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重庆直辖史研究述论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7年前重庆曾多次由中央政府实施直接管辖。1997年,中央恢复重庆为直辖市。20年来,学界关于重庆直辖史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关于重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有了一定新成绩。展望重庆直辖史后期研究,应高度重视重庆直辖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更多关注重庆直辖史文献整理,力求多学科综合考察。
  关键词:重庆;直辖;研究;综述
  “直辖”又称“直隶”,是政区的一种制度。中国最早的直辖制度始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当时陕西三泉县由于其交通、形势十分险要而直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直辖市即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市。有学者把我国直辖市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北京,是国家首都性质的直辖市;二为上海和天津,是国家级别的经济中心直辖市;三为重庆,是兼有城市型政区与地域型政区双重特征的中央直辖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直辖之路曲折多变,曾经历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战时首都(1937-1946)、陪都(1940-1949)、中央直辖市(1949-1954)、四川省辖市(1954-1982)、全国首个计划单列市(1983-1996)等行政身份,直到1997年成为第四个中央直辖市。历史选择了重庆,重庆没有辜负历史。直辖20年来,重庆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界关于“重庆直辖”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尝试就当前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做一梳理并提出些许展望。
  一、1997年前重庆直辖历史研究
  1997年前重庆曾多次被中央政府实施直接管辖,故1997年前的重庆“直辖史”成为学界研究重庆历史的焦点之一。
  那么,在1997年前重庆究竟有过几次直辖?不同学者对此见解不同。有学者认为重庆“是巴渝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中心,曾经历过三次直辖”。首次直辖是公元前314年,秦以江州(今重庆)为首府设立“巴郡”,这是统一的中国中央政府对重庆实行一级行政机构管理之始,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直辖”;第二次“直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升格重庆为直隶行政院之“特别市”(院辖市);第三次“直辖”是建国初期,党中央设立重庆为“直辖市”。也有学者认为历史上重庆有两次“直辖”,一次是作为战时首都的首次直辖,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了“渝255号”训令,决定改重庆市为中央直辖市;另一次是鲜为人知的建国后直辖。
  从广泛意义上讲,说重庆1997年前有三次“直辖”也不无道理,原因是秦时确实以“巴郡”设重庆为一级行政机构。但秦王朝生命短暂,行政区划尚在建构中,故重庆虽为秦王朝一级行政机构,实际“直辖”则是徒有虚名。
  抗战时期重庆特殊地位,战时首都特殊行政地位备受学界关注,“如果说,在这以前和这以后重庆是一个地区性的中心城市;那末,在这段时间内,重庆发生的种种事情,对中国来说,便有着全局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不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就不能完整地了解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故学术界对于战时重庆直辖史研究较多,代表性成果多见于抗战史学研究、战时首都史研究以及重庆城市史研究等学术著作中。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市制管理中只有“特别市”或“院辖市”命名制度,所以时人一般称呼重庆为“特别市”,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颁布了新宪法,才首次出现以“直辖市”命名的制度。
  名实相符的重庆首次直辖当属于建国初期的“直辖”。1951年2月14日,政务院批准发布修改后的《西南军政委员会组织条例》,该条例明文规定重庆市在解放后行政区划定位——西南大区直辖市。然而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设置建制市或建制镇尤以设置市镇标准不一、随意性大、反反复复为主要”,故而1954年6月重庆直辖市又被降格为四川省辖市。所以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庆直辖并未受到人们过多关注,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也不多见。
  二、1997年来重庆直辖史料整理研究
  到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議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重庆再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虽然,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时间不长,但由于这次重庆直辖是在中国经历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大背景下的一次城市建置调整,对于国家发展、西部开发和重庆城市建设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学界对1997年重庆直辖的相关研究一直高度关注。
  在孟广涵、周勇等老一辈史学工作者的努力下,1997年重庆直辖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出版了两部标志性著作,一是孟广涵先生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二是周勇教授的《重庆直辖时刻:设立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1996.7-1997.6》(以下简称《重庆直辖时刻》)。比较二者,可以清晰梳理出重庆直辖史料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特征:
  其一,内容不断完善。孟广涵先生著作《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时间上起于1996年9月重庆代管“两市一地”,止于1998年重庆直辖一周年,内容上由“代管时期”“成立时期”“开局时期”和“海外述评”四部分组成,共47万字。虽然该书大体上记录了重庆直辖市筹建、成立和开局进程,但因写作时条件限制,很多重大决策都不曾公开报道,档案资料也处于保密期,所以该书对历史的还原有相当差距,史实表述相对表浅,在文献收集上存在诸多不完善不完整之处。
  2017年,周勇教授在《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基础上编辑了《重庆直辖时刻》,该书收集一手资料编纂而成,分“决策”“启动”“代管”“设立”“挂牌”五个部分,尽可能将直辖期间一些已经解密的文献搜集起来,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弥补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书中档案文献的不足,尤其通过一些当时尚未公开的资料档案,回答了读者对重庆直辖的诸多疑问,如重庆直辖的动因到底是什么?直辖市的荣耀为什么落在重庆?直辖的决策是怎么形成的?
