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赛乐特配合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8月本院中风病科中风后抑郁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康复的基础上加用赛乐特和中医情志护理,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Zung抑郁评分(SDS)、barthel指数及日常生活满意指数(LSIA)评分,观察患者的康复疗效和医患满意度。结果 2组中风后抑郁患者SDS、barthel指数、L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SDS、barthel指数、LSI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赛乐特配合中医情志护理能显著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赛乐特;中医情志护理;中风后抑郁;康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82-02
中风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致残率高的常见疾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一部分患者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除了肢体瘫痪,往往并发情绪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现代医学已越来越重视情志因素在中风病中所起到的作用,早期干预中风病后抑郁状态,对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针灸、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加快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医护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对中风病后抑郁的患者运用赛乐特配合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康复科2010年7月—2013年8月中风后抑郁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46~69岁,平均(56.8±9.7)岁。对照组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45~68岁,平均(57.3±10.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出血、脑梗塞诊断要点,并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SDS评分均﹥50分,所有研究对象无精神疾病史,无心脏、肺脏、肾脏等严重脏器疾病,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的中风病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现代康复,物理治疗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以及作业疗法,借助各种康复器械,每次指导训练大约40~60 min,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使中风病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改善和补偿,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保持病室安静、湿度适宜,低盐低脂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保持大便通畅。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赛乐特20 mg,每日1次口服;中医情志护理:① 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对高血压的恐惧心理或不重视心理,指导其按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② 护理人员主动介绍患者入院有关情况,帮助其适应陌生环境引起的生活不习惯,克服疾病和治疗引起的紧张或忧虑,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积极配合治疗。③ 中风患者大多瘫痪在床,精神压力大,考虑生活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讲清中风病的治疗、病程和预后转归等,全面了解病情,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其积极配合医生康复治疗,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④ 对脾气暴躁易怒的患者,更要认真倾听患者诉说,态度和蔼可亲,语气轻重适宜,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⑤ 对某些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真诚接受患者诉说,[HJ2mm]全面了解病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及掌握应对方法,解除情志不畅的因素,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树立患者康复的自信心,以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
1.3 研究方法 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SDS评分(根据SDS评定标准,评分<50分为正常,﹥50分表示有抑郁倾向,SDS评分<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倾向,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SIA评分比较。
3 讨论:
中风后患者突发的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情绪抑郁等,部分患者出现绝望、对抗等心理,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对治疗期望高,幻想康复治疗后痊愈,康复早期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渐渐地出现对康复治疗效果不满足,出现焦虑、自卑、情绪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更有甚者暴力打骂、自杀等。文献报道神经损伤后抑郁如不及时治疗很难自愈,影响患者的康复疗效[4~7]。
中风病患者发病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8]。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自卑等,这种状况称为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中风后抑郁发生率为22%~79%[9]。《内经》云,“喜怒不节则伤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体长期处在情志失调状态必将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机运行障碍、痰火瘀等,中风后抑郁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本研究运用赛乐特配合中医情志护理早期干预中风后抑郁,治疗后观察组SDS、barthel指数、LSI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中风后抑郁的患者在康复的同时早期干预其抑郁状态能明显地提高康复效果,对中风病抑郁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认知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有针对性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情志干预,积极运用心理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针灸、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加快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患者对生活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身心恢复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Mammadova F,Sultanov M,Hajiyeva A,et al.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bilingual Azerbaijani populati-on in the bilingual Azerbaijani population[J].Eur Paychiatry,2012,27(12):S27-S31.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1-82.
[4]Saunders LL,Krause JS,Focht K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epression in survivors of spinal cord njury[J].Spinal Cord,2012,50(1):72-80.
[5]夏娣文,山林林,查甫兵,等.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抑郁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5):369-371.
[6]安中平,王艳,王景华,等.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62-564.
[7]林杏云,罗利飞.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8-1510.
