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在5月18日之前,张祥青还算是一个比较低调的民营企业家的话,5月18日之后,他几乎就是一个公众人物。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的举动,将他推到了聚光灯下。
其实,在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张祥青就位列第45位,坐拥资产130亿元。而在天津市百强私营企业中,他则位居第一。
张祥青是唐山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一个孤儿,他从做豆腐起家,一步步走上钢铁大王的位置。而在他手中的财富愈增愈多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慈善榜上也出现了他的名字。
唐山孤儿艰难创业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当时,年仅7岁的张祥青和家人就住在唐山丰南区胥各庄。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被惊醒的母亲扑向了身旁熟睡的张祥青,将活的希望留给了他。受伤的父亲也在100天之后随母亲走了。这次地震还夺走了张祥青一个哥哥的生命。
张祥青在兄弟姐妹6人中排行最小,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因灾难而改变。年幼的张祥青开始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普遍清苦,何况又历经了地震的劫难。上小学的张祥青,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割猪草,补贴家用。因为家里穷,哥哥为了让他上学,只能向别人借钱。借来两元钱,一元交学费,一元买本子和铅笔。当时有同学玩一种游戏,将一分硬币涂上墨水,在本子上盖印。张祥青也跟着玩,但回家后被嫂子打了一顿。“不该把本子的最后一页浪费掉。不能做败家子!”从此,张祥青记住了这一点。
靠亲友的接济,张祥青勉强上到初二,便不得不辍学,开始了捡破烂生活。15岁时,在政府照顾下,张祥青进入当地一家铁厂当了工人。但上班的第12天,一块溅出的钢渣落在了张祥青的护目镜上。从那之后,他的左眉就比右眉短了一截。这一容貌缺陷,断送了他的当兵梦。
18岁时,张祥青到三哥当兵的地方石家庄学做豆腐,期望靠做小生意摆脱贫困。半年后,张祥青回到唐山,正式开始过起了卖豆腐的小生意人的日子。但是,因为是按照南方师傅的方法做出的豆腐,并不受当地人欢迎。走街串巷中,张祥青碰到一个同行,他恳求人家:“大爷,您做的豆腐好吃,我学学成不?”
善良的大爷,吃了张祥青请的一顿饺子,收下了这个徒弟。直到现在,张祥青还赡养着这位老人。
在为生计奔忙的过程中,张祥青经人介绍,与张荣华结了婚。此后两年,夫妻俩起早贪黑卖豆腐、卖早点,渐渐有了万元的积蓄。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祥青听别人说倒腾废钢能赚钱,他就把家里的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揣着连借带凑的1.8万元上了北京。没想到,因为收了质量很差的钢,张祥青的第一单生意就亏了1万元。但张祥青并没有打退堂鼓,依旧每星期往返北京三趟。短短几个月后,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张祥青的废钢铁生意有了起色,当年盈利几十万元。
1993年,张祥青靠倒腾废钢铁已经赚了300万元。此时,国内整个钢铁市场陷入低谷,许多钢铁厂倒闭。张祥青将废钢卖给钢厂做原料,却收不回货款。有一段时间,“三角债”压得张祥青喘不过气来。
1995年前后,张祥青办了一家烧结厂,“走的仍然是捡垃圾的老路子,不过对象从废钢转向烟尘中的铁泥。”这是一个新行当,张祥青买了大量的书籍,还带着工人到处学习,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钢铁巨人在天津诞生
1998年,张祥青夫妇利用做废钢的优势,租下了一个倒闭的集体钢铁企业,成立了冀发钢材厂。一年后,他们又在滦南租赁了拥有高炉、转炉的倒闭企业,成立了现在的唐山市合利钢铁厂。此举确立了张祥青夫妇在当地钢铁行业的地位。
“一条路走久了肯定会死,因为市场就那么大,人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变革,寻找新路。”这是张祥青从收购废钢中总结出的经验。
2001年,张祥青迎来了创业生涯中最大的机遇。他投资2.8亿元收购了天津一家倒闭的钢厂——天津渤海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渤冶),组建了现在的荣钢集团。从获知消息、联系洽谈到最后合同生效,只用了短短14天,动作之快让业界目瞪口呆。
