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此种情况下,国内很多高校竞相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为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因进入门槛低,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无法很好的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一服装行业发展为契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相关知识,希望对我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发展有帮助。
关键词:服装行业发展;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实践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服装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服装教学也由开始的服装绘画技能培训相关的美术设计教育,逐渐转向以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行业教育。随着服装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服装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往与行业发展脱离的服装设计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及多元化人才需求。为地方产业服务,凸显服装设计教学地域特色,已成为各高校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1、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忽略民族服装工艺。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科技服装工艺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使得设计愿意花精力到西方国家深造,但面对民族特色服装,却只是简单的模仿与制作,不会认真学习其工艺,导致我国服装设计行业,民族特色优秀服装设计明显不足。(2)服装设计师缺乏国际化潮流思想。我国部分二线与三线服装企业,设计师缺乏流行潮流理念,只是根据市场判断进行新一季服装设计并确定流行色彩,流行趋势预测能力不强,不能掌握科学性服装流行色彩与搭配。(3)工艺与时尚结合不够完善。服装设计中,符合潮流趋势的服装款式,时尚与精湛的做工工艺必不可少,但我国复杂设计发展中,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并不多见,一些稍有名气的品牌服装也是重视严格要求工艺,对时尚缺乏敏感性。总体而言,优秀的服装色戒与高工艺手法、敏锐的时尚观察力及设计师的创新意识紧密相连,只有培养这样的优秀服装设计师,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服装设计水平。
2、以行业发展为契机,加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
2.1根據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发展目标
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加强地域特色,树立正确的为地方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不同地区服装高校要有为地方经济服务意识,根据地区产业集群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盲目复制其它高校课程体系,来设置本校课程结构与专业,要根据当地服装产业发展特点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切实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去除常规的,不符合地方企业与市场发展的部分课程内容,增设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大的应用型课程,增强专业是针对与实践性,与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以此满足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
2.2增强校企互动,扩大建设专业教学基地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首先是一种行业教育训练,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业与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相脱节,尤其是办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不利于校企互动,教学活动重视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不重视市场运作与实践,学生设计技能实践教学及相应车间设备,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设计专业水平相差甚远,由此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更好的胜任岗位工作。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首先必须要打破校企合作限制,加强校企互动,并非形式上的“挂牌”合作。高校要走出象牙塔,积极深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空间与人才需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以此与企业共同建立服装设计教学基地。除了开展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服装教学基地现场教学与实践,将企业视为第二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专业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间的不同,了解本区域行业发展情况、产品生产到市场的整个生产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服装设计任务与管理。在教学实训基地扩大建设的基础上,凸显教学的针对与实践性,贯彻落实特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校企互动政府的引导、支持密切相关,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英语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开发中,增强双方合作与交流。校企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与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得企业知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校企发展与创新也有很大推动作用。
2.3深入研究地域服饰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服装包含了很多知识,物流是服装款式设计、新材料的应用到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都充分反映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文化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品牌服装文化内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世界时装中心地位,生产能力并非第一要素,关键在于科技与文化含量。日本可以进入世界时装舞台,并非学习与模仿西方服饰文化与技术,而是深入发掘并应用自身特色文化,以恰当的形式成功地将东方服饰理念输入西方并感动堆放,备受青睐。目前,我国服装还深受“世界加工厂”理念影响,市场中模仿与抄袭现象频频出现,国际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非常少。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不重视我国传统与地域服饰文化,服装设计缺乏文化底蕴与支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产品效益,为企业与品牌注入文化要素是挂件,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作为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摇篮,高校学习西方先进服饰文化与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并研究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掘传统与地区特色服饰文化,研发并传播地域特色服饰文化,从宏观上指导区域产业发展,引导地方企业树立正确的文化品牌,以传统与地域文化为根基,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竞争力强的服装品牌。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与科研资源优势,与地区产业合作,为新服装产品研发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提高服装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将品牌转为名牌,由地域上升到国际,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同时,自身办学特色获得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上,我国是最大的服装市场,对世界服装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国外服装企业产品以高端路线为主,国内服装品牌中低端路线为主,为国际服装品牌提供加工服务。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由加工转向设计大国,服装设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对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加大改革力度,借鉴西方国家先进服装院校经验,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人才,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昱.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6,(24):113.
[2]周洁.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J].纳税,2017,(10):131-132.
