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象注《庄子·大宗师》两处“物之情”的辨析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郭象对《庄子·大宗师》两处“物之情”的解释前后矛盾,而原文本应涵义一致,都是指自然之道。本文就这个问题详加辨析。
  【关键词】之情;不得与;自然之道
  《庄子·大宗师》有两处提到“物之情”:
  【1】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2】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郭像对这两句注解分别是:
  (注句【1】)夫真人在昼得昼,在夜得夜。以死生为昼夜,岂有所不得!人之有所不得而忧娱在怀,皆物情耳,非理也。
  (注句【2】)此乃常存之大情。
  据郭注句【1】,原文“物情”为忧娱之情。成玄英也发挥此义曰:“夫死生昼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而流俗之徒……(引者省)欣生恶死,哀乐存怀。斯乃凡物之滞情,岂是真人之通智也!”也是说“物情”为哀乐之“滞情”。果然是这样吗?
  一、郭注自相矛盾
  据郭注句【2】,“物之情”是“常存之大情”,成玄英疏亦曰:“此乃体凝寂之人物,达大道之真情。”但是,若依郭注,则第一个“物之情”在于“人之情”,第二个“物之情”则在于“理”;人之情是庄子所批判的,“理”是庄子正面阐述“道”的:前后似有矛盾。
  首先,“物之情”与“物之大情”,至少不是相对的两码事。“情”若有分别,也至少应该包涵“大情”的意味。像郭注以“情”特指哀乐人情,以“大情”特指“道”,似说不通。
  其次,若以“道”来解释第一个“物之情”,则文势更谐。林云铭注句【2】曰:“大情者,实理之大归也。”他以为大情指实理。陆树芝也说:“大情犹言至理,谓此乃万物之至理也。”也以为物情是天地万物的至理、实理,即自然之道。
  可见,郭注对两处“物之情”的解释差异过大,不合原文意义。可见他这两处注解值得细细商榷。
  二、依郭注则不合文意
  依郭注句【1】,原文中“不得与”意为“有所不得”,即“不得”。他对“与”并没有解释,似为语气词“與”(平声)而忽略。是这样吗?
  首先,“不得与”的“与”,可能为“干预”的意思。“与”,音预,干预的意思。林希逸注句【1】曰:“情,实也。人力所不得而预,此则天地万物之实理也。”宣颖曰:“死生定于命,犹夜旦运于天。有生必有死,有旦必有夜,岂人之所能着力哉!此皆物之实理。”都是说“不得与”指非人力所能移或预期。以“与”为“干预”似合原文意思。
  其次,郭象注句【2】中“遁”为“变化”,失原文本义远矣。而林希逸曰:“遁,失也。”“不得所遁”则是无所失、无所逃逸。盖原文句【1】“不得与”与句【2】“不得所遁”正好相对举。原文两处的“物情”,一是说其特质为不为人力所干涉,一是说,人若因顺它(亦“自然之道”)而“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失。盖“不得与”、“不得所遁”所描述的对象都是人力以外、自然化行之内的事,都和“物之情”有关。
  总之,据郭注,则“不得与”的“与”字无从着落,注“遁”为“变”,又与本义相去太远。盖原文两处“物之情”应该都是就天地万物之道而言,如此更切原义,且原文文势更谐。
  三、“物情”涵义关乎大道自然
  句【1】、【2】这两句原文,都关系到命、天之类,还有还原自然本来面目的意味。
  “人之有所不得与”,是说死生乃“命”,不由人力强加干涉。其实,死生也归之于自然之“命”的流行。《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与句【1】所述相类。盖死生之道实质上与命、天相近,都是自然之理。
  死生是自然之事。《大宗师》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其中,“大块”指自然。人的形、生、老、死,这四者都是自然生发的状态。因此,死生应归之于自然本身的样子。这个意义上,此句也与句【1】相近。
  至于“藏天下于天下”,其意亦在还原“天下”(自然)的本来面目,则天下无所失。这和庄子应对死生之道一贯,都是要因顺自然本然的变化流行。
  综上所述,《庄子·大宗师》中的两处“物之情”,其涵义都是在说死生的自然之道。郭象以为两处“物情”涵义不一,不合乎原文本意,前后注解也相互矛盾。
  【参看文献】
  [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12年版
  [2]林云铭、陆树芝注疏转引自《庄子歧解》,见崔大华:《庄子歧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3]林希逸:《庄子虞斋口义校注》,周启成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4]转引自《庄子歧解》,见崔大华:《庄子歧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5]郭注曰:“无藏而任化者,变不能变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12年版