渤冶是1993年由当地镇政府和其他两家企业联合出资兴建的,因各种原因已陷入停产的困境。获知渤冶正在寻求资产整体出让的信息时,恰逢张祥青正在考虑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深入接触,张祥青得知,渤冶已连续两年停产,设备老化,1100余名职工下岗,投资得不到回报。
当时和张祥青一起去考察的张延生说:到了天津的厂子,抬眼望去,厂区内到处都是芦苇和水坑,很多设备都锈迹斑斑,不能使用。一些村民在厂子里抓野兔,放牲畜。但企业所处的位置很好,濒临港口和高速公路口,交通四通八达。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张祥青果断做出了决定。
2001年4月28日,张祥青前期投入6000万元对天津厂区进行修建,一个月后,1号高炉正式恢复生产。
“我们的第一笔大业务就是和天钢合作。”张延生说,当时天钢是从山西进铁,张祥青提出可以把熔好的铁水直接送到天钢的炼钢炉。“铁水如何运输?”天钢领导觉得不可思议。张延生说,“为提高效率,我们在唐山的两个厂子早已用特制车辆运送铁水。”当第一趟铁水运到天钢,顺利倒入炼钢炉,荣钢集团也就和天钢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3年,在收购渤冶两年后,张荣华起身到北京读MBA——学习企业管理的系统知识。
张祥青说:“企业发展要遵守规则,很费神费力,我缺乏耐性,这块就交给老婆,由她守护。我负责在前方打仗,开拓疆土。”
在天津6年多时间,是张祥青事业发展的黄金期。2007年,张祥青登上胡润钢铁财富榜,以个人资产130亿元在民营钢铁行业中排全国第二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159位,制造业500强位列第77位。
有能力就该回报社会
“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这是张祥青一直秉承的理念。
唐山丰南区的煤河上有两座桥,分别名为“荣华桥”和“祥青桥”,这是张祥青夫妇2002年捐资230多万元修建的。
在荣华桥旁,一位姓张的老人说,他只知道这座桥是当地一家著名钢厂捐建的,至于具体是谁,并不知道。冀发钢材厂的郑主任说,虽然张祥青富甲一方,但为人很低调,当地民众都知道他们的厂名,却不见得知道张祥青夫妇。在厂子里,他们也不叫张祥青董事长,而是喜欢喊他“六哥”,每次张祥青都高兴地答应。
抗击“非典”期间,张祥青投入上百万元,为4000多名员工购买增强免疫力的药品,还带头向天津市卫生局捐款10万元,向津南区卫生系统捐助医疗器械、药品总价值达38万元。
2004年,为救一个患肾病的职工,张祥青带头捐款,为病人募集到30余万元的换肾费用。
自创业以来,张祥青以个人或企业名义累计捐款捐物3850多万元。2006年,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获得“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
2007年,张祥青捐款40万元,定向资助天津52名自强贫困孩子。今年年初,他又为南方雪灾捐款300万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祥青和妻子张荣华商量后,马上用电话开了一个董事会,通知公司财务立刻准备1000万元,他要亲自捐到天津的慈善部门。“这个时候救灾需要钱,一定要快。”
5月18日,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上,张祥青夫妇起初捐款3000万元,但在主持人现场采访时,被晚会感人现场深深打动的张祥青当即表示,作为1100万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建“震不垮的学校”。
听说弟弟为灾区捐出1亿元,张祥青的哥哥张祥文说他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代表家人说,“那是应该的,我们都是唐山地震孤儿,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荣钢集团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荣钢销售收入245亿元,净利润为16.2亿元。这意味着,张祥青夫妇将公司净利润的十六分之一捐给了四川灾区。
“我衡量成功的标准很简单,企业做大了,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越觉得财富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是国家的,是社会的,不再是我个人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祥青诠释了他对财富的看法。
