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参加经典诵读的讲座,我看到专家随机邀请了几位自告奋勇的观众朗读当代名诗《致橡树》,有的声音洪亮浑厚,有的声音低沉缓慢,有的声音轻柔婉转……然后,专家询问每个朗读者:你会这样给你爱人读这首诗吗?不料,所有朗读者都回答:不会。专家感叹说:一首爱情诗,都不敢读给自己的妻子和丈夫,居然还能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这不是很有问题吗?此时,所有的听众都充满了疑惑,期待着专家解释:“我们不能为了表演而朗读。朗读最重要的首先不是字正腔圆,而是真诚。”从这个标准出发,回看课堂上的朗读,究竟有多少是真诚的朗读?再看校园里的教育,究竟又有多少是真诚的教育?
真诚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如今却成为稀缺资源。公开课太正式几近表演,家常课太家常以至随意;分数原本用来检测学习程度,却被异化成学生的名次竞争和教师的绩效考核;创建特色学校本为发展个性,却成为突出政绩的支点;检查变成上级例行公事,下级编造材料树形象……种种现象表明,缺乏诚意,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真正的对话、沟通和理解,使教育陷入虚伪,一片乌烟瘴气。
事实证明,课堂低效,讲课无趣,学生厌学,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真诚也不无关系。因为知识一旦经过教师的生命融化和体验,就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必将以心印心,减少学生学习的陌生感、恐惧感和懈怠感。
真诚使教育有温度。学生犯了错,我们老是板起脸,以至于学生喊班主任叫“老板”。有学生坦言:“我们班主任一看我们就沉脸,好像随时准备训人!”教育包含教学和管理,但管理不等于严管,更不等于批评和教训。讲解也不是硬塞,点拨更不是照搬。管理和教学都需要真诚,需要教师有着发自生命深处的真情和触动。教育如同春风化雨,常温一点、人性一点、真诚一点,难道不好吗?
真诚使教育有宽度。学生习惯不好、作业没做好、考试没考好,没有必要非得罚站、罚抄书、罚抄题、罚扫地……过度的惩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受辱丢人,而且易迁怒于站立、读书、做题和劳动等事情,并在心灵中种下仇恨。学生出错,本就是教育的常态。我们真诚地回想自己的求学时代,何尝不曾犯过类似错误?当年犯错时又何尝不想得到老师的宽容?惩罚不能触动心灵,反而滋生逆反情绪,这无异于南辕北辙!真诚的教师对待犯错学生会宽容,也会拟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静静地等待这些学生成长,让教育更有宽度。
真诚使教育有深度。在读书和教学中追求现实的透悟和生活的体味,而不是流于肤浅和浮泛;让思想和行为走向知行合一、实践体悟,而避免脱节和龃龉;做到师生平等、一视同仁,而不是戴有色眼镜看人。这种深度源自真诚的工作、思考、写作和交流。真诚介入教育,生命才会留下更深的痕迹,学习的事物才能被身体和心灵更好地吸收。
真诚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如今却成为稀缺资源。公开课太正式几近表演,家常课太家常以至随意;分数原本用来检测学习程度,却被异化成学生的名次竞争和教师的绩效考核;创建特色学校本为发展个性,却成为突出政绩的支点;检查变成上级例行公事,下级编造材料树形象……种种现象表明,缺乏诚意,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真正的对话、沟通和理解,使教育陷入虚伪,一片乌烟瘴气。
事实证明,课堂低效,讲课无趣,学生厌学,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真诚也不无关系。因为知识一旦经过教师的生命融化和体验,就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必将以心印心,减少学生学习的陌生感、恐惧感和懈怠感。
真诚使教育有温度。学生犯了错,我们老是板起脸,以至于学生喊班主任叫“老板”。有学生坦言:“我们班主任一看我们就沉脸,好像随时准备训人!”教育包含教学和管理,但管理不等于严管,更不等于批评和教训。讲解也不是硬塞,点拨更不是照搬。管理和教学都需要真诚,需要教师有着发自生命深处的真情和触动。教育如同春风化雨,常温一点、人性一点、真诚一点,难道不好吗?
真诚使教育有宽度。学生习惯不好、作业没做好、考试没考好,没有必要非得罚站、罚抄书、罚抄题、罚扫地……过度的惩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受辱丢人,而且易迁怒于站立、读书、做题和劳动等事情,并在心灵中种下仇恨。学生出错,本就是教育的常态。我们真诚地回想自己的求学时代,何尝不曾犯过类似错误?当年犯错时又何尝不想得到老师的宽容?惩罚不能触动心灵,反而滋生逆反情绪,这无异于南辕北辙!真诚的教师对待犯错学生会宽容,也会拟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静静地等待这些学生成长,让教育更有宽度。
真诚使教育有深度。在读书和教学中追求现实的透悟和生活的体味,而不是流于肤浅和浮泛;让思想和行为走向知行合一、实践体悟,而避免脱节和龃龉;做到师生平等、一视同仁,而不是戴有色眼镜看人。这种深度源自真诚的工作、思考、写作和交流。真诚介入教育,生命才会留下更深的痕迹,学习的事物才能被身体和心灵更好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