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G通信投入商用,带来的不只是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更是开启了万物互联的大幕,让整个世界畅快互联成为可能。那么,5G技术对广播事业有哪些影响和改变,如何借助5G技术助推新时代广播事业的发展,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当前5G技术发展态势及其产生的影响
与4G相比,5G具有速度快(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相当于4G的20倍)、延时低(端对端延时仅有1~10毫秒,几乎相当于没有)、连接广(可以同时允许海量设备相互连接)等特点,这使得世界各国普遍对5G技术充满期待和关注。2019年4月3日,韩国三大运营商宣布5G正式商用,开通5G手机网络服务,抢得“全球首商用”的桂冠;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使得中国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之后,全球第5个开通5G服务的国家。截至2019年底,全球总计34个国家或地区的61家运营商已推出5G商用服务。甚至有学者认为,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5G将推动全人类更快地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5G技术给广播节目带来的影响
5G技术正重构着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业态。在采编环节,可实现现场编排数据5G上行,记者采制后可直接回传到媒体总部,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在审核环节,5G传输速度可支持在家里、办公室等多场景审核,同时还可探索AI审核。在播出环节,如果用4G看4K、8K电视还无法達到最完美的效果,那么用5G则可解决,不会有任何卡顿。一句话,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节目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广播节目的功能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5G技术将给广播节目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趋于可听可看。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节目存在不可忽视的天然短板,因此,当主持人描述一些复杂事物、复杂流程、自然景观时,无论使用多么华丽的辞藻,都难以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形象感。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广播陆续推出了一些视频节目,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速度早高峰》,目前每周三、周五,通过新浪微博链接进行视频节目直播;再如自2017年1月1日以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照亮新闻深处》《话里话外》、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体育广播5个频道的6档栏目,在“北京时间”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视频直播。这些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使听众更容易理解主持人的表述;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实时讨论、点评,从而实现了传统广播从“有声”到“有声有像”的转变。但与真正的电视节目相比,上述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其表现方式、画面效果、可观赏性尚存在不小差距。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而且随着广播节目视频化的普及,广播节目将为听众提供“听广播、看视频、互动参与”等多元体验。
第二,深度互动的便捷化。近些年来,广播节目的交流互动方式,随着通讯方式的更迭而不断升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信函、电话,到90年代的短信,再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耗费主持人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而在5G时代,由于5G拥有强大的速率支持,主持人与听众交流互动的效率将会明显提升。一方面,听众发来的音频留言,可以第一时间转化为文字,可以在节目视频直播屏幕上滚动显示,另外,AI人工智能编辑还可选取其中代表性留言推荐给主持人选读;另一方面,节目播出期间,系统完全可以采用类似远程视频会议那种全程视窗化管理模式,当主持人抛出某个话题时,可点击“有参与意向”的听众,放大其视频窗口进行实时对话交流,听众讲完观点以后,再由主持人恢复节目播出界面。5G时代,这种高效快捷、衔接流畅的交流互动模式,将对节目管理、节目运维、节目架构、播出方式等带来重大变革。
第三,节目制作的变化。节目制作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节目“随采随播”。由于传统广播节目的直播离不开各种设备、器材的支持,因此为确保其清晰度和稳定性,目前听众收听到的广播节目基本上都在直播间里播出,而正是这种对器材的依赖,限制了编辑、主持人的创意,导致很多广播节目缺乏现场感、带入感。而在5G时代,由于传输信号的衰减和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广播节目对设备的依赖性将明显下降,直播场景可以大大扩展,且成本还将大幅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无法满足直播条件的场所,主持人、记者可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随采随播,从而做到“哪里都是直播间”。比如,交通广播主持人可以在行驶的汽车上主持节目,实时介绍路况,随时调取一些拥堵、事故路段的实时画面等;一些健身、家居生活类节目主持人可以在健身房、家居生活现场主持,从而使节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听众需求。第二,广播平台广阔。由于5G带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广播事业的融合创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例如,通过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主播、编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广播节目制作质量、水准更趋高端智能。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为例,每天19点的《新闻晚高峰》结束前,主持人梳理“新闻调查”结果时,由于时间紧,目前采用的都是类似“大多数网友表示”“约6成网友表示”等模糊数据表述方式,而随着5G时代传输速率和大数据应用水平的提高,该节目“新闻调查”的统计结果将能够以类似“52.1%的网友认为”或“38.9%的网友认为”等这样更精准的数据加以呈现。
第四,收听趋于方便实用。目前,“喜马拉雅FM”“蜻蜓FM”天猫精灵、学习强国平台等音频聚合类平台,都为随时随地收听全国各地广播提供了可能。而5G时代,这种可能将更加便利实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听收看设备的多元化。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以传播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广播节目,可以更加方便灵活地串接到各种设备上,用于固定或移动环境中收听收看。另一方面是收听收看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可以在“听与看、实时收听与随时回听”上灵活切换,既可以听或看实时直播,又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回看或回听有关信息。 推进5G时代广播事业发展应把握的四点原则
