研究的核心,家庭价值观可以说是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也是一个评价家庭意义与目的及理想家庭的标准,并影响着个人经营家庭生活与家庭相关事务的决定,因此,凡是与家人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及其他家庭或婚姻事务相关的观点、态度以及信念,都属于家庭价值观。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社会经济形态的缩影。家庭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便是促进个性成长,保证个人的初步社会化,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播语言文化共同体的基本价值。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它的存在保持了社会传统的延续,同时家庭也积极适应变化中的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家庭是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最初环境,是社会形态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等势必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成员在社会中的言语和行动。
二、埃德加。斯诺的历史地位
作为第一位向世界介绍中国红色革命、毛泽东的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和文史学家,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对斯诺的研究和关注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各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斯诺,比如从他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与作用, 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 从他作品的人文关怀,到他的燕园情怀,从新闻学和文学研究的角度延展至历史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各个领域。
尽管当前对于斯诺的研究是异彩纷呈,但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研究斯诺作为美国知名记者的“追求真理、据实而书”职业操守,无畏强暴的国际友人丰功伟绩;研究材料也只限于他的作品,采访,行程,报道等,如蔡帼芬教授的《解读斯诺作品的人文关怀》、李云峰教授的《论述斯诺的新中国之行及其两难处境》、张注洪教授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与作用》等。有关斯诺与新闻教育和业务方面的研究,也扩展到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人文理想、国际主义等多个方面。如吴廷俊教授的《斯诺的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精神》、马艺教授的《斯诺新闻作品人文精神的二维分析》、单波教授的《解读斯诺的跨文化意义与启示》、以及美国学者莫拉那教授的《媒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处于十字路口的文化与政治》,这些论文对美国记者斯诺在中国进行交流、采访、报道的经验所提供的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梳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斯诺家庭观研究的特别之处
研究主要梳理分析埃德加.斯诺1928-1953期间写给家人的百余封家书,理清斯诺与家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探究伟大斯诺在家书中于家人自然流露的真性情,透过现象看本质,积累证据,最终总结出斯诺完整的家庭价值观,在经济、爱情、婚姻、教育这几个层面的体现, 向世人展现斯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给世人一些经验和启示。按照家书书写对象逐个分析斯诺于在书信中体现的家庭价值观在经济、爱情、婚姻、教育观上的言论和看法,完成整理工作; 最后总结出斯诺完整的家庭价值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成因。
本研究的先进性、创新之处在于两点:一是研究的对象新,是没有被公开翻译发表的过第一手资料,斯诺给家人的百余封家书,是安危教授赴美从斯诺家人处亲手获得,这些信件不光包涵了斯诺对于家人友人的挚爱和思念,还包涵了斯诺对于中国的深厚情谊,更包含了斯诺家人对于斯诺于中国情感的理解支持以及对中国学者的殷殷期待之情;二是研究的角度新,研究的是伟大斯诺私下于家人相处时的平凡的真性情,对于他的家庭价值观研究,这是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新角度。
埃德加.斯诺不惧险恶,把革命中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他情寄中国,架起新中国和美国沟通的桥梁;他支持弱者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追求真相,尊重真理的求实探索精神,不畏强暴的勇敢无畏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史和外交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直到今天也无法让人忘怀。家庭是人们精神和感情的温馨的休憩所,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是促进社会安定、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基石。通过研究斯诺的家庭观,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走进他,学习他,给自己感动和启示。希望通过本研究最终的论文成果能填补斯诺的研究阵地上的空白,让斯诺研究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的人了解斯诺,他“伟大”中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
参考文献
[1]孙华.埃德加斯诺研究综述[J]北京: 北京大学学报,2009.