其实,在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张祥青就位列第45位,坐拥资产130亿元。而在天津市百强私营企业中,他则位居第一。
张祥青是唐山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一个孤儿,他从做豆腐起家,一步步走上钢铁大王的位置。而在他手中的财富愈增愈多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慈善榜上也出现了他的名字。
唐山孤儿艰难创业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当时,年仅7岁的张祥青和家人就住在唐山丰南区胥各庄。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被惊醒的母亲扑向了身旁熟睡的张祥青,将活的希望留给了他。受伤的父亲也在100天之后随母亲走了。这次地震还夺走了张祥青一个哥哥的生命。
张祥青在兄弟姐妹6人中排行最小,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因灾难而改变。年幼的张祥青开始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普遍清苦,何况又历经了地震的劫难。上小学的张祥青,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割猪草,补贴家用。因为家里穷,哥哥为了让他上学,只能向别人借钱。借来两元钱,一元交学费,一元买本子和铅笔。当时有同学玩一种游戏,将一分硬币涂上墨水,在本子上盖印。张祥青也跟着玩,但回家后被嫂子打了一顿。“不该把本子的最后一页浪费掉。不能做败家子!”从此,张祥青记住了这一点。
靠亲友的接济,张祥青勉强上到初二,便不得不辍学,开始了捡破烂生活。15岁时,在政府照顾下,张祥青进入当地一家铁厂当了工人。但上班的第12天,一块溅出的钢渣落在了张祥青的护目镜上。从那之后,他的左眉就比右眉短了一截。这一容貌缺陷,断送了他的当兵梦。
18岁时,张祥青到三哥当兵的地方石家庄学做豆腐,期望靠做小生意摆脱贫困。半年后,张祥青回到唐山,正式开始过起了卖豆腐的小生意人的日子。但是,因为是按照南方师傅的方法做出的豆腐,并不受当地人欢迎。走街串巷中,张祥青碰到一个同行,他恳求人家:“大爷,您做的豆腐好吃,我学学成不?”
善良的大爷,吃了张祥青请的一顿饺子,收下了这个徒弟。直到现在,张祥青还赡养着这位老人。
在为生计奔忙的过程中,张祥青经人介绍,与张荣华结了婚。此后两年,夫妻俩起早贪黑卖豆腐、卖早点,渐渐有了万元的积蓄。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祥青听别人说倒腾废钢能赚钱,他就把家里的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揣着连借带凑的1.8万元上了北京。没想到,因为收了质量很差的钢,张祥青的第一单生意就亏了1万元。但张祥青并没有打退堂鼓,依旧每星期往返北京三趟。短短几个月后,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张祥青的废钢铁生意有了起色,当年盈利几十万元。
1993年,张祥青靠倒腾废钢铁已经赚了300万元。此时,国内整个钢铁市场陷入低谷,许多钢铁厂倒闭。张祥青将废钢卖给钢厂做原料,却收不回货款。有一段时间,“三角债”压得张祥青喘不过气来。
1995年前后,张祥青办了一家烧结厂,“走的仍然是捡垃圾的老路子,不过对象从废钢转向烟尘中的铁泥。”这是一个新行当,张祥青买了大量的书籍,还带着工人到处学习,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钢铁巨人在天津诞生
1998年,张祥青夫妇利用做废钢的优势,租下了一个倒闭的集体钢铁企业,成立了冀发钢材厂。一年后,他们又在滦南租赁了拥有高炉、转炉的倒闭企业,成立了现在的唐山市合利钢铁厂。此举确立了张祥青夫妇在当地钢铁行业的地位。
“一条路走久了肯定会死,因为市场就那么大,人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变革,寻找新路。”这是张祥青从收购废钢中总结出的经验。
2001年,张祥青迎来了创业生涯中最大的机遇。他投资2.8亿元收购了天津一家倒闭的钢厂——天津渤海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渤冶),组建了现在的荣钢集团。从获知消息、联系洽谈到最后合同生效,只用了短短14天,动作之快让业界目瞪口呆。