  [6]崔大华:《庄子歧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其他文献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在人们的脑海里,作为文坛旗手的鲁迅耿介、倔强,既不宽容,又从不妥协。他的文章是投枪,是匕首,一如他的为人。你也许无法想象,同样的一位鲁迅在1912年至1926年曾沉于下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导向下的学生管理就是要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本文以大理大学为例,在调查分析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以学生为本”导向下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大理学院“育人工作”专项科研基金立项项目项目编号:YRKT20132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期刊
非洲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那样,只有无尽的草原和大沙漠,英国作家吉卜林笔下“宽阔、灰绿、顺滑”的非洲第二大河林波波河,流经莫桑比克境内,就创造出了非洲最肥沃的一块冲积平原。如今,一群来自中国湖北的农垦者在那里经营着非洲粮食单产最高的农场。    东非沃土  3年前来到非洲为农场选址的农业专家周国英,以专业眼光对这块土地表示出热情的赞叹:“我对全国的土壤状况都比较了解,这里的土壤条件,在中国只有黑龙江的
期刊
早餐吃不下就别吃  ◎文/[日]石原结实    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大家仍深信不疑的关于“饮食的谎言”。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一种小型的断食,这是指睡眠的时候。睡觉时我们不吃不喝,就是在“断食”。因此,可以说早餐是小型断食后的第一顿饭。“早餐信仰”现在仍然根深蒂固,大家都说:“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来源,应该吃好,即使没有食欲,也要把食物咽下去。”但是,这种断食后突然摄取食物无疑给胃肠造成负担。勉强吃下早
期刊
人类的非常态,是一种特别需要关注的状态,以往历史的拐点,往往出在这种状态下。今后,还要防止旧剧重演。    每个文明单元,在历史的发展阶段,都会有常态和非常态这样两种状态。治,是所谓的常态,也就是人们比较希望的那种状态,大家太平地吃饭,生活,养活孩子。   乱,是所谓的非常态,大家踏实的日子过不成了,一切都在动荡之中,显然,除了极个别人以外,多数人不希望生活在这种状态。  战争、灾害、瘟疫,只要规
期刊
保血管就是保命  在种地时,只要浇水、施肥、松土做得足,庄稼就能长得好。人类同庄稼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浇水、施肥就相当于人类的食饮,是生存的基本保证,而松土就相当于体育锻炼和疏通经络,只要两者同心协力,人就不容易生病。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温度,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庄稼才能生长,一场寒流下来,生长再旺盛的庄稼也会遭殃,再浇水、施肥、松土,庄稼也不会生长,只有等来年春天,万物复苏,种子才
期刊
“你办事,我放心”   成了华国锋领袖地位的重要支柱  自从华国锋拿出毛泽东的手书“你办事,我放心”之后,报刊上铺天盖地宣传这一“最高指示”。毛泽东那张纸条上六个潦草的字,仿佛成了毛泽东“遗诏”,成了华国锋领袖地位的重要支柱。  最可惜的是,毛泽东给华国锋写那六个字的时候,没有摄影记者在场,因此也就没有留下当时的照片。  没有照片,反而成了画家们发挥创作想象力的最好空间。  著名画家刘文西和秦天健
期刊
新调来的谭局长又要搬新家了,大家伙都说要前去好好庆贺庆贺。谭局长正色道,大家去喝一杯喜酒可以,但绝对不准送贺礼,哪怕一盆花也不行,现在正在抓廉政建设,我当一把手的更要带好头、严格要求自己。   搬的那天,果然没人送礼,偶尔有亲戚提来点很一般的礼物,都被谭局长劝说着又提了回去。大家都说谭局长清正廉明,堪称楷模。   过了两天,局办公室的邱主任拉来一台大彩电,谭局长虎着脸说,拉回去。邱主任说,局长,您
期刊
越南危机    由于今年以来市场表现疲软,A股首次公开招股也受到影响    “近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事实上,全球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国际社会只有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7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札幌出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发展中五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時发表了重要
期刊
【摘要】多丽丝·莱辛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主义为题材,展现女性的政治生活和个人情感。2007年,多丽丝·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天黑前的夏天》便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选取常见的旅行题材,讲述了中年女子凯特经历职责与自由的选择之旅并最终实现自我重生的故事。本文试通过对女主人公凯特的分析,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而探讨女性在面对社会、家庭等方面所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