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生儿擦浴是新生儿娩出后的一项常规操作,目的是清除新生儿体表血污、胎脂,防止皮肤感染.但对选用什么液体进行擦浴,文献报道不一.为寻找一种既能减少新生儿体表蒸发散热,又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的擦浴液体,本研究对157例新生儿进行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机 构】
:
442008,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擦浴是新生儿娩出后的一项常规操作,目的是清除新生儿体表血污、胎脂,防止皮肤感染.但对选用什么液体进行擦浴,文献报道不一.为寻找一种既能减少新生儿体表蒸发散热,又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的擦浴液体,本研究对157例新生儿进行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也称外耳道阻塞角化症,本病较少见,在耳科门诊患者中的发病率大约是0.1%[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70岁),单耳发病,呈慢性钝痛、耳闷、耳聋、耳漏等主诉就诊.我科门诊1992年9月-2003年9月共治疗43例,均经病检证实为EACC,均在门诊治疗,现报道如下。
发热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对发热患者采取的降温措施有2种:一是药物降温,二是物理降温.根据<基础护理学>的要求,应将降温30 min后所测体温绘在体温单上.笔者对280例住院发热患者退热时间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采用降温措施后30 min,所测得体温有大部分不但没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现报道如下。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成熟的技术使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术后恢复快,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由于腹腔镜手术器械结构复杂,带电的腹腔镜器械不耐高温高压也不能浸泡,给灭菌增加了难度,而且灭菌时间过长,不能满足临床手术的需求.2004年1月开始,我院为了满足临床腹腔镜连台手术的需要,对腹腔镜带电器械经过严格防水处理后一同与腹腔镜非带电器械采用汇日灭菌器进行快速低温湿灭菌40 min,经205次灭菌后
疼痛是身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的主观感觉,与神经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相交织.疼痛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越来越严重,不但限制活动、食欲下降、影响睡眠,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疼痛加剧时,患者会产生焦虑、情绪激动,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自杀心理,疼痛治疗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1967年首先由C.Norman Shealy等提出,主要
临床上使用的100 ml治疗型输液品种越来越多,而保证静脉输液药量的准确性是输液室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发现拔针时机的掌握对输入100 ml的静脉输液剂型患者实际输入液量有较大影响,现报道如下。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的教育模式[1].它采用文、声、图、像等为主要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各种媒体信息传递和人机交互功能,可实现网络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2,3]。
淋巴漏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一般多发生在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7.4%[1].淋巴漏可导致大量水分、电解质、蛋白质及淋巴细胞的丢失,既使机体血容量减少,又发生低蛋白血症,还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进而招致感染,加重淋巴液的渗出,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观察发现淋巴漏,做好淋巴漏的治疗护理至关重要.我院1997年1月-2004年3月对743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淋巴结清扫术,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1].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发生率为0.45‰[2],是异位妊娠中最为罕见的,是子宫肌层妊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剖宫产后瘢痕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导致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常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肌层不断生长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3],造成患者子宫破裂、腹腔内大出血,严重危及生命.我院2004年8月收治孕中期子宫瘢痕处妊娠合并胎盘植
通过观察和临床实践,笔者根据男女患者的生理解剖,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田女通用便器(图1).此便器经我院累计4 800余人次的临床使用,反映颇佳,现报道如下。
腹腔镜手术是一类高度设备依赖性的手术操作[1],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保证腹腔镜设备及器械能正常工作、提高医患满意度,本研究成立了质量管理(QC)小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经过6个月的循环管理,使腹腔镜手术流程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