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各种能力的培养应与具体的活动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应与具体的学科、具体的环节相联系。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搏的实际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利用习题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也就不可忽视。
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物理课教会学生什么?首先是教会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能够独立地进行自主学习。
1. 例题讲解中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提出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而教师只能起旁敲侧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例题讲解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或更简捷的解法?这些解法可不可以解决其它一些物理问题?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例如,要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你设计出测定的实验方法,器材不限。学生大都会设计出自由落体运动、单摆等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些学生就会问:用弹簧秤可不可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呢?它又需要哪些器材?原理是什么?可行性怎样?这些有创意性的问题。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是有创造性的,提出的问题即使自己暂时不能解决,但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终究能解决或成为将来研究的课题。对这些由习题而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重力加速度与自由落体运动、单摆和重力的联系。
2. 习题辅导中创设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的总的教育原则是“从做中学”。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把所教授的内容同个人的直接的行为、同情感反应的内容融为一体”。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课堂教学剧”中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在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他应该关心怎样使主角尽情发挥,怎样使剧情更加吸引演员和观众,让学生的个人行为及情感反应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感到无拘无束,尽情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猜想、假设。也可以进行师生互换角色,由教师扮演提问的学生、陷入困境的学生、粗心大意的学生,听“小老师们”分析说理。不难想象,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们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即使是平平常常的学生,也有自己“极其辉煌的时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
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作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再进一步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抽象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设计实验,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产生悬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摩擦力》这部分内容中,经常会碰到有关比较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的题目,此时不妨先设计这样一个思考题请学生们思考:汽车刹车时,怎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制动力。很多学生会直接回答:刹的轮子不要转动时,制动力最大。教师再指出:一般的汽车都装有防抱死系统,目的就是防止车轮被刹得不转动。这时学生就会不解为什么要装这个装置,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这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得出数据后,学生就恍然大悟,原来是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原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能记住两者的大小关系了,而且还能体会到这部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责任编辑 罗峰
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物理课教会学生什么?首先是教会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能够独立地进行自主学习。
1. 例题讲解中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提出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而教师只能起旁敲侧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例题讲解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或更简捷的解法?这些解法可不可以解决其它一些物理问题?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例如,要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你设计出测定的实验方法,器材不限。学生大都会设计出自由落体运动、单摆等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些学生就会问:用弹簧秤可不可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呢?它又需要哪些器材?原理是什么?可行性怎样?这些有创意性的问题。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是有创造性的,提出的问题即使自己暂时不能解决,但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终究能解决或成为将来研究的课题。对这些由习题而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重力加速度与自由落体运动、单摆和重力的联系。
2. 习题辅导中创设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的总的教育原则是“从做中学”。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把所教授的内容同个人的直接的行为、同情感反应的内容融为一体”。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课堂教学剧”中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在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他应该关心怎样使主角尽情发挥,怎样使剧情更加吸引演员和观众,让学生的个人行为及情感反应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感到无拘无束,尽情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猜想、假设。也可以进行师生互换角色,由教师扮演提问的学生、陷入困境的学生、粗心大意的学生,听“小老师们”分析说理。不难想象,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们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即使是平平常常的学生,也有自己“极其辉煌的时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
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作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再进一步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抽象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设计实验,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产生悬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摩擦力》这部分内容中,经常会碰到有关比较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的题目,此时不妨先设计这样一个思考题请学生们思考:汽车刹车时,怎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制动力。很多学生会直接回答:刹的轮子不要转动时,制动力最大。教师再指出:一般的汽车都装有防抱死系统,目的就是防止车轮被刹得不转动。这时学生就会不解为什么要装这个装置,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这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得出数据后,学生就恍然大悟,原来是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原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能记住两者的大小关系了,而且还能体会到这部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