渤冶是1993年由当地镇政府和其他两家企业联合出资兴建的,因各种原因已陷入停产的困境。获知渤冶正在寻求资产整体出让的信息时,恰逢张祥青正在考虑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深入接触,张祥青得知,渤冶已连续两年停产,设备老化,1100余名职工下岗,投资得不到回报。
当时和张祥青一起去考察的张延生说:到了天津的厂子,抬眼望去,厂区内到处都是芦苇和水坑,很多设备都锈迹斑斑,不能使用。一些村民在厂子里抓野兔,放牲畜。但企业所处的位置很好,濒临港口和高速公路口,交通四通八达。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张祥青果断做出了决定。
2001年4月28日,张祥青前期投入6000万元对天津厂区进行修建,一个月后,1号高炉正式恢复生产。
“我们的第一笔大业务就是和天钢合作。”张延生说,当时天钢是从山西进铁,张祥青提出可以把熔好的铁水直接送到天钢的炼钢炉。“铁水如何运输?”天钢领导觉得不可思议。张延生说,“为提高效率,我们在唐山的两个厂子早已用特制车辆运送铁水。”当第一趟铁水运到天钢,顺利倒入炼钢炉,荣钢集团也就和天钢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3年,在收购渤冶两年后,张荣华起身到北京读MBA——学习企业管理的系统知识。
张祥青说:“企业发展要遵守规则,很费神费力,我缺乏耐性,这块就交给老婆,由她守护。我负责在前方打仗,开拓疆土。”
在天津6年多时间,是张祥青事业发展的黄金期。2007年,张祥青登上胡润钢铁财富榜,以个人资产130亿元在民营钢铁行业中排全国第二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159位,制造业500强位列第77位。
有能力就该回报社会
“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这是张祥青一直秉承的理念。
唐山丰南区的煤河上有两座桥,分别名为“荣华桥”和“祥青桥”,这是张祥青夫妇2002年捐资230多万元修建的。
在荣华桥旁,一位姓张的老人说,他只知道这座桥是当地一家著名钢厂捐建的,至于具体是谁,并不知道。冀发钢材厂的郑主任说,虽然张祥青富甲一方,但为人很低调,当地民众都知道他们的厂名,却不见得知道张祥青夫妇。在厂子里,他们也不叫张祥青董事长,而是喜欢喊他“六哥”,每次张祥青都高兴地答应。
抗击“非典”期间,张祥青投入上百万元,为4000多名员工购买增强免疫力的药品,还带头向天津市卫生局捐款10万元,向津南区卫生系统捐助医疗器械、药品总价值达38万元。
2004年,为救一个患肾病的职工,张祥青带头捐款,为病人募集到30余万元的换肾费用。
自创业以来,张祥青以个人或企业名义累计捐款捐物3850多万元。2006年,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获得“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
2007年,张祥青捐款40万元,定向资助天津52名自强贫困孩子。今年年初,他又为南方雪灾捐款300万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祥青和妻子张荣华商量后,马上用电话开了一个董事会,通知公司财务立刻准备1000万元,他要亲自捐到天津的慈善部门。“这个时候救灾需要钱,一定要快。”
5月18日,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上,张祥青夫妇起初捐款3000万元,但在主持人现场采访时,被晚会感人现场深深打动的张祥青当即表示,作为1100万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建“震不垮的学校”。
听说弟弟为灾区捐出1亿元,张祥青的哥哥张祥文说他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代表家人说,“那是应该的,我们都是唐山地震孤儿,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荣钢集团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荣钢销售收入245亿元,净利润为16.2亿元。这意味着,张祥青夫妇将公司净利润的十六分之一捐给了四川灾区。
“我衡量成功的标准很简单,企业做大了,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越觉得财富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是国家的,是社会的,不再是我个人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祥青诠释了他对财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