作者简介:
王露露(1975-04),女,汉族,山东济南,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关键词:服装行业发展;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实践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服装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服装教学也由开始的服装绘画技能培训相关的美术设计教育,逐渐转向以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行业教育。随着服装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服装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往与行业发展脱离的服装设计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及多元化人才需求。为地方产业服务,凸显服装设计教学地域特色,已成为各高校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1、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忽略民族服装工艺。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科技服装工艺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使得设计愿意花精力到西方国家深造,但面对民族特色服装,却只是简单的模仿与制作,不会认真学习其工艺,导致我国服装设计行业,民族特色优秀服装设计明显不足。(2)服装设计师缺乏国际化潮流思想。我国部分二线与三线服装企业,设计师缺乏流行潮流理念,只是根据市场判断进行新一季服装设计并确定流行色彩,流行趋势预测能力不强,不能掌握科学性服装流行色彩与搭配。(3)工艺与时尚结合不够完善。服装设计中,符合潮流趋势的服装款式,时尚与精湛的做工工艺必不可少,但我国复杂设计发展中,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并不多见,一些稍有名气的品牌服装也是重视严格要求工艺,对时尚缺乏敏感性。总体而言,优秀的服装色戒与高工艺手法、敏锐的时尚观察力及设计师的创新意识紧密相连,只有培养这样的优秀服装设计师,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服装设计水平。
2、以行业发展为契机,加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
2.1根據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发展目标
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加强地域特色,树立正确的为地方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不同地区服装高校要有为地方经济服务意识,根据地区产业集群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盲目复制其它高校课程体系,来设置本校课程结构与专业,要根据当地服装产业发展特点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切实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去除常规的,不符合地方企业与市场发展的部分课程内容,增设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大的应用型课程,增强专业是针对与实践性,与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以此满足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
2.2增强校企互动,扩大建设专业教学基地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首先是一种行业教育训练,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业与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相脱节,尤其是办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不利于校企互动,教学活动重视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不重视市场运作与实践,学生设计技能实践教学及相应车间设备,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设计专业水平相差甚远,由此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更好的胜任岗位工作。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首先必须要打破校企合作限制,加强校企互动,并非形式上的“挂牌”合作。高校要走出象牙塔,积极深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空间与人才需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以此与企业共同建立服装设计教学基地。除了开展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服装教学基地现场教学与实践,将企业视为第二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专业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间的不同,了解本区域行业发展情况、产品生产到市场的整个生产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服装设计任务与管理。在教学实训基地扩大建设的基础上,凸显教学的针对与实践性,贯彻落实特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校企互动政府的引导、支持密切相关,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英语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开发中,增强双方合作与交流。校企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与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得企业知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校企发展与创新也有很大推动作用。
2.3深入研究地域服饰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服装包含了很多知识,物流是服装款式设计、新材料的应用到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都充分反映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文化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品牌服装文化内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世界时装中心地位,生产能力并非第一要素,关键在于科技与文化含量。日本可以进入世界时装舞台,并非学习与模仿西方服饰文化与技术,而是深入发掘并应用自身特色文化,以恰当的形式成功地将东方服饰理念输入西方并感动堆放,备受青睐。目前,我国服装还深受“世界加工厂”理念影响,市场中模仿与抄袭现象频频出现,国际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非常少。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不重视我国传统与地域服饰文化,服装设计缺乏文化底蕴与支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产品效益,为企业与品牌注入文化要素是挂件,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作为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摇篮,高校学习西方先进服饰文化与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并研究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掘传统与地区特色服饰文化,研发并传播地域特色服饰文化,从宏观上指导区域产业发展,引导地方企业树立正确的文化品牌,以传统与地域文化为根基,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竞争力强的服装品牌。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与科研资源优势,与地区产业合作,为新服装产品研发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提高服装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将品牌转为名牌,由地域上升到国际,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同时,自身办学特色获得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上,我国是最大的服装市场,对世界服装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国外服装企业产品以高端路线为主,国内服装品牌中低端路线为主,为国际服装品牌提供加工服务。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由加工转向设计大国,服装设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对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加大改革力度,借鉴西方国家先进服装院校经验,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人才,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昱.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6,(24):113.
[2]周洁.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J].纳税,2017,(10):131-132.
作者简介:
王露露(1975-04),女,汉族,山东济南,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