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项目管理在建筑行业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全过程管理模式的运用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其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确保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为建筑施工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建筑工程;运用
一、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作用
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管理方式,对建设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等进行全过程管控,使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实施,最终保质保量投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优化建筑资源配置、实现建筑项目科学化管理。
(一)全过程管理模式合理优化建筑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细化分工需求,整合各类建筑资源,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等,为建筑施工提供支持。应用全过程管理模式,有效完成施工前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施工中的资源配置和整合、施工后的自检验收等,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持,全过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整合分配劳动力,将建筑工人细分为各个不同专业的班组,如水凝班组、钢筋班组、砌筑班组等等,按工作量和工时进行合理分配,实现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减少时间停顿损耗造成的进度延迟情况发生,减少班组窝工造成的人员、机械闲置而降低成本效益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在全过程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调节各个班组在各个项目工程的作业时间安排,创建不同的作业面和作业班的搭接配合,提高施工生产效率,高效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目标。
(二)全过程管理模式实现建筑项目科学化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国外的管理学研究发展时间长,管理手段成熟,国内建筑管理研究起步晚,建筑项目因缺乏管理而导致项目建成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频繁发生。近年来,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管理模式,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普遍借鉴国外的科学的全过程管理模式。通过对建筑行业普及科学管理理念,使全过程管理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中得以运用,实现我国建筑管理从传统粗放式向科学合理化的方向转变,从理论方向向实际应用方向转变,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创新。随着全过程管理模式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运用和研究逐渐深入,这种科学管理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还可以有效缩短建筑工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全过程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一)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从施工单位参与招投标工作开始,符合建筑项目招标要求的施工企业需要制定投标计划书,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投标管理,包括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因素、确定施工计划组织方案、拟定合适的技术方案、编制投标文件等,争取投标成功。投标文件将成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依据,部分相关内容具有法律约束效应。
施工前期管理还包括合同管理,例如施工方与发包方的发包合同、与材料供应商的供应合同、与劳务分包公司的劳务合同等,其中与发包方的发包合同是项目管理的重点,需要对每一个细节充分考虑,合同签订前要进行谈判和协商,平衡双方的责任利益,减小施工单位风险,合同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合同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
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流程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可能,带来更高效益。管理者通过相关网站和渠道了解到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各种新型设备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工作技术开发,达到紧跟行业发展,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提高企业资质能力。
施工材料的质量影响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材料是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加强材料的管理十分重要。对施工材料的购入和使用要进行科学策划分配,对于进场的施工材料需要进行验收,加强材料现场存放管理和材料加工管理。
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设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机制。适当的激励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工作任务按期完成,促进员工认真履行相关职责。分段式全过程管理需要相互密切配合,强调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机制能够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履职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在项目实施中不可预见的风险不计其数,培养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工作协调配合能力十分必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完善质量监管制度,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监管力度,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建筑标准,确保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合格。项目管理人员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在施工各环节有专门质量监管负责人,如果出现问题就必须由相关监管人负责,将全过程质量监管任务细节化,合理有效地完成质量监管任务,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价值。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不可忽视的内容,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企业内部加强安全施工理念,引导施工人员使用正确、规范的施工方法。对于大型机械操控工人,在上岗前需要检查资质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严格要求按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布置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对违规放置物和妨碍安全施工的设施要进行及时的清理搬运,把安全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施工中的技术监管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技术标准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施工工艺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整体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很多技术方法,例如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都有具体的要求,根据环境不同需要调整施工方法,如果监管不严,其中一项环节出现失误,后果损失严重。技术监管需要对每一个工序严格检验,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后的过程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为了确保建筑质量需要对工程进行自检验收。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与发包方的合同要求,对建成后的工程项目及时进行验收工作。建筑项目的验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包含建筑物的质量、施工成本核算等。建筑质量验收如果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要及时采取修正措施,再进行二次检验直至合格,向发包方提起竣工申请。同时,对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完成相关的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对工作成果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示范,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达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全过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涵盖项目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期的全过程管理,管理方法科学合理,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还可以有效缩短建筑施工周期,实现企业管理优化,提高企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參考文献:
[1]李博.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究,2018(5):174-175.