[8]冯玉芳,段妮,刘彩兴,等.心理健康状况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05-506.
[9]冯蓓蕾,王翘楚,顾丽芳.卒中后抑郁症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14-16
(收稿日期:2014-05-02)
关键词:赛乐特;中医情志护理;中风后抑郁;康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82-02
中风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致残率高的常见疾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一部分患者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除了肢体瘫痪,往往并发情绪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现代医学已越来越重视情志因素在中风病中所起到的作用,早期干预中风病后抑郁状态,对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针灸、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加快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医护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对中风病后抑郁的患者运用赛乐特配合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康复科2010年7月—2013年8月中风后抑郁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46~69岁,平均(56.8±9.7)岁。对照组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45~68岁,平均(57.3±10.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出血、脑梗塞诊断要点,并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SDS评分均﹥50分,所有研究对象无精神疾病史,无心脏、肺脏、肾脏等严重脏器疾病,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的中风病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现代康复,物理治疗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以及作业疗法,借助各种康复器械,每次指导训练大约40~60 min,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使中风病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改善和补偿,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保持病室安静、湿度适宜,低盐低脂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保持大便通畅。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赛乐特20 mg,每日1次口服;中医情志护理:① 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对高血压的恐惧心理或不重视心理,指导其按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② 护理人员主动介绍患者入院有关情况,帮助其适应陌生环境引起的生活不习惯,克服疾病和治疗引起的紧张或忧虑,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积极配合治疗。③ 中风患者大多瘫痪在床,精神压力大,考虑生活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讲清中风病的治疗、病程和预后转归等,全面了解病情,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其积极配合医生康复治疗,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④ 对脾气暴躁易怒的患者,更要认真倾听患者诉说,态度和蔼可亲,语气轻重适宜,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⑤ 对某些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真诚接受患者诉说,[HJ2mm]全面了解病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及掌握应对方法,解除情志不畅的因素,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树立患者康复的自信心,以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
1.3 研究方法 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SDS评分(根据SDS评定标准,评分<50分为正常,﹥50分表示有抑郁倾向,SDS评分<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倾向,60分
2 治疗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SIA评分比较。
3 讨论:
中风后患者突发的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情绪抑郁等,部分患者出现绝望、对抗等心理,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对治疗期望高,幻想康复治疗后痊愈,康复早期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渐渐地出现对康复治疗效果不满足,出现焦虑、自卑、情绪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更有甚者暴力打骂、自杀等。文献报道神经损伤后抑郁如不及时治疗很难自愈,影响患者的康复疗效[4~7]。
中风病患者发病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8]。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自卑等,这种状况称为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中风后抑郁发生率为22%~79%[9]。《内经》云,“喜怒不节则伤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体长期处在情志失调状态必将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机运行障碍、痰火瘀等,中风后抑郁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本研究运用赛乐特配合中医情志护理早期干预中风后抑郁,治疗后观察组SDS、barthel指数、LSI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中风后抑郁的患者在康复的同时早期干预其抑郁状态能明显地提高康复效果,对中风病抑郁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认知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有针对性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情志干预,积极运用心理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针灸、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加快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患者对生活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身心恢复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Mammadova F,Sultanov M,Hajiyeva A,et al.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bilingual Azerbaijani populati-on in the bilingual Azerbaijani population[J].Eur Paychiatry,2012,27(12):S27-S31.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1-82.
[4]Saunders LL,Krause JS,Focht K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epression in survivors of spinal cord njury[J].Spinal Cord,2012,50(1):72-80.
[5]夏娣文,山林林,查甫兵,等.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抑郁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5):369-371.
[6]安中平,王艳,王景华,等.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62-564.
[7]林杏云,罗利飞.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8-1510.
[8]冯玉芳,段妮,刘彩兴,等.心理健康状况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05-506.
[9]冯蓓蕾,王翘楚,顾丽芳.卒中后抑郁症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14-16
(收稿日期:201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