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读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fn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把握好阅读教学中可遵循的原则外,在实际指导中,还要搜寻一些简单易接受的方法。
  一、想着读,让读有所解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阅读,很难对文本语言进行概括。指导孩子要想着读,从读中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在尝试《东方明珠》片段一教学时,学生读一句话后,问及“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只有两种回答,一种是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这种回答占大多数;一种是“广播电视塔在黄浦江边”,这种是思维稍微好一些的孩子的回答。学生很难回答到我们所期待的答案,想着读“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在這里,“地方”一词对学生来说就好回答了。
  学生在读中揣摩怎样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想”的过程,也是对文本语言感悟理解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能够想着读,将“上海黄浦江边”进行自然定位。这种读,使朗读有了实际意义,学生在读时也兴趣盎然,使读充满灵性。
  二、表演读,让读如歌
  如一年级语文《江南》中描写鱼儿嬉戏莲叶间的四行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几片硕大的莲叶,并引导说:“如果我们教室就是一个清清的池塘,天花板是片片荷叶,小朋友们就是一条条小鱼,你们能一边读这四行诗,一边表演,把你愉快的心情告诉老师吗?”因孩子年龄小,语言积累少,要他们将阅读“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时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转变成语言描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不妨根据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演”来诠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内心情感体验的感言人,放飞心情,尽情展示。
  三、拓展读,让读加深所感
  “莲叶何田田!”生长得多么茂盛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对“何田田”一词的理解是不需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感受词句内在的意蕴美和形象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要从荷叶的绿和多去感受荷叶的茂盛。首先激活孩子积累的关于绿色的词语,帮助孩子加深对荷叶“绿”的感受。第二,可以读《儿歌》,帮助孩子感悟。接着,通过角色体验,帮助孩子置换角色,进入文本情境。最后,通过加上动作读,再次感受荷叶蓬勃的生命力。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读得清新、简单,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在读中还原画面。
  纵观教学读的环节推进,无论想着读、表演读还是拓展读,我个人认为都归于“理解读”,他能让读在所有的想象中超越文本,其实就这么简单。这样,大块大块的读取代了老师条条分缕解析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读的策略,教学效果很好。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我们要站在成长的高度呵护孩子的言语生命,关注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和言语智慧的提升,同时还要遵循孩子学语文规律。“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信手拈来,但愿这几种“读”能够给大家以启发,使孩子能轻松悦纳。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在2007年的大升市中,一些长期出现在升幅或波幅榜的概念股,背后都不乏大型基金及投资银行的踪影。究竟这些一登龙门,尔后波幅又犹如坐过山车的“股皇”,怎么会得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0届世界大会于2006年9月在中国澳门举行,围绕本次大会的总主题“儿童文学与社会发展”,来自世界54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文全面呈现了
摘 要:笔者在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分层教学的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应用实践了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成绩。  關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若仍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长期下来,必然会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心,高等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首先满足学生的需要。文章在简述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治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客观条件和意义,提出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