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花》这课是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为了让学生能感受语言的生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围绕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为宗旨,以读为主,注重创新,突出了“趣”、“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情感导入,培养学生感受能力
情感导入,是语文课导入新课时颇为有效的方法。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设备所限的情况下,我采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以情促学,以便达到“课伊始趣已生”。首先,我拿出早已准备的各种花对学生说:“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花。那么,你们能说出这些花的名称吗?”看着五颜六色的花,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都抢着举手回答:“玫瑰花”、“百合花”、“梧桐花”......在表扬他们的同时,我用投影出示荷花图,让学生说出花的名称,并引说:“当你看到这样一池荷花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已见:“哇,荷花真美呀!”这荷花可真漂亮啊!“我想把它拍下来,挂在我的房间里”......看到学生热情高涨,我顺势导入课文:“大家都说得非常棒!”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1课《荷花》,了解一下叶圣陶爷爷是怎样把这一池荷花写活的,好吗?这样氛围甚浓的开头,使学生愉快主动进入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去。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無异议是问号。”巧设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荷花》第一自然段内容易懂,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后,问:“读了这段话后,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则会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出来。而第二、三自然段,我则预先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作者是怎样写荷叶的?2、作者写了白荷花开放的哪几种姿态?对于每一朵荷花,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3、你是怎样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借助这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二、三自然段,自悟自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以读导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荷花》这课的语句是那样的优美、生动,为此,我让学生以感情朗读为主,在读中欣赏荷花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写荷花的句子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句话的“冒 ”字用得特别好,因此,让学生多读后,可感受到荷花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一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在赞叹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读这句时声音要柔和,语速要缓慢,才能真正体会作者变一朵荷花时的感受。这样,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美语句的同时,审美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读中入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想象,是人对大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荷花》第四自然段,是作者看荷花时所产生的美好想象。这些句子生动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会把人带到其情境中去。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荷花后的感受,我先让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再站起来闭眼跟随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想象,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从中体会荷花的美,感受荷花的欢乐,想象蜻蜓醉心的快乐,小鱼儿美好的梦境。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根据本班女同学爱好舞蹈的特点,叫二位女同学跟随老师的伴奏朗读而翩翩起舞。在这二位同学的优美舞姿中让大家进一步感受情境,而且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读后想象,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 理解课文服务,更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让学生读后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想象用口头表达出来。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让学生想象后说“小鱼做的好梦是什么呢?”学生的兴趣来了:“小鱼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位医生,在给得了‘非典’的病人治病。”......让学生把自己也变成一杂荷花,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学生通过读后想象,话匣子又打开了:“还有小乌飞过来,告诉我大自然到处充满绿意。”“小青蛙跳到荷花上向我问好。”“小蝌蚪游过来问我它的妈妈在哪里。”......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的训练,注重创新,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学生的多种能力。为了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尽量创造一些情境,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吧!
一、情感导入,培养学生感受能力
情感导入,是语文课导入新课时颇为有效的方法。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设备所限的情况下,我采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以情促学,以便达到“课伊始趣已生”。首先,我拿出早已准备的各种花对学生说:“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花。那么,你们能说出这些花的名称吗?”看着五颜六色的花,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都抢着举手回答:“玫瑰花”、“百合花”、“梧桐花”......在表扬他们的同时,我用投影出示荷花图,让学生说出花的名称,并引说:“当你看到这样一池荷花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已见:“哇,荷花真美呀!”这荷花可真漂亮啊!“我想把它拍下来,挂在我的房间里”......看到学生热情高涨,我顺势导入课文:“大家都说得非常棒!”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1课《荷花》,了解一下叶圣陶爷爷是怎样把这一池荷花写活的,好吗?这样氛围甚浓的开头,使学生愉快主动进入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去。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無异议是问号。”巧设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荷花》第一自然段内容易懂,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后,问:“读了这段话后,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则会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出来。而第二、三自然段,我则预先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作者是怎样写荷叶的?2、作者写了白荷花开放的哪几种姿态?对于每一朵荷花,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3、你是怎样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借助这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二、三自然段,自悟自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以读导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荷花》这课的语句是那样的优美、生动,为此,我让学生以感情朗读为主,在读中欣赏荷花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写荷花的句子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句话的“冒 ”字用得特别好,因此,让学生多读后,可感受到荷花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一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在赞叹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读这句时声音要柔和,语速要缓慢,才能真正体会作者变一朵荷花时的感受。这样,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美语句的同时,审美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读中入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想象,是人对大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荷花》第四自然段,是作者看荷花时所产生的美好想象。这些句子生动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会把人带到其情境中去。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荷花后的感受,我先让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再站起来闭眼跟随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想象,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从中体会荷花的美,感受荷花的欢乐,想象蜻蜓醉心的快乐,小鱼儿美好的梦境。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根据本班女同学爱好舞蹈的特点,叫二位女同学跟随老师的伴奏朗读而翩翩起舞。在这二位同学的优美舞姿中让大家进一步感受情境,而且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读后想象,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 理解课文服务,更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让学生读后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想象用口头表达出来。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让学生想象后说“小鱼做的好梦是什么呢?”学生的兴趣来了:“小鱼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位医生,在给得了‘非典’的病人治病。”......让学生把自己也变成一杂荷花,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学生通过读后想象,话匣子又打开了:“还有小乌飞过来,告诉我大自然到处充满绿意。”“小青蛙跳到荷花上向我问好。”“小蝌蚪游过来问我它的妈妈在哪里。”......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的训练,注重创新,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学生的多种能力。为了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尽量创造一些情境,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