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解构性叙事催生的审美激情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电影对叙事结构的竭尽所能的探寻中,体现出具有解构性质的对传统线形叙事结构的拆解和重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需要调整已经被传统线形叙事方式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观看体验,调整自己的常规状态,积极投入到对影片作者所营造的艺术意象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如魔方似的思维拆解和拼装的互动“游戏”。
  《太阳照常升起》借鉴了具有解构性质叙事方式,以颠覆常规理性认知的方式,通过植入具有生命感的审美意象,结构了充满感性激情的原真的审美境界。但其瞬构性方法的运用使影片文本的意义在观众的接受过程中脱离了影片作者所能掌控的局面,呈现为彼此差异很大的接受效应,从而说明依托解构性叙事方式来营造影片审美氛围的方式会加大接受效应的差异性。
  
  一、对常规理性的颠覆
  
  相对感性而言的理性是基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经近代理性主义发扬光大,而成为促进人类物质进步的主要动力。其在人头脑中所形成的常规理性,保证了人基本的行为处事的同时,却因为其过多的框限,而使人的感性精神世界倍受压抑。20世纪后半叶诞生的“解构主义以其对传统形而上学中心性的反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哲学和文学解构方法:消解中心,颠倒秩序,解构人的理性的优先地位,打破文学与哲学的界限,重设写作与言说的地位”。解构主义注重消解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发现其多元差异的运动状态。
  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安排上,导演姜文采用具有解构性质的方法,通过重置叙事段落,消解了常规理性的叙事逻辑,将常规理性的认知型理解排斥在对影片审美意象的体悟之外,引领观众逐步褪去其已经被常规理性所遮蔽的眼睛,在享受影片营造的审美意象的过程中,以自身原真的情感去体验本真的生命状态。影片主要由两组相关的人物组成四个相互有关联的片段。分别为第一段“疯”、第二段“恋”、第三段“枪”、第四段“梦”。为了达到消解、颠倒常规理性的目的,影片的时间顺序被有意打乱。影片的第一段“疯”中母与子的故事在线形时间顺序上应当发生在靠后的位置,但是导演姜文有意将这个最不容易被常规理性所理解的片段放置在影片的开头,很显然,这样的开头既是对观众理解能力的挑战,也是观众能否顺利进入影片有意营造的自由审美境界的关键。
  影片开始以梦、回忆和现实相交织,将梦与现实勾连起来,打破了感性与理性的界限,并大量运用非常规的运镜和运动感极强的场景,以鞋子神秘的丢失、母亲的似疯非疯的言行等反常规方式,强势瓦解观众的理性前见。疯子母亲具有神秘的洞察力和神奇的能力,她以自己的行动瓦解儿子的原本的理性感知方式,而且也在瓦解进入影片观看状态的观众的常规理性状态:她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忽然消失,窜上树大喊大叫,也会将岸边草地变为一叶扁舟,更为儿子建造了一座象征母体子宫的白色石头房子。常规的物质现实世界的运作方式和人的理性活动在这里被颠覆,白色房子里看似完整的物品,结果却是一堆碎片的拼凑,这个排除常规理性的具有隐喻性的空间,不仅将儿子带回到最原始的生命状态,表现生命的返朴归真,也通过将儿子照片与《红灯记》中“李铁梅”剧照相拼贴预言了儿子的命运。
  这样,在第一段故事中,姜文以解构性的方式,用一个关于“疯子”的魔幻故事消解了常规理性在人头脑中的中心地位,打破了理性和癫狂的界限,制造了一个介于物质现实与审美境界间的过渡地带,初步完成了对物质现实的屏蔽,而在第二个“恋”的片段中以感性取代理性的方式,进一步颠覆了常规理性的中心地位。
  在第二个片段中,出现了两股相互对立而又呈现为彼此征服对方话语力量的讲述方式:一是以老梁是否偷摸女人屁股的事件所讲述出来的常规的故事,以常规理性的推演方式叙述了一个具有荒诞性质的悬念故事;另一种则重点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夸张的感性方式,讲述一个关于众多女人暗恋一个男人的充斥性暗示的情感欲望的故事。
  对偷摸屁股的调查在叙事上采用了直接呈现和屏蔽双重并置的方式,以事件发生场景的呈现,将这个事件直接地不加任何暗示性或倾向性地展示出来,也因为这种展示仅限于事件的表层,而很难使观众对内在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这个本来在常规叙述中应当具有理性逻辑的故事,却呈现出一种无厘头的荒诞感,以表面化的叙述削出了充满“笑果”的悬念。同样,在多女爱一男的“暗恋”故事讲述过程中,也采用了这种直接呈现的方式,但是因为是对人内在感情的讲述,因此,其展示的是外化的内在感情,重点通过演员外在的夸张的表演将内心涌动的欲望感情生动呈现出来,尤其是陈冲扮演的林医生在卫生所病房对老梁夸张的情感表白尤为突出,陈冲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喘息的声音,将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对他人难以抑制的爱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因此,在这个暗恋的故事中,感性力量成为叙事的推动力,以内外颠倒的方式替代了常规理性的主导地位。
  
