褴褛的记忆

来源 :酒店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五斗橱的抽屉,底层垫着旧报纸,轻轻掀开,手指探向深处,就能移出我的祖父的照片,如证件照片那般大。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枚照片摄于淮海战役时期。
  家里另有两三册影集,50年代的老式影集,内页是黑色纸版,每页贴满大小不一的家庭照,每一照片的四角,嵌入薄如蝉翼的小贴片——我至今不知这贴片叫什么,文具店照相馆都有卖,密匝匝装在小盒子里——父亲母亲童年成年的照片,各房亲戚和同事朋友的照片,还有我与弟弟自小及长的照片:全是黑白的,凡照相店拍摄的照片,四周必有齿形花边,通常,右下端落着照相店名的浅浅的钢印。
  默默凝视照片,不想到这是一枚硬纸,相信影像中那个人就在眼前——从未见面的祖父,童年时代的母亲——这种纯真的经验,遗失很久了。自从学会拍照,自从彩色照片出现,自从累积了无数照片和底片,直到数码影像无节制占满电脑存盘,总之,自从我以为懂得摄影,儿时面对照片的心理经验、观看经验,再难找回了。
  为什么动人的照片大抵是老照片,而且黑白?为什么黑白影像这才勾起记忆、如同历史?凡过去久远的人与图景,便是历史么?为什么科技偏偏等到黑白照片摄取的人事成为历史,于是发明了彩色照片——当然,这是毫不讲理的设问,科技变化本身就是历史——为什么在看了无数照片后,我仍怀想早先独对黑白照片的凝视?
  这像是哲学问题,但是谢天谢地,此刻我从自家照片的记忆中抽身,发现这种经验从未遗失。很简单:当你观看他人的照片。
  90年代,我每年回大陆走动,在书店发现了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此后,我收齐了《老照片》单行本与厚厚的合集。如今他们每期给我寄来,再忙,也必逐页细看,阅读文章,读着,回向配图,再三端详。如今很难有哪篇文章打动我,可我常被《老照片》里不少书写所触动,读过后,惟呆呆复看照片,说不出话。
  相比欧美日本无数精装摄影专集,廉价的《老照片》既不是影集,也不像摄影杂志,更非文字书。我曾对主编冯克力先生说,可惜了,这般珍贵的影像,如在国外,是要认真分类而排版,做成一流影集。这些年,相对讲究的国内摄影集,越来越多:民国史照片有台湾的秦风系列;辛亥百年,则刘香成推出的《壹玖壹壹》和《上海》,无疑是国际水准了。
  奇异地,《老照片》一举勾销了摄影与照片的异同,同时,公众与私人、历史与家庭、阅读与观看的关系,均告合一。《老照片》的来源,大部分就是家家户户私人照相簿,是数以万计没有理由进入“摄影”集册的寻常“照片”。虽然,后现代若干摄影风格仿效“家庭影集”的私人感,但《老照片》的缘起和意图,再朴素不过,即如中央台90年代一档专题节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它从一开始就变成百姓私人照片的集散地,街坊邻居、不同代际,得以彼此传看。每次翻开《老照片》,那陌生的,同时,又熟悉又亲切的感觉,像是捡来一册无主的照相簿,倘若愿意阅读文字,我们便走进一户户家庭,在至少三代成员中,认出我们自己及父祖的生涯——上百年来,中国的哪个家族和家庭能逃过革命与巨变么?在《老照片》的黑白谱系中,多是已逝的人,还有,一去不返的景观。
  总之,《老照片》从不标榜摄影刊物,它与我们称为“摄影”的那么一种文化,毫无关涉,它甚至未曾意识到它做了精英摄影无法做到的事,因为它来自、并回到寻常的家庭,寻常的人。
  我无能,也不必评说《老照片》里的影像。影像就是叙述,何况伴有家属的旁白。眼下,冯克力先生出面叙述《老照片》自己的故事,我读了,篇篇都好——原来,为获得并获准刊印这些照片,照片中的故事背后,还有故事——据说,持续多年,《老照片》的销售排名领先各种书刊,是名副其实的长销书。是的,我们褴褛的记忆,延绵牵连,不肯中辍:它就是这样的。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黄一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人才是什么?各种人精。老祖宗一大堆,最不缺的是什么?智慧。从先秦到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历史人物纷纷现身说法,在短短一两百字之间,细细讲透那些独步天下、令人绝倒的生存智慧。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梁晓声著,中华书局2013年4月版
  著名作家梁晓声二十年思考结晶,收录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拍卖道》
  卞君君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拍卖”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本书是上海国拍25年的奋斗历程的全景展示,亦是一副激荡岁月中国拍卖人的群像。作者用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上海国拍鲜为人知又跌宕起伏的崛起之路。
  《旅人的食材历:24节气里的台湾味道》
  洪震宇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本书以24节气作为时间轴,以台湾宝岛做为基底,通过对食材背后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绘图,向读者展示了台湾地区的日常饮食流变,和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带领读者从“食”的角度,再一次认识台湾。
其他文献
