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嘎儿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面上打仗的传言时松时紧,战火似乎正越来越近,不免就人心惶惶。
  八路、“国军”,就要开仗了。可没有人知道何时开打。
  爸爸把于生怀孕的妈妈和妹妹安顿到乡下去,自己留在城里,一来看家,二来干活,打仗也得过日子,打仗也得养家糊口不是。于生呢,因为是二年级学生,要上学,爸爸想想,说就先留在城里吧,以后看看情况再说。
  这一天,于生家里住进来半个班的“国军”——几乎街上家家都被号了房子,住进了大兵。于生家是五庄子四号院,三号院住了另外半个班,二号,住着连部。
  住进来第二天,细眉细眼的班长说,给你家挖个防空壕吧,遇上扔炸弹打炮弹,可以跳进去躲一躲。班长背包上插着一把薄薄的小钢锹 ,光亮锋利又小巧玲珑,而且转转拧拧,锹头能直立起来,可以当镐使。于生看了,挺稀罕。
  棉军装一脱,站在院子中间那棵槐树下边,班长吐口唾沫,搓搓手,就开始刨开始挖。没有多大一会,忽然街上嘟嘟两声哨子响,连长走进院子里。
  “二班长,干什么?”
  “给房东挖个防空壕。”
  “别挖了,带上你的人,去西边桥头修工事。”围着小槐树转了两圈,又说,“把这棵树刨了带上!”
  “刨树干什么?”班长的细眉毛挑了挑。
  “不粗不细不长不短,修工事用得着。”
  “……总得跟主人家商量一声吧?”班长看了看立在旁边的于生。
  “让你刨你就刨,军事征用!”连长又对扑通扑通跑过来集合的士兵们把手一挥,“快,刨了带上!”掉头走了。
  “是!”
  人多手快,嘁哩喀喳树就卸了。枝子杈子树墩子一砍,树干就扛走了。班长把烂枝子断杈子归置归置,往墙角一堆,皱皱细眉眨眨细眼,跟于生说了句对不住呀小兄弟,追大兵们走了。院子里,留下个半填不填的树坑,一截半挖不挖的防空壕。
  
  转过天于生放学回家,家门口遇上一个旋木头活的手艺人,棉袍半袒着,肩上背一个大褡裢,前面装着斧子、锤子、钻子、凿子一应工具,后面装着一把小旋床。
  “小兄弟,家里有旋木头活干吗?”
  “没有。”
  “擀面棍儿、菜刀把儿、勺子把儿、纺线轴、缠线管什么的,都能旋。”
  “没有。”
  “那——给你旋个冰嘎儿玩吧!”
  冰嘎儿!这可说到于生心眼里。早就想有个冰嘎儿了。冬天到了,找个平坦地方,泼点水一冻,冻成光光滑滑的冰面,这时候把冰嘎儿往冰上一撒,小鞭子一抽,冰嘎儿就直立着旋转起来。冰嘎儿转得欢欢实实,玩冰嘎儿的玩得高高兴兴。有时候冰场大了,玩冰嘎儿的人多了,小伙伴就比赛,你的冰嘎儿、我的冰嘎儿,都往一块抽一块碰,看谁能把谁的撞倒。这算是孩子们冬日寂寞里的一大乐趣吧。于生就很想有个冰嘎儿。
  但是得实话实说:“我没有钱!”
  “有木头吗?有木头就行。随便扎一小块木头。”
  木头?于生跑到墙角,挑出一截胳膊粗的槐树杈子,拿给他。
  “太湿了,刚刨的吧?凑合吧!”
  手艺人坐在大门口石条板上,先剥了树皮,再用斧子把树杈砍出个冰嘎儿的样儿来,砍得细致,基本成形了,然后把小旋床支起来,皮条弓缠好,再把冰嘎儿在横架上卡紧,就开始旋,脚把皮条弓一蹬,旋床上冰嘎儿就旋转起来,手里拿把旋刀,往冰嘎儿上凑,一挨,旋下一点木屑,一挨,旋下一点木屑。一面旋一面喊湿,不好旋。
  “太湿了太湿了——小兄弟,家里住大兵了吧?”
  “半个班。”
  “有当官的吗?”
  “有个班长。那边二号院,住个连长。”
  “你怎么知道是连长?”
  “他老训班长。班长说给我挖防空壕,他不让,倒把我家槐树刨了!”
  虽说木头湿,活儿不好干,小小冰嘎儿还是旋好了。圆圆的顶,身子光光滑滑,下半截一点一点旋细下去,旋出个尖尖来,白白净净、墩墩实实、匀匀称称,挺好看。
  “尖上钉个钉子,又光又耐磨。”褡裢里找了一枚小钉子钉到冰嘎儿尖儿上。
  这时候班长几个人回来了,正好走到门口,就接过冰嘎儿,细眉细眼地看:“这是什么?”