5G时代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勾勒出令人欢欣鼓舞的前景,但要想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原则:
第一,敢为人先。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始终垄断国际舆论话语权,我国广播节目制作水准乃至广播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我国5G技术发展跃居国际一流,就为我们振兴和发展广播事业、打破“西强东弱”国际舆论格局、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为此广大广播工作者应依托全球先进的中国5G技术,以“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准确把握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创新思维、把握机会、提前布局,积极拓展传媒阵地,增加广播产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广播节目,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以提高我国广播传媒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二,循序渐进。由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5G商用尚处于建基站、组网络的初始阶段,其技术发展水平尚不成熟,在实际运行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未来广播事业创新发展的目标很难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广播应自觉摒弃“急于求成、盲目投资、盲目跟风”等“大跃进”式思维模式,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强协作,在技術应用、基站建设上保持同步。
第三,博采众长。目前,我国、欧美、日韩等国以千帆竞发态势,围绕“提供新兴的广播/单播混合型业务,让经典广播方式具备更强的交互性”的5G广播发展目标展开探索实践,但由于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为此各级电台,特别是一些偏远省市的电台,一方面是要密切追踪和借鉴国外广播业界在5G技术应用、技术标准、节目样态等方面的做法,努力做到兼收并蓄;另一方面是要借鉴中央广电总台,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电台在5G应用中的经验做法,通过“自办、合办、弓迸节目”的方式,逐步提高5G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应用水平。
第四,苦练内功。5G带来的技术革新和科技革命,既给广播事业带来了新希望,也对各级电台采编播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各级电台应立足新形势,不断在提高采编播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一是顺应移动互联、广播视频化的趋势要求,积极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思维定势和工作顽疾,通过实时大数据分析,随时了解听众需求和关注点,变“我播你听”为双向交流互动,努力打造“可听可看、好听好看”的广播节目;二是提高采编播人员的科技素养,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相关设备,不断提高数据采集、剪辑、切入、合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积极打造“AI主播+真人主持人”相结合的节目,巧用外脑、巧借外力来提升广播节目的制作水平。三是积极吸纳网络、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为创新发展广播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作者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台)
当前5G技术发展态势及其产生的影响
与4G相比,5G具有速度快(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相当于4G的20倍)、延时低(端对端延时仅有1~10毫秒,几乎相当于没有)、连接广(可以同时允许海量设备相互连接)等特点,这使得世界各国普遍对5G技术充满期待和关注。2019年4月3日,韩国三大运营商宣布5G正式商用,开通5G手机网络服务,抢得“全球首商用”的桂冠;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使得中国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之后,全球第5个开通5G服务的国家。截至2019年底,全球总计34个国家或地区的61家运营商已推出5G商用服务。甚至有学者认为,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5G将推动全人类更快地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5G技术给广播节目带来的影响
5G技术正重构着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业态。在采编环节,可实现现场编排数据5G上行,记者采制后可直接回传到媒体总部,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在审核环节,5G传输速度可支持在家里、办公室等多场景审核,同时还可探索AI审核。在播出环节,如果用4G看4K、8K电视还无法達到最完美的效果,那么用5G则可解决,不会有任何卡顿。一句话,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节目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广播节目的功能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5G技术将给广播节目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趋于可听可看。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节目存在不可忽视的天然短板,因此,当主持人描述一些复杂事物、复杂流程、自然景观时,无论使用多么华丽的辞藻,都难以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形象感。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广播陆续推出了一些视频节目,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速度早高峰》,目前每周三、周五,通过新浪微博链接进行视频节目直播;再如自2017年1月1日以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照亮新闻深处》《话里话外》、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体育广播5个频道的6档栏目,在“北京时间”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视频直播。这些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使听众更容易理解主持人的表述;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实时讨论、点评,从而实现了传统广播从“有声”到“有声有像”的转变。但与真正的电视节目相比,上述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其表现方式、画面效果、可观赏性尚存在不小差距。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而且随着广播节目视频化的普及,广播节目将为听众提供“听广播、看视频、互动参与”等多元体验。