  其二,独特性史料的采用。重庆直辖史料多散见于政府档案、私人日记、报纸杂志等文献中,这些文献留存方式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不易收集,更因部分档案文献涉密性强,收集整理渠道相当不易。孟广涵先生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实》成书时期,由于条件限制,核心史料明显不足。该书收集的核心史料仅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批复》《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等公开可见史料。而比较《重庆直辖时刻》一书,有关重庆直辖的重要资料已大为丰富,充分体现出重庆直辖史料的独特性。   (一)核心史料的披露。20多年来,研究重庆直辖的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探究直辖历史之谜的条件更渐成熟。当年的不少主事者、重要参与者对重庆直辖时期工作的回忆录、口述访谈都成为十分珍贵的核心史料,其中代表性作品有李鹏同志的两部著作:《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和《李鹏论三峡工程》,书中首次披露了重庆直辖决策过程、基本考虑、干部配备等重大问题,如当时主政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1月19日就提出拆分四川省独立重庆的构想,“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二)口述史料的采用。20年来,重庆直辖市设立时期几位主政者的口述史料陆续发布,主要有时任市委书记张德邻的《设立重庆直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时任市长蒲海清的口述《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时任市委副书记、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市长甘宇平《我所了解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推进过程》。口述史料的采用,使得那些曾经或明或暗的直辖史实更加清晰起来。
  其三,史料学术性更强。重庆直辖刚满20周年,其直辖史是一段“年轻”的历史,所以研究这段历史,既是学术研究问题,更是现实关照问题。作为学术研究,毫无疑问应当坚持学术的标准,但作为现实问题,却往往容易受到一些现实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要求文献整理者必须立足学术立场,做到求真存实,编排有序,才能形成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汇编。《重庆直辖时刻》一书很好处理了二者的矛盾点,资料的来源做到既有现实关怀,更体现学术的严谨性。正如主编者周勇教授所云该书是“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
  三、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年来,重庆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骄人的成绩,在取得巨大成绩的道路上,直辖后的重庆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学界研究都有一定程度涉及和探讨。
  (一)关于中央建立重庆直辖市体制研究
  一个城市能否设置为直辖市,一般要对这个城市人口总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所考量。中央在中国西部设立重庆为直辖市,实际上也是中国直辖市体制建设一种新探索。学界认为重庆直辖是中国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示范效应明显,“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将重庆从副省级城市提升为中央的省级直辖市,并成为研究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经典素材。”学界肯定了重庆直辖体制取得的成功。蒋亚东认为行政区划调整是解决重庆市内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王贤彬等认为直辖提升了重庆经济增长速度。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认真研究重庆直辖的体制创新及其效应,有利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化和地方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
  前期研究成果还探讨了重庆直辖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有学者认为重庆直辖走出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一体共发展共繁荣的新路子,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试验示范意义。
  (二)关于重庆直辖后城市发展研究
  直辖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直辖后重庆城市发展学术研究主要突出了两大主题。一是重点研究了直辖后重庆的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使城市经济获得持续增长。研究表明,重庆直辖后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速度明显快于直辖前,其中综合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作用、人力及科技竞争力、生活水平方面均有提升 。研究认为,政策因素是影响城市竞争力大小重要因素,重庆直辖是中央重大的政策部署,直辖政策对重庆城市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二是相关著作肯定了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发展成就。如有研究者认为直辖后的重庆城市体系更加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多样,重庆地区己经形成高速发展的超大城市群,在突破了建国之后的曲折发展造成的封闭,在内外交流中吐故纳新,不断调整和建设适合城市未来发展的城市新格局,酝酿形成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社会经济文化实力,赋予城市更为深厚的社会发展潜力。
  (三)关于重庆直辖后经济发展的研究
  重慶直辖以来,最大的亮点就是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6年,重庆GDP仅为1315亿元;2016年,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GDP增长率曾达到10.68%。20年间,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了12.4倍。前期研究认为,重庆直辖取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重庆直辖以来,把握发展的良好时机,在实现经济高速腾飞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趋于合理和优化,出现了“农业比重持续下降,重工业增长比较迅速、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结构特点。产业结构变迁为重庆经济效率提高贡献一半以上份额。同时,前期研究还认为直辖给重庆金融业提供了动能。重庆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服务功能明显加强。重庆金融业发展在我国西部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为支持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关于重庆直辖后社会发展的研究
