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水利的体现形式是水利工程建设,离开工程建设的水利是不完全的水利。近年来,随着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防洪、除涝、防灾、 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是分不开的。因此水利工程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的日益增加,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和管理上问题日益严重,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以保证其能发挥正常的效益。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河北省的大部分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达753.8mm左右, 7~9月降水量占了全年的 70%~80%,而需水高峰的4~ 5月,降雨不足全年的20%; 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且工程完好率较差,有的市县完好率不足20%,拦蓄能力较弱,致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总耕地面积的30%1。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維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 效益衰减。据有关市县反映的情况,目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 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
(3)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 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 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 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2。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各乡镇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且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致使工程效益日渐衰减。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1)建立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节水力度。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促进农田水利全面发展。根据农业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 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农田水利全面发展3。
( 3)开发人力资源, 培养水利技术人员。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 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 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4)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工程施工时,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5)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6) 加强资金投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 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 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7)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 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4。
3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址气候情况,特别是有些省份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1) : 85.
[2]邓彦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9) : 77 - 78.
[3]程玉彬, 王庆芳,胡传志.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 3) : 20 - 21.
[4]郭德宏.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价值工程, 2010,29( 12) : 154.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的日益增加,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和管理上问题日益严重,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以保证其能发挥正常的效益。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河北省的大部分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达753.8mm左右, 7~9月降水量占了全年的 70%~80%,而需水高峰的4~ 5月,降雨不足全年的20%; 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且工程完好率较差,有的市县完好率不足20%,拦蓄能力较弱,致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总耕地面积的30%1。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維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 效益衰减。据有关市县反映的情况,目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 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
(3)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 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 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 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2。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各乡镇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且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致使工程效益日渐衰减。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1)建立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节水力度。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促进农田水利全面发展。根据农业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 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农田水利全面发展3。
( 3)开发人力资源, 培养水利技术人员。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 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 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4)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工程施工时,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5)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6) 加强资金投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 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 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7)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 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4。
3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址气候情况,特别是有些省份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1) : 85.
[2]邓彦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9) : 77 - 78.
[3]程玉彬, 王庆芳,胡传志.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 3) : 20 - 21.
[4]郭德宏.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价值工程, 2010,29( 12) :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