  二、解构性的情节安排
  
  解构主义强调的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的,意义在文本内呈现为延异的播撒状态。延异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在“差异”一词的基础上新创的词汇,他看到了差异所具有的固定性,而通过“延异”来突出文字意义在文本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动态的差异性。文字的意义是在文本中,通过上下文的相互关系被彼此阐发,其意义的生成并不依靠自身,而是通过整个的讲述过程逐步显现出来。这样从叙述过程来看,意义就呈现为动态的延异过程,而从结构整体上来看,意义也就呈现为播撒的状态。在《太阳照常升起》这样具有解构性质的影片中,对类似于语言文字的镜头语言所构成的情节的理解,就不像传统线型叙事的影片那样以常规理性的直线式逻辑来展开,而是在立体分布的片段中从散落在文本内各处的暗示和相互映衬来重构。
  在第二个“恋”的片段中,以理性方式讲述的事件和以感性方式呈现的情感并置在一起,相互纠结成一个整体,这样,偷摸屁股的事件的疑问就要在暗恋事件中得到解释,而暗恋事件的感情的升华就需要被偷摸屁股的事件来带动,这两种讲述方式形成了彼此意义的延异,与其说老梁偷摸了女人的屁股,倒不如说那五个女人希望被摸。在偷摸屁股的调查过程中,由于对是否能够一人同时偷摸五个女人屁股的质疑,事件的常规理性因素被瓦解,而需要在暗恋事件中来获得感性的“悟得”。如此,这个表面上很具有悬念的故事,最终能够在整个影片的结构中清晰起来,老梁确实摸了女人的屁股,但不是五个,那些声称被摸的女人,如同有意掩护老梁的林医生一样,希望被摸——“是屁股摸了手”,希望自己和老梁建立明亮化的恋爱关系。而在那个时代,个人社会价值很难获得实现的情况下,老梁通过这个事情忽然发现自己竟然被这么多女人暗恋着,他作为人的本真的情感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充实,其基于常规理性所能具有的社会价值一面没法获得实现,但是他作为一个男性的情感价值一面却能获得空前的满足。于他而 言,在特定时代下。个体价值以一种未曾被常规理性所理解的方式得到了最大化,因此,他已经此生无憾了,所以他仿似闲庭信步的自杀,可以被理解为他为了不冤枉那几个所谓的流氓,而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默认自己的行为。
  在解构主义的代表德里达看来,意义的播撒是因为文字意义的延异,使意义的传达不可能是直线传递的,也不是依据一个固定的中心意义向四周散开,而是像撒种子一样,将不断延异的意义“这里播撒一点,那里皤撒一点,不断的以向四面八方散布所获得的零乱性和不完整性来反对中心本原,并拒绝形成任何新的中心地带”这样看来,因为文字本身的延异特性和在文本中的播撒状态,作者不能完全决定文本的意义,而读者也不能穷尽文本的意义。在电影中同样如此,意义的延异在电影叙事中亦呈现为播撒状态,而在具有解构性质的后现代影片中,由于电影创作者刻意的叙事安排,这种文本意义的延异和播撒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每个片段的意义不仅在本段中呈现,也在整个影片中其他的片段中获得解释。这样,第三个片段“枪”不仅在时间上承接自第一个故事,而且也将第一个故事“疯”中留下的白色石头房子中拼贴照片的暗示在这个段落里获得昭示:扮成李铁梅的少女向往成为老唐的妻子,而老唐的妻子与已成为队长的疯母亲的儿子在石头房子中的偷欢,不仅最终成就了他母亲的幻想,而且也完成了前段的暗示。同样,通过老唐对村里孩子喃喃自语的“人死了以后还会不会笑”将第二片段“恋”的情感意蕴在这个片段中得到更进一层的映衬和阐发。而老唐从老梁那里获得的猎枪,以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方式,暗合了一个关于婚姻中爱情“阳痿”的隐喻。
  在最后段落中,其时间序列所具有的原生性,使文本内各段落的意义在这里得到相对集中的阐发:第一个故事里留下的疯子母亲的言行得到解释,儿子诞生在铁路上的离奇传说也得到佐证;第三个故事里的关于老唐妻子的肚子象天鹅绒的言语也获得了原发性的强化:老唐之所以无法忍受这句话,就是因为,这是他对妻子在雪山之颠的表白,是最温暖的生命体验;第二个故事中老梁摸屁股的举动也在他与维族少女的嬉闹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因此,将时间序列的最开始的故事放在影片的最后呈现出来,就完成了导演姜文有意安排的精神之旅:在消解理性、解构逻辑之后,观众在他的带领下,逐一领略了一系列由自然风光和人物故事共同构成的审美意象,在身心几乎彻底释放的状态下,获得只能在审美境界中拥有的原真视角。这样,观众被带回到精神的原初状态,在这个观看电影的时间过程的最后阶段,达到了消融外在现实世界与主体内心体验界限的审美的高峰状态。这里,导演姜文将影片中所有人物扭结在一个故事中,以浪漫的爱情和新生命的诞生这种展现生命母题的形式,用太阳初升的原型意象,将已经精神赤裸的观众带到本真的审美状态中,经历无法言说的审美的颠峰。
  
