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6-106-01
摘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家庭和子女角度出发,对上海市小学生家长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家庭体育教育需求,助力健康市场的打造。
关键词 校外体育教育 教育投资 小学生家长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关乎家庭、国家及民族的未来。46号文件、《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中,均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作为战略重点。生活环境及方式的转变,造成了青少年因缺乏运动导致的体质下降、肥胖等问题。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临下且呈现低龄化倾向。
学校体育内容和形式尚存不足,体育培训业新兴发展,使得校外体育教育逐渐发展,引发关注,也暴露不足。据2015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近五成家庭每年教育投入超6000元,上海市家长更愿意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投入,但其中在子女的体育教育方面的投入却是未知。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上海市小学生家长,通过文献阅读、发放问卷,对上海市小学生家长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现状进行研究。每个区选取2所小学,共30所小学,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384份,回收率92.3%;有效问卷共1251份,有效率为90.3%,并对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R=0.87。
二、小学生家长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现状
一般投资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投资消费意愿的指导下发生的,而投资效果评价则是在投资行为后有一定的反映。在调查中,我们分类出已进行投资行为和未进行投资行为两类家长进行分析。
(一)大小众项目投资比重不同
在现有的体育教育投资项目中,若将大球类、小球类、体能类和格斗类定为大众类项目,这类项目所占比重为77.9%;其余项目为小众类项目,这类项目占到22.1%。随着小众类项目的普及和上海市体育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大小众项目占比之间差距变小,且项目种类增多。
(二)家长引导子女意愿
家长对将来有意愿投资的项目,大众类项目总计占65.5%;小众类占34.5%,而子女想要参加的体育项目中,大众类项目占63.8%;小众类项目占36.2%。家长与子女在大小众项目的倾向比例较为接近,但根据调查,三分之一的家长与子女在各类项目的选择上并不相同。可以看出,上海市小学生家长与其子女在校外体育教育的项目选择上并不完全匹配。在体育教育投资中,家长的意愿投资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子女的体育教育意愿。
(三)校外體育教育投资收益
在已有校外体育教育投资行为的家庭中,只有部分家长为小学生子女投资校外体育教育是为了子女获得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技能,以期未来在体育方面有所成就,而其他家长的投资大多是出于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培养独立性等人格塑造方面的原因。由此可知,小学生家长们在子女的体育教育投资中潜在地考虑了校外体育教育投资所带来的“隐性”收益。
(四)影响家长对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的因素
在未进行体育教育投资的家长中,影响他们对体育教育投资的因素主要为孩子课余时间有限(21.5%);没有值得信赖的培训机构(15.7%);体育教育投资认知有限(15.6%)三类。这也反映出了体育教育投资在整体的教育投资类型内有着较强的竞争对手,比如音美类投资,这类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的早,比较成熟和普及;其次上海市现有的培训市场不够规范,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政策的缺乏造成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人口统计学特征反映的家长投资行为,参与校外体育教育培训的小学生在性别差异上较为明显,女生的参与度低于男生。家庭运动习惯和喜好会间接影响孩子体育锻炼习惯,家长不同职业、学历、家庭可支配收入等都不同程度影响到小学生校外体育教育投资情况。大众类项目依旧是培训市场基础与核心,小众项目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孩子参与体育运动意愿强烈,体育教育是快乐教育,健康教育,体育之于孩子身心发展具有终身积淀作用。小学生阶段的体育教育旨在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体育全生命周期覆盖的基础。
(二)建议
1.提高体育教育认知,树立健康投资理念
家长要正确认识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健康投资的先进理念。在对体育教育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特质,正确引导子女的健康观念及体育行为,营造家庭体育的良好氛围。
2.家长双方达成体育教育共识
体育培训市场急剧扩张,但其管理和服务却参差不齐。家长要撇开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偏好,结合孩子兴趣和特点综合考量,选择适合孩子的优质体育培训机构,促进家庭体育教育投资效益最大化。多渠道获取体育培训机构的信息,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减少投资风险。
3.经济投入与情感陪伴并重
家长出于强身健体和培养孩子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子女选择体育项目投资。要达到这些目的,光从经济上投入,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是不够的。家长要遵从孩子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亲身陪伴,以身引导,才能进一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更应在小学生体育教学投资中较多投资精力与情感促进孩子体育兴趣养成,采取强制体育干预手段反而使孩子鲜少体会到运动快乐。