  前期研究认为,直辖后重庆教育政策切合实际,中小学教育的研究落脚点在城乡统筹教育发展上。统筹城乡教育是重庆建设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理清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具体关系至关重要。研究者在肯定重庆直辖后高等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重庆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认为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只有紧紧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才能更好地扮演教育服务经济的角色,同时也能为自身良好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直辖后重庆文化研究亮点突出。首先是梳理了重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研究立足于巴渝大地,注重文化研究理论建构,提炼出重庆文化研究主题,认为在重庆3000多年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其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六种形态。其次,文化产业研究有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重庆直辖后文化产业遵循了一条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2015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争取到750亿元左右,占重庆GDP比重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三,文化研究取得了代表性的成果。一是体系构建趋向成熟。周勇教授、潘洵教授等专家试图整合重庆古代史、重庆抗战史、重庆直辖史等学术板块,丰满重庆文化研究内核,构建完整的重庆文化研究理论体系。二是出版了一批文化研究著作。如“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巴渝文库》首部作品《巴渝文献总目》的出版;2008-2016年间陆续出版的《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则是重庆直辖以来,重庆文化研究出版数量最多、最集中、影响最大的学术成果。   卫生事业发展的研究。前期研究既注重总结成绩,又分析存在问题。一是肯定了直辖后重庆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卫生事业发展迅速,认为重庆市卫生事业发展“形成政府牵头、以点带面、立足社区、完善职能,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局面”。二是注重发掘存在的问题。前期研究认为在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医疗机构与卫生服务被推向市场,现行的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四、重庆直辖史学术研究展望
  虽然重庆直辖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是已经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远航,对于重庆直辖史的研究更需要学界予以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重庆直辖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历史研究主张更多地关注那些经过一定时间沉淀的社会和事物。20年的重庆直辖史还是“年轻”的当代史。有人认为,当代史没法由当代人来写,因为总会有种种局限性,只能让后人去写。然而历史事实只有记录下来才有让后人研究的可能。无论什么时代,湮灭、流失的历史内容总是巨量的。当代事实当代人不记载,后代人很难记录完整,甚至若干年以后造成集体失忆。重庆直辖史是重庆历史序列中重要组成部分,直辖以后重庆的发展速度更快,老重庆成了新重庆,小重庆成了大重庆,所以写历史的人如何跟上重庆发展的步伐,写出重庆不断前进的历史,是当代重庆史学研究必须面对的课题。
  重庆直辖史也是推动重庆未来发展的“历史精神。”20年的发展历程,重庆人民秉持“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重庆精神,以愚公移山的恒心,勇于攀登的意志,逆水行舟的顽强,开放兼容的胸襟,放眼天下的视野,向中国和世界奉献了一座江山之城。这种“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重庆精神就蕴含在重庆直辖的史实中,史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重庆直辖史研究的重大意义,通过梳理重庆直辖以来的历史成就,发掘蕴含在其中的“历史精神”,转化为民众建设未来重庆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重庆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认真做好重庆直辖史文献整理工作
  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的历史,存在沉淀不够的问题。沉淀不够,是史料的积淀不够。众所周知,历史研究贵在资料的占有,有了丰富、翔实、系统的史料,才可能开展相应的研究。1997年重庆直辖,已然载入史册,围绕重庆直辖的决策和成立的史料整理愈显迫切。如1997年3月14日下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设立重庆直辖市方案投票,得票率88%,说明还有一部分代表对设立重庆直辖心存疑问。这条重要的史料就为后来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部分人大代表为何对重庆直辖心存疑问?担心重庆直辖的背景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努力为后人研究留下更多宝贵史料。
  总体来讲,重庆直辖文献整理工作既要做到注重政府文件档案保管,又不容忽视民间文献的留存。重庆直辖是中央政府的重大决策,其涉及部分政府文件档案,有的仍处在保密期。文献整理研究也仅限于已经公开的部分,重庆直辖的文献档案仍然有相当部分还藏在档案室中,还没成为可供学者方便使用的历史档案,文献整理研究需要注意收集好这一部分解密的政府文件档案。重庆直辖文献整理也要注重民间档案基层档案的发掘和利用,从中去发现重庆直辖史多样画面。如1997年3月14日下午,八届人大会议表决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喜讯传到重庆后,重庆民众奔走相告,万众欢腾,群情振奋。表明广大民众对重庆直辖有着不同的感想,作家老谭写到:“我只择取了一个:抓住机遇;”“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晓春认为:“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重庆教育工作要上台阶;”军中英模白跃寿表态:“作为军人,我们要搞好本职工作,军民团结心连心,把重庆建设好。”人民群众对重庆直辖的感受就是“独特性”的史料,就是研究重庆直辖最好的民间档案。
  (三)重庆直辖史跨学科研究有待发展
  一种封闭的学科研究在当代是毫无价值、毫无生命力的。重庆直辖史研究应该广泛地吸纳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运用于重庆直辖史研究,构建起更切合历史实际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
  首先,重庆直辖史研究要注重政治史视角的解读。重庆直辖是中央的重大政治决策。李鹏同志曾说: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故重庆直辖史研究应突出設立重庆直辖市决策的示范效应,在探讨重庆直辖体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直辖市体制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和历史依据。
  其次,在注重政治叙事的同时,重庆直辖史研究又要积极整合社会学、城市学等学科范式。社会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存环境,民众的社会生活形态也不尽相同,所以重庆直辖史研究必须触角“下沉”,从重大事件和上层人物转向日常生活和普通民众,从宏观层面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主导因素的追索转向微观层面对个案和个体的叙述,关注重庆直辖前后民众社会生活的变迁史研究,使重庆直辖史研究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色彩。
  参考文献:
  [1]任美荣:《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昨隆重举行》,《重庆日报》1997年6月19日,第1版。
  作者简介:
