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大门的吴中区,拥有三分之二的太湖水域,山水风光秀美,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部“做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加快融入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即做靓吴中新城,做强经济开发区,做美太湖山水,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扮靓苏州南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做靓吴中新城,加快融入苏州中心城市。吴中是苏州“五市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苏州”的代表与标志性名片,也是苏州“南部做优”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努力加快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更加注重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集约利用,把做好规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重视规划的数量和覆盖面,而且特别重视每项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力求规划一步到位,精品亮点鲜明突出。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强度,大力推进城市改造,全区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仅2006年一年建设项目开工总量就达650万平方米。此外,我们还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建成区(区所在地)约16平方公里实施全面的综合改造,对区内城中村进行搬迁,建设集商业中心、文体中心、运河风光带、风情一条街等为主的苏州城南新商圈。同时城市向紧邻苏州工业园区的城东和滨临太湖的城南地区扩展,精心规划和实施尹山湖生态商圈、滨湖新城等项目建设,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建成与出口加工区和吴中经济开发区配套的集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尹山湖生态商圈;通过大堤改造、退田还湖、营造湿地,形成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集商务、居住、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东太湖湖滨新城,把吴中区建设成为承接工业园区,服务生产加工和对接中心城区,商贸发达、适宜人居的城市副中心。
做强经济开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吴中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开发区作为吴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吴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此,我们按照营造一流环境、集聚一流要素、形成一流机制、实现一流产出的目标,高标准开发建设吴中经济开发区。一是启动出口加工区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区级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1.38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全面拉开建设,共投入资金7亿元,今年上半年可以封关运行,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也将在年内全面启动。二是加快吴中科技城建设。吴中科技城占地2.4平方公里,由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科技园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一批研发、产业基地项目已签约进驻。计划再投入3亿元左右,全面完善吴中科技城的配套建设,并加快科技城的项目引进,力争明年上半年科技城全面建成并充分发挥功能效益。三是抓好职教中心建设。为保障开发区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职教中心,今年九月份即可正式投入使用。四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今年我们在成功组织北京、深圳等地的科技招商活动的基础上,还将组织日本、欧美高科技项目招商等重大活动,重点加大对日本和欧美地区的科技招商、服务业招商和现代农业招商,签约一批科技型、高质量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注册外资11亿美元,到帐外资4.5亿美元,内资民资注册80亿元。通过引进和建设一批效益好、产出多、贡献大、能耗低的优质项目,引导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还将围绕树立一批“领跑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型”企业、抓好一批“支撑型”企业、培育一批“后劲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培育一批上市公司,增强吴中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做美太湖山水,加快推进太湖度假区建设。太湖山水是吴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依托秀美的太湖山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紧紧围绕“人文”、“山水”这两个关键词对吴中的山水资源和吴地文化内涵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为主题,以度假区为龙头,以太湖、太湖中的桥、岛和沿线山体为主体,连结太湖沿线的古镇、古村、古迹,精心规划设计,高水准建设环太湖山水文化和生态文化旅游圈,全力打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这一旅游品牌。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核心区的拆迁整治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旅游配套项目开发。按照“提速、出彩”的工作要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太湖文化论坛、太湖水底世界中心水族馆、体育休闲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26平方公里太湖旅游度假中心区,用5-10年时间,全面形成16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文化旅游圈。
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优势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调优产业结构是实现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按照苏州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以及“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的要求,着力发展地方优势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使之逐渐成为吴中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和原动力。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我们注重强化特色和产品定位的协调,着力发展以“环太湖旅游”、“古镇古村旅游”为特色的旅游服务业,重点发展西山农家乐、光福渔文化、东山茶文化、胥口农民画等特色旅游项目,力争年内游客超800万人次。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建好区文体中心、开发区动漫基地、度假区太湖文化论坛“三大基地”和一条以太湖、太湖中的桥、岛和沿线八大山体为主题,连结太湖沿线古镇、古村、古迹的环太湖山水“文化长廊”,着力打造穹窿山孙武苑孙子兵法创作地、东山碧螺春康熙御茶园、胥口香山工坊、清风甪直忆江南等新的文化亮点。三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发挥吴中山水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打响“山水苏州、居住吴中”的品牌,加快提升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人力资源、资讯、律师、会计等中介服务业。五是搞好配套市场建设。对吴中的服务业资源进一步精雕细琢、统筹整合,着力建设十大市场,并搞好提升和完善,对在建和已规划的市场抓开工、抓进度。力争通过努力,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十一五”期末实现总量翻番,服务业在吴中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富民。我们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为指导,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在现代农业建设上下功夫。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这一定位,强化政策扶持、资源整合、龙头培育、平台搭建,大力发展碧螺春茶、太湖蟹、生态鸡、藏书羊、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致富农民“六个一”农业产业工程,力争“六个一”特色农产品年销售突破30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二是在富民强村上下功夫。目前全区已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9家,股本金总额16.3亿元,农民现金入股2.3亿元,受益农民19万人,占全区农民总数的50%左右。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农村“五大合作”改革,市区两级示范村和先锋村年内将完成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三是在农村综合管理上下功夫。按照城市化标准,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灰黑化、出行公交化、饮水自来水化、炊事液化气化、网络宽带化、垃圾及污水统一化处理。突出抓好农村“三清”工作,保持村庄整治,加快水环境整治步伐,全年计划疏浚河道103.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7000亩,建成30个以上省级文明生态村。□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健
