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个城区学校都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些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督促。这些孩子虽然父母在身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在家长监管的力度上几乎处于空白的程度,他们中不完成作业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困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姑且称之为“伪留守儿童”。要想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仅对这些学生完不成作业施加压力,而不注重研究他们不完成作业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必然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探讨伪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相对独特的成因,分析他们个性特征,采用一定的调适策略,以期待这些学生语文作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让语文作业成为孩子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伪留守儿童”中部分语文学困生相对独特的成因
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这类儿童的家长多是做批发或是打工者,他们没有多高的文化素养,没有多大的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教育管理孩子,没有更加迫切地想望子成龙的心愿,不愿意或没有更多的财力来做孩子的教育投资。可以说,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之任之。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其他亲戚的情况较普遍。老人或亲戚能管孩子一日三餐吃饱就很不错了,哪还有精力或能力管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了。
2.心理因素。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他们普遍缺少自制力,加上不少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两面性,他们对语文比较有感情,想学好语文,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回到家又无人过问;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渴望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不敢交流。这样时间一长,慢慢就形成了作业马虎或不做作业的习惯。
长期的两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些心理障碍: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畏难心理。农村小学的学困生具有更严重的自卑心理。通过走访、调查、座谈,发现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除了学习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看到父母不识多少字也能挣好多钱,或是觉得自己的家庭條件差,无论饮食与穿着都比别的孩子要差,缺少与大人们的沟通,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在课堂内外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3.自身基础因素。由于不少学困生小学低年级是在偏僻的农村小学就读,后来才转入城区小学,他们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孩子从一年级时就有不做作业的习惯,转学以后常常因为落后于同学而被批评或嘲笑,造成他们自卑。再加上个别老师过于急躁,对孩子缺少爱心与耐心,势必造成有的孩子“破罐破摔”,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老师指责的对象。这些孩子平时缺少交流,缺少帮助,缺少关注,难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习的快乐,这样下来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障碍,学习自然受到影响。
二、“伪留守儿童”中语文学困生的调适策略
调适必须从心开始,首先是我们老师心中要有学困生,急学困生所急,想学困生所想,从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寻求切实可行的帮教策略;其次是做学困生的帮教工作,要从拨去他们心头的阴霾,树立学习的信心开始。点点滴滴,有效地促进他们作业的完成。
(一)开展同伴学习,享受学习乐趣。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的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那是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源。同伴的说教、示范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困生的帮助是一般的教育教学手段所无可比拟的。比如我们买来一部新手机,自己看使用说明书,可能半天下来,还不甚了解,但是经别人一点拨,我们却马上豁然开朗。同伴学习中,学困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学习、模仿优秀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志,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随时得到优秀学生的帮助。我们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主动找一个或两个学困生结成学习对子,积极主动地开展同伴学习。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因为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而感到迷茫,而且也不再孤独,自卑心理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能顺利完成作业。
(二)促进积极迁移,唤醒积极心理。学习迁移是广泛存在的,既有知识、技能的迁移,也有方法、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迁移。不论什么迁移都会出现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两种现象,我们要从学困生的情感态度着手,帮助他们促进语文学科的积极迁移。教师对于语文作业内容的设计避免单一化,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要兼顾。
1、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心中要有学困生的位置,用我们的真诚、真心去关爱学困生,让学困生喜欢我们,信任我们。我们在课堂或课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积极的心理影响。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触类防通,促进更大的迁移。掌握每一个字词,读好每一篇课文这是学困生必须掌握的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积极的评价对待学困生每一次的词语听写过关和课文朗读过关。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学困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并把这种心理迁移到语文作业的其他方面。这样,他们就有信心完成语文作业了。
一、“伪留守儿童”中部分语文学困生相对独特的成因
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这类儿童的家长多是做批发或是打工者,他们没有多高的文化素养,没有多大的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教育管理孩子,没有更加迫切地想望子成龙的心愿,不愿意或没有更多的财力来做孩子的教育投资。可以说,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之任之。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其他亲戚的情况较普遍。老人或亲戚能管孩子一日三餐吃饱就很不错了,哪还有精力或能力管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了。
2.心理因素。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他们普遍缺少自制力,加上不少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两面性,他们对语文比较有感情,想学好语文,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回到家又无人过问;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渴望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不敢交流。这样时间一长,慢慢就形成了作业马虎或不做作业的习惯。
长期的两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些心理障碍: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畏难心理。农村小学的学困生具有更严重的自卑心理。通过走访、调查、座谈,发现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除了学习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看到父母不识多少字也能挣好多钱,或是觉得自己的家庭條件差,无论饮食与穿着都比别的孩子要差,缺少与大人们的沟通,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在课堂内外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3.自身基础因素。由于不少学困生小学低年级是在偏僻的农村小学就读,后来才转入城区小学,他们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孩子从一年级时就有不做作业的习惯,转学以后常常因为落后于同学而被批评或嘲笑,造成他们自卑。再加上个别老师过于急躁,对孩子缺少爱心与耐心,势必造成有的孩子“破罐破摔”,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老师指责的对象。这些孩子平时缺少交流,缺少帮助,缺少关注,难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习的快乐,这样下来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障碍,学习自然受到影响。
二、“伪留守儿童”中语文学困生的调适策略
调适必须从心开始,首先是我们老师心中要有学困生,急学困生所急,想学困生所想,从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寻求切实可行的帮教策略;其次是做学困生的帮教工作,要从拨去他们心头的阴霾,树立学习的信心开始。点点滴滴,有效地促进他们作业的完成。
(一)开展同伴学习,享受学习乐趣。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的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那是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源。同伴的说教、示范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困生的帮助是一般的教育教学手段所无可比拟的。比如我们买来一部新手机,自己看使用说明书,可能半天下来,还不甚了解,但是经别人一点拨,我们却马上豁然开朗。同伴学习中,学困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学习、模仿优秀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志,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随时得到优秀学生的帮助。我们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主动找一个或两个学困生结成学习对子,积极主动地开展同伴学习。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因为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而感到迷茫,而且也不再孤独,自卑心理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能顺利完成作业。
(二)促进积极迁移,唤醒积极心理。学习迁移是广泛存在的,既有知识、技能的迁移,也有方法、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迁移。不论什么迁移都会出现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两种现象,我们要从学困生的情感态度着手,帮助他们促进语文学科的积极迁移。教师对于语文作业内容的设计避免单一化,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要兼顾。
1、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心中要有学困生的位置,用我们的真诚、真心去关爱学困生,让学困生喜欢我们,信任我们。我们在课堂或课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积极的心理影响。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触类防通,促进更大的迁移。掌握每一个字词,读好每一篇课文这是学困生必须掌握的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积极的评价对待学困生每一次的词语听写过关和课文朗读过关。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学困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并把这种心理迁移到语文作业的其他方面。这样,他们就有信心完成语文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