第二,深度互动的便捷化。近些年来,广播节目的交流互动方式,随着通讯方式的更迭而不断升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信函、电话,到90年代的短信,再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耗费主持人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而在5G时代,由于5G拥有强大的速率支持,主持人与听众交流互动的效率将会明显提升。一方面,听众发来的音频留言,可以第一时间转化为文字,可以在节目视频直播屏幕上滚动显示,另外,AI人工智能编辑还可选取其中代表性留言推荐给主持人选读;另一方面,节目播出期间,系统完全可以采用类似远程视频会议那种全程视窗化管理模式,当主持人抛出某个话题时,可点击“有参与意向”的听众,放大其视频窗口进行实时对话交流,听众讲完观点以后,再由主持人恢复节目播出界面。5G时代,这种高效快捷、衔接流畅的交流互动模式,将对节目管理、节目运维、节目架构、播出方式等带来重大变革。
第三,节目制作的变化。节目制作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节目“随采随播”。由于传统广播节目的直播离不开各种设备、器材的支持,因此为确保其清晰度和稳定性,目前听众收听到的广播节目基本上都在直播间里播出,而正是这种对器材的依赖,限制了编辑、主持人的创意,导致很多广播节目缺乏现场感、带入感。而在5G时代,由于传输信号的衰减和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广播节目对设备的依赖性将明显下降,直播场景可以大大扩展,且成本还将大幅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无法满足直播条件的场所,主持人、记者可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随采随播,从而做到“哪里都是直播间”。比如,交通广播主持人可以在行驶的汽车上主持节目,实时介绍路况,随时调取一些拥堵、事故路段的实时画面等;一些健身、家居生活类节目主持人可以在健身房、家居生活现场主持,从而使节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听众需求。第二,广播平台广阔。由于5G带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广播事业的融合创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例如,通过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主播、编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广播节目制作质量、水准更趋高端智能。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为例,每天19点的《新闻晚高峰》结束前,主持人梳理“新闻调查”结果时,由于时间紧,目前采用的都是类似“大多数网友表示”“约6成网友表示”等模糊数据表述方式,而随着5G时代传输速率和大数据应用水平的提高,该节目“新闻调查”的统计结果将能够以类似“52.1%的网友认为”或“38.9%的网友认为”等这样更精准的数据加以呈现。
第四,收听趋于方便实用。目前,“喜马拉雅FM”“蜻蜓FM”天猫精灵、学习强国平台等音频聚合类平台,都为随时随地收听全国各地广播提供了可能。而5G时代,这种可能将更加便利实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听收看设备的多元化。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以传播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广播节目,可以更加方便灵活地串接到各种设备上,用于固定或移动环境中收听收看。另一方面是收听收看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可以在“听与看、实时收听与随时回听”上灵活切换,既可以听或看实时直播,又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回看或回听有关信息。 推进5G时代广播事业发展应把握的四点原则
5G时代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勾勒出令人欢欣鼓舞的前景,但要想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原则:
第一,敢为人先。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始终垄断国际舆论话语权,我国广播节目制作水准乃至广播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我国5G技术发展跃居国际一流,就为我们振兴和发展广播事业、打破“西强东弱”国际舆论格局、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为此广大广播工作者应依托全球先进的中国5G技术,以“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准确把握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创新思维、把握机会、提前布局,积极拓展传媒阵地,增加广播产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广播节目,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以提高我国广播传媒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二,循序渐进。由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5G商用尚处于建基站、组网络的初始阶段,其技术发展水平尚不成熟,在实际运行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未来广播事业创新发展的目标很难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广播应自觉摒弃“急于求成、盲目投资、盲目跟风”等“大跃进”式思维模式,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强协作,在技術应用、基站建设上保持同步。
第三,博采众长。目前,我国、欧美、日韩等国以千帆竞发态势,围绕“提供新兴的广播/单播混合型业务,让经典广播方式具备更强的交互性”的5G广播发展目标展开探索实践,但由于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为此各级电台,特别是一些偏远省市的电台,一方面是要密切追踪和借鉴国外广播业界在5G技术应用、技术标准、节目样态等方面的做法,努力做到兼收并蓄;另一方面是要借鉴中央广电总台,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电台在5G应用中的经验做法,通过“自办、合办、弓迸节目”的方式,逐步提高5G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应用水平。
第四,苦练内功。5G带来的技术革新和科技革命,既给广播事业带来了新希望,也对各级电台采编播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各级电台应立足新形势,不断在提高采编播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一是顺应移动互联、广播视频化的趋势要求,积极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思维定势和工作顽疾,通过实时大数据分析,随时了解听众需求和关注点,变“我播你听”为双向交流互动,努力打造“可听可看、好听好看”的广播节目;二是提高采编播人员的科技素养,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相关设备,不断提高数据采集、剪辑、切入、合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积极打造“AI主播+真人主持人”相结合的节目,巧用外脑、巧借外力来提升广播节目的制作水平。三是积极吸纳网络、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为创新发展广播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作者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