做靓吴中新城,加快融入苏州中心城市。吴中是苏州“五市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苏州”的代表与标志性名片,也是苏州“南部做优”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努力加快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更加注重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集约利用,把做好规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重视规划的数量和覆盖面,而且特别重视每项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力求规划一步到位,精品亮点鲜明突出。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强度,大力推进城市改造,全区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仅2006年一年建设项目开工总量就达650万平方米。此外,我们还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建成区(区所在地)约16平方公里实施全面的综合改造,对区内城中村进行搬迁,建设集商业中心、文体中心、运河风光带、风情一条街等为主的苏州城南新商圈。同时城市向紧邻苏州工业园区的城东和滨临太湖的城南地区扩展,精心规划和实施尹山湖生态商圈、滨湖新城等项目建设,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建成与出口加工区和吴中经济开发区配套的集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尹山湖生态商圈;通过大堤改造、退田还湖、营造湿地,形成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集商务、居住、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东太湖湖滨新城,把吴中区建设成为承接工业园区,服务生产加工和对接中心城区,商贸发达、适宜人居的城市副中心。
做强经济开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吴中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开发区作为吴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吴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此,我们按照营造一流环境、集聚一流要素、形成一流机制、实现一流产出的目标,高标准开发建设吴中经济开发区。一是启动出口加工区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区级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1.38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全面拉开建设,共投入资金7亿元,今年上半年可以封关运行,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也将在年内全面启动。二是加快吴中科技城建设。吴中科技城占地2.4平方公里,由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科技园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一批研发、产业基地项目已签约进驻。计划再投入3亿元左右,全面完善吴中科技城的配套建设,并加快科技城的项目引进,力争明年上半年科技城全面建成并充分发挥功能效益。三是抓好职教中心建设。为保障开发区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职教中心,今年九月份即可正式投入使用。四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今年我们在成功组织北京、深圳等地的科技招商活动的基础上,还将组织日本、欧美高科技项目招商等重大活动,重点加大对日本和欧美地区的科技招商、服务业招商和现代农业招商,签约一批科技型、高质量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注册外资11亿美元,到帐外资4.5亿美元,内资民资注册80亿元。通过引进和建设一批效益好、产出多、贡献大、能耗低的优质项目,引导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还将围绕树立一批“领跑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型”企业、抓好一批“支撑型”企业、培育一批“后劲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培育一批上市公司,增强吴中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做美太湖山水,加快推进太湖度假区建设。太湖山水是吴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依托秀美的太湖山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紧紧围绕“人文”、“山水”这两个关键词对吴中的山水资源和吴地文化内涵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为主题,以度假区为龙头,以太湖、太湖中的桥、岛和沿线山体为主体,连结太湖沿线的古镇、古村、古迹,精心规划设计,高水准建设环太湖山水文化和生态文化旅游圈,全力打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这一旅游品牌。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核心区的拆迁整治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旅游配套项目开发。按照“提速、出彩”的工作要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太湖文化论坛、太湖水底世界中心水族馆、体育休闲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26平方公里太湖旅游度假中心区,用5-10年时间,全面形成16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文化旅游圈。
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优势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调优产业结构是实现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按照苏州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以及“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的要求,着力发展地方优势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使之逐渐成为吴中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和原动力。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我们注重强化特色和产品定位的协调,着力发展以“环太湖旅游”、“古镇古村旅游”为特色的旅游服务业,重点发展西山农家乐、光福渔文化、东山茶文化、胥口农民画等特色旅游项目,力争年内游客超800万人次。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建好区文体中心、开发区动漫基地、度假区太湖文化论坛“三大基地”和一条以太湖、太湖中的桥、岛和沿线八大山体为主题,连结太湖沿线古镇、古村、古迹的环太湖山水“文化长廊”,着力打造穹窿山孙武苑孙子兵法创作地、东山碧螺春康熙御茶园、胥口香山工坊、清风甪直忆江南等新的文化亮点。三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发挥吴中山水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打响“山水苏州、居住吴中”的品牌,加快提升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人力资源、资讯、律师、会计等中介服务业。五是搞好配套市场建设。对吴中的服务业资源进一步精雕细琢、统筹整合,着力建设十大市场,并搞好提升和完善,对在建和已规划的市场抓开工、抓进度。力争通过努力,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十一五”期末实现总量翻番,服务业在吴中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富民。我们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为指导,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在现代农业建设上下功夫。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这一定位,强化政策扶持、资源整合、龙头培育、平台搭建,大力发展碧螺春茶、太湖蟹、生态鸡、藏书羊、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致富农民“六个一”农业产业工程,力争“六个一”特色农产品年销售突破30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二是在富民强村上下功夫。目前全区已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9家,股本金总额16.3亿元,农民现金入股2.3亿元,受益农民19万人,占全区农民总数的50%左右。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农村“五大合作”改革,市区两级示范村和先锋村年内将完成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三是在农村综合管理上下功夫。按照城市化标准,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灰黑化、出行公交化、饮水自来水化、炊事液化气化、网络宽带化、垃圾及污水统一化处理。突出抓好农村“三清”工作,保持村庄整治,加快水环境整治步伐,全年计划疏浚河道103.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7000亩,建成30个以上省级文明生态村。□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