摘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家庭和子女角度出发,对上海市小学生家长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家庭体育教育需求,助力健康市场的打造。
关键词 校外体育教育 教育投资 小学生家长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关乎家庭、国家及民族的未来。46号文件、《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中,均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作为战略重点。生活环境及方式的转变,造成了青少年因缺乏运动导致的体质下降、肥胖等问题。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临下且呈现低龄化倾向。
学校体育内容和形式尚存不足,体育培训业新兴发展,使得校外体育教育逐渐发展,引发关注,也暴露不足。据2015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近五成家庭每年教育投入超6000元,上海市家长更愿意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投入,但其中在子女的体育教育方面的投入却是未知。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上海市小学生家长,通过文献阅读、发放问卷,对上海市小学生家长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现状进行研究。每个区选取2所小学,共30所小学,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384份,回收率92.3%;有效问卷共1251份,有效率为90.3%,并对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R=0.87。
二、小学生家长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现状
一般投资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投资消费意愿的指导下发生的,而投资效果评价则是在投资行为后有一定的反映。在调查中,我们分类出已进行投资行为和未进行投资行为两类家长进行分析。
(一)大小众项目投资比重不同
在现有的体育教育投资项目中,若将大球类、小球类、体能类和格斗类定为大众类项目,这类项目所占比重为77.9%;其余项目为小众类项目,这类项目占到22.1%。随着小众类项目的普及和上海市体育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大小众项目占比之间差距变小,且项目种类增多。
(二)家长引导子女意愿
家长对将来有意愿投资的项目,大众类项目总计占65.5%;小众类占34.5%,而子女想要参加的体育项目中,大众类项目占63.8%;小众类项目占36.2%。家长与子女在大小众项目的倾向比例较为接近,但根据调查,三分之一的家长与子女在各类项目的选择上并不相同。可以看出,上海市小学生家长与其子女在校外体育教育的项目选择上并不完全匹配。在体育教育投资中,家长的意愿投资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子女的体育教育意愿。
(三)校外體育教育投资收益
在已有校外体育教育投资行为的家庭中,只有部分家长为小学生子女投资校外体育教育是为了子女获得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技能,以期未来在体育方面有所成就,而其他家长的投资大多是出于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培养独立性等人格塑造方面的原因。由此可知,小学生家长们在子女的体育教育投资中潜在地考虑了校外体育教育投资所带来的“隐性”收益。
(四)影响家长对校外体育教育投资的因素
在未进行体育教育投资的家长中,影响他们对体育教育投资的因素主要为孩子课余时间有限(21.5%);没有值得信赖的培训机构(15.7%);体育教育投资认知有限(15.6%)三类。这也反映出了体育教育投资在整体的教育投资类型内有着较强的竞争对手,比如音美类投资,这类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的早,比较成熟和普及;其次上海市现有的培训市场不够规范,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政策的缺乏造成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人口统计学特征反映的家长投资行为,参与校外体育教育培训的小学生在性别差异上较为明显,女生的参与度低于男生。家庭运动习惯和喜好会间接影响孩子体育锻炼习惯,家长不同职业、学历、家庭可支配收入等都不同程度影响到小学生校外体育教育投资情况。大众类项目依旧是培训市场基础与核心,小众项目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孩子参与体育运动意愿强烈,体育教育是快乐教育,健康教育,体育之于孩子身心发展具有终身积淀作用。小学生阶段的体育教育旨在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体育全生命周期覆盖的基础。
(二)建议
1.提高体育教育认知,树立健康投资理念
家长要正确认识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健康投资的先进理念。在对体育教育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特质,正确引导子女的健康观念及体育行为,营造家庭体育的良好氛围。
2.家长双方达成体育教育共识
体育培训市场急剧扩张,但其管理和服务却参差不齐。家长要撇开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偏好,结合孩子兴趣和特点综合考量,选择适合孩子的优质体育培训机构,促进家庭体育教育投资效益最大化。多渠道获取体育培训机构的信息,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减少投资风险。
3.经济投入与情感陪伴并重
家长出于强身健体和培养孩子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子女选择体育项目投资。要达到这些目的,光从经济上投入,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是不够的。家长要遵从孩子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亲身陪伴,以身引导,才能进一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更应在小学生体育教学投资中较多投资精力与情感促进孩子体育兴趣养成,采取强制体育干预手段反而使孩子鲜少体会到运动快乐。