  “冰嘎儿。在冰上抽着转着玩,孩子玩物。”
  “没见过。”
  “听口音老总是南方人,南方没有这玩艺儿。”手艺人用双手反扣住冰嘎儿,猛使劲往石板上撒,冰嘎儿转起来。
  班长笑了:“跟陀螺一样嘛!”
  班长他们进院去了,旋木头活儿的收拾收拾,走了,剩下个于生,手里握住个新冰嘎儿,自己欢喜。
  
  过了两天,于生又见到旋木活儿的了。下了学走在路上,看见他正和另一个人说话。是手艺人,似乎在等于生,认出他来,就慢慢从后面跟上来,追到家门口。
  “小兄弟,班长他们呢?”
  “天天在西边小桥那里修工事。”
  “这么着小兄弟,”手艺人把肩上大褡裢卸下来,往地上一墩,“我这家伙套子先寄放你家,我去办点事,过后我再来取,行不行?”
  “行!”于生就把褡裢接过来,连扛带抱,趔趔趄趄,搬进家里,靠到门扇后面去。再出来时,看见班长几个人正回来,班长和一个士兵还伙扛着那根刨走了的槐树树干。
  “又来了?”班长认出手艺人来,“还旋冰嘎儿吗?”
  “有要旋的就旋。”
  于生拍拍槐树干,诧异了问:“怎么扛回来了?”
  “又说不用了。扔在那儿白扔了,扛回来放家里,总能派个用场。”
  手艺人就说:“老总,你是好人。”
  “好不好的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一点算一点吧。”
  “哦哟,”手艺人赞叹道,“这是刘备嘱咐后辈人的话呀,老总你贵姓刘?”
  “我才不姓刘,不过我记得这话。”
  “好话,好话,好话!”
  槐树干扛进院里去,旋木头活儿的手艺人,走了。
  
  后来不久就听见有叭叭叭枪响,接着就有嘟嘟嘟哨子狂叫。
  “集合,集合!”连长的声音。大兵们都提着枪往外跑,班长跑在最前头。于生也追到大门口。
  连长在街上叫道:“两个人,往西跑了!准是八路探子,他妈的想下老子的枪,好大胆子!跟我追!”
  一路鸣枪,全顺了街筒往西追去。
  听了看了,于生的心扑通扑通一阵乱跳,不知怎么,就是慌慌地担心、害怕。
  天擦黑,班长一个人跑进来,咕咚咕咚,先跑进大兵们的住屋,然后又跑出来,跑进于生和爸爸妈妈的住屋,提着枪,还提着那把小钢锹。
  “捉住了一个!你说是哪个?就是旋冰嘎儿的!连长他们还在追另一个,我先押他去团部。小兄弟,他留给你的褡裢呢?拿给我!”
  他怎么知道那人留下了褡裢?
  班长又把小钢锹递给于生:“这把锹,你给我留着,不是我来拿,谁也别给!”
  班长不再说话,从后门抓起褡裢就走。
  于生追到大门口,果然看见了手艺人,两只手被捆绑住,站在街道上,有一个士兵用枪监押着。手艺人眼睛一眨一眨,看着于生,于生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只僵僵呆呆地害怕。班长把褡裢往手艺人肩上一搭,口里喊道:“走,快走!”
  褡裢一背,遮了双手,棉袍半袒着,又成了第一次见面那手艺人的模样了,可眼下,浑身灰灰土土的,却是个俘虏。
  押了走了。
  两把枪,押着一个扛了旋木床的人,走进寒风黑沉沉的夜幕里。
  当晚,院里大兵一个也没有回来。直到后半夜,天似亮不亮,才听见他们脚步声,乱哄哄,回来就打背包,打了背包就立刻开拔,走了。等于生父子俩穿了衣服追出来,只看见士兵们的背影,里面似乎也没有班长。
  掉回头再走进院子,眼前还是那个半填不填的树坑,半挖不挖的防空壕,在朦胧的晨雾里,像地面张着的两张大嘴,不知道正在说什么喊什么。
  
  第二天夜里,正睡得香,忽然爸爸叫醒了于生。把懵懵懂懂的于生抱下炕,让他坐在地上,倚住炕墙。
  寒冷,让于生一激灵打个冷战,一下子清醒了,这才听见,外面正有子弹啸叫,仿佛从空中飞过,远远处似乎还有哒哒哒的机关枪连发,却没有炸弹炮弹手榴弹的爆炸。
  多少有些兴奋和紧张。
  “打仗了吗?”
  “打仗了吧!”