Day 1  上海-米兰-威尼斯  游览米兰大教堂,艾曼纽二世拱廊,中午安排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日本料理,因为集中了大量的日资公司,米兰的日料店品质极佳!随后驱车前往威尼斯(3小时),入住酒店休息。  Day 2  威尼斯  游览水城威尼斯:上午是常规的叹息桥,圣马可广场,下午可以到外岛空旷的旧城逛逛,或者找个邻水的咖啡店消磨一两个小时,当然租艘刚朵拉穿梭在水巷之中是最能感受威尼斯风情的了。  Day
期刊
城市的变迁无外乎徘徊在钢筋混凝土的拆除与堆砌之间,一段段记忆中的场景被机械的从脑海中抹去,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南京也不例外,不禁有人疑惑,南京的街道给人一种灰旧的感觉,没有什么惊喜更谈不上烙印深刻的记忆,旅居在此的人一早醒来,凭什么才能辨认出这是哪个地方?在我看来,南京从它那著名的“鸭血粉丝汤”因安徽商贩的改造而早早的失去儿时的味道开始,每时每刻都需要游人重新开始对这里进行一番认识。  然而,在这
期刊
1 . Blue Cava 蓝色精灵  以口味独特的蓝橙利口酒和充满活力的CAVA气泡酒作为基酒,搭配柠檬汁和柠檬皮点缀,甜橘的香气和清新蓝橙的味道扑面而来。  2 . KirRoyal 皇家基尔  黑醋栗(黑加仑)力娇酒配上CAVA气泡酒,呈现出清透的深宝石红色,闻起来,却有浓郁的果香与酒香。甜而不腻的皇家基尔悠香四溢、回味绵长,搭配红樱桃的装饰,更契合了盛夏的热情。  3 . French 7
期刊
本期照片拍摄地  孟加拉国  据说孟加拉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我百度了下世界地图,果然,孟加拉的海岸线就像树根一样伸向孟加拉湾,陆地连着河流,河流连着大海,枝枝叉叉,盘根错节,分不清哪里是陆地,哪里是大海。  因为境内众多的水域,捕鱼成了当地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孟加拉传统的捕鱼方式效率很低,两根木棍支起一张渔网,半天也捞不到多少鱼,好在他们捞鱼只是为了一餐一食果腹之需,没啥贪欲,加上时间多多,所
期刊
Centrally located in Manhattan, this is a tranquil 5-star hotel. Each floor is dedicated to a different subject and each room contains books from a specific section of the Dewey-decimal system. A nice
期刊
海派文化以它独特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以中西合璧、新旧融合的理念,将世界各地的艺术特色,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糅合,重新创作出属于上海这块土地上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借“全新视角发现上海人文与历史——艾美,爱上海”主题艺术展的契机,让我们有机会跟随著名策展人赵丹虹,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去发掘上海这座城市的美。  这家酒店矗立于久负盛名的南京东路和满目绿荫的人民广场之间,登顶这幢号称浦
期刊
禅意枯山水  未入酒店之前,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太极阴阳图”——白沙、草皮、低矮灌木以及微缩假山小品等,在酒店门前,以一种类似太极八卦的形式舒展开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东方禅意韵味。  而隐身其后的酒店大门,则像是一对雄健有力的翅膀,突然将一股力量、一种气魄注入人心。进入大堂,能看见蜂巢式的天顶结构,它更加夸张了大堂的空间感,给人以无限伸展的自由感。走过大堂正中陈列的编钟,顺着楼梯向下,是两层
期刊
剧情简介  女主人公Irene是一位常年出入世界顶级酒店的服务监察员,掌握着酒店评级的生杀大权,Irene在工作中见尽奢华,时常到访异国目的地及魅力满载的度假村。然而,她的私人生活却平凡刻板,始终孤独。与一个女人类学家的偶遇唤起了她对于人际关系的思索,开始寻求生活的转变。《独自旅行》刻划出Irene需要面对的抉择与判断,她尝试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并摆脱社会的传统束缚。影片堪称豪华,除了为
期刊
香港盛贸饭店楼高28层,共有283个房间,分三种房型,其中最大的50平方米套房,共有5套。小编入住的客房才28平方米,这在香港实属正常,却比想象中的大,这全靠设计。设计师善于收纳,比如把电器插线、桌台上的网线插口等巧妙的收藏起来,因此整个房间看起来十分整齐,整齐自然让人心生欢愉。房间的色调温和,浅绿、淡褐、乳白色系的拼贴,让人轻易感受到温馨。  减法艺术的展示台  设计师打破了酒店传统浴室三件套的
期刊
千万别想歪,这里所说的“特殊服务”非常的别致,跟着小编看看这些高星级酒店别致的服务设施吧,看过之后“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一定会惊呆,原来酒店服务还可以如此五花八门!  真人暖床  在英国伦敦和曼彻斯特有3家酒店推出了专人“暖床”服务。如果你选定了这项服务,不一会儿,一名身披羊毛衣、手攥温度计的“暖床员”就会敲开房门迅速钻入你的被窝!不过可别指望他会陪你入睡,当被窝内温度达到20摄氏度时,“暖床员”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