  三、审美的生成过程
  
  实际上姜文这样有意的非线形叙事段落安排,恰恰指明了进入艺术审美状态所必须的步骤,即开始对物质现实世界的暂时隔离,投入到艺术意象的观照中,然后在此活动中逐步将自身的体验与艺术家熔铸在艺术品的生命体验相互交合,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达到审美活动的高峰状态。影片大量呈现出来的绚烂的影像、充满性暗示的情节和具有生命感的意象,影片解构的目的在于自然呈现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和展现生命的原真状态。影片所努力营造的一系列审美意象以对人与自然亲密、人与自身生命的原初的体验和人与人情爱关系的扭结,焕发出将人的审美体验与性体验相互辉映的光芒。
  在一般审美的开始阶段,是对审美对象的观照,而这个观照过程,主要通过诉诸感官知觉来起作用。影片第一段落“疯”中,将云南绮丽的风光以浓烈而绚目的色彩连同大开大合的运镜,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非常态的故事所形成的心理力量瓦解观众的常规理性的同时,呈现出先声夺人的审美境界。这样的审美境界的展现一开始就指向人的生命与自然的亲切。影片开始最醒目的是一双女人双脚的一系列特写:洗脚,然后掷地有声地在地面健步如飞。脚是人类与大地最亲密的接触,而光脚将人的自然性与土地的原生性关系呈现出来。而当第一段故事结束的时候,以肉身的消失和随水缓缓流动的衣物,暗示了生命对自然的回归。
  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时空感暂时的隐退和身与物化的超然境界所具有的超越性体验与人类的性爱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以感官知觉的角度切入,在情感全部投入的情况下,将身体与精神的现实界限彻底打破,无论是在审美的过程中,还是在性爱的过程中,当达到所谓的高峰状态时,所有的物质现实世界全部都暂时神奇地隐退了,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人在此刻回归了最本真的生命状态。有评论认为《太阳照常升起》具有性灵合一的审美特性。
  这样,在第一段故事中,白色石头房子所象征的子宫和儿子畅游河中暗示的胎儿浸泡在羊水中的状态就在影片第一个片段剥离了笼罩在观众身上的后天智性,然后在第二个故事中,以感性征服常规理性的方式,将观众带到具有性意味的场景中。这个以演员的表演,尤其是陈冲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外化的表演,以愉悦感完成了审美过程中第一次高潮,将观众带人了一次情感的“性爱”过程,以两者的合一成就了性与美的和谐。
  第三个故事延续第一二个叙事段落中遗留的意象,白色石头房子延续自第一段落“疯”中对儿子命运的暗示。以发生在具有子宫象征的石头房子中儿子与母亲几乎同龄的女子的性爱,以两人对第一段疯狂的非理性承袭,将性与生命的源初结为一体。而承接自第二个段落“恋”中的枪,则没有继续它前主人的“艳福”,它的鸣响不再能唤起妻子的“性”趣,只能和一帮半大孩子一起嬉戏。不断对空鸣响的枪声,只能将这个男人带回到童年的僭匿憧憬中,却在成人的婚姻生活中丧失他应有的能力。而因为誓言的冲撞,男人对男孩射出的子弹以火与太阳一般的形态再次将性与生命共同提升到最本初也是最纯粹的境界,即将性与美在高峰状态中升华。
  审美的过程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深层的生命体验。但是,在实际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要达到这样的具有生命源初境域的高峰状态,由理性和感性相互交织的生活过程是生命体验必须经过的阶段,唯有经过这样理性必须参与的过程,在对生活进行自我咀嚼的过程中,理性与感性才能共同化合为水乳交融的生命体验。因此在对象的感召下,主体才有可能在审美的过程,触发内心深层的体验,与艺术家或自然构筑的审美意象融合,达到具有生命深层体验性质的审美的高峰状态。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导演姜文希望通过解构的叙事策略达到祛除常规理性的目的,以具有原真感的审美意象和性暗示的情节来构筑审美的境界。但是正如解构主义所指出的那样,文本并不在任何主体的掌控之下,一旦产生将通过其语言自身的特性独立存在。同样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性,电影亦不例外。这样,对《太阳照常升起》的观看,就呈现为在解构常规理性的过程中,又心须借助常规理性来重构影片的内容。而影片最终引领观众向生命源初之所在的进发,也必须仰仗前面三个段落所形成的情绪的积淀,才能在最后的关头达到审美的高峰状态。