[2]王怀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3]李斌.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0):127.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建筑工程;运用
一、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作用
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管理方式,对建设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等进行全过程管控,使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实施,最终保质保量投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优化建筑资源配置、实现建筑项目科学化管理。
(一)全过程管理模式合理优化建筑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细化分工需求,整合各类建筑资源,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等,为建筑施工提供支持。应用全过程管理模式,有效完成施工前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施工中的资源配置和整合、施工后的自检验收等,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持,全过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整合分配劳动力,将建筑工人细分为各个不同专业的班组,如水凝班组、钢筋班组、砌筑班组等等,按工作量和工时进行合理分配,实现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减少时间停顿损耗造成的进度延迟情况发生,减少班组窝工造成的人员、机械闲置而降低成本效益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在全过程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调节各个班组在各个项目工程的作业时间安排,创建不同的作业面和作业班的搭接配合,提高施工生产效率,高效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目标。
(二)全过程管理模式实现建筑项目科学化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国外的管理学研究发展时间长,管理手段成熟,国内建筑管理研究起步晚,建筑项目因缺乏管理而导致项目建成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频繁发生。近年来,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管理模式,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普遍借鉴国外的科学的全过程管理模式。通过对建筑行业普及科学管理理念,使全过程管理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中得以运用,实现我国建筑管理从传统粗放式向科学合理化的方向转变,从理论方向向实际应用方向转变,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创新。随着全过程管理模式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运用和研究逐渐深入,这种科学管理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还可以有效缩短建筑工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全过程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一)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从施工单位参与招投标工作开始,符合建筑项目招标要求的施工企业需要制定投标计划书,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投标管理,包括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因素、确定施工计划组织方案、拟定合适的技术方案、编制投标文件等,争取投标成功。投标文件将成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依据,部分相关内容具有法律约束效应。
施工前期管理还包括合同管理,例如施工方与发包方的发包合同、与材料供应商的供应合同、与劳务分包公司的劳务合同等,其中与发包方的发包合同是项目管理的重点,需要对每一个细节充分考虑,合同签订前要进行谈判和协商,平衡双方的责任利益,减小施工单位风险,合同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合同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
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流程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可能,带来更高效益。管理者通过相关网站和渠道了解到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各种新型设备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工作技术开发,达到紧跟行业发展,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提高企业资质能力。
施工材料的质量影响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材料是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加强材料的管理十分重要。对施工材料的购入和使用要进行科学策划分配,对于进场的施工材料需要进行验收,加强材料现场存放管理和材料加工管理。
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设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机制。适当的激励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工作任务按期完成,促进员工认真履行相关职责。分段式全过程管理需要相互密切配合,强调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机制能够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履职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在项目实施中不可预见的风险不计其数,培养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工作协调配合能力十分必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完善质量监管制度,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监管力度,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建筑标准,确保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合格。项目管理人员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在施工各环节有专门质量监管负责人,如果出现问题就必须由相关监管人负责,将全过程质量监管任务细节化,合理有效地完成质量监管任务,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价值。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不可忽视的内容,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企业内部加强安全施工理念,引导施工人员使用正确、规范的施工方法。对于大型机械操控工人,在上岗前需要检查资质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严格要求按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布置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对违规放置物和妨碍安全施工的设施要进行及时的清理搬运,把安全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施工中的技术监管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技术标准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施工工艺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整体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很多技术方法,例如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都有具体的要求,根据环境不同需要调整施工方法,如果监管不严,其中一项环节出现失误,后果损失严重。技术监管需要对每一个工序严格检验,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后的过程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为了确保建筑质量需要对工程进行自检验收。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与发包方的合同要求,对建成后的工程项目及时进行验收工作。建筑项目的验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包含建筑物的质量、施工成本核算等。建筑质量验收如果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要及时采取修正措施,再进行二次检验直至合格,向发包方提起竣工申请。同时,对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完成相关的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对工作成果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示范,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达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全过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涵盖项目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期的全过程管理,管理方法科学合理,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还可以有效缩短建筑施工周期,实现企业管理优化,提高企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參考文献:
[1]李博.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究,2018(5):174-175.
[2]王怀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3]李斌.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