  汪浩,男,安徽桐城人,中共重庆綦江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育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庆城市史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抗战工程一般项目“战时重庆的贡献与地位”(项目编号:2017YBKZ04)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政务信息呈现出的爆炸式增长趋势,为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政府部门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存储政务服务资源和信息时,应该构建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政务平台应用框架,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提高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运行效果。文章主要是就大数据分析下的市政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框架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
期刊
摘要:在餐饮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餐饮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对人力资源有效规划和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茂名市肯德基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员工素质偏低、人员流失率高及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改善招聘管理、培养员工多项技能及加强绩效管理、营造好的工作氛围的对策,从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给企业带来利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肯德基;人员招聘;员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村产业的振兴为首要任务。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我国农业可以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供更优秀的市场,以及更稳定的外汇贡献,以达到经济的高水平发展,这样才会落实“农业强”的基本目标。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我国乡村吸引力会得到增強,乡村发展过程中会促使更多资产、人才等要素涌向乡村,这样才會巩固“农业美”的物质基础,通过振兴乡村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得以激活,农
期刊
摘要: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实施“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与“四本预算”相关,也体现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受其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影响,目前我县在开展该项工作时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机制  本文试图通过列举当前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象,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
期刊
摘要:受烟草行业经营和销售的商品自身特点和特性的影响,对于烟草企业的安全经营、安全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准确的把握和分析烟草企业经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与诱因,在此基础上实施更具有针对性、更高效的防范措施与手段,提高其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效果,有助于推进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究分析了烟草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与管理措施,希望对行业的安全、健康运营发展有所借鉴。  关
期刊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壮大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旨在根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盘活农村“人力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 人才;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期刊
摘要:財政税收是政府实施社会公共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一方面对生活水平的提升与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稳步运行的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就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强化其作用的几点有力措施。  关键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发展;作用  一、财税政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一)财税政策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行为  政府通过调整商品和服务在流通、
期刊
摘要:农信社档案管理是在整个处理存贷、结算、政府债券等信贷业务过程中保存的有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是贯穿整个业务流向的信息资料,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管理工作需求,因此农信社档案管理需要改革和创新。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信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了农信社档案管理创新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信社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前言  随着网
期刊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人才管理的力度,构建符合人才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机制,这样才能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本文主要分析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科学方式,完善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的保障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优化方式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命运,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应当构建完备的体系,基于新时代的
期刊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两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乡村振兴中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加强校政企三方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在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农林院校相继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据统计,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