  于生支棱起耳朵,再听听,枪声有一搭没一搭地响了一阵,慢慢稀了停了,渐渐地又是一片夜的安静。打仗就是这样子吗?困劲又上来,倚住炕墙,坐着又睡了。
  天亮之后就听说,仗根本没有打起来,“国军”跑了,八路军来了。城市,解放了。
  这一天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大人们放松了心,孩子们似乎不满足。
  
  几天之后的一个晴朗的日子,街上忽然又有队伍来。
  爸爸去乡下接妈妈妹妹,叮嘱于生不要出门乱跑。于生听街上动静大,忍不住,还是跑出门来看。
  只见满街筒排了三路纵队,整整齐齐,精精神神,扛了枪,肩上背了背包,打着裹腿,刷刷刷只是走只是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走也走不完。
  跟“国军”的军装不同,该是八路军了,现在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于生跳上大门石条板上,踮了脚看。
  忽然有一个人径直跑到于生跟前,拍拍于生脑袋瓜。一样样穿了军装,打了裹腿,扛了背包。
  于生吓了一跳。细看,旋冰嘎儿的那个手艺人,笑眯眯的。
  于生惊呆了。
  军人又掏出个冰嘎儿来,圆顶光光滑滑,旋出个尖尖来,尖尖上钉着一个钉子。冰嘎儿白白净净、敦敦实实、匀匀称称,更好看!
  “又给你旋了一个,桃木的,那个槐树的太湿,玩不久的。”
  于生手里捧住新冰嘎儿,期期艾艾地问道:“你,你不是——你不是——?”
  “哈哈,”军人笑了笑,笑得响亮又惬意,“那个班长,没有把我押到‘国军’团部去,倒是由我把他领到我们团部去了。”又抬起头抬起手,罩住阳光看了看,一指道,“看,那不是那不是!”
  果然,迎面走过来的队伍里,一个扛枪战士正向于生招手笑。可不正是那“国军”班长!还是那么细眉细眼,那么笑悠悠。不过是换新军装了。
  于生真是又惊又喜,想起点事,嗓子热热地喊一声道:“你的小钢锹——”
  “你稀罕,你留着吧。等我回来拿!”
  刷刷刷,“班长”走过去了。
  “小兄弟,我走了,下一站打天津!”
  旋木活的跑进队伍里,刷刷刷,也走了。
  前面是枪林弹雨,前面是地远天长。
  于生和“班长”,和旋木头活儿的,相逢忽然,相别也忽然。只不过几天时间,有如夜空流星,划然而过,从此再也不知人在何方。
  但是于生还是为认识了“班长”高兴,为认识了旋木头活儿的八路军高兴。虽然这认识是如此简单,于生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那刷刷刷走也走不完的队伍!
  
  在小钢锹的木把上,于生用铅笔刀刻了“班长”两个字,在两个冰嘎儿的圆顶上,于生也各刻了两个字,桃木的是“八路”,槐木的是“探子”。这样,干活的时候,玩冰嘎儿的时候,“班长”和旋木头活儿的,就老在于生身边。
  槐木冰嘎儿慢慢干透了,也就慢慢裂出两个大缝子,不好看不能玩了。于生也舍不得扔。
  后来,于生慢慢大了,再后来,于生慢慢老了。
  于生的孩子自有许多别的玩物,不时兴玩冰嘎儿,就收起来了;搬家搬进高楼里,钢锹渐渐没了用场,就也收起来了。家里杂物日多,先是这里堆那里放,后来是那里堆这里放,慢慢就记不起小钢锹和冰嘎儿到底放在哪儿了。
  “班长”呢?“八路”、探子”呢?