  在第四个段落中,导演姜文以在时间顺序上最先发生的段落来达成他最终在生命源初境域中的生命体验。路之尽头的爱情誓言、生命逝去留下的幻想、充满生命律动的婚礼狂欢、鲜花丛中的新生命以及最后喷薄而出的红日,如果缺乏接受主体的生命体验与之碰撞很难达到姜文想要达到的高潮。
  《太阳照常升起》一方面由于带有导演姜文自身的历史性的个体生命体验,而具有强烈的个性,需要观众具有能与之交集的接受视阈,才能有效达到影片所希望的审美体验效应;同时,由于其解构性的叙事策略,使文本各处的意义以延异的方式播撤其间,从而消除了为影片确定一个具有形而上核心意义的可能性,使对影片的解读可以随接受主体的不同而陷入多种可能性。因此。影片上映后,一方面有人大呼过瘾,击掌叫好,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摇头说看不懂。这样的现象说明在具有解构性的后现代电影文化中,电影作者、电影文本和观众之间的交集和冲撞将更为激烈,各种声音也将更为喧嚣嘈杂,中心性意义的读解将被多声部的复调所取代,电影文本的意义也将随接受主体和文化语境的不同呈现为多种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某铅锌浮选尾矿浓密机溢流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粒黄铁矿等,-40、-5μm粒级产率分别高达99.40%和33.50%,黄铁矿一般小于30μm,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解离程度好,94.93%的黄铁矿
详细了分析传统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关联规则快速挖掘算法。针对当前高校招生录取后大量考生流失问题,使用该算法对某地区考生信息进行数理分析和仿真
一、表现和弘扬时代精神:文学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根本途径    任何时代都有代表它和属于它的时代精神。革命战争的时代如此,改革开放的时代也是如此。而以艺术地反映真切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人生世相为己任的文学创作,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过程中,自然也无法悖离和回避时代精神。  市场经济在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经济形态及人们的思想情操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形态和质态,其结果便是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文
本文简略描述了我国内外向直接投资从改革开放到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以及根据邓宁外国直接投资周期论反映出来的我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考虑外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和我国对
俄罗斯某富砷锑矿锑品位为8.78%、砷含量为1.40%。锑主要以辉锑矿的形式存在,砷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毒砂嵌布粒度微细,少量辉锑矿存在于毒砂裂缝中,增加了辉锑矿分选的难度
由于历史性的差异,毛泽东和邓小平站在不同的时代高度,探寻了不同的治国方略.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民主民意说,同时充分揭示了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实现了民主与法治的联姻.如果
湘军五少将中于怀岸的生存状态最是让人担忧的,他生长在湘西农村,许多年来一直在广东打工。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他的作品在湖南乃至全国,甚至在同类作家中一直都受到忽略。我曾询问过一些作者与编辑,一方面认为他的作品仅捕捉了生活现象,另一方面认为他的作品在艺术质量上粗糙。从我推举他的作品开始到今天已经五年了,注意他创作发展轨迹,一直认为他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今天我想就他的主要作品作一些阐释,或许能澄清人们的一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如何适应一流大学建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以期对高校管理者有所帮助
湖南祁东某贫铁矿石铁品位为31.77%,矿石中铁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赤铁矿多呈微细粒嵌布。为开发利用该矿石,采用还原焙烧—弱磁选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制备还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