[2]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
[3]爱德华.萨义德.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M].朱生坚译二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黄洁:女,1978年出生,汉,祖籍河北,副教授,文学硕士,任教于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关键词:埃德加.斯诺; 家庭价值观; 斯诺家书
一、家庭价值观
根据约翰·考顿和法蒂·约瑟夫的模式,价值观可以分为个人、家庭、社会、人性、自然和超自然价值观六个方面,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套其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它使生活在该文化中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表明肯定、否定、喜欢、避忌或模棱两可等意向。其中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研究的核心,家庭价值观可以说是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也是一个评价家庭意义与目的及理想家庭的标准,并影响着个人经营家庭生活与家庭相关事务的决定,因此,凡是与家人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及其他家庭或婚姻事务相关的观点、态度以及信念,都属于家庭价值观。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社会经济形态的缩影。家庭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便是促进个性成长,保证个人的初步社会化,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播语言文化共同体的基本价值。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它的存在保持了社会传统的延续,同时家庭也积极适应变化中的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家庭是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最初环境,是社会形态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等势必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成员在社会中的言语和行动。
二、埃德加。斯诺的历史地位
作为第一位向世界介绍中国红色革命、毛泽东的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和文史学家,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对斯诺的研究和关注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各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斯诺,比如从他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与作用, 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 从他作品的人文关怀,到他的燕园情怀,从新闻学和文学研究的角度延展至历史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各个领域。
尽管当前对于斯诺的研究是异彩纷呈,但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研究斯诺作为美国知名记者的“追求真理、据实而书”职业操守,无畏强暴的国际友人丰功伟绩;研究材料也只限于他的作品,采访,行程,报道等,如蔡帼芬教授的《解读斯诺作品的人文关怀》、李云峰教授的《论述斯诺的新中国之行及其两难处境》、张注洪教授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与作用》等。有关斯诺与新闻教育和业务方面的研究,也扩展到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人文理想、国际主义等多个方面。如吴廷俊教授的《斯诺的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精神》、马艺教授的《斯诺新闻作品人文精神的二维分析》、单波教授的《解读斯诺的跨文化意义与启示》、以及美国学者莫拉那教授的《媒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处于十字路口的文化与政治》,这些论文对美国记者斯诺在中国进行交流、采访、报道的经验所提供的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梳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斯诺家庭观研究的特别之处
研究主要梳理分析埃德加.斯诺1928-1953期间写给家人的百余封家书,理清斯诺与家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探究伟大斯诺在家书中于家人自然流露的真性情,透过现象看本质,积累证据,最终总结出斯诺完整的家庭价值观,在经济、爱情、婚姻、教育这几个层面的体现, 向世人展现斯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给世人一些经验和启示。按照家书书写对象逐个分析斯诺于在书信中体现的家庭价值观在经济、爱情、婚姻、教育观上的言论和看法,完成整理工作; 最后总结出斯诺完整的家庭价值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成因。
本研究的先进性、创新之处在于两点:一是研究的对象新,是没有被公开翻译发表的过第一手资料,斯诺给家人的百余封家书,是安危教授赴美从斯诺家人处亲手获得,这些信件不光包涵了斯诺对于家人友人的挚爱和思念,还包涵了斯诺对于中国的深厚情谊,更包含了斯诺家人对于斯诺于中国情感的理解支持以及对中国学者的殷殷期待之情;二是研究的角度新,研究的是伟大斯诺私下于家人相处时的平凡的真性情,对于他的家庭价值观研究,这是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新角度。
埃德加.斯诺不惧险恶,把革命中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他情寄中国,架起新中国和美国沟通的桥梁;他支持弱者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追求真相,尊重真理的求实探索精神,不畏强暴的勇敢无畏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史和外交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直到今天也无法让人忘怀。家庭是人们精神和感情的温馨的休憩所,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是促进社会安定、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基石。通过研究斯诺的家庭观,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走进他,学习他,给自己感动和启示。希望通过本研究最终的论文成果能填补斯诺的研究阵地上的空白,让斯诺研究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的人了解斯诺,他“伟大”中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
参考文献
[1]孙华.埃德加斯诺研究综述[J]北京: 北京大学学报,2009.
[2]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
[3]爱德华.萨义德.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M].朱生坚译二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黄洁:女,1978年出生,汉,祖籍河北,副教授,文学硕士,任教于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