  大了老了的于生,有时就问家里人,谁也说不出来了。
  留还是留着的,找找吧。
其他文献
为人父母者的责任不仅在于生养孩子,给予孩子生命,更在于关心他们、呵护他们、栽培他们,并将有益的人生赋予他们。    一    天变脸了。  月亮躲进了云层。  大风伴随雷电席地而来。  刘泽雨在风中踉跄了好几下才勉强站稳脚跟。他揉揉眼,以适应猝然而至的黑暗,随后又用力往上抬了抬已挂到了屁股尖上的尸体。此时,他发觉自己正站在沧河边一个灌木丛生的树林里。  林中的小树在风中乱摇不止,这让刘泽雨心烦意乱
期刊
(一)  总是不明白  为什么每个女生的眼睛  都像一对小水库  翻着随时会涌出的波浪  一遇上一点点伤心事  哗啦哗啦  马上开闸    总是不明白  不就是被篮球砸到了么  哭得那么凄惨  像一只闭着眼睛的  娃娃鱼  哇啦哇啦  哭到最后连自己也忘记了  掉眼泪之前  烦的是什么    (二)  总是不明白  为什么每个男生的眼睛  都像两口小盐湖  永远接受直射的太阳光  就算考了一连串鸭
期刊
王光曦真是觉得火大!  今天难得乘巴士去学校,结果上去之后,发现位子已经满了,就往车尾走,突然见一个穿着同校服的人站起来,把位子空了出来。好巧不巧,正是谢澄亮。王光曦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应对,毕竟谢澄亮前天算是救了他。眼神飘忽间瞄到了座位旁边的小牌子——“照顾专座”,说白了就是老弱病残孕的位子。怒意顿生。  没错,他现在是“残”着。可他伤的是手,不是腿!  谢澄亮的解释是巴士没有把“照顾专座”用特别的
期刊
小小的深山里的火车站,像一粒果,藏在一条长长的峡谷里。天快要黑的时候,站台亮起了橘黄色的灯,于是,峡谷乳白的雾霭都被染上了淡淡的黄色,车站就像一枚软软的成熟得快要掉下树的黄柿子,软得让在站台上候车的家明,都快要睡着了。  懒懒地在长椅上坐下,无聊地伸出头,向伸进乳黄色夜幕中泛着白光的铁轨望去。  什么也没有,火车还要等一会才来。  在一个深山车站,一个人候车,这个“一会儿”好长呵。  眼睛都瞧花了
期刊
穿过时代的镶彩虹的拱门  高架公路如弯曲的长练  从南京路再到浦东南路  地铁线向远方伸展  倒计时的世博钟不停地勾勒  园区内的建筑的轮廓线  上海欢迎世博    我踮起脚跟在树枝上系一根绿丝带  上面写着呵护人类的家园  她参与评选世博会标志  从造型寓意到颜色  志愿者绘制“绿地图”用全球通用的符号  一滴水表示水源两个脚印表示最佳路线  再标出上海的太阳能利用点昆虫观察点  和其他的自然和
期刊
梨树的左边是槐树,那两棵树应该是这样站在福音巷口吧?  福音巷和童年旧居的永和巷只隔着三条街,却是两个世界。在我印象里,永和巷像石桥下泛起泡沫的流水,繁嚣而拥挤,河埠边泊着密集的船和茶楼,踩着滑轮车的男孩不时从街上呼啸而过。福音巷就安静多了,路边的树站着笔直,却没有蝉声。这里大概住着好多医生或者教师,和那些树一样,都是些干净而森然的表情。  高三那一年,我转学回到栖镇,永和巷的老宅早已卖掉,母亲就
期刊
前记  写这文章前,看到报上一则访谈,有记者问一位女作家(她家中有11岁大的女儿)是否排斥动漫?会推荐给孩子看什么书?  这位女作家认为,孩子都有鉴别能力,家长只要剔除些过于阴暗、色情的东西就可以。至于推荐书,她觉得中国适合孩子看的书太少了:“有次朋友推荐给我一套《我在伊朗长大》的连环画,讲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特别特别好看,一个少女的成长故事,我女儿简直爱死了。我看她那么喜
期刊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亲口尝到,我绝对不相信黏黏糯糯的汤圆也能做出空心的来。  那是我们当知青落户到“长城坝”的第一年。刚去的时候,天比较冷,我们聚在队长家的火炕旁听当地人介绍诸如村情村史之类的趣闻。  第一感觉是:村民不管讲什么话题都严肃不起来,他们总能够把一些我们认为可能严肃干巴的事情弄成很通俗搞笑的那种。比如介绍到生产队的水田,有个村民就开始神吹,说以前生产队的水田连在一块,叫女儿田,是一家大财
期刊
少年的冲动已经不再  成熟的脸庞写满沧桑  断弦的吉他  闲置的球鞋  安静地躺在黑暗中  落满灰尘的落寞  却发不出一丝叹息  当一切过去    青春碰撞出的火花  在空中  划出美丽的弧线  但消逝的往昔  却无法从心底抹去  虽然一切过去    不愿承认这一切已经过去  因为吉他还期待演奏  因为球鞋还渴望奔跑  因为化石中的青春依然躁动  只怨过去没有地址  无法邮寄我的思念  只愿自己是
期刊
一    雪域高原的天空,如同蓝宝石般纯净。那一座座连绵的雪山,好似一条洁白的哈达,在凛冽的寒风中飘动。雪域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依然有着人类未曾涉足的领域。现在,正有一队顽强的人马,与大自然的惊世杰作悍然对峙。  这是一支私人出资的探险队,老板名叫吉萨。吉萨先生到底有多少财产,连他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他来说,金钱、名誉、地位,都已经不重要,惟一让他动心的,是寿命的延长。  为此他研究了各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